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补服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对有氧运动耐力的影响,给白鼠补服BCAA,检测其对白鼠的运动能力和血清游离氨基酸代谢的影响;另选择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于测试前30min分别口服氨基酸补剂及安慰剂,采取自身对照性分析法对比12min跑成绩及最大吸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白鼠补充BCAA后,有氧运动的衰竭推迟出现,血清中BCAA的含量显著提高;人体数据研究表明,补服BCAA后,12min跑成绩和最大吸氧量均显著提高。表明补服BCAA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有氧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食品级槲皮素粉对机体最大摄氧量和耐力的影响,本研究纳入20名健康的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名,A组饮用剂量为1 mg/mL的槲皮素饮料,B组饮用安慰剂饮料,每天饮用1 000 m L。饮用7 d后,通过自行车分级运动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通过骑行疲劳时间测试耐力,同时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然后进行交叉实验并测试VO2max、骑行疲劳时间及抗氧化指标。研究显示,与基线VO2max相比,饮用槲皮素饮料后VO2max显著升高13.21%,而饮用安慰剂饮料后的VO2max与基线无显著差异。与基线骑行疲劳时间相比,饮用槲皮素饮料后骑行疲劳时间显著升高25.15%,而饮用安慰剂饮料后的骑行疲劳时间与基线无显著差异。与基线血清MDA相比,饮用安慰剂饮料后受试者血清MDA显著升高27.15%,而饮用槲皮素饮料可抑制血清MDA的升高。与基线血清SOD和GSH-Px相比,饮用安慰剂饮料后受试者血清SOD和GSH-Px分别降低了20.49%和21.08%,而饮用槲皮素饮料可抑制血清SOD和GSH-Px的降低,表明槲皮素可显著提高骑行运动过程中受试者的VO2max和耐力。本研究初步表明,补充槲皮素可通过降低运动过程中MDA水平来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另外,槲皮素通过抑制运动过程中SOD和GSH-Px的降低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疲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阻力训练配合补充脱氢表雄酮对中年女性葡萄糖吸收能力和荷尔蒙的影响。本研究选用平均年龄为(50.8±7.22)岁的女性,并于实验期前1周进行最大反复阻力测验(RM)及基础值测验,包括身体组成、肌力、荷尔蒙、葡萄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其后将受试者分为DHEA组、运动组运动DHEA组,实验期间给予补充DHEA每天50 mg,阻力训练强度为70%RM,并于实验期第3天及8周结束后实施与基础值相同的测验。发现仰卧起坐的能力经运动训练后显著增加,实验前3 d皮质醇浓度明显因运动效应而增加,运动DHEA组的睾酮浓度明显高于运动组;GAUC及IAUC的指标,各组皆明显低于基础值,且运动DHEA组呈现低于运动组的趋势。实验期8周结束后,各组皮质醇浓度明显少于基础值,各组GAUC明显高于实验期第3天值,但在IAUC方面没有差异。因此阻力运动训练初期补充DHEA,可以增加葡萄糖吸收能力,虽然长期运动配合补充DHEA其效益不如初期明显,但仍有优于未补充DHEA的运动组的趋势,所以可以认为运动训练同时补充DHEA在初期及长期对改善葡萄糖吸收能力均有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有氧训练期间摄入牛初乳是否会影响青少年的运动表现、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数量、唾液Ig A浓度和分泌量,本研究以40位自愿参加的青少年受试者,年龄(16.12±1.81)岁、身高(173.35±3.00)cm、体重(63.60±4.71)kg、体脂肪百分比(14.00±3.00)%进行试验。受试者按照运动表现分为摄入牛初乳组(BC组,20 g/d,n=20)和安慰剂组(PL组,n=20)。在增补期前、后,受试者皆接受身体组成检测,摄入第1天训练前、后和第28天训练前、后采集血液及唾液样本。本研究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摄入牛初乳前后的运动表现、身体组成、血液和唾液样本中的生物参数。本研究发现:受试者在4周的有氧训练后,运动表现、体重和体脂肪百分比于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19~+,CD56~+)及CD4/CD8比值均无组间差异。唾液流量及唾液Ig A浓度无显著变化,只有安慰剂组的Ig A流量显著高于前测。本研究认为在为期有氧训练期间,每日增补20 g牛初乳不会对轻艇运动表现、身体组成、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数量、唾液Ig A浓度及分泌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研究未受运动训练的女学生,进行有氧游泳运动后,补充谷氨酰胺对于恢复期血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同型半胱胺酸的影响。选取60位健康的女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补充安慰剂,一组补充L-谷氨酰胺,补充剂量皆为0.1 g每kg体重。然后进行单次游泳运动,连续运动2 h,运动强度为55%~75%最大心率。每位受试者在运动前及运动后0 h、1 h、2 h,分别采血以测量一氧化氮(NO_x,NO_2~-,NO_3~-)、同型半胱胺酸、血糖、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脂及总胆固醇含量。研究显示,运动后两组间受试者血液中一氧化氮、胰岛素、HDL-C、LDL-C、甘油三脂及总胆固醇含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补充谷氨酰胺组受试者运动后其血液中同型半胱胺酸及葡萄糖浓度水平升高。因此本研究认为谷氨酰胺能够帮助提高运动后恢复期血液中同型半胱胺酸及血糖的含量水平,但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能够显示补充谷氨酰胺能够增加耐力运动恢复期的一氧化氮水平。  相似文献   

6.
运动后补充肉碱可提升骨骼肌糖原合成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次口服肉碱是否有利于促进人体运动后骨骼肌糖原恢复。本研究为交叉实验设计,选取2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肉碱试验(实验组)和安慰剂试验(安慰剂组),两次实验间隔至少7 d。所有受试者接受单次60 min 70%VO2max功率车测试,运动后立即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补充和肉碱胶囊或安慰剂淀粉胶囊口服补充,同时观察运动后3 h恢复期内的生理反应。功率车运动后第0、第3小时从股外侧肌采集肌肉样本,同期间隔每30 min收集血液样本,每60 min收集10 min气体样本。研究发现,实验组肌糖原含量增加率显著增加,在血液生化值方面,两组的血糖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的胰岛素反应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同时在运动恢复期间,实验组呼吸交换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这代表运动恢复期口服肉碱后,身体以脂肪为主要能量来源。研究表明,运动后立即补充肉碱能显著提升人体运动后肌糖原恢复,具备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亮氨酸对抗阻运动引起的骨骼肌损伤和疼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抗阻运动骨骼肌损伤动物模型来考察亮氨酸对骨骼肌的保护作用,通过伊文氏蓝染色(evans blue stain,EBD)和苏木精和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评价大鼠骨骼肌病理改变。发现亮氨酸给药明显减弱了大鼠骨骼肌损伤。此外,本研究选择60名健康男性进行一次最大重复负荷(one-repetition maximum,1RM)测试和骨骼肌损伤诱导实验。受试者分别口服安慰剂和3种剂量(50 mg/kg·bw,100 mg/kg·bw和200 mg/kg·bw)的亮氨酸混悬液,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ing,VAS)评价肌肉酸痛程度,并检测了受试者血清CK-MM、Mb、GSH-Px、CAT、SOD、MDA、IL-1β、IL-6和TNF-α水平。研究发现各组间相同时间段内的深蹲1RM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抗阻运动后48 h和72 h时,不同剂量亮氨酸组受试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并且随着亮氨酸剂量的升高,受试者的VAS评分呈现降低趋势。运动72 h后,不同剂量亮氨酸组的CK-MM和Mb水平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不同剂量亮氨酸组的GSH-Px、CAT和SOD水平均高于安慰剂组,而MDA水平低于安慰剂组;不同剂量亮氨酸组的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说明补充亮氨酸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抗阻运动引起的骨骼肌损伤和疼痛,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和减弱炎症反应有关。然而,补充亮氨酸短期内并不会提高受试者的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小球藻摄入干预对抗阻运动诱发的肌肉损伤的影响,本研究招募32名排球运动员为受试者,进行随机对照双盲实验设计,分别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16)与小球藻组(n=16),每位受试者以4.5 g/d的剂量连续服食小球藻或安慰剂35 d,进行单次抗阻运动以诱发肌肉损伤,损伤模式以85%最大肌力为负荷进行大腿蹬卧推、大腿曲屈、卧推3个动作各进行4组,每组动作重复8次。在摄入小球藻或安慰剂前,运动后24 h,运动后48 h分别测量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以量表评估肌肉疼痛程度,并在运动后第3天、第4天、第5天测量最大肌力表现。研究发现,抗阻运动造成血液肌酸激酶活性与肌肉酸痛感增加,肌肉力量降低;小球藻组运动后第24 h和第48 h血液肌酸激酶活性与肌肉酸痛感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小球藻组运动后3~4 d大腿推蹬力量显著高于安慰剂组,运动后4~5 d大腿曲屈与卧推力量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研究表明,小球藻摄入干预可以改善抗阻运动诱发的肌肉损伤,避免运动后的肌肉疲劳,同时降低恢复期的肌肉损伤。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运动训练和停训对鲈鲤Percocypris pingi幼鱼运动能力的影响,将480尾(体质量为2.18g±0.12g,体长为5.33cm±0.09cm)鲈鲤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120尾):对照组(C)、无氧训练组(An)、4BL·s^-1组(BL为体长)(H)和2BL·s^-1组(L)(H组和L组每天均训练8h),在15℃±2℃条件下持续训练30d后停训。分别在训练前(T0)、训练30d后(T30)、停训20d后(DT20)和停训50d后(DT50)测定鲈鲤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和1.5Ucrit条件下的耐受时间。结果显示:(1)持续运动训练显著提高了鲈鲤幼鱼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而力竭运动训练只提高了鲈鲤幼鱼的无氧运动能力;(2)停训20d后,L组的Ucrit显著高于An组和C组,An组、H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n组和H组的耐受时间仍显著高于对照组,L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停训50d后,实验组和C组间Ucrit和耐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运动训练显著提高了鲈鲤幼鱼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但不同训练方式的提升效果及其维持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女子举重运动员急性脱水后口服4种不同组成的溶液,对液体存留率、胃肠道舒适度、血液值和无氧动力的影响。本研究以12位大学生女子举重运动员为对象,采交叉、平衡次序设计;研究参与者于脱水2%体重后分别补充相当于1.5倍脱水量的低渗透压电解质液(HES)、等渗透压电解质液(IES)、运动饮料(SB)或纯水(W),补充时间为脱水后立即、再水合期的30 min、60 min及90 min。再水合期间记录胃肠舒适分数、测量体重(计算液体存留率),并采集静脉血以测量血液渗透压、葡萄糖及钠、钾与氯离子,于脱水前与再水合期120 min时进行Wingate无氧动力测验。研究结果显示:补充HES、IES及运动饮料(SB)于再水合期90 min时的胃肠道舒适分数显著低于补充纯水(W)、而补充3种溶液于再水合期60 min时的血糖值则显著高于补充纯水(W),补充HES于再水合期120 min时的血钾值显著高于补充运动饮料(SB)及纯水(W);但补充4种溶液后的无氧动力与液体存留率并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证实举重运动员急性脱水后补充4种不同口服再水合溶液并不会影响再水合后的无氧动力,但补充含有糖类及电解质的溶液能有较佳的胃肠道舒适度,并血糖与血液电解质有维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心率控制方式进行12周的上坡高强度间歇训练(uphill high-intensityinterval training,uHIIT)和中等水平强度持续训练(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MCT)对于中年过重肥胖男性的身体组成(体脂肪百分比和净体重)、代谢症候指标(安静血压,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及心肺耐力指标(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值和力竭时间)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25位中年过重肥胖男性(BMI>24)训练前后的身体组成与代谢症候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渐增强度测验,以评估心肺耐力指标。前测后,受试者随机分配至uHIIT组(心率控制强度为90%HRmax,运动2 min休息1 min共7次进行约20 min)、MCT组(心率控制强度为65%~70%HRmax,运动约40 min)与控制组。进行每周3次为期12周的训练后,再接受相同的测试1次。研究显示,相较于控制组,uHIIT组与MCT组的最大摄氧量(V4O2max)、无氧阈值、力竭时间、臀部脂肪皆显著改善,且uHIIT组在V4O2max增加量上显著高于MCT组,仅有uHIIT组的血压、体脂肪百分比和腿部脂肪显著改善。本研究表明,uHIIT与MCT皆可改善中年肥胖男性心肺耐力,同时uHIIT对于减脂与血压的改善较为显著,但其余代谢指标受到运动的影响较小,减脂效果上uHIIT的运动效益优于MCT,建议运动时应重视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姜黄素对人体运动诱导氧化应激的影响,本研究选择30名男性受试者进行研究,所有受试者按随机顺序完成3项试验:(1)安慰剂组(Control)、(2)单姜黄素组(仅在运动前,Single)和(3)双姜黄素组(运动前和运动后,Double).受试者在运动前2 h和运动后立即口服100mg姜黄素或安慰剂.受试者在跑步机上以65%的VO2max跑步60 min.在运动前、运动后和运动2 h后收集血样检测氧化应激和抗氧化活性指标.研究显示,摄入姜黄素的受试者运动后的血清d-ROM浓度和血浆TRX-1浓度显著低于运动前(P<0.05).运动后,摄入姜黄素的受试者的血清BAP浓度显著高于运动前(P<0.05).运动2 h后,单次摄入姜黄素的受试者的血浆GSH浓度显著高于运动前(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摄入姜黄素可以通过增加入体的抗氧化能力来减弱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oQ10补充对青少年运动员肝线粒体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8名进行耐力训练的男性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单盲随机分为Q组及P组,分别补充CoQ10 100mg/d或安慰剂28d。结果:①补充后Q组血浆CoQ10浓度显著增高,且显著高于P组;②补充后Q组安静状态的血浆MDA水平无显著改变,且显著低于P组;③首次恒定负荷运动后总体血浆CoQ10浓度较安静状态显著降低;④总体血浆CoQ10基础浓度与首次递增负荷运动中测定的VO2max显著正相关;⑤补充前后在1h耐力运动中动脉血酮体比的改变程度Q组与P组无组间差异;⑥Q组与P组VO2 max、个体乳酸阈和运动节省化的改变程度无组间差异。结论:尽管急性耐力运动中机体对CoQ10的需求增加,CoQ10补充也可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水平,外源性CoQ10不能改善青少年运动员的肝线粒体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6周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对女子网球运动员在网球技能表现的影响,本研究招募24名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为受试者,随机分为8名核心训练组(core exercise, C)、8名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组(core exercise with resistance xercise, CR)与8名控制组(control, CON)。3组皆进行常规的网球训练,但C及CR组包含额外的核心与阻力训练,频率为每周3次,每次训练约90 min。各组于6周训练前、后皆进行ITN(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测验。本研究数据显示,CR组底线击球深度、底线击球准确性、截击深度、发球准确性及移动能力的后测结果皆显著优于前测(p0.05);另外,CR组ITN级数与总得分的提升幅度均优于C组与CON组(C组进步10.2%,CR组进步32.3%,CON组进步7.0%)(p0.05)。本研究表明,女子网球运动员在6周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的训练模式下,能显著提升网球技能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人体进行最大等速离心运动(ECC)诱发血液肌酸激酶(CK)水平变化、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肌肉损伤(EIMD)的关系,本研究筛选出150名"缺乏运动"的健康大学生为受试者,进行血样采集,进行前测包括血清肌酸激酶(CK)、最大等长肌力(MVC)、肘关节活动角度(ROM)、上臂围(CIR)、肌肉感受(VAS)。受试者进行5组×12次最大等速离心运动,运动后恢复期,将全部受试者血清肌酸激酶值进行排序:血清肌酸激酶值最高和最低20%样本,高肌酸激酶水平组(HCK组)和低肌酸激酶水平组(low LCK组),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以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全部受试者、高肌酸激酶水平组、低肌酸激酶水平组在最大等速离心运动后各评估指标均显著高于比前测结果,p<0.05。全部受试者、高肌酸激酶水平组受试者在最大等速离心运动后各指标变化皆明显大于低肌酸激酶水平组受试者,p<0.05。受试者血清肌酸激酶峰值与最大等长肌力、肘关节活动角度、上臂围、肌肉感受最大变化值有相关,p<0.05。本研究认为肌肉损伤程度与肌酸激酶水平具有显著相关,尤其高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者肌酸激酶水平较大程度反映肌肉损伤程度趋势。本研究表明,肘关节活动角度、上臂围具有预测肌酸激酶峰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对肥胖青少年的减肥效果。方法:将40名受试者平均分成两组(n=20):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和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组,分别进行9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试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血液指标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后两组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明显下降(P < 0.05),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在运动后腹部内脏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明显低于有氧运动组(P < 0.05);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胰岛素(FIN)、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试验前相比显著下降(P < 0.05),且有氧运动组TC明显低于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实验后值(P < 0.05);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FIN、LDL-C与试验前相比显著下降(P < 0.05)。结论:9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均能起到良好的减肥效果,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内脏的减脂效果更好,但在胆固醇降低方面不如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验鲇鱼(Silurus asotus Linnaeus)幼鱼力竭性运动(Exhaustive exercise)后过量耗氧(EPOC)是否受到摄食的影响,以阐明其在两种功能状态下的功率配置模式,在(25.0±1.0)℃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对照组(摄食前)、摄食组[摄食12 h,摄食水平为(8.74±0.40)%]、摄食代谢恢复组[摄食60 h,摄食水平为(8.84±0.25)%]鲇幼鱼力竭性运动后EPOC及力竭性运动后恢复过程中呼吸频率(Vf)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摄食组、摄食代谢恢复组力竭性运动前耗氧率(MO2)显著差异(P<0.05),而Vf差异不显著;力竭性运动后MO2和Vf均立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恢复到稳定状态;摄食组的耗氧率峰值(MO2peak)[(222.47±10.14)mgO2/(kg.h)]显著大于对照组[(180.53±6.79)mgO2/(kg.h)]和摄食代谢恢复组[(181.65±10.94)mgO2/(kg.h)](P<0.05),但三个组之间Vf无显著变化;摄食组的EPOC总量[(42.49±10.13)mgO2]显著小于对照组[(66.58±6.40)mgO2]和摄食代谢恢复组[(53.46±5.80)mgO2](P<0.05)。以上结果表明:(1)无论是摄食还是运动任一生理功能均不能诱导出鲇鱼幼鱼的最大的MO2;(2)当摄食和运动两种生理功能同时存在时,鲇鱼无氧运动能力减弱,同时力竭性运动后的恢复过程加快,可能与消化导致的内环境碱化减缓了运动后的内环境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杨晗  曹振东  付世建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606-2612
为了考查繁殖期不同性别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运动能力及生理代谢特征,在20±1℃条件下,分别依次测定1龄且处于繁殖第Ⅲ期不同性别实验鱼的快速启动、临界游泳速度(Ucrit)、静止代谢率(MO2rest)、最大运动代谢率(MO2active)及运动过程中的代谢率(MO2)。结果表明:鲫鱼雌鱼与雄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分别为6.97±0.22、7.29±0.31BL.s-1,差异不显著;雌、雄鱼快速启动中的最大运动速度(Vmax)分别为20.48±0.69、20.40±1.09BL.s-1,无显著差异,同时它们的最大加速度(amax)、反应时间、120ms内移动距离同样均无显著差异;雌鱼与雄鱼的MO2rest差异不显著;MO2active与代谢空间(△MO2)分别为341.92±22.59、307.50±22.66mgO2.kg-1.h-1和257.18±18.51、220.20±18.95mgO2.kg-1.h-1,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P<0.01)。可见,处于繁殖Ⅲ期的鲫鱼雌鱼与雄鱼的Ucrit及快速启动均无显著差异;并且雌鱼有氧运动能力的维持存在功率补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受试者分别用上肢(臂力计)和下肢精准电磁功率计(自行车)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分析探讨上肢CPET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受试者(正常人6例和慢病患者9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不同的2 d里分别完成上肢和下肢精准电磁功率计CPET,分析CPET数据、计算相关核心指标,探究上肢和下肢CPET的异同及其相关性。结果:(1)全体15例受试者男8女7,其中6例正常人和9例慢病患者亚组相比仅年龄((33.2±12.7)比(53.6±8.5)岁)和无诊断疾病有显著差异(P0.05)。(2)全体受试者上肢CPET峰值心率((131.0±19.0)比(153.0±22.0)bpm,P0.05)和血压均低于下肢CPET,但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CPET的峰值潮气量((1.3±0.4)比(1.8±0.4) L)和分钟通气量((51.4±21.1)比(67.9±22.1) L/min)均显著低于下肢(P均0.05),而峰值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异;采用上肢CPET时,运动时间((6.4±0.6)比(8.5±1.2) min)要短于下肢CPET;峰值负荷功率((73.2±19.6)比(158.5±40.3)W/min)、峰值摄氧量((1.1±0.4)比(1.7±0.4)L/min)、无氧阈((0.6±0.2)比(0.9±0.2) L/min)、峰值氧脉搏((8.6±2.3)比(10.9±2.6) ml/beat)、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34.7±4.3比39.8±5.3)均较低,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最小值(32.6±3.8比28.7±4.9)及斜率(33.9±4.3比28.3±6.2)高于下肢CPET(P均0.05)。正常人和慢病两亚组各自的比较结果与整体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3)上肢CPET的运动时间,峰值心率,峰值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峰值负荷功率实测值及百分预计值,峰值摄氧量实测值、公斤体重值和百分预计值,无氧阈实测值、公斤体重值,峰值氧脉搏的实测值,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最小值和斜率的实测值及百分预计值与下肢CPET的结果相关性较好,其余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作为下肢CPET的补充,上肢CPET用于整体功能状态评估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和更高的安全性,对于指导安全有效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的实施提供了重要补充,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斑马鱼为(Danio rerio)对象,研究了四周无氧运动训练对斑马鱼行为、形态、生长、肌肉生化组分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旨在探索斑马鱼对无氧运动训练的适应性变化,为进一步了解鱼类适应无氧运动训练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发现:斑马鱼的日常活跃程度经四周无氧运动训练后显著降低,群聚程度增加;训练组个体体重和体长增长减缓,更利于运动;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运动持久能力加强;肌肉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增高,柠檬酸合成酶(CS)活性显著降低,无氧代谢能力加强。即,斑马鱼无氧运动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在训练后得以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