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β-丙氨酸摄入干预对下坡跑运动诱发的肌肉损伤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6名男性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β-丙氨酸组(n=8)和安慰剂组(n=8),以双盲实验设计进行摄入。β-丙氨酸组每天摄入4.8 gβ-丙氨酸,安慰剂组每天摄入4.8 g纤维素,每天摄取3次(早上,中午,下午),每次服用两颗摄入剂胶囊(每颗剂量800 mg)。持续摄入28 d后,进行30 min强度70%V4 O2max的下坡跑运动,分别于运动前和运动后24~72 h进行肌肉损伤指标与氧化伤害指标的检测。研究发现,运动后72 h,β-丙氨酸组的肌酸激酶水平显著低于安慰剂组;运动后48 h和72 h,丙氨酸组的关节活动角度显著高于安慰剂组;运动前后β-丙氨酸组的丙二醛水平都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研究数据表明,β-丙氨酸的摄入具有一定的减缓下坡跑运动后肌肉损伤的效果,可降低肌酸激酶,促进关节活动角度的恢复,同时还具有减缓氧化伤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亮氨酸对抗阻运动引起的骨骼肌损伤和疼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抗阻运动骨骼肌损伤动物模型来考察亮氨酸对骨骼肌的保护作用,通过伊文氏蓝染色(evans blue stain,EBD)和苏木精和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评价大鼠骨骼肌病理改变。发现亮氨酸给药明显减弱了大鼠骨骼肌损伤。此外,本研究选择60名健康男性进行一次最大重复负荷(one-repetition maximum,1RM)测试和骨骼肌损伤诱导实验。受试者分别口服安慰剂和3种剂量(50 mg/kg·bw,100 mg/kg·bw和200 mg/kg·bw)的亮氨酸混悬液,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ing,VAS)评价肌肉酸痛程度,并检测了受试者血清CK-MM、Mb、GSH-Px、CAT、SOD、MDA、IL-1β、IL-6和TNF-α水平。研究发现各组间相同时间段内的深蹲1RM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抗阻运动后48 h和72 h时,不同剂量亮氨酸组受试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并且随着亮氨酸剂量的升高,受试者的VAS评分呈现降低趋势。运动72 h后,不同剂量亮氨酸组的CK-MM和Mb水平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不同剂量亮氨酸组的GSH-Px、CAT和SOD水平均高于安慰剂组,而MDA水平低于安慰剂组;不同剂量亮氨酸组的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说明补充亮氨酸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抗阻运动引起的骨骼肌损伤和疼痛,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和减弱炎症反应有关。然而,补充亮氨酸短期内并不会提高受试者的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单一抗阻运动模式和联合运动模式对举重运动员的卫星细胞活化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本研究以30名男性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抗阻运动组和联合运动组,抗阻运动组接受60%最大重复次数(1 RM)的负重蹲起训练,联合运动组接受60%1 RM的负重蹲起和卧推训练。运动前和运动后3 h立即获得肌肉活检样品,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活化的卫星细胞数(Pax7+/MyoD+)。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肌肉组织中Akt、mTOR、p70S6K和4E-BP1的磷酸化情况。研究发现,运动后,联合运动组活化的卫星细胞数显著高于抗阻运动组(35.14 vs 29.86个,p=0.011)。运动后联合运动组的Akt、mTOR、p70S6K和4E-BP1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抗阻运动组(p<0.05)。本研究表明,与单一抗阻运动模式相比,联合运动模式更有助于肌肉卫星细胞的活化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改善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姜黄素对人体运动诱导氧化应激的影响,本研究选择30名男性受试者进行研究,所有受试者按随机顺序完成3项试验:(1)安慰剂组(Control)、(2)单姜黄素组(仅在运动前,Single)和(3)双姜黄素组(运动前和运动后,Double).受试者在运动前2 h和运动后立即口服100mg姜黄素或安慰剂.受试者在跑步机上以65%的VO2max跑步60 min.在运动前、运动后和运动2 h后收集血样检测氧化应激和抗氧化活性指标.研究显示,摄入姜黄素的受试者运动后的血清d-ROM浓度和血浆TRX-1浓度显著低于运动前(P<0.05).运动后,摄入姜黄素的受试者的血清BAP浓度显著高于运动前(P<0.05).运动2 h后,单次摄入姜黄素的受试者的血浆GSH浓度显著高于运动前(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摄入姜黄素可以通过增加入体的抗氧化能力来减弱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激活后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上肢力量表现和肌肉损伤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 MVIC)时间诱发激活后增强效应后,对卧推(bench press throw, BPT)表现的影响。本研究招募30名大学生男性篮球运动员进行重复交叉实验。所有受试者均接受3组3 s卧推MVICs (3 MVICs)、3组5 s卧推MVICs (5 MVICs)、对照控制(CON)共3次干预,记录推掷高度与杠铃腾空时间,并分析推掷高度、力量与功率的峰值。研究表明:3 MVICs、5 MVICs、CON处理后,卧推高度在后测各时间点皆显著低于前测平均值,功率峰值在第4分钟、第8分钟及后测平均值上,皆显著低于前测平均值。但是,力量峰值在后测各时间点与前测平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初步认为给予较长的组间恢复时间,3 MVICs、5 MVICs产生肌肉疲劳的程度可能高于诱发PAP的程度,进而无法提升训练良好运动员的上肢爆发力表现。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人体进行最大等速离心运动(ECC)诱发血液肌酸激酶(CK)水平变化、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肌肉损伤(EIMD)的关系,本研究筛选出150名"缺乏运动"的健康大学生为受试者,进行血样采集,进行前测包括血清肌酸激酶(CK)、最大等长肌力(MVC)、肘关节活动角度(ROM)、上臂围(CIR)、肌肉感受(VAS)。受试者进行5组×12次最大等速离心运动,运动后恢复期,将全部受试者血清肌酸激酶值进行排序:血清肌酸激酶值最高和最低20%样本,高肌酸激酶水平组(HCK组)和低肌酸激酶水平组(low LCK组),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以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全部受试者、高肌酸激酶水平组、低肌酸激酶水平组在最大等速离心运动后各评估指标均显著高于比前测结果,p<0.05。全部受试者、高肌酸激酶水平组受试者在最大等速离心运动后各指标变化皆明显大于低肌酸激酶水平组受试者,p<0.05。受试者血清肌酸激酶峰值与最大等长肌力、肘关节活动角度、上臂围、肌肉感受最大变化值有相关,p<0.05。本研究认为肌肉损伤程度与肌酸激酶水平具有显著相关,尤其高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者肌酸激酶水平较大程度反映肌肉损伤程度趋势。本研究表明,肘关节活动角度、上臂围具有预测肌酸激酶峰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摄入海洋性矿物质水对脱水后再水合作用的影响,本研究招募18名年轻男性为受试者,采双盲交叉实验设计,将所有受试者平均分成安慰剂组与海洋性矿物质组,于高温环境进行单次中强度运动至脱水体重的3%,摄入脱水量1.5倍的水份,在脱水后4 h内测量尿液量,并在脱水后24 h和48 h测量体重、尿液颜色、血红细胞与血比容。研究表明:摄入水份后24 h体重已经恢复至脱水前,但是两组无显著差异;摄入海洋性矿物质在4 h内所产生的尿液量高于安慰剂组;血红细胞数目与血比容于补水后24 h与48 h低于脱水前,但是两组无显著差异;尿液颜色在补水后24~48 h高于脱水前,但是摄入海洋性矿物质在24 h的尿液颜色低于安慰剂组。本研究初步认为,摄入海洋性矿物质可以加速身体恢复的程度,建议摄入海洋性矿物质来促进身体的再水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动后补充肉碱可提升骨骼肌糖原合成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次口服肉碱是否有利于促进人体运动后骨骼肌糖原恢复。本研究为交叉实验设计,选取2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肉碱试验(实验组)和安慰剂试验(安慰剂组),两次实验间隔至少7 d。所有受试者接受单次60 min 70%VO2max功率车测试,运动后立即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补充和肉碱胶囊或安慰剂淀粉胶囊口服补充,同时观察运动后3 h恢复期内的生理反应。功率车运动后第0、第3小时从股外侧肌采集肌肉样本,同期间隔每30 min收集血液样本,每60 min收集10 min气体样本。研究发现,实验组肌糖原含量增加率显著增加,在血液生化值方面,两组的血糖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的胰岛素反应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同时在运动恢复期间,实验组呼吸交换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这代表运动恢复期口服肉碱后,身体以脂肪为主要能量来源。研究表明,运动后立即补充肉碱能显著提升人体运动后肌糖原恢复,具备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有氧训练期间摄入牛初乳是否会影响青少年的运动表现、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数量、唾液Ig A浓度和分泌量,本研究以40位自愿参加的青少年受试者,年龄(16.12±1.81)岁、身高(173.35±3.00)cm、体重(63.60±4.71)kg、体脂肪百分比(14.00±3.00)%进行试验。受试者按照运动表现分为摄入牛初乳组(BC组,20 g/d,n=20)和安慰剂组(PL组,n=20)。在增补期前、后,受试者皆接受身体组成检测,摄入第1天训练前、后和第28天训练前、后采集血液及唾液样本。本研究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摄入牛初乳前后的运动表现、身体组成、血液和唾液样本中的生物参数。本研究发现:受试者在4周的有氧训练后,运动表现、体重和体脂肪百分比于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19~+,CD56~+)及CD4/CD8比值均无组间差异。唾液流量及唾液Ig A浓度无显著变化,只有安慰剂组的Ig A流量显著高于前测。本研究认为在为期有氧训练期间,每日增补20 g牛初乳不会对轻艇运动表现、身体组成、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数量、唾液Ig A浓度及分泌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人群接受高强度抗阻运动后血液红细胞(RBC)指标变化差异和AST浓度与血红蛋白指标关系。本研究招募50名无运动习惯的大学生为受试者,空腹采血检测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肌酐等红细胞相关指标,按照血液中AST浓度分成高低两组,进行单次85%最大肌力的抗阻运动,运动后再次采血检测AST、ALT、血肌酐、红细胞相关指标。前测中血液中AST浓度较高组有较高的ALT浓度,而且在经过单次抗阻运动后,HA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及血肌酐变化量显着高于LA组,HA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蛋白浓度变化量显着低于LA组。本研究认为有较高的AST水平的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会在高强度抗阻运动后增加,可能代表处在较高氧化压力或发炎状态下的红细胞,较易因高强度抗阻运动而破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强度抗阻训练对糖代谢调节的作用,为糖耐量受损老年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本研究招募80名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糖耐量受损老年人,将其随机分为高强度抗阻训练组(high group,H组,n=20)、中强度抗阻训练组(medial group,M组,n=20)、低强度抗阻训练组(low group,L组,n=20)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n=20)。通过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前测(身体成分,生长激素分泌指标,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前测结束后48 h内进行H组、M组、L组最大力量测试(1 RM测试),72 h后开始为期36周的运动干预,运动干预结束后进行后测(身体成分,生长激素分泌指标,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本研究发现H组、M组、L组经过36周运动干预后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WHR)、OGTT、HOMA-IR、抵抗素的后测均显著低于前测(p0.05);C组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空腹血糖、OGTT、HOMA-IR、抵抗素前后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H组、M组、L组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OGTT、HOMA-IR、抵抗素后测均显著低于C组(p0.05)。H组、M组、L组经过36周运动干预GH、IGF-1显著高于前测(p0.05)且H组、M组、L组GH、IGF-1后测显著高于C组(p0.05)。本研究表明,抗阻训练可以显著提高糖耐量受损人群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其机制可能为非单一因素导致,应该与抗阻运动诱发的血清GH、IGF-1上升和抵抗素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下坡跑运动时穿戴腿部压缩套对运动后诱发肌肉损伤及动脉硬化指标-臂踝脉搏波速(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的影响,本研究选择12名无规律运动习惯的男性大学生,采用随机方式于运动中单腿穿戴腿部压缩套(实验腿),以另一腿为对照腿,接受一次70%保留心率(70%HRR)强度,坡度为-10°30 min原跑步机下坡跑运动,并于下坡跑运动前(前测)及下坡跑运动后24 h (后测)分别进行因变量的检测,检测项目包含肌酸激酶、baPWV、酸痛指数、主动关节活动度、肌肉肿胀围、最大自主等长收缩肌力及超声波股直肌肌肉厚度。本研究表明:下坡跑运动后24 h的CK值((467.08±229.64) U/L)显著高于前测((240.92±189.67) U/L)(p0.05);baPWV在实验处理及时间因子的交互作用未达显著,仅时间因子显示后测的baPWV ((1 110.71±51.30) cm/s)显著高于前测((1 042.92±38.17) cm/s)(p0.05);酸痛指数、主动关节活动度、肌肉肿胀围、最大自主等长收缩肌力及超声波股直肌肌肉厚度等在实验处理及时间因子亦无交互作用,且实验处理主要效果亦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穿戴腿部压缩套并无法减缓下坡跑运动所引起的肌肉损伤,及随后的延迟性肌肉酸痛与暂时性的baPWV上升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VICs)激活后增强效应对上肢力量表现的效益以及不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时间诱发激活后增强效应(PAP)后对卧推(BPT)表现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24名男性运动员参与此重复量数交叉设计实验,通过3组3 s卧推MVICs处理(3 MVICs)、3组5 s卧推MVICs处理(5 MVICs)与控制处理(CON),记录推掷高度与杠铃腾空时间,并分析推掷高度以及力量与功率的峰值。本研究发现,不论是3 MVICs、5 MVICs或是CON,后测各时间点卧推高度皆显著低于前测平均值(p0.05),功率峰值于第4分钟、第8分钟与后测平均值,皆显著低于前测平均值(p0.05);后测各时间点力量峰值与前测平均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即使给予较长的组间恢复时间,3 MVICs与5 MVICs产生肌肉疲劳的程度高于诱发PAP的程度,因此无法提升训练良好运动员的上肢爆发力。  相似文献   

14.
高强度运动造成肌肉损伤进而提高肌肉的耗氧量,而矿物质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的物质。本研究为了探讨摄入海洋性矿物质对肌肉组织耗氧量的影响,选取了10名大学生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分别在单次高强度运动前后,测量体重来判定运动员的脱水量,并在高强度运动挑战后按照脱水量的1.5倍给予饮料摄入。饮料分成海洋性矿物质饮料及安慰剂两种,并在安静期与摄入海洋性矿物质饮料后2 h后使用近红外光谱仪检测肌肉组织氧含量及耗氧量。研究显示,高强度运动会降低肌肉组织的血液量((93.82±5.06)μmol/L>(80.35±3.71)μmol/L)及提高耗氧量((0.53±0.12) mL·min-1·100 g-1<(0.79±0.12) mL·min-1·100 g-1),摄入海洋性矿物可以降低高强度运动后2 h肌肉组织的耗氧量((0.79±0.12) m L·min-1·100 g-1>(0.44±0.09) m L·min-1·100 g-1)。因此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挑战后,摄入海洋性矿物质饮料可抑制高强度运动所造成的肌肉耗氧量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对老年性肌肉衰退风险的人群补充含有支链氨基酸(BCAA)的溶液,其缓解肌肉量减少症状的效果,本研究从医院门诊筛选出老年性肌肉衰退高风险或老年性肌肉衰退症受试者,共45人。对受试者进行前测(身体成分,握力和6 m步行测试),并对每位受试者进行为期60 d的支链氨基酸溶液补充,60 d后进行后测(身体成分,握力和6 m步行测试)。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检前后差异发现,受试者骨骼肌肉质量提升0.15 kg/m~2,后测结果显著优于前测(p0.05),6 m行走速度改善0.12 m/s,后测结果显著快于前测(p0.05),手握力增加3.6 kg,后测结果显著大于前测(p0.05)。摄入BCAA溶液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本研究认为对老年性肌肉衰退风险的人群补充含有支链氨基酸(BCAA)的溶液,能够有限缓解肌肉量减少症状,并能增加肌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服食黑蒜对长跑运动员的抗氧化与抗发炎作用,本研究招募8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为受试者,采用双盲交叉实验分别进行14 d黑蒜或安慰剂服食,并在第15天进行10 000 m运动测试。通过采集服食前与运动后运动员的血液,并对超氧化歧化酶(SOD)、总抗氧化状态(TAS)、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等氧化能力指标与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数(WBC)等发炎指标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在10 000 m运动测试后,黑蒜组体内抗氧化参数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发炎情况中白细胞数指标在黑蒜组中显著低于安慰剂组。本研究表明,服食黑蒜可以显著降低抗氧化指标SOD、TAS与GPx活性及白细胞数量,有效维持体内抗氧化能力及降低运动后发炎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肌调节因子(MyoD)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表达,为促进运动肌肉损伤的再生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健康雄性2月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下坡运动组(n=70),下坡运动组再分为运动后即刻组、12h、24h、48h、72h、7d和14d组,各运动组动物均进行持续性下坡跑,分别在运动结束后8个时间点麻醉,下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清,取双侧腓肠肌。常规检测CK、LDH的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统计MyoD因子表达情况。结果:血清CK、LDH在运动后即刻显著上升,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成肌调节因子MyoD在正常骨骼肌中即有表达,各运动组大鼠腓肠肌MyoD因子表达较对照组均有增加,48h组大鼠腓肠肌MyoD免疫阳性细胞核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后随时间逐渐下降。结论:离心运动后即刻MyoD的表达水平开始上升,48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提示成年早期大鼠(2月龄)已具备较成熟的肌肉再生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4周橘皮素补充对高强度抗阻运动诱发的皮质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4名短跑运动员进行配对,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天补充橘皮素补剂(含橘皮素200 mg),对照组每天补充安慰剂,为期4周。两组运动员均在干预前一日和干预后次日进行抗阻运动激发试验(推举、深蹲、卧推和硬拉,每个动作×4组×10RM)。采集受试者在运动激发试验前即刻(PRE)、试验后即刻(P0)以及第10(P10)、20(P20)和30(P30)分钟时的血液样本,测量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计数(WBC)和血糖,以及PRE和P0时的血乳酸值。结果: 与干预前同期比较,补充橘皮素4周后,试验组在激发试验前PRE的血清皮质醇水平(P=0.017)、激发试验后P10的血清皮质醇水平(P=0.010)、激发试验后P20和激发试验后P30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 P<0.01),试验组在激发试验前PRE的WBC、激发试验后P10的ACTH(P=0.037)和激发试验后P30的WBC、ACTH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激发试验前PRE和激发试验后P10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激发试验后P30的ACTH和WBC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SOD活性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橘皮素能有效缓解高强度运动诱发的人体皮质醇应激反应,抑制皮质醇过度分泌,提升人体抗氧化能力,加速体内炎症消除,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单次下肢加压与不同阻力运动结合对运动后肌力、代谢压力与合成激素反应的影响,本研究招募15名健康男性,依据对抗平衡次序原则分为70%1 RM的高强度阻力组、40%1 RM低强度阻力组、70%1 RM+70%SB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高强度阻力+低加压组、40%1 RM+130%SBP低强度阻力+高加压组和40%1 RM+70%SBP低强度阻力+低加压组,共5组,每次测试间隔为5 d。采用双腿斜坐推蹬方式(5组, 12次),运动时加压于双腿大腿近端。比较运动前、运动后立即、15 min、30 min、60 min时,血清生长激素与睾酮、乳酸与自觉努力程度的差异;并比较运动前与运动后60 min对肌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阻力+低加压的模式在运动后有较高的生长激素且持续至运动后30 min;相较于低强度阻力下的各种模式,高强度阻力+低加压的模式在运动后立即有较高的睾酮浓度,且能在运动后引起较高的压力反应如乳酸、RPE值,并降低最大等长肌力表现,以及增加肌纤维征召。本研究揭示了高强度阻力运动搭配低加压压力的运动模式可显著提高体内代谢压力,同时可刺激更多生长激素与睾酮分泌,对肌肉组织合成作用具有正面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食品级槲皮素粉对机体最大摄氧量和耐力的影响,本研究纳入20名健康的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名,A组饮用剂量为1 mg/mL的槲皮素饮料,B组饮用安慰剂饮料,每天饮用1 000 m L。饮用7 d后,通过自行车分级运动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通过骑行疲劳时间测试耐力,同时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然后进行交叉实验并测试VO2max、骑行疲劳时间及抗氧化指标。研究显示,与基线VO2max相比,饮用槲皮素饮料后VO2max显著升高13.21%,而饮用安慰剂饮料后的VO2max与基线无显著差异。与基线骑行疲劳时间相比,饮用槲皮素饮料后骑行疲劳时间显著升高25.15%,而饮用安慰剂饮料后的骑行疲劳时间与基线无显著差异。与基线血清MDA相比,饮用安慰剂饮料后受试者血清MDA显著升高27.15%,而饮用槲皮素饮料可抑制血清MDA的升高。与基线血清SOD和GSH-Px相比,饮用安慰剂饮料后受试者血清SOD和GSH-Px分别降低了20.49%和21.08%,而饮用槲皮素饮料可抑制血清SOD和GSH-Px的降低,表明槲皮素可显著提高骑行运动过程中受试者的VO2max和耐力。本研究初步表明,补充槲皮素可通过降低运动过程中MDA水平来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另外,槲皮素通过抑制运动过程中SOD和GSH-Px的降低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