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亚洲蝮亚科蛇属间系统发生支序分析 (蛇亚目:蝰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鹏  张服基 《生命科学研究》2000,4(3):262-266,280
在大量比较形态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5个特征方面28个性状,以支序分析方法探讨了分布于亚洲蝮亚科蛇5属14种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该亚科蛇类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的类群,第一个类群包括尖吻蝮属、瘤鼻蝮属、红口腹属,它们具有较多的祖征,代表了该科中原始一类,基中红口蝮可能是最原始的一属;亚洲蝮属单独形成一个类群;第三个类群为原广义的烙铁头蛇属,包括竹叶青蛇属、原矛蝮属、烙铁头蛇属、黑绿烙铁头蛇属、莽山  相似文献   

2.
郭鹏 《动物学杂志》2000,35(6):9-11
对分布于我国的原矛头蝮、菜花原矛头蝮和察隅烙铁头蛇共2属3种的半阴茎进行了比较解剖和详细的描述,并对种间关系和相关分类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蝮蛇头骨形态比较及分类学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蝮蛇某些种类的分类仍存在不同见解,对蝮蛇类群的分类主要集中在外部形态的比较,而较少涉及内部结构的研究.因此,本文对我国13个地区的8种(亚种)共26号蝮蛇的头骨进行了比较解剖.以头骨特征为依据,对岩栖蝮Agkistrodon saxatilis、乌苏里蝮A.ussurensis、蛇岛蝮A.shedaoensis、短尾蝮A brevicaudus、秦岭蝮A.qinlingensis等的有效性及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的骨骼形态与其他种类也进行了比较,认为它们在谱系上应代表两个不同的类型,将它们分隶于蝮属Agkistrodon和尖吻蝮属Deinagkistrodon是合理的.还以头骨形态特征为依据对8种蝮蛇编制了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中国亚洲蝮属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鹏  张服基 《四川动物》1998,17(4):166-169
1概述亚洲蝮属(Gloydius)在分类上隶属于蝰科(Viperidae)、蝮亚科(Crotalinae)。该亚科蛇以具短而高的上颌骨和管状毒牙而别于其他类群。现有14属约250余种(亚种),主要分布于美洲,亚洲、欧洲也有分布。依据外部形态特征,蝮亚...  相似文献   

5.
熊晔  丁利 《四川动物》2012,31(5):768-771
河北兴隆县的蝮蛇分类问题,以往有国外学者进行过报道.国内文献记载河北省只分布有一种蝮蛇即短尾蝮.2006年实地考察和饲养观察研究发现,雾灵山的蝮蛇不是同一种,而是两种蝮蛇.它们的形态、分布和习性均不同,依照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三卷鉴定,分别为短尾蝮和中介蝮,从而恢复了河北省中介蝮分布的纪录.  相似文献   

6.
菜花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jerdonii[G櫣nther,1875])是我国主要毒蛇之一,隶蝰科(Viperidae),蝮亚科(Crotalinae),原矛头蝮属。它是山西省三种毒蛇之一,有一定危害,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现对其分布和繁殖生态报道如下。AlbertG櫣nther(1875)依据印度东北部Assam邦Khassya(=KhasiHills)标本描述Trimeresurusjerdonii,我国称菜花烙铁头蛇。稍后(1889),同一作者又依据我国湖北宜昌标本描述Trimeresurusxanthome…  相似文献   

7.
亚洲蝮属两种的种下分类研究(蛇亚目:蝮亚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分布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黑眉”蝮蛇,依据Mayr(1953)两个样本间平均数比较的亚种划分的经典方法,进行分类学研究,辽东半岛半蛇岛蝮应为:蛇岛蝮千山亚种Gloydius shedaoensis qianshanensis ssp;nov.山东半岛产岩栖蝮为:岩栖蝮长岛亚种Gloydius saxatilis changdaoensis ssp;nov.。  相似文献   

8.
菜花烙铁头核型的初步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花烙铁头(Protobothropsjerdoni)属蝰科(Viperidae)蝮亚科(Crotalinae)原矛头蝮属。本属已知的种均为毒蛇类,且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和南部地区以及印度北部。虽然前人(张服基,1993)对菜花烙铁头作过形态等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9.
蝮亚科蛇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对中国产蝮亚科(Crotaline)亚洲蝮属(Gloydius)6种蛇(其中短属蝮取自两个不同地区)[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 (Stejneger).黑眉蝮Gloydius saxatilis(Emelianov),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Zhao),雪山蝮Gloydius strauchii(Bedriaga),高原蝮Gloydius strauchii monticola monticlal (Werner),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riensis(Emelianov)]与竹叶青属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chmidt共7种蛇8个个体测定了789bp或744bp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用MEGA1.02软件分析了其碱基组成及变异情况,以游蛇科链蛇属半棱鳞链蛇Dinodon semicarinatus序列为外群,用PAUP4.0b2软件构建最简约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竹叶青蛇在全部受试物种中处于原始地位,分布于东北地区的蛇岛蝮,乌苏里蝮,黑眉蝮与浙江与陕西产的短尾蝮所组成的分枝与横断山区的高原蝮,雪山蝮聚集形居的分枝组成姐妹群,支持分布于中国境内的亚洲蝮属蛇种的两个起源及分化地的假说,同时探讨了蝮蛇的分类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者一度认为中国北方不同地区的"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是一个单一物种,但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不同的"中介蝮"彼此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有明显差异。为了探究这种差异的内在原因,本研究在中国境内进行了较大范围野外调查采样,并检视了相关标本,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地理分布资料,对中国北方的体中段背鳞23行的一些亚洲蝮属蛇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的"中介蝮"彼此形态差异显著,具分类鉴别意义,达到亚种划分标准,进而将这些蝮蛇与西伯利亚蝮不同亚种间的形态特征和模式产地信息进行了比对,发现这些蝮蛇符合西伯利亚蝮(G.halys)种下几个亚种的鉴定标准:主产区位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者应为G.h.halys(西伯利亚蝮指名亚种);主产区位于华北地区者应为G.h.stejnegeri;主产区位于西北地区者应为G.h.cognatus。分子研究结果揭示,我国西伯利亚蝮不同亚种在系统发育树中不构成单系群,且彼此间线粒体基因遗传距离达到或高出该复合种中其他已知独立种间的距离。故建议将G.h.stejnegeri和G.h.cognatus从西伯利亚蝮种下独立分出,称华北蝮(G.stejnegeri)和阿拉善蝮(G.cognatus)。单倍型网络分析亦建议将G.h.caraganus提升为种级。本研究亦证实了蛇岛蝮(G.shedaoensis)在辽东半岛陆地山区的分布,从而恢复蛇岛蝮千山亚种(G.sh.qianshanensis)的有效性,主张在下一步工作中对其进行新模指订和再描述工作。在上述结果基础上,对我国境内上述几种蝮蛇的地理分布资料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