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本实验以2—3月龄平均体重35.5克的昆明种雄性小白鼠睾丸组织为材料,按Dietrich-Parat法固定。为了比较固定剂对细胞核构造的影响,部分组织用Carnoy、Flem-ming及1%OsO_4固定。制成厚度为2微米的石蜡切片。按Hotchkiss(1948)PAS法染色,用苏木精、Carazzi法复染。以Oakberg(1956)确定的小白鼠精子发生过程中12个期的分期标准为基础,对各期精小管接近圆形的横切面中各类细胞进行了观察及统计。 2.对小白鼠精子发生过程中三类精原细胞进行了精确的分类,并对各类精原细胞的各分裂相做了较详细的形态描述。 3.三类精原细胞各分裂相在生精上皮周期各阶段中分布频率的统计证实,A型、中间型、B型精原细胞的分裂峰依次为生精上皮发育周期的第Ⅰ、Ⅱ、Ⅸ、XI期;Ⅳ期及Ⅵ期。据此结果还讨论了精原细胞的繁殖及复(更生)问题。 4.精母细胞在生精上皮周期各阶段中的分布统计表明,精母细胞的前细线期、细线期、偶线期、双线期分别以在Ⅶ、Ⅸ、Ⅺ,以Ⅺ期精小管切面中分布为最多;粗线期除Ⅺ期外各期均有;终变期、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中期及次级精母细胞各分裂相只存在于Ⅻ期中。初级精母细胞的前细线期及粗线期随其发育核也增大,前者在第Ⅷ期达最大值,后者则在第Ⅸ期增长基本结束。精母细胞其它各期核的大小无显著变化。 5.生精上皮发育周期各阶段中精细胞核的变化规律与Oakberg(1956)的报导基本上是一致的。 6.生精上皮周期各阶段中各类细胞退化频率的统计表明,精原细胞自然退化的频率很低。精母细胞以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第一、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退化频率较高,尤以Ⅸ—Ⅻ期最明显。精细胞的退化频率则以第Ⅸ期为最多。 7.初步比较了Dietrich-Parat、Carnoy、Flemming及1%OsO_4四种固定剂对细胞核构造的影响,证实了上述四种固定剂除对间期细胞核的构造有些影响外,对外在其它发育阶段的各类细胞核的构造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小鼠生精周期判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可以在普通HE染色或苏木精复染标本上对精子发生周期进行简单划分的方法。方法应用PAS染色法与普通HE染色法相对照,对比观察小鼠睾丸各级生精上皮在精子发生不同时期的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参照Clermont及Russel等制定的生精上皮时相的判定标准,把小鼠生精上皮分为XⅡ个期。结论通过对比总结,可以在普通HE染色或苏木精复染标本上对精子发生周期进行简单划分,并进一步辨别各型生精细胞。  相似文献   

3.
选用出生1月龄大白鼠按20毫克/公斤体重/日灌服棉酚,每周5次,连续1个月和2个月取材;性成熟大白鼠每天服棉酚5毫克/只,每周6次,给药3、4、6个月和停药1、2、3个月分别取材,睾丸称重后固定、制片作比较观察。实验结果表明,棉酚对幼龄大白鼠睾丸的发育没有影响,但使发育到变态后期的精子细胞受损伤,附睾中出现断头坏死的精子。长期服抗生育有效剂量棉酚的大白鼠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睾丸退化。退化通常在睾网附近最先出现,并和死精子在曲精细管中积聚相关连。第Ⅶ—Ⅷ期生精上皮退化的过程是自上皮游离缘18—19期精子细胞开始渐进地向基膜方向推进,直至上皮完全剥落或仅留以个别精原细胞和较多的媬育细胞。停服棉酚后恢复1—3个月的结果指出,已开始退化的睾丸在停药后有继续退化的趋势。严重退化的睾丸经停药3个月,虽然曲精细管排列较整齐,部分留有精原细胞的曲精细管中精原细胞显示增加数目并有B 型精原细胞,但尚未见进一步发展。对于睾丸退化可能与死精子在曲精细管内积聚有关,而不是由于棉酚对整个生精上皮的损伤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细胞的发育进程。方法分别采集性成熟前不同年龄(0岁、0.5岁、1岁、1.5岁、2岁、2.5岁、3岁、3.5岁、4岁)食蟹猴睾丸,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PAS/H染色。根据生精细胞的染色特性,分析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细胞的发育进程,并对食蟹猴精原干细胞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1岁及以下食蟹猴生精上皮上生精细胞仅有精原干细胞(包括Ad、At及Ap型精原细胞),1.5岁食蟹猴生精上皮上开始出现B型精原细胞,3岁食蟹猴生精上皮上出现精母细胞,4岁食蟹猴生精上皮上出现从精原干细胞到精子的所有生殖细胞。PAS/H染色结果显示,1~2.5岁食蟹猴Ad型精原细胞胞质呈PAS阳性,At型精原细胞胞质呈PAS弱阳性,Ap型精原细胞胞质呈PAS阴性;其他生精细胞及支持细胞胞质呈阴性;0.5岁及以下,3岁及以上食蟹猴生精细胞的胞质PAS/H染色特性与前者存在差异。结论本文详细阐述了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细胞随年龄增长的渐次性发育模式,并建立了性成熟前食蟹猴精原干细胞原位鉴定的一种新方法,这些研究结果为食蟹猴精原干细胞的其他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黑脊倒刺鲃精巢结构和精子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黑脊倒刺鲃精巢的组织结构和精子发生过程。精巢属于小叶型,由精小叶、小叶间质、壶腹腔和输出管构成。精小叶由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除初级精原细胞以外的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囊。每一精小囊中的生精细胞发育同步。成熟的精子从精小囊中释放出来,进入小叶腔中。在精巢的腹侧,小叶腔与壶腹腔连接。在壶腹腔的外侧,有一条与壶腹腔平行的输出管。壶腹腔与输出管相通。在壶腹腔和输出管中都充满精子。精巢的后端与贮精囊相连。贮精囊中充满形状不规则的腔隙。腔隙中有精子分布。输出管从精巢延伸出来,进入贮精囊中,位于贮精囊的一侧。左右两个贮精囊通向一条共同的输精管。输精管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精子发生在精小叶中进行。精子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阶段。精子细胞经过精子形成过程,形成精子。  相似文献   

6.
日本沼虾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之间的连接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万喜  堵南山  赖伟 《动物学报》1999,45(2):178-186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精子发生过程中不同细胞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果表明,从精原细胞期到次级精母细胞期,在生精细胞之间存在间隙连接与分隔连接与分隔连接,并且两种连接相互邻接,桥粒仅在精原细胞之间发现;从精原细胞期到精细胞期,在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之间也存在相互邻接的间隙连接与分隔连接,两类细胞之间有大量桥粒,形成血淋巴-精巢屏障,这种屏障可保持生精细管内环境的稳定性;精子发生的不同时期,支持细胞之  相似文献   

7.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精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唐鱼的精巢属于小叶型结构.性成熟唐鱼的精巢呈乳白色,长条状,左右各一,合并成“Y”型.小叶间质把精巢分成许多精小叶,每个精小叶由数个精小囊组成,精子就在精小囊中形成.同一精小叶内的精小囊不一定同步发育,但同一精小囊中的生精细胞发育是同步的.唐鱼的精子发生和形成过程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6个阶段.精巢内同时存在初级精原细胞和次级精原细胞两种类型的精原细胞.  相似文献   

8.
杨纯  张育辉 《动物学研究》2007,28(3):303-310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了原癌基因FOS蛋白、17β-雌二醇(E2)和雌激素受体(ER)在中国林蛙生精周期中不同时期精巢内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在中国林蛙生精周期的Ⅰ—Ⅴ期,E2和ER在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内均有表达。在不同时期的精巢中,E2和ER在生精细胞的定位具有一致性:在Ⅱ—Ⅲ期,精子细胞的E2和ER阳性表达最强;在Ⅲ期,精子中E2和ER阳性反应强度显著高于Ⅳ—Ⅴ期(P<0.01)。在生精周期的Ⅰ—Ⅴ期,支持细胞中,E2和ER表达强度经历由强减弱再增强的变化过程。在生精周期的Ⅲ期,间质细胞中E2和ER阳性反应强度高于其他各期。除精子外的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内均有FOS阳性反应,其表达强度呈现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整合素α6亚基在生后不同年龄组小鼠生精细胞中的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出生后不同年龄阶段昆明小鼠的睾丸生精上皮进行整合素α6亚基的定位.结果生后第1、7d的昆明小鼠睾丸生精细胞中未能检测到α6亚基;而生后第14、21、28、35、42d和成年后昆明小鼠均能检测到α6亚基在精原细胞胞膜上存在.结论整合素α6亚基可作为出生14d后小鼠睾丸精原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用于筛选精原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对8只成体树鼩的睾丸进行了精子发生的细胞学和动力学观察。精原细胞可区分为A型和已分化定向的B型。生精上皮周期可分为12个连续阶段,不同阶段典型的细胞组合可被辨认。各阶段的相对持续时间以阶段Ⅴ、Ⅵ、Ⅶ的比率最高,分别为11.43,18.88、15.44;阶段Ⅸ、Ⅹ最低,为3.78和3.87。A型精原细胞在各阶段的数量分布并不保持恒定,阶段Ⅵ—Ⅷ和阶段Ⅸ时,分别出现两次成倍增长。B型精原细胞和前细线期精母细胞与每100个足细胞之比的平均值,在阶段Ⅰ、Ⅴ、Ⅶ分别为28.89、76.98、196.91。精细胞经14步变态为成熟精子。精子形成过程中顶体发育的形态学变化及成熟精子的形态,与灵长类动物相比具有较多的类似之处;而同啮齿类动物相比,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龙子雄性生殖腺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健饶  杜继曾  计翔 《动物学报》2004,50(1):103-110
2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期间 ,通过每月捕捉浙江丽水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雄性成体 ,解剖动物、观测性腺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 ,研究雄性生殖周期。睾丸重量和体积、附睾重、输精管重和曲细精管直径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睾丸 3月份最重 ,5-9月最轻。睾丸体积和重量的年周期变化规律一致。附睾 3月份最重 ,8-9月份最轻。输精管 4月最重 ,8-10月最轻。生精活动始于 9月下旬 ,翌年 4月最为活跃。 3月下旬曲细精管直径达全年最大值 ,管腔中开始出现呈穗状排列的精子。从基膜到管腔 ,各级生精细胞依次排列。 4月份生精上皮的生精活动最为活跃 ,5月下旬生精活动已近停止 ,7-8月份曲细精管管壁仅由精原细胞 (其间夹有支持细胞 )构成。根据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年周期变化规律 ,中国石龙子 8月份睾丸生精活动处于第Ⅰ期 ,9月至次年 2月份第Ⅱ期 ,3月上、中旬为Ⅲ期 ,3月底至 4月为Ⅳ期 ,5-6月份为Ⅴ期 ,7月份为Ⅵ期。 4月下旬附睾管腔中有大量的成熟精子 ,7月附睾管腔中已无精子。中国石龙子属于关联型繁殖周期  相似文献   

12.
贻贝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贻贝雄性生殖系统中精巢由树枝状的生殖管,输精管民。生殖管反复分枝成生精小管而末端膨大的泡囊,二者皆由位于基膜上的生殖上皮和管壁上皮构成,生殖上皮是由圆形或卵圆形的精原细胞组成,精原细胞最大,核内染色质稀疏,靠核膜内侧分布,核仁一个,明显。初级精母细胞上,染色质开始集成小团块,线粒体向细胞的一侧集中,次级精母细胞与表母细胞结构相似,染色质浓缩成数大块,核膜或散布于核内,精细胞内开始出现顶体颗粒并逐渐  相似文献   

13.
棕色田鼠睾丸及附睾胚后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组织学方法,对产后1 d、10 d、25 d、45 d、60 d及70 d的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发育进行了观察,以探讨其精子发生特点.结果 发现,1 d棕色田鼠的生殖细胞主要是生殖母细胞和前精原细胞;10 d出现大量精原细胞,睾丸间质细胞明显;25 d出现精子细胞;45 d有少量精子出现;60 d和70 d具有各级生精细胞,睾丸生精小管和附睾内出现大量成熟精子.睾丸生精小管管径和生精上皮厚度随日龄增加,于60 d达到最大;附睾管腔直径和附睾上皮厚度也于60 d达到最大.这些结果表明,棕色田鼠在生后45 d左右进入青春期,60 d左右达到性成熟,精子的产生及成熟与附睾的发育同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鼠生精上皮各类细胞发育过程中形体学特征以及异常发育的生精细胞形态方法:PAS染色正常成年小鼠睾丸,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每种上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小鼠生精上皮分为Stage I-XII不同阶段,在精子细胞分化、分裂的同时呈现出动态变化,生精上皮中的精子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细胞(L、Z、P、D)、次级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长形精子细胞。每种细胞都具有明显形态学特征。结论:根据生精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小鼠不同类型精子发育是否正常,对于利用小鼠动物模型来研究生殖系统功能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秦岭北坡中国林蛙精巢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光镜观察了秦岭北坡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精巢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结合精巢系数的变化探讨其生殖规律。结果显示,秦岭北坡中国林蛙的生精周期属于非连续型。精巢系数的变化与精子发生的活动周期相一致。精子发生从每年5月开始,翌年4月结束,历时1年。生精周期可划分为5个时期。Ⅰ期,精原细胞增殖期,5~7月,精巢系数最小,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Ⅱ期,精母细胞成熟分裂期,8~9月,精巢系数最大,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在生精小管内共存;Ⅲ期,精子形成期,9~1 0月,精子细胞变态形成精子;Ⅳ期,成熟精子贮存越冬期,1 1月至翌年2月,成熟精子贮存在生精小管中;V期,精子排放期,翌年3~5月,精巢系数显著下降,成熟精子从生精小管脱离,通过输精管道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6.
支持细胞在生精细胞凋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子的生成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周期性的过程,这包括二倍体的精原细胞进行一系列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最后分化成为成熟的单倍体精子的过程。支持细胞(Sertoli cell)是生精上皮的一种大细胞,它从管周肌样细胞所处的基底膜延伸出去,直到生精小管的管腔内。它的底部与精原细胞相连,胞质的侧面则形成许多突起将互相联系的生精细胞包围起来,成熟的精子就从这儿释放出去。在复杂的动态生精过程中,支持细胞作为精曲小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挥着生精细胞的一系列动态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以后的分化。支持细胞通过给生精细胞提供激素、营养以及生理支持来完成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小鼠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年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健  高福禄  支会英  段相林 《动物学报》2001,47(2):209-214,T001,T002
为研究雄性小鼠睾丸在发生,发育过程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年龄变化,本研究采用了免疫细胞化学,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电镜及体视学图象分析等方法,对胚胎15天到生后10月后发育阶段生精细胞的超微结构,PCNA表达,凋亡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结果:(1)精原细胞PCNA反应在胚胎15天为阳性,从胚胎18天到生后5天,降为弱阳性,而阳性的精原细胞在生后7天重新出现,一直到生后6月,仍可见部分精原细胞呈阳性反应;(2)生后3天,可见凋亡的精原细胞染色质浓缩,核膜出现明显的核周隙,核碎裂,凋亡细胞数从生后1天到生后第3周有增加的趋势,于生后第3周出现峰值,之后降低,之后降低,结论:(1)PCNA阳性细胞而密度到生后第2周出现峰值,而凋亡细胞数于生后3周出现峰值,生精细胞凋亡的高峰要滞后其增殖峰1周左右,而且与其所处生精周期的特定阶段有关;(2)精原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向曲细精管周边迁移,其排列由无序到有序;(3)在生后各发育 ,精原细胞始终保持DNA复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究连接组蛋白H1在精子发生过程染色体重构中的功能,了解一共有多少种连接组蛋白H1参与各期生精细胞的染色体的构建。方法分离高纯度的SD大鼠的各期生精细胞,提取组蛋白,应用SDS-PAGE分离组蛋白的各组分,组蛋白(H1)经过蛋白酶(Glu-c和Arg-c)酶切,应用质谱进行检测。结果鉴定了组蛋白H1的体细胞亚型(H1.1-H1.5)和睾丸特异的连接组蛋白亚型(H1t)。组蛋白H1t分别表达在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圆形精子细胞中。结论大鼠精子发生过程中,其主要连接组蛋白H1的种类是:H1.1-H1.5和H1t。  相似文献   

19.
林丹军  尤永隆 《动物学报》2006,52(2):328-334
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鲫鱼生精细胞发育过程中拟染色体的形成和解体,以及拟染色体和线粒体的关系。在精子细胞阶段之前的各期生精细胞中都存在拟染色体。仅在精原细胞中观察到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拟染色体的形成方式与其它鱼类中拟染色体的形成方式相似。在生精细胞的发育过程中,线粒体的形态和数量发生变化。在初级精原细胞阶段,线粒体较大,多为球形,嵴少,基质电子密度低。随着生精细胞的发育,线粒体逐渐变小,多为长条状,嵴多,基质的电子密度升高。拟染色体形成后往往与线粒体结合。与拟染色体结合的线粒体往往解体,部分或全部的外膜和内膜破裂以至消失。线粒体解体后,其中的物质可能会转移到拟染色体中[动物学报52(2):328-334,200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查和分析不同病理睾丸组织雄激素受体和热休克蛋白90α表达的差异.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查精子发生停滞、精原细胞瘤、前列腺癌去势和正常健康睾丸标本之雄激素受体和热休克蛋白90α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睾丸组织和前列腺癌去势睾丸中雄激素受体在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的胞核表达,前者的表达强度高于后者(P<0.05);热休克蛋白90α主要在类肌细胞、间质细胞、支持细胞核及生精细胞的胞浆表达.精子发生阻滞的睾丸组织,雄激素受体主要在支持细胞的胞核和生精细胞的胞浆表达,热休克蛋白90α主要在支持细胞、类肌细胞表达;精原细胞瘤的睾丸组织,雄激素受体在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胞核表达,热休克蛋白90α的表达强度在精原细胞瘤组织高于对照标本.结论雄激素受体核转运异常与精子发生阻滞有紧密关系;前列腺癌去势患者睾丸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免疫反应强度减弱与睾丸衰老有关;精原细胞瘤患者睾丸标本,雄激素受体表达减弱,但热休克蛋白90α表达增强;提示雄激素受体和热休克蛋白90α的表达异常与精原细胞瘤的病理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