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cv.‘Jingba’)为试材,设计红光(R:660±10 nm)与远红光(FR:730±10 nm)比值(R/FR)为0.5、2.5、4.5、6.5的LED照光处理,研究不同R/FR处理对菊花花芽分化进程、相对发育速率及花径的影响.结果表明:R/FR=6.5处理的菊花完成花芽分化进程所需时间最短,比R/FR=0.5处理下的菊花缩短了34 d.R/FR越大,菊花花芽分化的相对发育速率越大,完成花芽分化时,R/FR=6.5相对发育速率为R/FR=0.5的2倍.与花芽分化趋势一致,不同光质处理下的花径由大到小的R/FR顺序为:6.5>4.5>2.5>0.5.本研究表明,R/FR=6.5能够显著促进菊花花芽分化进程和花径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Jinba’)为试材,于2010-2011年设计不同红光(R: (660 ±10) nm)与远红光(FR: (730±10)nm)比值(R/FR分别为0.5、2.5、4.5、6.5)的LED灯照射处理,研究不同R/FR值对温室切花菊形态指标、叶面积形成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R/FR=2.5处理的植株叶片数、株高、茎粗、花径、叶面积及总干重均为各个处理中最高,R/FR=0.5处理的节间最长。所有R/FR处理的单株地上干物质重量与光质处理天数呈指数-线性模型。随处理天数的增加不同R/FR值处理菊花植株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干物质分配指数差异均不显著,叶片和花的干物质分配指数随处理天数的增加分别呈降低和升高的趋势,茎干物质分配指数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R/FR=2.5处理下,菊花叶片干物质分配指数和花干物质分配指数最高,而茎干物质分配指数却为最低;R/FR=6.5处理茎干物质分配指数最高,叶片干物质分配指数最低;0.5处理花朵干物质分配指数最低,说明远红光比例增加能够促进干物质向茎中分配,R/FR=2.5处理利于干物质向花朵中分配。  相似文献   

3.
不同R∶FR值对菊花叶片气孔特征和气孔导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Jinba)"为试材,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验温室采用不同Red (660±10) nm: Far-red (730±10) nm值的LED光源短日处理,研究了温室切花菊叶片气孔特征和气孔导度对不同R∶FR值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R∶FR值短日处理35d菊花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的气孔直径分别以R∶FR值4.5和6.5处理最大,均以R∶FR值2.5处理最小,气孔密度和气孔开度均以R∶FR=2.5处理最高,以R∶FR值6.5处理最低,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气孔开度明显高于上表皮;不同R∶FR值处理叶片的气孔开张比和气孔指数差异不显著;在相同光强下,菊花叶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由大到小的R∶FR值顺序依次为2.5、4.5、0.5、6.5。叶片气孔导度与气孔指数、气孔密度、气孔开张比和气孔开度成正相关,与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呈负相关;R∶FR值在2.5-6.5范围内,随光质中红光成分增加,叶片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开度、气孔开张比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新型光源LED辐射的不同光质配比光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新型光源LED辐射的红光[R,(658±20)nm]、远红光[Fr.(715±20)nm]和蓝光[B,(460±20)nm],观测不同红光/远红光(R/Fr)和红光/蓝光(R/B)配比光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光处理的植株最高,根较长.远红光和蓝光处理的植株矮小,根短细.类胡萝卜素含量与R/Fr比率呈负相关,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b)、类胡萝卜素含量与R/B比率也呈负相关.叶绿素a/b比值与R/Fr和R/B比率呈正相关.红光有利于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降低色素含量.而蓝光能够逆转此效应,可促进色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红光和蓝光组合处理的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均高于白光处理的,尤以高R/B配比光处理的组培苗生长健壮,移栽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配比红蓝LED光对黄瓜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红蓝LED光处理﹝包括100%红光、75%红光-25%蓝光( R31)、50%红光-50%蓝光(R11)、25%红光-75%蓝光(R13)和100%蓝光﹞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果实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红光处理组黄瓜植株生长缓慢,果实发育异常,果实单株产量及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低于其他处理组。100%蓝光处理组的果实发育正常,果实单株产量显著低于红蓝LED光组合处理组,而果实中可溶性糖、蔗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总体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较高。 R31处理组黄瓜果实的单果鲜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R31和R11处理组的果实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R11处理组的黄瓜果实中V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上述研究结果显示:黄瓜果实的单株产量和营养品质受红蓝光协同作用的影响,设施栽培黄瓜生产的较适宜光照比例为50%红光-50%蓝光。  相似文献   

6.
定植期和定植密度对温室单头切花菊外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植期和种植密度是影响切花菊外观品质的重要栽培措施.本文以单头切花菊‘神马’(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cv. Shenma)为材料,研究定植期和密度对温室单头菊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定植期和密度范围内,随着定植期的延迟、密度的增加,单头菊株高增加,单株叶数、茎直径减小,单株鲜质量降低,花颈长度增加,花朵直径减小,但密度对株高的影响不大.在上海地区非加温温室单头切花菊生产中,以生产A级产品为目标的适宜定植期为8月中旬,适宜种植密度为64株·m-2;以生产B级产品为目标的适宜定植期为8月中旬至9月初,适宜种植密度为72~80株·m-2.本研究为建立基于光、温和密度的温室单头切花菊外观品质预测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以‘Money Maker’野生型(CK)和以‘Money Maker’为背景的光敏色素B1突变体(phyB1)番茄植株为试材,分析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分别为7.4、1.2和0.8的光环境下,受盐胁迫(100mmol·L-1 NaCl)的番茄幼苗根系形态指标及叶和根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和相对电解质渗透率的变化,以解释不同R∶FR值对番茄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光敏色素B1在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在盐胁迫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体phyB1番茄幼苗的根系形态指标(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叉数)比对照显著降低,叶和根中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活性氧(O-·2和H2O2)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MDA含量和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均比对照显著升高。(2)在盐胁迫条件下降低植株生长光环境中的R∶FR值,野生型番茄植株的根系形态指标以及叶和根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比盐胁迫下显著升高,叶和根中活性氧含量、MDA含量和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均比盐胁迫下显著降低,而在phyB1突变体番茄植株中,以上指标在不同R∶FR值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变化。研究发现,低R∶FR值能够促进野生型番茄根系的生长,提高叶和根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叶和根中活性氧含量、MDA含量和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增强野生型番茄幼苗的抗氧化能力,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且当R∶FR值为0.8时整体效果最优;光敏色素B1在低R∶FR值促进番茄幼苗抗氧化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链格孢菌引起的菊花黑斑病严重降低了菊花的品质和产量.链格孢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的粗毒素是菊花黑斑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本文从菊花黑斑病发病叶片中分离筛选出致病真菌链格孢菌1株,研究其粗毒素对菊花幼苗‘神马’生长的影响以及测定盆栽幼苗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抗性物质含量、诱导酶活性及代谢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 链格孢菌粗毒素对菊花‘神马’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均有抑制作用,毒素浓度与抑制效果呈正相关,且粗毒素原液处理14 d后,菊花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受到显著抑制,分别比对照减少了28.9%、21.4%和23.3%;链格孢菌粗毒素处理菊花‘神马’幼苗后,根系组织细胞膜透性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毒素浓度处理下,菊花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毒素原液处理菊花幼苗后,菊花幼苗叶片中抗性物质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以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链格孢菌10倍稀释液处理对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提高最为显著.链格孢菌粗毒素对切花菊‘神马’幼苗的致病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菊花幼苗根、茎的正常生长,增加菊花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影响切花菊幼苗叶片中抗性物质代谢以及提高叶片保护酶活性而影响植株正常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9.
基于光温的温室多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菊花生长对光温的反应,设计不同品种、不同单株主杆数、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定植日期的试验,构建了以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为尺度的温室多杆切花菊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预测模型,并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单位面积杆数增加,切花菊的单位面积地上干物质产量增加,单枝切花鲜重减少.所建模型对温室多杆切花菊的单株叶干重、茎干重、花干重和地上部分鲜重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 0.95、0.82和0.97,回归估计标准误(RMSE)分别为:0.863、1.005、0.201和10.190g ·株-1.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为温室切花菊栽培密度和保留杆数的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光温的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光温对菊花品质的影响,通过不同定植期和不同品种试验,建立了以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 PTEP)为尺度的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预测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温室标准切花菊的展叶数、单株叶面积、株高、茎粗、节间长和花径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和预测相对误差(RSE)分别为0.99、0.98、0.98、0.92、0.87、0.88和5.5%、6.5%、5.9%、4.1%、11.2%、12.4%.表明该品质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实用性强,可为温室标准切花菊生产中的光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标准切花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品种'优香'('Yuuka')为母本、品种'神马'('Jinba')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F1代群体的单株侧枝平均长度、单株侧枝数、单株侧枝数与单株叶节数的比值(R1)、主蕾直径与侧蕾直径的比值(R2)、单株侧蕾数以及主蕾与侧蕾间距离6个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检测这些性状的主基因效应.结果显示:杂交F1代群体6个侧枝侧蕾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378%~5065%,且侧枝性状的变异系数总体上高于侧蕾性状;各性状的频次均呈现连续性的正态分布趋势,说明这些性状可能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F1代群体的6个侧枝侧蕾性状均在001水平上表现出显著的中亲优势,表明各性状均存在显著的杂种优势.6个性状中,单株侧枝平均长度的中亲值最大(6230 mm),R1的中亲值最小(026);单株侧枝平均长度、R2和主蕾与侧蕾间距离的中亲优势均为正值,单株侧枝数、单株侧蕾数和R1的中亲优势均为负值.6个性状的中亲优势率为-5374%~3128%,其中,单株侧枝数的中亲优势率最小,而主蕾与侧蕾间距离的中亲优势率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株侧枝平均长度和单株侧枝数均与R1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与R2和单株侧蕾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2与侧蕾数也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二者均与主蕾与侧蕾间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混合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单株侧枝平均长度、R1、R2和单株侧蕾数均受2对主基因控制,符合B-1模型,主基因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这4个性状的遗传率分别为7707%、9672%、6438%和5307%;单株侧枝数也受2对主基因控制,符合B-2模型,主基因表现为"加性-显性",该性状的遗传率为7438%,表明这5个性状的遗传存在主基因控制效应.而主蕾与侧蕾间距离符合A-0遗传模型,说明该性状无主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2.
Song XX  Zheng CS  Sun X  Ma H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7):1737-1742
以切花菊品种‘白马’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控释肥对菊花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和养分含量及观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施肥处理(对照)的菊花叶片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和PSⅡ量子效率(ΦPSⅡ)与施肥处理相比显著下降;两种普通复合肥CCFA(N∶P∶K=20∶8∶10)和CCFB(N∶P∶K=14∶14∶14)处理的Fv/Fm、Fv/Fo和ΦPSⅡ在前期(30~60 d)比两个控释肥CRFA(N∶P∶K=20∶8∶10)和CRFB(N∶P∶K=14∶14∶14)处理有所增高,但在中后期(75~120 d)比两个控释肥处理显著下降.CRFA处理的Fv/Fm、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比CRFB处理有所增高.两种控释肥处理的非化学猝灭系数(NPQ)与对照和两种普通复合肥处理相比显著下降.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与Fv/Fm、Fv/Fo和ΦPSⅡ基本一致.切花采收期CRFA和CRFB处理的叶片N、P、K含量以及花梗长、花梗粗、花径、花鲜质量和干质量均高于CCFA、CCFB和对照,而且CRFA处理的花鲜质量和干质量比CRFB处理显著增高.表明控释肥可以通过提...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周期处理对菊花C029花芽分化及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切花型菊花‘C029'为试材,以沈阳地区自然光周期为对照,研究了3种光周期(昼/夜8 h/16 h、10 h/14 h、12 h/12 h)处理下‘C029'花芽分化进程、开花时间和开花性状.结果显示:(1)‘C029'花芽分化进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花序原基分化期、总苞鳞片分化初期、总苞鳞片分化末期、舌状小花原基分化初期、舌状小花原基分化末期、筒状小花分化初期、筒状小花分化盛期和花芽分化完成期9个时期.(2)8 h/16 h处理到开花所需时间为42 d,比10 h/14 h处理和12 h/12 h处理分别提前4 d和7 d,较对照提前13 d.(3)随光照时数的缩短,‘C029'花芽分化进程提前,但是株高、平均节间长度、可见叶数、茎粗和花径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且除8 h/16 h处理外,均适宜作切花应用.研究表明,日照时数可影响菊花‘C029'开花,缩短日照时数有助于加快其花芽分化进程和提前开花,并以10 h/14 h光周期处理最适宜沈阳地区应用,其开花时间适宜、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4.
保鲜剂及冷藏对鹤望兰切花瓶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不同保鲜剂、预处理液及冷藏时间对鹤望兰切花瓶插寿命和观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8组瓶插保鲜液中,以配方5% S+300 mg/L 8-HQC+100 mg/L CA+150 mg/L STS+100 mg/L CoCl2+25 mg/L EDTA-Na保鲜效果最佳,切花瓶插寿命(23.5 d)比CK延长15.2 d,小花开放率(56.1%)比CK提高1.19倍。供试的5组冷藏预处理液中,以10% S+300 mg/L 8-HQC+75 mg/L KH2PO4·3H2O效果最佳,切花经过2~3周8~10℃冷藏后,瓶插寿命(13.7 d)比CK延长7.9 d,小花开放率(43.6%)比CK提高98.2%;该处理组鹤望兰切花的适宜冷藏时间可延长为3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切花菊不同品种、不同单株主杆数、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定植日期的试验,定量分析了单位面积杆数对标准切花菊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规律和各外观品质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冠层吸收的生理辐热积为指标的可定量预测单位面积不同杆数对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并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单位面积杆数的增加,切花菊的叶面积指数增加,其植株的平均株高、茎粗、出叶数、花径均降低.所建模型对多杆栽培和不同密度单杆栽培的标准切花菊单杆地上部分鲜质量、株高、茎粗、出叶数、花径和单位面积出花枝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0.96、0.94、0.91、0.81和0.97,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6.1%、10.1%、12.8%、13.4%、15.9%和16.1%,模型模拟精度较高.该模型可为温室标准切花菊栽培密度和栽培杆数的优化以及品质的光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荫蔽导致植物所受红光/远红光(R/FR)比值下降,为探究荫蔽对大豆幼苗异黄酮合成的影响,本试验以耐荫性差异显著的大豆品种"ND12"和"C103"幼苗为研究材料,分别施以不同比例红光/远红光(R/FR)处理,对其叶片、下胚轴、根系中异黄酮积累量及关键酶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R/FR条件下,强耐荫品种"ND12"叶片中总异黄酮及染料木素GE的含量极显著上升,下胚轴中极显著下降,弱耐荫品种"C103"则相反。同时,低R/FR使强耐荫品种"ND12"叶片中异黄酮合成关键基因IFS2、4CL、C4H和CHI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其变化趋势与异黄酮积累变化规律一致,而弱耐荫性品种"C103"则存在较大差异。荫蔽信号诱导耐荫型大豆品种异黄酮合成,并在受胁迫部位叶片中大量积累。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荫蔽信号(低R/FR)对苗期大豆异黄酮的调控规律,为研究大豆异黄酮响应荫蔽信号的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链格孢菌引起的菊花黑斑病严重降低了菊花的品质和产量.链格孢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的粗毒素是菊花黑斑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本文从菊花黑斑病发病叶片中分离筛选出致病真菌链格孢菌1株,研究其粗毒素对菊花幼苗‘神马’生长的影响以及测定盆栽幼苗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抗性物质含量、诱导酶活性及代谢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链格孢菌粗毒素对菊花‘神马’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均有抑制作用,毒素浓度与抑制效果呈正相关,且粗毒素原液处理14 d后,菊花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受到显著抑制,分别比对照减少了28.9%、21.4%和23.3%;链格孢菌粗毒素处理菊花‘神马’幼苗后,根系组织细胞膜透性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毒素浓度处理下,菊花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毒素原液处理菊花幼苗后,菊花幼苗叶片中抗性物质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以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链格孢菌10倍稀释液处理对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提高最为显著.链格孢菌粗毒素对切花菊‘神马’幼苗的致病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菊花幼苗根、茎的正常生长,增加菊花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影响切花菊幼苗叶片中抗性物质代谢以及提高叶片保护酶活性而影响植株正常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干、湿贮藏方式及其贮藏期对三种不同发育程度切花菊贮后品质的影响。两种湿藏能促进切花发育,贮藏6周后切花花径分别增大了2.54cm(清水)和3.29cm(S+AgNO_3),但不能延长贮藏期;干藏能延长贮藏期,可贮期达4~6周,提高切花催开后品质。  相似文献   

19.
张敏  朱教君  闫巧玲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625-2631
以东北次生林生态系统5个主要树种(日本落叶松、黄檗、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为对象,采取室内控制(5个主要树种)和野外模拟(红松和日本落叶松)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光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室内和实际林分下分别设置了4种不同光质类型处理(以黑暗为对照)和3个红光/远红光比值(R/FR)梯度.结果表明:不同光质类型除对日本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4个树种种子萌发影响均显著.其中,黄檗种子萌发率在白光下达到最高,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萌发率在红光-远红光-红光照射下达到最高.林分内试验结果与室内一致,红松种子萌发率随林内R/FR下降而明显下降,落叶松种子萌发则不受光质的影响.在自然林分条件下,R/FR随着光斑活动不断变化,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萌发格局可能是对森林光斑环境适应的结果.大粒种子萌发显著受光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东北次生林生态系统5个主要树种(日本落叶松、黄檗、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为对象,采取室内控制(5个主要树种)和野外模拟(红松和日本落叶松)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光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室内和实际林分下分别设置了4种不同光质类型处理(以黑暗为对照)和3个红光/远红光比值(R/FR)梯度.结果表明: 不同光质类型除对日本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4个树种种子萌发影响均显著.其中,黄檗种子萌发率在白光下达到最高,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萌发率在红光-远红光-红光照射下达到最高.林分内试验结果与室内一致,红松种子萌发率随林内R/FR下降而明显下降,落叶松种子萌发则不受光质的影响.在自然林分条件下,R/FR随着光斑活动不断变化,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萌发格局可能是对森林光斑环境适应的结果.大粒种子萌发显著受光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