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切花菊不同品种、不同单株主杆数、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定植日期的试验,定量分析了单位面积杆数对标准切花菊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规律和各外观品质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冠层吸收的生理辐热积为指标的可定量预测单位面积不同杆数对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并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单位面积杆数的增加,切花菊的叶面积指数增加,其植株的平均株高、茎粗、出叶数、花径均降低.所建模型对多杆栽培和不同密度单杆栽培的标准切花菊单杆地上部分鲜质量、株高、茎粗、出叶数、花径和单位面积出花枝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0.96、0.94、0.91、0.81和0.97,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6.1%、10.1%、12.8%、13.4%、15.9%和16.1%,模型模拟精度较高.该模型可为温室标准切花菊栽培密度和栽培杆数的优化以及品质的光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广西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Chirita Buch.-Ham.ex D.Don)1新种--假烟叶唇柱苣苔(C.pseudoheterotricha T.J.Zhou.B.Pan & W.B.Xu).该种在叶型上与烟叶唇柱苣苔(C. heterotricha Merr.)较相近,但不同在于根状茎节间长2~8 mm,叶片和叶柄两面密被腺毛,侧脉3~4条,整个花序被开展的腺毛,花萼裂片披针形,花冠裂片长圆形,花丝在中部扭曲,密被紫色腺毛.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城区生态安全岛典型的自然和半自然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对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群落结构、珍稀濒危种、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等要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区6处生态安全岛3.238hm2的调查样方中,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145科342属495种,热带亚热带区系特征明显。不同保护级别的珍稀濒危植物6科7属7种;群落垂直结构复杂,乔木层一般都能划分亚层。物种丰富度Partrick指数值在22-100之间变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在0.3861-3.0901之间变化、Simpson优势度指数值在0.1380-0.9261之间变化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值Jsw在0.1289-0.9427之间变化,相似性系数S和Bray-Curtis指数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广州城区生态安全岛的植物群落随着正向演替的进行,物种多样性在不断增加。在区系上,生态安全岛与具有南亚热带地带性典型植被的鼎湖山联系较密切,虽然在物种多样性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但演替时间较长的生态安全岛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已相当于鼎湖山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演替的后期阶段。植被之间的空间距离、与城市中心距离的远近等生境条件差异、人为干扰均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产生影响。因此,需加强保护,才能在高度城市化的区域保存这样一些具有地带性顶级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幼树阶段适应林内生境并开枝散叶是其长成大树的一个重要过程, 植物一年内多次抽枝的现象及其在抽枝展叶过程中小枝伸长、枝茎增粗与叶面积的增加优先顺序及其内在驱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对青城山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多次抽枝发生比例进行了调查, 并以茶(Camellia sinensis)、细枝柃(Eurya loquaiana)、短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 var. spinulosa)、润楠(Machilus nanmu)和大叶山矾(Symplocos grandis) 5种植物的幼树为研究对象, 比较分析了植物在多次抽枝中小枝和叶片生长动态及适应策略的差异。结果显示: 1)一、二次抽枝分别开始于春季(4月)和夏末(8月下旬), 小枝水平上二次抽枝率乔木小于灌木, 常绿植物小于落叶植物。2)一次抽枝小枝枝长、单叶面积, 小枝直径和叶片数量(除大叶山矾外)均高于二次抽枝, 但二次抽枝单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均高于一次抽枝, 二次抽枝叶片比叶质量(LMA)的增长速率高于一次抽枝。3)一次抽枝小枝枝长、叶片数量、小枝直径(除细枝柃和短刺米槠外)和总叶面积(除短刺米槠外)最大相对生长速率均高于二次抽枝, 且大部分物种最大相对生长速率出现在抽枝开始的第一、二周。4)两次抽枝中, 物种先侧重于叶片的生长, 其次是小枝枝长的生长, 最后是小枝直径的增粗。单叶面积和总叶面积皆随着小枝枝长和小枝直径的增加呈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 表明叶片的增长速度大于小枝。单叶面积与叶片数呈显著大于1的异速生长关系, 暗示单叶面积的增长速度大于叶片数的增加速度。小枝枝长与小枝直径也呈显著大于1的异速生长关系, 揭示小枝枝长的增长速度大于小枝直径。综上所述, 两次抽枝过程中, 植物枝叶的优先生长顺序反映了植物为获取更多的资源(尤其是光源)而形成特定的抽枝展叶策略; 二次抽枝单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和LMA增长速率高于一次抽枝, 这可能与植物即将面临的昆虫取食和气温降低压力有关。因此, 了解植物抽枝策略对于理解物种生态适应机制, 揭示物种生活史过程中存在的权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龄食管下段癌患者采用二切口和三切口两种不同手术路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龄食管下段癌患者135例,其中73例患者采用二切口术式,分为A组;62例患者采用三切口术式,分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食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率和1年后生存率、生活质量。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优于B组;B组食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优于A组;A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低于B组、术后生活质量优于B组;术后1年生存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食管下段癌患者手术治疗时,应首选二切口术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单位面积杆数对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切花菊不同品种、不同单株主杆数、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定植日期的试验,定量分析了单位面积杆数对标准切花菊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规律和各外观品质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冠层吸收的生理辐热积为指标的可定量预测单位面积不同杆数对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并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单位面积杆数的增加,切花菊的叶面积指数增加,其植株的平均株高、茎粗、出叶数、花径均降低.所建模型对多杆栽培和不同密度单杆栽培的标准切花菊单杆地上部分鲜质量、株高、茎粗、出叶数、花径和单位面积出花枝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0.96、0.94、0.91、0.81和0.97,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6.1%、10.1%、12.8%、13.4%、15.9%和16.1%,模型模拟精度较高.该模型可为温室标准切花菊栽培密度和栽培杆数的优化以及品质的光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