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蛋白E2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JM109中表达可溶性的HCV-E2-ScFv。以重组的HCV E2蛋白为包被抗原,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的表面展示技术,筛选含有HCV-E2-ScFv基因的噬菌体克隆,从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经Ncol/NotⅠ酶切鉴定后,该ScFv基因由750bp组成,将菜亚克隆到pCANTAB5E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在其培养上清中获得了可溶性HCV E2单链可变区抗体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证实表达的HCV-E2-ScFv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证实表达的HCV-E2-ScFv的分子量为28KD,为应用HCV-E2-ScFv进行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内免疫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抗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与可溶性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噬菌体表达展示技术,以从乙型肝炎病毒(HBV)表达抗原(HBsAg)阳性血汪有超速离心纯化的HBsAg为固相抗原,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半合成抗体库中经过5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获得特异性较强的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克隆并提取质粒,经SfiⅠ/NotⅠ酶切鉴定后,亚克隆到pCANTAB5E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经IPTG诱导后,表达的可溶性HBsAg特异性ScFv以50%硫酸胺沉淀,经SDS-PAGE电泳表明,XL1-Blue中表达的HBsAg可溶性ScFv的分子量约28kD。免疫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单链抗体具有较强的抗原结合性和特异性。HBsAg人源单链抗体的筛选和表达成功,为今后HBsAg人源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抗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与可溶性抗体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从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超速离心纯化的HBsAg为固相抗原,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半合成抗体库中经过5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获得特异性较强的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克隆并提取质粒,经SfiⅠ/NotⅠ酶切鉴定后,亚克隆到pCANTAB5E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经IPTG诱导后,表达的可溶性HBsAg特异性ScFv以50%硫酸胺沉淀,经SDS-PAGE电泳表明,XL1-Blue中表达的HBsAg可溶性ScFv的分子量约28?kD。免疫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单链抗体具有较强的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HBsAg人源单链抗体的筛选和表达成功,为今后HBsAg人源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轻鼠源单克隆抗体(McAb)异源性引起的宿主免疫排斥反应,同时克服生产McAb成本高及费时费力等缺点,利用原核表达制备具有抗犬细小病毒(CPV)鼠源抗体可变区基因的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antibody fragment,ScFv)。提取实验室前期制备筛选的分泌具有良好中和活性抗CPV VP2蛋白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总RNA,从反转录cDNA中扩增抗体重链可变区(VH)基因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并克隆到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 OPE101-ScFv;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证明,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的ScFv具有和CPV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且具有中和活性,效价为1:20(0. 028μg/ml),为CPV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抗人大肠癌重组单链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重组噬菌体抗体系统制备了重组单链抗体。首先从抗人结肠癌ND-1单抗杂交瘤细胞中提取mRNA,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单抗重链可变区(V_H)及轻链可变区(V_L)片段,再通过连接DNA合成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cFv),然后经双酶切后克隆到pCANTAB5E载体中,在E.coliTGI细胞中表达出噬菌体融合蛋白,用抗原阳性噬菌体感染E.coliHB2151细胞,产生单链抗体,该单链抗体既保持了原单抗的特异性,应用上又优于原单抗。  相似文献   

6.
将2种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ScFv)基因ScFv-2E3和ScFv-1A8分别克隆至表达质粒pUC119,pET-20b,pET-28a和pHOC21中,构建了重组质粒,分别转化至相应的受体菌JM105,BL21(DE3)和XL1-BLUE中,得到表达ScFv的重组菌株,ELISA和SDS-PAGE分析检测表明:经IPTG诱导后所表达的ScFv目的蛋白主要形成了包含体的形式,但也有少量ScFv存在于重组菌株的培养上清和胞周质中,经薄层扫描分析;重组菌株XL1-BLUE(pHOG-2E3)的蛋白表达产物分别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4%,重组菌株XL1-BLUE(pHOG-2E3)的蛋白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相对含量为22%,其相对分子量约为31ku。表达的ScFv蛋白不但具有中和卵磷脂酶的活性,而且能够对致死性腹腔攻击α毒素的小鼠产生良好的被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将 2种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 (ScFv)基因ScFv 2E3和ScFv 1A8分别克隆至表达质粒pUC119,pET 2 0b ,pET 2 8a和pHOG2 1中 ,构建了重组质粒 ,分别转化至相应的受体菌JM10 5 ,BL2 1(DE3)和XL1 BLUE中 ,得到表达ScFv的重组菌株。ELISA和SDS PAGE分析检测表明 :经IPTG诱导后所表达的ScFv目的蛋白主要形成了包含体的形式 ,但也有少量ScFv存在于重组菌株的培养上清和胞周质中。经薄层扫描分析 :重组菌株XL1 BLUE (pHOG 2E3)的蛋白表达产物分别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 4% ,重组菌株XL1 BLUE (pHOG 2E3)的蛋白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相对含量为 2 2 % ,其相对分子量约为 31ku。表达的ScFv蛋白不但具有中和卵磷脂酶的活性 ,而且能够对致死性腹腔攻击α毒素的小鼠产生良好的被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特异性识别斑马鱼卵黄蛋白原的噬菌体展示单链抗体的可溶性表达,将不能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的、只能以噬菌体展示形式特异性识别斑马鱼卵黄蛋白原的单链抗体F5的基因,克隆到pET 32a载体并转化入大肠杆菌ori DE3中。结果表明,通过诱导表达,可获得可溶性的并且仍特异性识别斑马鱼卵黄蛋白原的单链抗体32a-F5。噬菌体展示单链抗体不能可溶性表达是噬菌体展示技术应用中常见的问题,该方法提供了一种表达可溶性单链抗体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克隆抗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鼠源单抗的可变区基因以构建其单链抗体(ScFv)表达载体,实现在大肠杆菌的表达,并进行ScFv的可溶性纯化与鉴定。采用RT-PCR技术,以前导肽序列的引物从1个分泌抗人TNF-α的鼠单抗杂交瘤细胞系中克隆抗体轻链、重链可变区基因(VL,VH),构建ScFv基因,将ScFv基因片段与pGEX-4T-1表达载体连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进行可溶性纯化,最后鉴定其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得到了功能性重排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分别构建了VH和VL不同连接顺序的HLL(VH-Linker-VL)和LLH(VL-Linker-VH)两种ScFv,LLH的表达量较HLL的高,但亲和力不及HLL。采用Sarkosyl溶解包涵体,对目的蛋白进行可溶性纯化,蛋白纯度达到90%,纯化后的蛋白经ELISA和WB证明ScFv维持了亲本抗体与TNF-α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且具有细胞毒中和活性。实验中研究探索了一种新颖的,操作简单,省时的裂解、纯化方案,实现了单链抗体经原核系统的表达后得以可溶性纯化。  相似文献   

10.
构建抗人乳腺癌细胞MCF 7的噬菌体单链抗体库 ,从中筛选MCF 7细胞特异性单链抗体。用MCF-7细胞免疫BALB C小鼠 ,取脾脏 ,提取总RNA ,用RT-PCR技术扩增小鼠抗体重链 (VH)和轻链 (VL)可变区基因 ,经重叠PCR(SOE-PCR) ,在体外将VH和VL连接成单链抗体 (scFv)基因 ,并克隆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5E中 ,电转化至大肠杆菌TG1,经辅助噬菌体超感染 ,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从该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识别MCF-7细胞的噬菌体单链抗体 ,将表面展示单链抗体的单克隆噬菌体转化大肠杆菌TOP10进行可溶性表达。成功地构建了库容为12×106 的抗MCF-7乳腺癌细胞的单链抗体库 ,初步筛选到了与MCF 7细胞特异性结合的scFv,Westernblot检测表明 ,在大肠杆菌TOP10中实现了单链抗体可溶性表达  相似文献   

11.
12.
Neglected E.E.G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1966,1(5495):1061-1062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