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户级水平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3个少数民族村寨(哈尼族大卡老寨、基诺族巴卡小寨和傣族曼那龙寨)的旱稻(Oryza sativa)品种进行收集,就旱稻品种的管理和利用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并基于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社区旱稻品种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结果如下:(1)在3个调查村寨共记载收集到31个旱稻品种,多样的旱稻品种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旱稻品种农艺性状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产量性状和剑叶形态两个方面,其中巴卡小寨和大卡老寨的品种多样性均高于曼那龙寨,并且这些早稻品种中存在具优良性状的稻种资源;(3)3个少数民族村寨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民族间或不同村寨农户间自发的种子交换以及他们传统的轮作、间作耕作方式,维持和提高了旱稻品种多样性;(4)通过保护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充分利用当地民族的旱稻种植管理知识,促进民间自发的种子交换,由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户共同参与,通过示范和培训加强科学指导,是对西双版纳社区旱稻品种资源多样性进行就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种植的稻作品种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稻作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近年来,选育品种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导致种植的稻作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多样性下降,已经受到关注。然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元阳哈尼梯田,当地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已经保护了当地的水稻资源,高度的多样性依然存在。采用半问卷式和农村参与式评价方法(PRA),在村寨和农户两个水平,调查分析中国云南省元阳哈尼梯田种植的稻作品种多样性,尤其是当前仍在种植的传统品种的多样性,为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农家就地保护提供典型范例。结果表明,在调查的30个村寨750户中,共种植135个具不同名称的水稻品种(组合),包括100个传统品种,12个杂交稻组合和23个现代育成品种;种植传统品种的面积占总稻作面积的56.2%;平均每个村寨种植9.7个品种,最多的达19个,最少仅4个;每个村寨至少种植2个传统品种和1个现代品种;种植最多的是传统品种"老粳糯",有12个不同村寨种植;大多数传统品种仅有12个不同村寨种植。有11个村寨(占的30个村寨36.7%)的所有农户均种植传统品种。在农户级水平上,有611户(占81.5%)种植传统品种;有391户(占52.1%)同时种植传统品种和现代品种,其种植传统品种与现代品种的面积比例平均为1/2;仅种植传统品种的有220户(占29.3%)。平均每户种植2.2个品种(组合),最多的农户种植5个品种,包括3个传统品种,1个现代常规品种,1个杂交稻组合。传统品种的丰富度,村寨平均为5.9,最高达12,而农户平均为1.541;传统品种的均匀度,村寨平均为0.670,农户平均为0.192;不同村寨种植传统品种的差异度平均值为0.702。其中太阳老寨、新寨村、欧乐、多沙和上马点等5个村寨传统品种的丰富度与均匀度均较高,在稻作传统品种农家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村寨和农户水平,传统品种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7,0.925);村寨传统品种丰富度与农户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473);村寨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与村寨传统品种丰富度和农户数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r=-0.570,-0.370*)。在如此小的耕地面积(142.29hm2)上,当前生产上仍种植着如此丰富的稻作传统品种,实属少见。高度异质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习俗是哈尼梯田传统稻作品种多样性种植的重要因素,建议将元阳哈尼梯田作为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农家就地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巴卡小寨混农林系统农业生物多样性管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混农林业是适宜热带山地社区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之一。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族乡巴卡小寨为调查田野点 ,应用人类学、户级水平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设置以橡胶、水果树、薪炭林为主的三种混农林业实践类型共 2 4个样方 ,分别属 1 8位农户。文章主要探讨不同类型混农林业实践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两者与传统生活方式的互动等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种质资源的异位保护,作物地方品种的农家保护和利用作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方法被提出,但是,关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却知之甚少。文章采用问卷式和农村参与式调查评价方法(PRA),通过对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分布的11个州(市)、36个县、124乡(镇)、237个行政村中的306个村寨(村小组),针对当前农家保护的稻、麦(包括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和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已有44.8%的村寨稻地方品种丢失,77.5%的村寨麦地方品种丢失,37.3%的村寨玉米地方品种丢失。共调查采集到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901个,其中稻、麦和玉米分别为371、119和411个。每个村寨均有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平均为2.9个),平均每100户农户、1 000人和100 Ha耕地面积分别有3.3个、8.0个和5.2个地方品种。其中,尤以西盟县勐梭镇里拉村委会老缅小组有18个地方品种(包括10个稻和8个玉米),元阳县新街镇土戈寨村委会箐口村有14个稻地方品种最为突出,实属少见。同时,各民族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16~120个,其中,稻在各民族中的分布变幅最大,为1~72个,主要分布于滇南、滇西南热带、亚热带民族地区;麦变幅次之,为0~47个,主要分布于滇西、滇西北高海拔、温凉民族地区,且在傣族、基诺族和阿昌族等3个民族中已丢失;玉米变幅最小,为4~40个,最均匀。总之,各民族农家保护地方品种的主要驱动力是满足该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生活需求,以及由于缺乏适宜当地特殊生境的新品种以满足生产需求。因此,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地区是开展农家保护研究的理想基地,建议在该区域选择一定村寨建立地方品种农家保护示范区,同时加强对当前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的高效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云南澜沧县景迈古茶园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澜沧县境内的景迈古茶园是云南省现存面积最大的古茶园。本文应用植物学样地调查和农业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HH-ABA)方法, 在景迈古茶园内设置了78个20 m×20 m的样方, 对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 并就古茶园的管理及资源利用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研究结果表明, 景迈芒景地区植物地理成分的热带性明显。在景迈古茶园中发现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达15种, 其中濒危种5个, 易危种7个, 稀有种3个, 含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1种。从古茶园、天然林、新式茶园3类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分析来看, 古茶园与天然林较为接近而比新式茶园高得多, 因而在该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茶园的物种数按照生活型排序为草本>乔木>灌木>藤本>附生。与天然林相比, 古茶园内乔木和灌木种类的比例减少, 草本和附生(寄生)植物的比例大大增加, 这与古茶园内乔木郁闭度及茶树的存在密切相关。农业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 不同村寨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利用率均存在差异。6个村寨的农业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为0.059, 高于同纬度地区旱谷地和橡胶林, 可见人们在古茶园管理中有意识地保留了可利用的物种。由于不同农户采取的管理措施不同, 影响了古茶园内的植物多样性和古茶树的更新, 因而使各农户的茶叶经济效益存在差别。古茶园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典型例子, 建议应当传承并发展当地人民对古茶园的管理经验, 由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户共同参与, 通过示范和培训加强学习指导, 对古茶园进行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澜沧景迈古茶园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澜沧县境内的景迈古茶园是云南省现存面积最大的古茶园.本文应用植物学样地调查和农业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HH-ABA)方法,在景迈古茶园内设置了78个20 m×20 m的样方,对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就古茶园的管理及资源利用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研究结果表明,景迈芒景地区植物地理成分的热带性明显.在景迈古茶园中发现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达15种,其中濒危种5个,易危种7个,稀有种3个,含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1种.从古茶园、天然林、新式茶园3类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分析来看,古茶园与天然林较为接近而比新式茶园高得多,因而在该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茶园的物种数按照生活型排序为草本>乔木>灌木>藤本>附生.与天然林相比,古茶园内乔木和灌木种类的比例减少,草本和附生(寄生)植物的比例大大增加,这与古茶园内乔木郁闭度及茶树的存在密切相关.农业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不同村寨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利用率均存在差异.6个村寨的农业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为0.059,高于同纬度地区旱谷地和橡胶林,可见人们在古茶园管理中有意识地保留了可利用的物种.由于不同农户采取的管理措施不同,影响了古茶园内的植物多样性和古茶树的更新,因而使各农户的茶叶经济效益存在差别.古茶园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典型例子,建议应当传承并发展当地人民对古茶园的管理经验,由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户共同参与,通过示范和培训加强学习指导,对古茶园进行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云南昆明市双哨乡双桥村户级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昆明城市饮用水保护区的双桥自然村为调查点,采用参与性生物多样性评估(Participatory biodiversity appraisal,简称PBA)方法,在当地村民参与下随机调查了100户农户种植管理和利用的植物种和品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00户农户共种植管理和保存着70个植物物种,共有150个大田栽培植物、庭园观赏和绿化等植物品种.其中大田栽培物种31个、105个品种,庭园观赏、绿化等物种39个、45个品种,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多样性.大田植物如玉米(Zea mays L.)、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豌豆(Pisum sativam L.)、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白菜(Brassica pekinesis Rupr.)和蚕豆(Vicia faha L.)等物种资源及其品种被广泛栽种和利用,而观赏和绿化植物种相对较少.户级水平间种植利用的植物资源数量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6%的农户栽种、管理和利用的植物种和品种的多样性和丰富程度高,因而对植物多样性保护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建波  马友鑫  白杨  曹慧 《广西植物》2019,39(9):1243-1251
为了评估云南省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该研究通过样方调查收集了该地区4种主要森林植被(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暖热性针叶林)乔木多样性数据,结合遥感影像提取了该地区4种森林植被在1992年、2000年、2009年和2016年4个时期的分布,用Simpson、Shannon-Wiener和Scaling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比4种森林植被乔木均匀度差异,并利用Scaling生态多样性指数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评估该地区在4个时期的森林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1)森林面积比例变化有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表现为由1992年的65.5%减少至2000年的53.42%,减少到2009年的52.49%,再增至2016年的54.73%,但热带雨林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2) 4种森林植被对乔木多样性的贡献有明显差异,均匀度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丰富度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暖热性针叶林,对乔木多样性贡献的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暖热性针叶林。(3)热带雨林和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乔木多样性呈现持续减少趋势,4个时期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排序为1992年>2009年> 2016年> 2000年。以上结果表明经济活动是影响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保护热带雨林对维持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在四川雅安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102°48′~103°18′ E,30°42′~30°54′ N)及其周边地区,就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程度的不同,选择4个代表地点,即位于保护区核心地带、以阔叶混交林为主的蜂桶寨天然林区(海拔1680~2080 m),受到经济开发干扰但植被类型丰富的锅巴岩天然林区(海拔2 280~3 340 m)、以人工针叶林进行生态恢复的蚂蝗沟人工林区(海拔2430~2525 m),以及森林高度片段化的双石镇农耕区(海拔870~1 165 m),共设26块样地,以巴氏罐诱法为主研究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本研究共采集甲虫标本 2.338 号,隐翅虫数量最多,占39.6%;步甲次之,占29.3%,拟步甲、象甲和叶甲的数量也各在5% 以上,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锅巴岩物种的个体数量和丰富度(S)以及多样性指数(H′)较高;蚂蝗沟均匀度指数(J)较高,丰富度较低;蜂桶寨天然林区个体数量较少;双石镇农耕区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低。锅巴岩、蜂桶寨和蚂蝗沟间物种分布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后两者相似性程度更高,双石镇物种分布与其他3个地点差异较大,这反映了不同地点间的生境异质性和森林植被片段化程度的差异。整个鞘翅目、隐翅虫科和步甲科的个体数量分布在针叶林内较多,在阔叶林内较少;拟步甲科的数量分布在高山灌丛内较多;叶甲科的数量分布在针叶林较多;象甲科除了竹林外,在其他植被内的数量均较多。在总体趋势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在蜂桶寨和锅巴岩两个邻近的天然林地点,整个鞘翅目以及优势甲虫类群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也逐渐增多。比较蜂桶寨林区内的个体数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北坡均大于南坡。以上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与海拔、坡向以及生境类型密切相关,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对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改善森林片段化进行生态恢复时,采取合理措施,增加生境异质性,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傣族村寨对湿地植物的传统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半结构访谈与关键人物访谈相结合,并佐以证据标本采集的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云南省西双版纳3个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差异较大的典型傣族村寨(曼降,曼安,曼伞)居民的湿地植物知识,以及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掌握湿地植物知识的差异作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傣族村寨利用的湿地植物种类丰富,经鉴定的有46科102种,以湿生植物为主;利用类型有食用类、药用、代茶类和宗教类等,以食用类为主。(2)三个村寨中以曼伞调查和采集到的植物种类最多,曼安次之,曼降最低。3个村寨利用的湿地植物种类的相似性低。这与村寨周围的自然植被类型及其干扰程度密切相关。(3)统计分析显示,村寨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对该村村民传统湿地知识的掌握有重要的影响。食用和药用、代茶植物知识在3个村寨都表现为年长组(>45岁)明显高于年轻组(≤45岁,P<0.05),而男性和女性对不同知识的掌握则因村寨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植物多样性和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显示出传统知识的传承对植物多样性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魏识广  叶万辉  练琚愉  李林  周景钢 《生态学报》2022,42(11):4515-4523
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鼎湖山植被资源丰富,对其典型植物群落及其卫星样地物种多样性状况进行探索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以鼎湖山20 hm~2样地及其周边5个1 hm~2卫星样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种面积关系、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20 hm~2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鼎湖山(DHS)大型固定样地经过10年的更新演替,总个体数出现了爆发式增长。DHS样地周边5个卫星样地之间总个体数差异较大,按个体数进行排序:1号(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 3号(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号(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4号(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2号(南亚热带沟谷雨林)卫星样地。(2)DHS大样地的物种并未达到饱和,卫星样地群落可以有效补充该区域的物种。(3)DHS大样地的α多样性较高;卫星样地之中,2号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是3号样地,继而是1号和4号样地,最后是5号样地。除了2号样地由于大量大树和巨树的存在使得物种均匀度提升,从而导致多样性指数值偏大以外,其它样地的结果呈现出海拔高度与多样性正相关。(4)DHS大样地与其3号卫星样地处于相近...  相似文献   

12.
微卫星标记分析水稻地方品种30年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 HM  Dong C  Zhang EL  Tang CF  A XX  Yang WY  Yang YY  Zhang FF  Xu FR 《遗传》2012,34(1):87-94
为揭示水稻(Oryza sativa)地方品种30年的遗传变异状况,文章通过60个SSR标记,对元阳哈尼梯田农户在20世纪70年代种植的6个(简称"过去的品种")和近10年间种植的对应6个(简称"当前的品种")代表性水稻地方品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59个等位基因(Na),等位基因数1~4不等,当前的品种较过去的品种减少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基因型多样性(H′)和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4个指标均为过去的品种高于当前的品种,分别是(Na)为2.567>2.450,(Ne)为2.052>1.968,(H′)为0.768>0.722,(PIC)为0.469>0.439。基于60个SSR标记,过去6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平均值为0.437,变幅为0.117~0.667,而当前6个品种间平均值为0.473,变幅为0.200~0.700。总的说来,水稻地方品种经过30年自然和人工选择,遗传多样性降低,不同品种存在等位基因大小的差异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是影响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选择保山百花岭行政村 3个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不一致的自然村 ,进行农户社会经济抽样调查及相关访谈 ,并完成 9户 37个样方。对其资料进行整理后发现 :农户人口和户数的改变对土地资源管理造成影响 ;另外对经济结构与收入来源结构的分析 ,得知农业社区的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农户种植变动原因的分析及作物管理方式的选择也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倡导农户进行多样化的种植  相似文献   

14.
家马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动态演变的, 并与其育种模式息息相关; 在过去约300年中, 育种者培育了具突出表型特征的标准化培育品种, 该类型品种对家马地方品种的繁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是导致家马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下降及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集了5个东亚家马地方品种(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藏马和西南马)、2个西亚家马品种(阿拉伯马和阿哈尔捷金马)以及2个欧洲家马品种(设特兰矮马和克莱斯黛尔马)的70个样品, 并整合之前所发表的100匹内蒙古地区家马不同群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数据集, 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东亚家马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东亚家马地方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比欧洲和西亚品种产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 其中蒙古高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 受杂交改良影响, 内蒙古不同群体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河曲马和藏马的遗传背景最为单一, 受引种杂交繁育影响较小。本研究评估了东亚家马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和演化特征, 可为建立家马地方种质核心保护群体以及培育新品种提供遗传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户级水平大田作物多样性与经济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昆明市官渡区双哨乡双桥自然村为调查点 ,采用参与性生物多样性评估 (ParticipatoryBiodiversityAp praisal,简称PBA)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该村 1 0 0户农户的调查分析表明 ,在 1 0 0户农户利用大田作物品种作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有 94户 ,利用的大田栽培物种 1 8个 ,品种 5 2个。农户利用品种的数目与家庭种植业收入存在相关性 ,以利用 7个品种的第 7类农户的种植业收入较高 ,是农户平均种植业收入的 1 5倍 ,同时第 7类农户间利用品种的搭配模式不同 ,农户间的经济效益也不同 ,最佳模式为红大烟 鲁三 2号 五月桃 83-1 脱毒洋芋 小甘蓝莲花白 蚕豆 ,农户间持有和利用品种的相似性较小 ,而差异性和多样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片段化石灰岩森林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石灰岩地区拥有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但近年来随着橡胶树的大面积种植,使得该地区很多石灰岩森林呈片段化。为了解片段化石灰岩森林中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状况以及片段化对附生兰科植物的影响,该研究选取了生境片段化的青岩寨和曼纳览,以及连续生境的绿石林和巴卡新寨等4个样地的29个样方进行多样性调查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个石灰岩森林样共记录到附生兰科植物34属76种1 528株(丛)。通过对坡向、坡度、海拔、地形、郁闭度和森林类型等6个环境因子与附生兰科植物丰富度进行CCA分析,发现石灰岩地区附生兰科植物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和森林类型2个因素的影响,在海拔较高的青岩寨和巴卡新寨附生兰科植物物种丰富度高于低海拔的绿石林和曼纳览,而片段化对附生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多度均无显著影响,这可能与片段化的历史较短有关。虽然目前来看生境片段化对石灰岩地区的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生境脆弱的石灰岩森林植被的保护对于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则更具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庭园是形成和保存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位,也是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聚集的场所。在农村,庭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还可产生收入。庭园中不仅存在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庭园也有很多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等功能。该研究针对通辽市库伦旗芒汗苏木毛敦塔拉嘎查蒙古族,采用随机抽样和农户推荐的方式选择了11个农户,以农户的整个庭园面积为样方,设立11个样方进行农业生物多样性分析,并用漫谈式访谈和半结构调查方法进行庭园植物及其经济效益调查。结果表明:毛敦塔拉嘎查蒙古族庭园植物物种丰富度较高,庭园植物共有96种,包括栽培及野生的植物蔬菜类33种、水果用19种、观赏用20种、饲料用8种、药食兼用5种、其它用途类16种,其中有些种类具有多种用途;毛敦塔拉嘎查各农户庭园植物的多样性随着庭园类型及庭园管理者的特征而不同;庭园面积大且种植大量经济作物的庭园经济效益高;据调查当地庭园的经营模式具有生态种植型、综合经营型、庭园养殖型三种类型。这些庭园植物不仅对当地农牧民的生活具有广泛作用而且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分布在海南岛西部(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个样方)、西南部(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个样方)和中部(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15个样方)的热带云雾林为研究对象, 研究α及β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谱系多样性的变化, 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尖峰岭群落树木个体多度、物种丰富度最大, 黎母山群落树木个体多度、物种丰富度最小; 黎母山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最大, 霸王岭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最小, 海南岛霸王岭(西部)、尖峰岭(西南部)和黎母山(中部) 3个林区热带云雾林物种多样性差异可能与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尖峰岭群落内功能丰富度、Rao’s二次熵最低, 功能均匀度最高, 群落间平均成对性状距离最小, 反映群落构建主要受环境筛影响; 霸王岭群落Rao’s二次熵最高, 功能均匀度最低, 群落间平均成对性状距离最大, 反映群落构建主要受限制相似性影响; 黎母山群落内功能丰富度最高, 群落间平均最近性状距离最大, 表明限制相似性在黎母山热带云雾林群落构建中的作用更重要。霸王岭群落内谱系多样性、物种间平均最近相邻谱系距离均较大, 反映物种间谱系关系趋于发散; 黎母山群落内谱系多样性、物种间平均成对谱系距离及群落间平均成对谱系距离均最小, 反映物种间谱系关系趋于聚集; 而尖峰岭群落内物种间平均成对谱系距离、群落间平均成对谱系距离最大, 但物种间平均最近相邻谱系距离最小, 反映物种间谱系关系既具有发散又具有聚集的共存格局。因此, 海南岛热带云雾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变化格局与环境及物种间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方法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物多样性作为一种重要的作物病虫害防治手段,主要基于自然界生物间相生相克的平衡关系,充分利用了原生态的各种控制因子,将病虫害调控在生产可允许范围,对减肥减药以及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自我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农业病虫害发生融为一体,从种内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农田景观多样性3个层次,系统阐述了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方法、控害原理、影响因素以及作物品种多样性种植的增产效应,为充分发挥农业生物多样性调控作物病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云南丰富的稻作生境和多样的稻种资源,分析了稻瘟病(苗瘟、叶瘟、穗颈瘟)和白叶枯病综合抗病性及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各类稻区和气温中的差异表现,其主要结果有:稻抗病性多样性富聚程度与气候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其中温度对抗病性多样性影响较大;抗病性多样性指数从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北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逐渐减小,反之增大;气候带可分为多样性富聚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北热带和南温带)和多样性低富聚区(中温带和北温带),其中南亚热带是抗病性多样性最为富集的气候带;温度是影响稻抗病性多样性主要因子,18±1℃是稻抗病性多样性富集程度变化的分度点,13.1~21.0℃之间为抗病性多样性的富聚区。此外,挖掘了24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稻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