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恒河猴与人同属灵长类动物,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感染都能产生病毒血症和抗体应答。我们曾用在地鼠肾细胞传代的乙脑减毒53株疫苗,及其鸡53疫苗(即原53株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优化冻干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冻干工艺,运用正交试验法L934考察不同冻干参数对该疫苗成品质量的影响,以外观、残余水分、病毒滴度以及热稳定性为直观分析指标,并对病毒滴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干燥时间和主干燥真空压力对病毒滴度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的冻干参数为预冻温度-35℃、时间2h;主干燥温度从-35℃升温至-10℃,再由-10℃升温至33℃,总耗时16h,真空压力0.220mbar;二次干燥的温度维持于30℃,真空压力为0.001mbar,终点测试压力无变化时结束。对冻干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冻干参数筛选优化后,可得到较佳的冻干曲线,经验证该曲线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物反应罐清洁后乙型脑炎病毒(JEV)检测方法进行探讨,从GenBank中收录的乙型脑炎病毒的E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乙型脑炎减毒株SA14-14-2培养物提取RNA作为模板,进行逆转录和PCR扩增。结果表明乙型脑炎减毒株SA14-14-2扩增出预期的特异性条带,阴性对照没有扩增出任何条带。聚合酶链反应与血吸附试验比较,有灵敏、快速、稳定性的特点,可用于生物反应罐清洁后乙型脑炎残留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37℃孵放一周后不同时间的滴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简称JEV)的热稳定性,将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37℃孵放一周后2~8℃保存于不同时间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结果显示,疫苗在37℃孵放一周后2~8℃保存2个月内进行测定,滴度无明显下降趋势。在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热稳定性检测中,37℃孵放一周后2~8℃保存,可在2个月内进行检测,对其热稳定性检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脑炎是亚洲大多数国家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重组的减毒日本脑炎病毒活疫苗JE-CV被授权在14个国家使用,包括泰国,以期预防日本脑炎在成人和儿童中的传播。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进行了JE-CV疫苗的IV期、前瞻性、开放性多中心的安全性研究,以评估罕见的严重不良事件(AEs)。JE-CV在泰国作为初免(第1组)或加强(第2组)接种给予  相似文献   

6.
乙型脑炎病毒是一种蚊媒致病病毒,能引发严重的病毒性脑炎。乙脑病毒入侵细胞是导致乙型脑炎发生的先决条件,入侵机制的阐明将为乙型脑炎的治疗提供更多途径。近年来,乙脑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他黄病毒的研究成果也拓展了乙脑病毒入侵机制的研究方向。E蛋白抗体的研制以及侵染过程抑制物的发现为乙脑病毒入侵的有效阻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本文就近年来乙脑病毒入侵及膜融合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乙型脑炎及其疫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鸟、猪为宿主,经蚊为主的虫媒传播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及环西太平洋地区,已成为人类脑炎疾病最主要的病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并影响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的发展。WHO公布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50 000例乙型脑炎患者,造成至少10 000例死亡及15 000例神精后遗症患者,但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接种疫苗依然是预防JEV感染的最佳途径。介绍JE的流行病学特点,乙型脑炎的发病情况,重点综述国内外市场上使用的JE疫苗情况及其最新研究进程,希望对我国JE疫苗的使用及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株SA14-14-2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并观察该生产株在疫苗制备过程中的基因遗传稳定性。方法根据DNA序列数据库(Gen Bank)公布的SA14-14-2株的序列,设计合成7对引物,提取疫苗生产株SA14-14-2及其工作种子批生产的3批原液、3批成品疫苗的病毒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SA14-14-2株的cDNA片段,分别克隆到pGEM-T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DH5α中,挑取阳性菌落克隆、鉴定后测定全序列并对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毒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病毒滴度的稳定性。结果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株SA14-14-2株基因组全长10 976 bp,编码3 433个氨基酸。3批原液和3批成品疫苗的基因组全长为10 977 bp,比较分析发现,在3'端非编码区10 701处多一个G核苷酸的插入。与DNA序列数据库(Genbank)登录号为D90195的全长序列同源性分别是99.9%、99.9%、99.9%、99.9%、99.8%、99.9%、99.8%,其中E蛋白的同源性均为100%。SA14-14-2生产株的病毒滴度为7.22 lg PFU/mL,原液和成品疫苗的滴度分别为7.32、7.23、7.32、6.86、6.92、6.70 lg PFU/mL。结论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株SA14-14-2基因稳定,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乙型脑炎患者脑脊液游离氨基酸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乙型脑炎是夏季蚊虫叮咬以后,传播的一种病毒性脑炎。据文献报导脑炎和脑膜炎均能导致脑脊液中游离氨基酸(FreeAminoAcid,FAA)的组成和含量的改变,而且这些改变常与疾病性质、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简便、快速、经济和灵敏的DNS-C1(Dimethy1 Amino-Naphthalene-5-Sulfony1 Chloride,丹  相似文献   

10.
用ELISA试剂盒检测乙脑减毒活疫苗中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残留量。以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线性范围内加入高、中、低3种浓度的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测定其在疫苗稳定剂、疫苗稳定剂10倍稀释溶液、试剂盒稀释液中的回收率,以及在10倍稀释乙脑减毒活疫苗中的回收率。高、中、低浓度的卡那霉素在疫苗稳定剂、疫苗稳定剂10倍稀释溶液、试剂盒稀释液中的回收率为101.40%~124.80%之间;原倍疫苗稳定剂对庆大霉素的测定有明显干扰,在原倍疫苗稳定剂中低浓度和中浓度的庆大霉素的回收率高达2280%和575%,但其它测定条件下回收率在90%~125%之间。在10倍稀释的乙脑疫苗中加入一定量的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回收率分别为124%和103.25%。用10倍稀释法测定1人份规格的乙脑减毒活疫苗17批、5人份规格的乙脑减毒活疫苗19批。乙脑减毒活疫苗10倍稀释后,可用ELISA试剂盒检测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残留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BHK_(21)细胞对蚀斑法检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系统的影响,降低检测系统误差。方法比较BHK_(21)细胞以不同频次传代培养时的细胞生长状态,以及以不同接种浓度进行疫苗病毒滴度检测时,对检测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BHK_(21)细胞培养4 d传代,其形态良好、边缘光滑、胞质透光性好、细胞分散均匀、细胞活率达到95%以上;BHK_(21)以105细胞/m L浓度接种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及其病毒滴度参考品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0.66%和0.64%。结论 BHK_(21)细胞培养4 d传代、以105个/m L浓度接种时用蚀斑法检测病毒滴度系统最稳定,可供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滴度检测参考。  相似文献   

12.
1.1973—1978年内于某海岛小学儿童测得乙脑抗体阳性者,除1978年一例中和指数为1,862外,其余中和指数均<10,说明该岛乙脑隐性感染率较低,5年内为12.5%。 2.活疫苗初种后抗体阳性率为77.6%,一年后下降至57.7%,再接种一针后抗体即迅速上升至100%. 3. 活疫苗初种后次年再接种一针,其中和抗体水平维持较好,五年后其阳性率仍为70.6%。 4.活疫苗初种后,中和指数>1000的儿童其抗体可维持较久。<1000者一年后下降约60%,但再接种后中和指数述。>10c0者其抗体阳性率在第五年仍维持92.8%,<1000者则至第五年已降为58.8%。考虑到其中一部分儿童仍有隐性感染,因此活疫苗接种后五年的实际抗体阳性率可能还低些。  相似文献   

13.
应用蚀斑法(PFU)和细胞病变法(CPE)检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滴度,比较结果:①两种方法同时对同一批乙脑活疫苗进行10次测定,CPE滴定结果比PFU滴定高10Log值,标准差S=0196,变异系数CV%=192%;②对不同批乙脑活疫苗检测,仍以CPE法高于PFU,差值X=120,标准差S=031,变异系数CV%=256%;③PFU法对同一批疫苗滴定30次,乙脑活疫苗参考品滴定18次,变异系数仅为148%和127%。结果表明,虽然CPE法用于滴定乙脑活疫苗的滴度高于PFU法,但蚀斑法系统误差小,重复性好,结果客观可靠,可避免CPE法中由于细胞退化和工作人员主观判定造成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4.
乙型脑炎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流行范围正逐步扩大。目前对于乙脑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因此预防乙脑的发生尤为重要。随着对日本脑炎病毒研究的深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新型候选疫苗已成为预防乙脑新的发展方向。我们简要综述了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其蛋白功能,以及国内外乙型脑炎疫苗研发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年份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稳定性,从分子水平控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质量,确保疫苗安全性,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并与该疫苗原始种子、主种子、工作种子、乙脑病毒强、弱毒株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原始种子、主种子、工作种子和基因库中登录的乙脑病毒弱毒株SA14-14-2的相应序列完全一致,与乙脑病毒强毒株SA14的E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有9个位点氨基酸发生了改变。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稳定性表明该疫苗质量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采用纯系Balb/c(H-2d)小鼠制备效应细胞,以同一品系Balb/c(H-2d)小鼠原代肾细胞为靶细胞。当效靶细胞比例为20∶1,杀伤时间为4小时,MTT反应时间为4小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作用最强。利用该法对乙脑活苗和死苗免疫小鼠进行了CTL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法重复性好,活苗诱导CTL杀伤作用强于死苗  相似文献   

17.
陈伟贤 《蛇志》2008,20(1):81-82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经过蚊媒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夏秋季流行,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乙型脑炎流行区.近年来,我国每年的乙脑病例数在5000~8000例之间,在法定传染病中位于前10位以外,其死亡数和病死率分别排在第2~6位和第4~8位[1].该病起病急,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为特征,重症发生呼吸衰竭,是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重症患者病后常留有后遗症[2].2005年4月~2007年7月,我院共收治乙脑患者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为蚊媒传播的黄病毒家族成员之一,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其遍布整个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且感染后会引起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因而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JEV吸附与进入宿主细胞是其感染靶细胞的关键步骤,参与这一过程的分子主要是JEV表面的包膜蛋白以及宿主细胞表面的10余种黏附分子或病毒受体,包括被多种病毒使用的细胞表面分子、热休克蛋白以及特异性结合病毒的分子。明确参与JEV吸附与进入宿主细胞的分子,不仅能为阐明JEV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关系和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还将对乙脑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现对参与JEV吸附与进入细胞的相关分子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森林脑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在欧洲森林脑炎为一种地方病也是最重要的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森林脑炎在我国存在有三大疫区、六个自然疫源地,其中东北疫区最为严重。森林脑炎为我国法定的由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之一。美国CDC将森林脑炎病毒列为C类病毒类生物武器,并优先发展疫苗。预防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和流行以及抵御病毒类生物武器的袭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森林脑炎疫苗,森林脑炎疫苗在预防森林脑炎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森林脑炎疫苗研究现状和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虫传播的严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其重症病死率高,易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方法,控制蚊虫传播和免疫接种是当前的主要防御手段。简要综述了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功能、基因分型,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