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西省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运用综合权重法对山西省2000-2018年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生态安全水平的区域差异与来源,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影响因素探究。研究发现:2000-2018年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总体生态安全水平较低,不同行政单元尺度下增幅表现为省域 > 市域 > 县域。县域生态安全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呈现由中部向南北两侧递减的非均衡化空间格局,空间上集聚程度在增强。县域生态安全水平空间上存在非均衡性特征,非均衡性程度不断下降,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子群间差异,并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规模、人口密度、城镇化率、NDVI、高程是影响县域生态安全空间演变的关键因素。生态安全水平空间特征存在尺度效应,研究尺度越大,尺度效应的作用越大,需要在更大范围内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与可持续性的平衡。县域生态安全水平演化存在路径依赖现象,需创新发展模式摆脱路径依赖,实现路径突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状态与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是促进区域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家层次的生态环境状况开展评估与分析对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意义重大, 而遥感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评估已经显示出大范围、多尺度、高时效的优势。基于MODIS、灯光数据等遥感产品及社会经济数据, 建立泰国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层权重, 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开展了泰国2005—2015年生态环境在压力、状态、响应各层和综合状况的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泰国整体生态环境综合状况处于健康等级的中(Ⅲ)级, 呈逐步退化趋势, 2010年至2015年退化程度较大。泰国七个主要地区中, 曼谷地区从生态状况中(Ⅲ)级退化为差(Ⅱ)级; 南部地区生态状况最优, 处于良(Ⅳ)级; 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生态状况处于差(Ⅱ)级; 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生态状况处于中(Ⅲ)级。泰国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评估结合使用了多源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对泰国近十年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 得到了泰国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期1 km×1 km象元尺度的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结果, 可以为区域生态保护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态系统及脆弱性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中元  李波  张新时 《生态学报》2014,34(7):1870-1879
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要素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生态系统复合结构。"社会生态系统"(SES)理念是当今世界生态系统分析的新思路,它立足于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指标,突出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以人地和谐、综合的思想,分析和解决生态和社会经济问题。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驱动机制分析和综合研究已成为脆弱性研究的趋势。综述了"社会生态系统"概念、结构、特征和属性,分析了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内涵,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暴露度-敏感性-恢复力"模型,从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角度,从风险(压力)、敏感性、应对能力三方面对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驱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脆弱性驱动机制分析的局限性,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常翔僖  张小文  陈佳  唐红林  杨新军 《生态学报》2023,43(14):5699-5713
探究生态治理背景下内陆河流域社区恢复力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流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石羊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在识别社区恢复力演变的基础上,探究社区恢复力内部影响因素及外部生态治理影响路径,进而揭示社区恢复力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生态治理背景下石羊河流域社区恢复力迅速增长且时空异质性明显,其中,生态维度空间格局集聚度高且优势性强,但增长缓慢,经济及社会维度时空异质性大,且增长迅速;(2)石羊河流域社区恢复力内部影响因素中,经济维度具有主导影响,社会维度影响减弱,而生态维度影响最小且变化趋势不大;(3)外部生态治理影响中,退耕还林及关井压田在三个时期对社区恢复力均起到制约作用,农业技术培训早期制约社区恢复力提升,后期制约作用消失,多重生态治理要素组合影响在2000年表现为农业结构调整及资源调控路径,2010年表现为农业结构调整路径、生活水资源主导调控路径、生态水资源主导调控路径,2020年表现为农业结构调整及资源配置路径、农业结构调整及技术支持路径、生产水资源主导配置路径。总体来说,研究为社区恢复力内外部影响因素综合研究提供了思路,也为内陆河流域未来乡村社...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市为研究区,结合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基于GIS平台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选取了16个关键指标,从生态压力、生态状态和生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南阳市-丹江口水库汇水区-水渠缓冲区3个维度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南阳市生态安全指数(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ESI)均值分别为48.88、49.76、50.60,丹江口水库汇水区ESI均值分别为51.52、52.80、53.70,干渠周边ESI均值分别为47.98、49.57、51.02,均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总体上南阳市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改善。(2)从空间来看,南阳市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15年,南阳市西部地区整体呈现增加趋势,而东部地区整体呈减小趋势。(3)南阳市各行政单元生态安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2000—2015年,ESI均值最大的是淅川县,最小的是新野县,处于一般安全的区县共6个,较低安全水平的县区共6个。淅川县、内乡县、邓州市和市辖区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社旗县生态安全水平明显下降。(4)南阳市生态安全水平与生态状态指标的相关性整体较高,与生态响应指标的相关性较低。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水源区其他城市的生态安全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县域碳汇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赫  彭千芮  王睿  强文丽  张建勋 《生态学报》2020,40(24):8988-8998
以全国1300个县级行政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国县域尺度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核算了1990-2015年间中国县域碳汇总量,并结合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探析中国县域碳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差异化减排路径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时空变化上,1990-2015年中国碳汇总量呈波动下降趋势,由13307.79×104t下降至13198.27×104t;林地为主要碳汇类型,其余碳汇类型比例结构基本不变;在空间分布上,中国县域碳汇呈现"西部 > 东北 > 南部 > 中部"的"西高东低"格局。(2)在空间分异和聚集上,碳汇空间分布中心向西南移动,分布范围呈收缩态势,西南地区对整体碳汇空间格局影响作用加强;1990-2015年中国县域碳汇总量的冷热点集聚程度呈现波动稳定特征,空间集聚程度呈现高值与低值聚集,高-低区域零星分布的特征。(3)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2015年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程度对碳汇产生影响并存在空间异质性。建议通过合理规划县域非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性制定各区域内策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等方式达到县域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的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婷  李超  张雷  吕坤  周治国 《生态学报》2014,34(14):4025-4036
以江苏省徐连、沿海、宁镇扬、沿江和太湖5个经济区及其9个代表县市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生态-经济"的系统分析,建立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多指标的农业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验、筛选,并以江苏省为案例,综合分析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异明显,空间上,徐连、沿海、宁镇扬、沿江和太湖5个经济区表现出由北向南逐渐上升的趋势,且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时间上,徐连和太湖经济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在1999—2008年间呈持续上升,处于良好或优质协调状态。虽然两经济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水平均较高,但差距较大,徐连和太湖经济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从1999年到2008年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总体上仍处于良好或优质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8.
运用生态足迹的各种计算模型和评价指数, 对甘南藏族自治州2000-2015 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情况进行动态测算, 并且利用回归分析对2016-2025 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表明:2000-2015 年甘南州人均生态足迹由1.2 hm2·cap–1 上升到2.2hm2·cap–1, 万元GDP 生态足迹逐年下降, 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小, 呈微减趋势; 整体上处于生态盈余状态, 但盈余在逐年递减; 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在0.63-0.71 之间平稳波动, 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呈快速上升趋势; 生态环境由2000 年的生态很安全强可持续性状态逐渐变为2015 年的较安全弱可持续性状态; 预测显示甘南州自2018 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 未来发展趋势不容乐观。若不采取有效措施, 其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太湖流域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12  
许妍  高俊峰  郭建科 《生态学报》2013,33(9):2896-2906
随着城镇的急剧扩张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流域生态环境遭到极大冲击和破坏,致使生态系统出现资源退化、环境恶化与灾害风险加剧的趋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复合生态系统入手,深入分析流域内各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机制,综合考虑多风险源、多风险受体和生态终点共存情况下的风险大小,从风险源危险度、生境脆弱度及受体损失度三方面构建了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技术体系,并选取太湖流域为实证区域,对太湖流域2000年、2008年两个时期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生态风险指数介于0.015-0.253之间,以中等和较低生态风险为主.至2008年,高、较高生态风险所占面积逐渐扩大,已由2000年的5.66%、13.42%增加至6.05%、18.42%,主要集中在流域北部的常州市区、江阴市大部分地区以及无锡市区.  相似文献   

10.
王锦宇  关颖慧  吴秀芹 《生态学报》2023,43(19):8167-8180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途径。以喀斯特断陷盆地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社会、景观格局三个维度选取11个评价因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空间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评价研究区2000—2020年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格局,并基于地形位指数系统揭示喀斯特断陷盆地景观生态风险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喀斯特断陷盆地的景观生态风险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整体好转。(2)景观生态风险的变化呈现出较强的时空异质性,南部更甚。2000和2005年,研究区高、较高景观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2010年及其以后,高风险区面积显著减少,低风险区面积显著增加,但南部个别区县的风险水平未明显改善。(3)20年间,除建设用地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风险水平均显著降低。到2020年,耕地、林地、草地均主要分布在风险水平较低的区域,而建设用地在高风险区的面积仍高达43.43%。(4)景观生态风险在不同地形位梯度的变化随时间推移有显著差异。研究初期,各风险区对地形的选择性较强,低、较低风险区在中、低地形位区间的分布优势较强,高风险区倾向分布在高地...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腹地, 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位置。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 有助于解决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目前国内尚缺乏对哈萨克斯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状况的了解。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从地理环境特征、生物多样性状况、保护成效和需求等维度对哈萨克斯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哈萨克斯坦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但也存在着较严重的丧失问题; 哈萨克斯坦政府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积极承担相关国际履约义务; 在保护管理方面实行多级管理体制, 并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 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农业工程》2022,42(3):171-179
On account of the uneven level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cooperation around natural resource-intensive industries such as steel, energy, and nonferrous metals can easily induce serious ecological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and practical to provide enterprises with timely and effective ecological circumstantial information of Belt and Road and pilo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with appropriate ecologic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s. In this study, we researched the ecological risk level distribution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by using ESA global land cover data and ecological risk index mode of land use. Kuwait,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was selected to analyze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risk by using ordinary Kriging interpolation. The results show several aspects. There existed high-ranking ecological risks in the following countries: Saudi Arabia in the Middle East, Turkmenistan in the Central Asian, Mongolia in East Asia and Pakistan in South Asia and so on; the medium ecological risks appear in the following countries: Ukraine in Eastern Europe, India, Bangladesh in South Asian, Kazakhstan and Kyrgyzstan in Central Asia the low ecological risk countries mainly include Russia, most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represented by Poland, and most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represented by Thailand. In the case, Kuwait's risk level is high in urban areas, medium in desert areas, and low along the Persian Gulf, showing a layered and striped distribution. Most areas in Kuwait are medium ecological risk zones with a relatively small area of high ecological risk and low ecological risk areas cluster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Kuwait. To effectively lower the ecological risk levels of countries along B&R, we suggest establishing B&R ecologic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s whil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 are also worth noting.  相似文献   

13.
唐尚书  郑炳林 《生态学报》2019,39(14):5157-5165
随着近期我国"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实施,生态类型丰富但自然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再度引发学界关注。历史上罗布泊地区作为陆上丝绸之路交通重要节点,在中外文明交往与民族融合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如今罗布泊干涸以及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促使学界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演变历史进行反思。为进一步了解当前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研究的整体概况、热点议题及学术前沿趋势,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大方面对近二十年来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研究做出阶段性总结,以期为后续深入探讨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社会文明演进互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格局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玉红  陈晨  张大鹏  刘美云  董舜舜 《生态学报》2019,39(13):4773-4781
皖江城市带作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的重要战略区,对经济发展和区域振兴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但是随着要素集聚和经济发展,引发了农用地向建设用地快速转变、景观格局中的关键生态涵养源萎缩、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弱化等方面的快速变化,区域生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研究收集了皖江城市带多期、长时段的土地利用影像解译数据,获取DEM、降水、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自然生态属性数据,基于GIS平台,综合集成应用生态风险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半方差分析法开展生态风险格局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1995—2015年近20年的生态风险整体不断上升,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生态风险明显增强的区域主要是合肥以及芜马铜沿江城市为主,西南大别山区与南部皖南山区没有大的变化,生态风险增加的区域主要在低海拔和低坡度的平原、丘陵地带,区域内生态风险分布的两极分化特征明显。有利于推动生态风险的理论研究,且对安徽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保护长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海强  贡璐  赵晶晶  张飞  许仲林 《生态学报》2019,39(14):5149-5156
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和中亚通道的重要窗口,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协调核心区城镇化和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关注的主要科学问题。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城镇化、生态环境的特征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各因子间的关系,现有研究发现核心区城镇化水平高于城镇化质量,其发展协调度趋于上升且空间分异明显,生态环境本底差、敏感性高且其承载力低;双系统间的耦合模式为磨合、拮抗型,协调度由失调转向协调。目前对核心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规律有了一定认识,但尚需深入。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建立城镇化和生态系统耦合关系数据库、注重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研究、开展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各因子阈值研究、加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预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生态敏感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君  徐永飞  安雪洋  王傲雪  胡春祥 《生态学报》2019,39(14):5051-5057
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最北端的走廊,是我国进行重要经济战略对接和落实的平台,具有重大地缘战略意义。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开展的项目合作不断深化,生态环保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环保信息平台,采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结合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国内外卫星遥感图像、保护区和植被敏感度数据,对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100 km缓冲区开展生态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缓冲区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系统脆弱;湿地和保护区的分布对缓冲区项目建设具有生态限制;自然条件的制约对合作构成了一定的挑战;缓冲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为更好地支持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科学合理选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旭升  李献文  孙涛 《生态学报》2017,37(18):6196-6204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内蒙古磴口县是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实施的重点地区,对该区域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具有代表性意义。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相关文献资料和当地实际情况,构建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完成1991—2015年磴口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效益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评价体系中,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所占比重不同,其中,国内生产总值、造林面积、吸收二氧化硫年增加价值、削减粉尘年增加价值及农民人均纯收入五项指标在综合效益评价中权重比例较大;近年来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较1990—1999年期间有所提高,但波动幅度较大,而近年来研究区综合效益趋于稳定并略有上升。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遏制沙化土地扩展等方面的成效相对显著,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Global increases in the magnitude and frequency of flood events have raised concerns that traditional flood management approaches may not be sufficient to deal with future uncertainties. There is a need to move towards approaches that manage the resilience of the system to floods by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drivers of vulnerability and adaptive capacity. Here we pilot an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resilience of a system to a flood. A method is presented in which indicators are used to measure and map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evels of flood resilience across a landscape. Using three flood affected municipalities in South Africa, 24 resilience indicators related to floods and its relevant social,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al and economic aspects are selected, and integrated into a composite index using a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A fifth component of institutional resilience is used to explore levels of disaster planning, mitigation and public awareness capacities and where these can be increased. The PCA transformed the 24 variables into four main components, the first of which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underlying social variables, while the second and third correlated well with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variables respectively. Distinct spatial variation of flood resilience was found across the study area, with highest flood resilience in main cities, and lowest in wards located on the periphery of cities often the location of peri-urban informal settlements. The disaggregation of underlying indicators showed wards with lowest flood resilience also had the lowest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resilience. The flood resilience index was sensitive to the exclusion of all three component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capturing the multidimensionality of flood resilience. The approach allows for a simple, yet robust index able to include an array of datasets generally available in flood prone areas with potential to disaggregate and trace variables for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联结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以及中间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广大腹地国家与地区,“一带一路”战略将对中国未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本报告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发展基础条件,研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基础研究进展和专利技术研发进展的总体情况,综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国际专利布局情况,并针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物技术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互利共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AECOM 《生物信息学》2018,25(9):101-108
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滨江风光带(大江侧)示范区景观设计旨在通过广泛的生态种植、森林保护、湿地恢复和栖息地创造等措施,提升自然环境的韧性,同时顺应当地的气候变化。项目组在确保生态不受干扰的前提下,结合现状对部分开放空间节点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和设计,并在视野开阔的场地设置滨江观景平台。该项目的建成,为场地生态基础设施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全面保护、保育长江滨水沿线12km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提高生态多样性并改善城市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