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非豆科固氮树木根瘤内生菌(Frankia)的分离和纯培养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9月,蒋建德、杨慧凡等用蔗糖离心法从四川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的根瘤中分得内生菌Frankia sp.Acc 13。从而在我国获得了第一个纯培养的菌株。以Acc13作为接菌体,在所回接的四川桤木幼苗根系上形成大量根瘤。根瘤具有固氮能力,乙炔还原活性为15.7μM乙烯/克鲜瘤重·小时。赵振英、钟玉华等由赤杨属的毛赤杨(Alnus hirsuta Turcz.)、欧洲赤杨(A.gluti-  相似文献   

2.
据文献[4,6]报道,自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中分得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多为双黄酮化合物,而Plouvier等和马广恩等则自其中分得黄酮洋芹素(apigenin)。我们从三尖杉的树干、树枝、树皮的混合粉末中分得柯伊利素(chrysoeiol)。该化合物为已知的,最早为Tutin等从Eridictyon glutinsun中分离得到。但从三尖杉中分离柯伊利素,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3.
西藏红豆杉的双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藏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枝叶中分得3种双黄酮(biflavones)成份,经鉴定为 sciadopitysin(Ⅰ),ginkgetin(Ⅱ)和 sequoiaflavone(Ⅲ)。  相似文献   

4.
北细辛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消毒法分别从3种北细辛中分离获得10株形态特征不同的优势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和18S rDNA ITS分子分类学分析鉴定为小丛壳属(Glomerella sp.)、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柄孢壳菌属(Po-dospora sp.)、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和镰孢属(Fusarium sp.)。对北细辛优势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体外抗肿瘤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除菌株E3、E4和E10外,其余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和抗菌活性;镰孢属(Fusarium sp.)菌株E9对A549、MDA-MB-231和PANC-1肿瘤细胞抑制率达75%以上;小丛壳属(Glomerella sp.)菌株E1和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菌株E2靶向FabI的抗菌活性较强,抑制率达59%。  相似文献   

5.
羽叶蛇葡萄中的一个新酚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羽叶蛇葡萄(Ampelopsis chaffanjonii(Levl)Rehd.)茎部乙醇提取物中分得的一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一新酚甙,命名为蛇葡萄素。  相似文献   

6.
牧马豆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豆科野决明属植物牧马豆(Thermopsis lanceolata R.Br.)的全草中分得五个生物碱.经物理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分别签定为:奥豆碱(Ⅰ),无叶豆碱(Ⅱ),13-0-Acetylbaptifoline(Ⅲ),黄华胺(Ⅳ)和N-甲醛基金雀花碱(Ⅴ).其中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长白山产蓝萼香茶菜[Ralxlosia 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地上全草中分得1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数据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谷淄醇(2)、乙酰熊果酸(3)、齐墩果酸(4)、熊果酸(5)、蓝萼香茶菜素A(6)、2α-羟基熊果酸(7)、2α,3α-二羟基熊果酸(8)、ent-7β,14α,15三羟基-16-贝壳杉烯-3-酮(9)、山香三萜二烯酸(10)、槲皮素(11)、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和果糖(13)。化合物8为第一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0为第一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Frankia 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盐胁迫(10~50 g·L-1 NaCl)对从杨梅[Myrica rubra (Lour.) Sieb. et Zucc.]、木麻黄(Casuarina spp.)、桤木(Alnus spp.)和福建胡颓子(Elaeagnus oldhami Maxim.)根瘤中分离出的11株Frankia菌株的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分离自木麻黄和桤木根瘤的Frankia菌株耐盐性最强,其次是来源于福建胡颓子根瘤的Frankia菌株,而从杨梅根瘤中分离得到的Frankia菌株耐盐性最弱.在盐胁迫条件下, Frankia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也发生相应变化孢囊和泡囊数量增加、菌丝变细或变粗、固氮酶活性增加、营养源利用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从滇产菠萝蜜(Artocapus pithecogallus C.Y.Wu.)和牛肚子果(Artocapus heterophyllusLan·)树心材中分得桑色素(morin)(Ⅰ),从后者还分得一种黄绿色的结晶,经光谱分析、衍生物制备和合成品对照,证明为桑色素-钙的络合物——桑色素的5-位上的羟基氢被钙原子取代并与4-位酮基相螯合的络合物(morin-calcium chelate compound)(Ⅱ)。  相似文献   

10.
中药王不留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从河北产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Neck)Garcke.)的种子王不留行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Tetracosanoic acid(1),E-3-phenyl-2-Propenoic acid(2),stigmast-7,22-dien-3-ol(3),stigmast-7,22-dien-3-ol 3β-O-[β-D-glucopy-ranoside](4),9,12-octadecadienoic acid N-(2-hydroxyethyl)(5)。以上各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5为首次从天然界分得。  相似文献   

11.
金刚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中分离得到三个化合物,经鉴定为β-谷甾醇(Ⅰ),二氢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Ⅱ)和香草酸(Ⅲ).这三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杜仲的化学成分(再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4种结晶,鉴定为 liriodendrin(1),geniposidic acid(2),松脂醇二葡萄糖甙[( )-pinoresinol di-O-β-D-glucopyranoside](3)和胡萝卜甙(daucosterol)(4)。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属被子植物,是能结瘤固氮的非豆科树木。生长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我们于1982年10月从其根瘤中分得内生菌,经纯培养,形态特征观察,与Callaham等1978年从香蕨木(Comptonia peregrina)根瘤中分离的内生菌有相似的特点,符合报导的Frankio菌属的标准。1981年以来,由木麻黄根瘤中分离出Frankia内生菌,已先后有成功的报导。我们把所纯培养的Frankia sp.Cecl4菌株回接于宿主木麻黄根系上,侵染结瘤,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民间中药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Trey.)的全草的总碱部位分得3个石松生物碱,经光谱分析鉴定为11α-过氧羟基马尾杉碱乙(1)、7-过氧羟基马尾杉碱乙(2)和马尾杉碱乙(3).1和2为首次发现的过氧羟基取代的石松生物碱.  相似文献   

15.
三种番荔枝科植物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番荔枝科植物陵水暗罗 ( Polyalthia nemoralis A.et DC.)的根中分离出暗罗素 ( zincpolyanemine)为植物中首次分得含巯基氧化吡啶的锌化合物。实验证明 :具有抗疟、抗霉菌等作用 ,但毒性较大 ,剂量减少则毒性亦减少。此外 ,从该科植物假鹰爪( Desmos chinensis L our.)的根中分离出 3个双氢黄酮及毛叶假鹰爪 ( Desmos dumosus( Roxb.) Saff.)的叶中分离出 4个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 7-甲氧基黄芩素 ( negletein)有显著的强心作用。本文对成分、活性及开发新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从新疆产植物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的种子中分得一个新的γ-咔啉(γ-carbo-line)类生物碱,根据其光谱和化学数据推定其结构为Ⅵ,命名γ-去氢骆驼蓬碱(γ-哈尔碱,γ-harmine)。  相似文献   

17.
从光叶海桐(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种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两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IR、UV、~1HNMR、~(13)CNMR、MS)鉴定为R-barrigenol,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甙(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  相似文献   

18.
鄂西香茶菜素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鄂西香茶菜[Rabdosia henryi (Hemsl.)Hara]叶中分得一个新的二萜化合物,命名为鄂西香茶菜素(henryin),根据光谱和化学证据,结构为(Ⅱ)式。另外还分得了已知化合物kamebakaurin(Ⅰ),kamebacetal A(Ⅲ)和另一个新化合物(结构将另文报道)。根据初步抗癌试验,化合物(Ⅰ)、(Ⅱ),(Ⅲ),对ECA细胞均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9.
团花〔Anthocephalus chinensis(Lam.)Rich.ex Walp.〕属茜草科常绿乔木,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及滇南,为印度民间药用植物,又是著名的热带速生材用造林树种。前人已从中分出过甾体生物碱类,皂甙类,单萜吲哚生物碱甙类。 最近,我们从其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总生物碱占0.17%,从总碱经硅胶柱层析后分得主要生物碱,得率0.1%,经鉴定为卡丹宾(cadambine)——属单萜吲哚生物碱甙,具有降压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从毛绞股蓝 Gynostemma pubescens(Gagnep.)C.Y,Wu 的茎叶中分得四种黄酮类成分,经理化方法和光谱数据鉴定为: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檞皮素(quercetin),异鼠李素-3-0-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0-rutinoside)和芦丁(rut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