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在《中国盐生植物论文》论文集和《中国盐生植物》专著的基础上,通过2000、2001两年再次赴新疆、海南和广东对盐生植物的调查,新发现了5科19属79种盐生植物,特此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盐生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了有关中国盐生植物的五个方面的问题:(1)中国盐生植物的种类;(2)中国盐生植物的类型;(3)中国盐生植物的植被类型;(4)世界盐生植物名录中漏录的中国盐生植物;(5)中国盐生植物的经济潜势。最后还讨论了我国今后盐生植物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3.
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服务于区域植被历史、演化规律、生物多样性保护,盐生植物作为区域植被演化的独特类群和未来农业种质资源开发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区域系统发育多样性对于揭示区域环境变化、盐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区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匮乏。本文应用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理论和方法,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系统评价中国盐生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和差异性,构建65科484种,17变种,8亚种盐生植物系统发育树;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大于0的只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科、属、种级物种丰富度相关性依次为67.01%、91.20%和96.99%;根据盐生植物分类学组成相似性和系统发育组成相似性把中国盐生植物分为4大区域。本文结果对于省级行政区域盐生植物资源评估、盐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和中国盐生植物分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盐生植物   总被引:73,自引:1,他引:73  
本文主要讨论了有关中国盐生植物的五个方面的问题:(1)中国盐生植物的种类;(2)中国盐生植物的类型;(3)中国盐生植物的植被类型;(4)世界盐生植物名录中漏录的中国盐生植物;(5)中国盐生植物的经济潜势。最后还讨论了我国今后盐生植物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5.
荒漠盐生植物根际土壤盐分和养分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弋良朋  马健  李彦 《生态学报》2007,27(9):3565-3571
中国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盐碱化土壤分布面积较广、土壤积盐较重的地区,这里发育着丰富的盐生植物。目前对于干旱荒漠区盐生植物根际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不同盐生植物的根际特征对于研究盐生植物适应盐渍环境的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利采用盆栽根袋法对7种不同类型的荒漠盐生植物的根际盐分和养分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盐分在盐生植物根际发生富集,稀盐盐生植物和泌盐盐生植物根际土壤中总盐和8种主要盐分离子的含量都有所增加,而在拒盐盐生植物根际中增加不显著,其中Cl-和Na 的富集程度相对其它6种离子的富集程度要高。稀盐盐生植物和泌盐盐生植物根际土中的SO42-/Cl-比土体有显著的降低,表明在稀盐盐生植物和泌盐盐生植物根际土壤中Cl-的富集程度比SO42-高,拒盐盐生植物根际土盐分SO42-/Cl-比略有提高。7种盐生植物根际土中的Na /K ,Na /Ca2 ,Na /Mg2 比均较土体有显著的增加,芦苇根际土中的增加最小。在所有研究植物中,根际土壤中全N含量比土体的含量高,但全P和全K含量却比土体的含量低;根际土壤中有效态养分的变化则与全态相反,根际土壤中的有效N含量比土体中的都显著降低,除芦苇外,其他六种盐生植物根际土壤中有效P和有效K的含量都高于土体,但有效P的富集不及有效K富集的程度高。在研究的七种植物中,钠猪毛菜根际土壤的有效N亏缺量最高,有效P和速效K富集也最少。7种植物,尤其是稀盐盐生植物和泌盐盐生植物的地上部分的主要盐离子含量比地下部分高,如Cl-、Na 、Ca2 和K ,在根际富集程度最高的Cl-和Na ,在植株的地上部分也增加的最多。  相似文献   

6.
王娟 《生命世界》2001,(2):37-37
盐生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盐渍土壤上有一定的抗盐能力的自然植物区系,现存的94个目有花 植物中,有38个目,约1560种是盐生植物。我国的盐生植物约有400余种,多为种子植物。1980年,格林威(Greenway)给盐生植物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即可在土壤溶液单价盐含量在70mmol/L以上生境中生长并能完成其生活史的一类植物。一、盐渍生境的分类根据生理类型可将盐生植物分为三类:1.稀盐植物(如碱蓬);2.泌盐植物(如滨黎、补 血草、大米草等);3.拒盐植物(如芦苇)。根据生态类型可将盐生植物分为旱生盐生植物 、中生盐生植物及水生盐生植物。但…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浓度NaCl和等渗PEG(分子量为6000)处理2种盐生植物种子(盐爪爪Kalidiumfoliatum、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结果表明,(1)NaCl和等渗PEG对种子的萌发均产生抑制作用,且PEG的抑制程度大于等渗NaCl,说明渗透胁迫是影响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2)盐胁迫和水分胁迫对盐生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了种子的萌发率,推迟了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延长了种子的萌发时间;(3)根据2种盐生植物种子萌发耐盐性比较,两种盐生植物均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在0~300 mmol.L-1NaCl盐溶液范围内,盐穗木种子相对萌发率达到95%以上,盐爪爪达到80%以上,说明盐穗木比盐爪爪具有更强的耐盐性。盐穗木种子耐盐适宜值为332.5 mmol.L-1,临界值为540 mmo.lL-1,极限值为749 mmo.lL-1;盐爪爪种子耐盐适宜值为246.5 mmol.L-1,临界值为391.8 mmo.lL-1,极限值为537 mmol.L-1;(4)低浓度的NaCl溶液对种子萌发的幼苗生长起着促进作用。在100 mmo.lL-1NaCl处理时,两种盐生植物幼苗的胚...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中游绿洲盐漠带典型盐生植物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生植物作为干旱区绿洲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 对于维持绿洲生态系统平衡起着核心的作用。很多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 但是对盐生植物的光谱特征研究较少, 因此, 该文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盐漠带典型盐生植物为研究对象, 利用FieldSpec Pro FR便携式地物波谱仪, 2010年10月通过对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白刺(Nitrarria sibir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野外光谱数据采集和处理, 获得了这7种盐生植物的高光谱数据, 然后采用光谱学分析方法分析其特征变化, 结果表明: (1)采用Percentile Filter平滑方法进行光谱噪声去除, 有很好的去除噪音效果。(2)对3种类型盐生植物样本的原始光谱曲线提取光谱吸收特征参数, 结果发现稀盐盐生植物、泌盐盐生植物、拒盐盐生植物的波谷波长位置接近, 说明盐生植物的吸收波段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3)对盐生植物光谱反射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 发现在消除土壤等背景影响、突出目标及消除同物异谱现象上具有很好的效果, 能够提高盐生植被的识别精度。(4)应用二阶导数的方法得到盐生植物识别的9个最佳波段: 510、550、690、730、950、1150、1210、1290和1310 nm。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盐漠带植物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而且可以为盐漠带盐生植物的遥感识别和分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雍艳华  张霞  王绍明  吴玲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12):1267-1275
对盐生植物体内器官盐分积累和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 有助于了解盐生植物养分、盐分的分配机制和其对盐渍环境的适应策略。该文选择新疆4种典型的真盐生植物(3种灌木植物: 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小叶碱蓬(Suaeda microphylla)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 1种草本植物: 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为研究对象, 对比研究了它们的根、茎、叶中的盐分积累和C、N、P化学计量特征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1)在生长旺盛期, 4种盐生植物体内盐分积累可形成“盐岛”效应(Na+、Cl-和电导率随盐离子从植物根部向顶端运输过程呈显著增加的趋势)。2) 4种盐生植物中灌木群落的生长主要受到P的限制; 草本群落的生长受N和P (偏P)共同限制。3)器官、物种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均能影响盐生植物的盐分(除Mg2+外)特征和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4) 4种盐生植物C与N、P之间显著负相关, N与P之间显著正相关。5)盐生植物体内总盐分、Na+和K+与N、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C、C:N、C:P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而K+和CO32-与P之间却显著正相关。盐生植物体内盐分和养分在应对盐渍环境上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关系, 增施N肥有助于盐生植物对氯化物盐渍土的脱盐。这些发现为了解盐渍生境中盐生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及盐渍土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盐生植物根冠区土壤盐分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对植物根冠区土壤盐分和盐分组成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盐生草本植物根际土盐分有降低趋势,27个采样点中仅有7个样点根际土盐分是增加的;盐生灌木根冠区土壤盐分的变化与植株生长状况有关,幼龄树和生长旺盛的灌木根冠区盐分变化不明显,根际土盐分甚至略有下降,随着生长势的衰弱,根际土、冠下土和边缘土均表现出土壤盐分的增加,增加最明显的地带为树冠边缘。根冠区有逐渐形成“盐分岛”的趋势。盐生灌木具有生物积盐作用。稀盐盐生植物和泌盐盐生植物根冠区Na^+/K^+比均呈降低趋势,53个采样点中仅有14个采样点的根际土Na^+/K^+比高于背景土,在31个冠下土采样点中仅有10个采样点的冠下土Na^+/K^+比提高,但柽柳、白刺生长衰弱后边缘土Na^+/K^+比有回升趋势;拒盐盐生植物芦苇根际土Na^+/K^+比则有增加趋势,4个采样点中有3个采样点根际土Na^+/K^+比提高,SO4^-2/Cl^-比的变化在稀盐盐生植物、泌盐盐生植物和拒盐盐生植物间存在差异,稀盐盐生草本植物16个采样点中有10个样点根际土SO4^-2/Cl^-比增加,但稀盐盐生灌木根际土、冠下土SO4^-2/Cl^-比降低,边缘土增加;SO4^-2/Cl^-比在泌盐盐生植物根际土、冠下土和边缘土中均呈明显的降低趋势,20个根际土采样点中仅3个采样点SO4^-2/Cl^-比提高,13个冠下土采样点中只有1个采样点SO4^-2/Cl^-比提高,边缘土SO4^-2/Cl^-比在3个采样点中全部降低;拒盐盐生植物芦苇根际土SO4^-2/Cl^-比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盐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中国盐生植物有66科,200属,425种,研究首次对其组成成分,区系成分等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中国盐生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有密切的关系,与温带植物区系有较密切的关系,并与古地中海成分有一定的关系,对植物区系的5个基本特征分析认为,中国盐生植物区系的古老性与复杂性较高,而丰富性,成分特有性和种系发育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安徽岭南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保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98年7月至2000年10月,对岭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发现有两栖动物19种(隶属7科9属),爬行动物32种(隶属9科23属),占安徽省两栖爬行动物种数的48.6%,而面积仅为全省的0.021%,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16种之多。区系特点:东洋界成分占76%,东洋界古北界广布种占24%,无古北界成分(未定种一种不算在内)。非法捕捉已使这里的两栖爬行动物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建议在加大保护的宣传力度和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的同时,积极开展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更新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2015年发表的爬行动物名录及同年《中国两栖类信息系统》发布的两栖动物名录的基础上, 通过整理新发表的分类学研究及先前名录遗漏的部分早期文献, 更新了截至2019年底中国现生本土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名录。2015-2019年间, 中国两栖动物新记录1科, 新描述2属, 恢复1属有效性, 新记录1属, 新描述或恢复有效种74种, 新增国家纪录18种; 另6属、8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在此视为次定同物异名而未做收录, 后同)。同期, 中国爬行动物新恢复5科, 新描述1亚科, 新描述1属, 恢复3属有效性, 新记录3属, 新描述、恢复或提升有效种43个, 新增国家纪录10种; 另有5属、4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 并移除1属、4种在我国的分布纪录。此外, 通过整理2015年前文献, 爬行动物增补3属, 提升3亚种至种级地位, 增补国家新纪录3种, 另有3属、2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 同时移除1种在我国的分布纪录。综上, 截至2019年底, 我国共记录现生本土两栖动物3目13科62属515种(蚓螈目1科1属1种, 有尾目3科14属82种, 无尾目9科47属431种), 爬行动物3目35科135属511种(鳄形目1科1属1种, 龟鳖目6科18属34种, 有鳞目蛇亚目18科73属265种、蜥蜴亚目10科43属211种)。此外, 本文还对先前名录中部分爬行动物的中文名提出了修改建议, 建议恢复部分物种的惯用中文名。2015-2019年, 新物种及新纪录已知物种数量占现两栖、爬行动物物种总数的17.1%和10.2%。近年来, 我国发表的两栖、爬行动物新物种和已知物种的新纪录数量持续增加, 分类体系也在研究中不断完善, 建议今后及时地进行阶段性总结, 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讨论, 以推动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4.
自《福建植物志》(1~6卷)出版以来,陆续在福建发现一些植物新种或新记录。文中通过对中外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发表的论文论著为依据,整理出福建维管束植物新种或新记录种名录和相关数据。截止2014年底,福建省维管束植物在《福建植物志》(1~6卷)收载的248科1596属4724种的基础上,增加了4科36属260种,达252科1632属4984种(含亚、变种)。  相似文献   

15.
山西湿地维管植物区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山西省湿地有维管植物686种,隶属于308属, 83科。其中蕨类植物8科10属, 18种;双子叶植物56科, 223属, 504种;单子叶植物19科, 75属, 164种。在山西省湿地维管束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性质的属有108属,占主导地位,除去世界分布属,所占比例达76.9%,反映出山西湿地维管束植物的分布与本地所处的气候带相适应。世界分布有74属,占总属数的24%,也是湿地植被的主要组成成分或关键属。特有属匮乏。  相似文献   

16.
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89科359属809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6属7种,被子植物87科353属802种。含5属以上的科15科,单、寡种属共330属,这些科、属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分布型40科,北温带分布型24科,分别占总科数的44.94%和26.97%。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成分256属,占总属数的82.05%,反映出该区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中国特有分布种居首位,尤以华北成分占优势,其中华北落叶松、黄刺玫、油松等为该区植被建群种或优势种。科、属、种的特有现象不平衡,没有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特有种分别为7属、325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喀喇昆仑山地区离瓣花类植物有24科114属310种及11变种。分布种数大于60种的科有十字花科(66种)和豆科(63种),20~39种的有3科,10~19种的有4科,这9个科占该地区离瓣花类植物总属数的78.95%和总种数的88.39%,在本植物区系中占较大优势。单种属与寡种属有103属,在属级水平占绝对优势,但多种属与寡种属共含245种,在种级水平优势明显。对其地理成分分析包括8个分布区类型和14个变型,其中,温带或含温带分布的有67属194种,占该区总属数、种数的66.34%和79.18%,区系温带性质明显,且与地中海、西亚、中亚交流相对较多,而与东亚交流很少,缺乏热带分布型及中国特有分布型。与邻近区域相比,本区系与中国帕米尔高原的关系最为密切,相似系数最高,科级、属级与种级水平上,分别达82.14%、63.69%及33.86%;其次,在属级水平与阿富汗、东喜马拉雅及青藏高原相似性也分别达到17.92%、15.36%、16.26%,但种级相似性系数较低,仅为1.76%~5.69%,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8.
广东肇东七星岩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大德 《四川动物》2001,20(3):152-154
肇庆七星岩地区有两栖动物12种,隶属1目5科7属,爬行动物25种,隶属2目18属,华中-华南种类占优势有20种,占54.1%,华南区12种,占32.4%,华中区1种,占2.7%,古北-东洋广布种4种,占10.8%,建议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加强对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蟒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中条山脉东端的阳城县境内,112°22'11"~112°31'35"E,35°12'30"~35°17'20"N,面积5573 hm2。蟒河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866种,隶属于435属103科,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6种,被子植物100科430属860种(双子叶植物90科364属748种;单子叶植物10科66属112种)。蟒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温带分布占优势(共45科,占总科数的43.69%),其次是温带分布(共29科,占28.16%)。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共264属,占总属数的60.69%),其中北温带分布型优势明显(136属,占总属数的31.26%),反映出该区系明显的暖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国特有分布占有绝对优势(305种,占总种数的35.22%),作为群落建群种或优势种的有油松、白皮松、青杨、红桦、橿子栎、青檀、锐齿槲栎、虎榛子、陕西荚蒾等,其次是温带亚洲分布(190种,35.22%)、东亚分布(154种,17.78%)。保护区内有国家级保护的珍惜濒危野生植物8种,如南方红豆杉、连香树、无喙兰和天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