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观念认为胎儿在宫内发育的过程是无菌的。随着研究方法的快速发展,针对于微生物的研究方法从传统的培养到现代分子生物学检测的进步,研究者已经认识到胎盘、羊水中具有微生物的存在。目前的研究尚不能明确胎儿宫内胎盘、羊水的菌群来源及菌群转移的具体途径,但已有的研究提示羊水菌群最可能来源为母亲肠道、生殖道以及口腔。本文综述了研究者对羊水菌群认识的转变、羊水菌群的来源以及羊水菌群与早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孕妇胎盘被公认为是无菌环境,但最新一项研究结果却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科学家们证实胎盘中可能存在一个小型但多元化的微生物群落。经分析发现胎盘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口腔的微生物群落最为相似。通过比较正常分娩的胎儿及早产胎儿的胎盘菌群组成,发现胎盘菌群可能与胎儿早产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就现今国内外对胎盘中微生物菌群的新发现及其与早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一个研究小组说,孕妇胎盘并不像人们此前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无菌环境,而是生存着一个小型但多元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直接影响胎儿的健康,甚至可能与胎儿是否早产有关。微生物群落是细菌、病毒与真菌等的总称。休斯敦贝勒医学院副教授谢斯蒂·奥高及同事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新研究表明,孕妇胎盘中的微生物可能来自口腔,说明孕妇口腔健康对胎儿健康至关重要。此外,早产胎儿与足月产胎儿的胎盘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明显不同,说明胎盘微生物群落与早产  相似文献   

4.
植物病害防治相关微生物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生物是人类活动过程中重要的生物资源。植物及其根围土壤中生存着大量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植物健康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植物微生物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多种植物相关的微生物组得到了解析。同时更多研究者聚焦于植物病害相关的微生物组研究,通过差异分析,发现了一些特定的有益于植物健康的微生物菌群。此外,植物根围或根内微生物塑造的内在原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揭示。一系列植物微生物组研究为植物病害防治和新的微生物资源的挖掘提供了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正常人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间互相制约或依存,形成种类和数量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因某些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测序、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分析等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肠道菌群的研究,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及疾病的影响。近年来还发现,肠道细菌可参与塑造大脑结构,影响人们的情绪、行为、感知,为揭示大脑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开辟了新思路,但也  相似文献   

6.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状况直接相关。目前,微生物研究者已对影响人及模式动物(主要为鼠和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因素展开了广泛研究,取得了较大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宿主基因型、宿主所处环境、食物和抗生素等,以使人们了解和控制这些因素,从而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7.
胎盘是妊娠期维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和母亲健康的临时性器官,直接介导了母胎之间的对话。胎盘防御屏障功能的建立与维持是正常妊娠维持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胎盘发挥了抑制母体对胎儿免疫排斥的作用,同时,胎盘需要抵抗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本文从胎盘发育的角度出发,从细胞学、免疫学等多重领域探讨了胎盘防御屏障建立及功能维持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重点介绍了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抗感染的作用方式,包括细胞自噬、外泌体途径、细胞连接及细胞骨架等;同时介绍了胎盘屏障功能异常与子宫内感染尤其是TORCH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致病关联。  相似文献   

8.
肠道益生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体内 ,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而胃肠道的微生物占了人体微生物总量的 78 6 2 % ,不仅数量大 ,而且种类繁多。这些微生物从胎儿出生后 ,就会进入肠道内 ,构成了人体的原籍菌群。在不同的部位 ,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并不相同。而且 ,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的外环境时 ,肠道内菌群的组成和数量都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 ,肠菌群自身 ,以及肠菌群和机体之间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肠菌群的平衡和稳定存在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脱污染小鼠的免疫功能指标与普通小鼠相比 ,显著降低 ,就是一个例证。根据肠菌群在…  相似文献   

9.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显著加快了对人类微生物组的理解。将人体微生物组与疾病关联,力求阐明疾病的发生进程,是推进个性化精准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栖居于女性阴道的微生物菌群日益受到关注,发现其生态失调与疾病发生、演变密不可分。文中综述了阴道微生物组与生殖道疾病发生、进展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同时对阴道微生物组培养组、益生菌工程化改造以及合成菌群在阴道微生物组学研究以及疾病干预与治疗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VEGF正常表达是妊娠正常进行的关键环节,其对胎盘血管形成、胎盘绒毛细胞和子宫螺旋动脉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VEGF异常导致子宫、胎盘血管发育障碍,胎儿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本文主要从VEGF对胎盘血管生成、胎盘绒毛膜炎、绒毛细胞凋亡、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异常及生殖微生物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为今后临床通过VEGF早期预测胎儿生长受限并评估其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系统的功能主体。人类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的认识随着其研究方法的发展而逐步深入。传统培养方法只能检测到活性污泥中1%~15%的微生物。随着一系列基于免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活性污泥中菌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惊人的速度被人们认识,大量依靠传统检测方法未能发现却在活性污泥中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逐渐被发现。许多模拟活性污泥菌群生存环境条件的现代培养技术开始发展,且已成功培养了一部分传统培养方法不能培养的细菌类群,这为研究基于免培养方法发现的大量新的微生物菌群的生理特性和作用机制提供了可能,也无疑将把人们对活性污泥菌群的认识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主要介绍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的一系列方法,从传统培养方法到基于免培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再到现代培养技术,着重论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是一个与人体共生的复杂微生物区系,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不仅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对肠道菌群与肿瘤关系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肠道菌群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以及肠道菌群对抗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的影响。此外,文中还总结了目前可行的调节肠道菌群以提高肿瘤治疗疗效的方法,并提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瞿涤 《微生物与感染》2017,12(5):263-263
正常人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间互相制约或依存,形成种类和数量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因某些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测序、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分析等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肠道菌群的研究,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及疾病的影响。近年来还发现,肠道细菌可参与塑造大脑结构,影响人们的情绪、行为、感知,为揭示大脑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开辟了新思路,但也有不少学者对其持质疑态度。鉴于不同研究团队对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持不同态度,曹蕾/吴健总结了肠道菌群与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并评估以纠正肠道菌群为主导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认为肠道菌群研究将揭示许多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病机制,加强对现有肝、肠及代谢性疾病的认识并为制订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本期有3篇文章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宿主微生物群落对机体局部以及系统免疫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发现局部的微生物群落能够对机体远端部位的免疫能力造成影响。肠道和呼吸道菌群稳态对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以及抗病原微生物感染至关重要,肠道和呼吸道菌群失衡与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和呼吸道菌群失衡会通过"肠—肺轴"的相互作用,引起免疫系统改变与急性、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对肠道微生物和呼吸道微生物在肠-肺轴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并对从微生物角度进行疾病治疗干预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肠道微生物组在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免疫功能和行为方面至关重要,并且在胎儿时期就已开始建立。母体各部位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物通过血液及阴道上行传播至胎儿组织,并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以及免疫系统的建立和启动。胎儿时期微生物的存在、发展及变化等过程对胎儿发育以及胎儿分娩后的健康状态具有深刻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胎儿时期肠道微生物的初始定植期、来源途径及其对胎儿发育产生的影响,以此更好地理解胎儿时期微生物与胎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长期健康的关联,为改善婴儿短期和长期健康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河流表层沉积物为菌群来源,富集分离出一组新型好氧微生物降解菌群,并对其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鉴定和降解特性探究。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该菌群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并设置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生长及降解条件。结果表明,菌群主要包括硝基黄杆菌(Diaphorobacter)83.35%,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7.46%,反硝化卡斯特兰尼氏菌(Castellaniella)1.67%,水微菌属(Aquamicrobium)1.65%等;菌群可在60 h内对100 mg/L菲降解率到达95.78%,且在pH5至pH11之间生长并保持高效降解率,最适生长温度为35℃,当盐度为1%时对菌群影响较小,降解率依旧保持在97.26%;可在7 d内降解浓度为400 mg/L的菲,第7天降解率为96.36%。菌群不仅具有高效降解能力且生长条件适应广泛、抗压能力强,可为多环芳烃生物修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菌群和肝脏疾病有着密切联系,但是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itis B virus(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人群肝脏组织内的微生物菌群种类和数量仍不清楚.本研究对来自165个HCC人群的肝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的质谱数据进行宏蛋白质组学层面的鉴定.结果显示,在肝癌组织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军团菌目(Legionellales)、颤藻目(Oscillatoriales)等微生物菌群数量出现显著上调.通过将鉴定的微生物蛋白质比对到COG(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数据库来进行注释,本研究还发现了许多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的微生物功能分类.对比健康人群的肝脏组织的宏蛋白质组鉴定结果,本研究发现在HCC人群的肝脏组织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含量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含量升高.这项研究可以对肝脏微生物菌群的失调与HCC发生之间的研究提供更多启发.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理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胃肠道微生物生态及其功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对胃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不同生理时期微生物菌群的演化和特定微生物种属的研究有新的发现。胃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生理功能得到不断的揭示,成为许多学者和多个学科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海洋微生物资源及其产生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微生物,尤其海洋细菌以其分类的多样性和规模而言,作为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潜力是巨大的。海洋微生物研究依据分离菌的生境来源可分为海水、沉积物、共栖、共生和深海菌群。生境的不同,不但影响菌群的分布,而且影响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合成。从报道的研究结果看,沉积物细菌、共栖细菌和共生细菌是海洋微生物天然药物筛选的重要来源。目前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代谢产物资源的研究仍主要限制在那些在“标准”条件下易于生长和培养的微生物类群。本文对海洋微生物资源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影响宿主的饮食、疾病发展、药物代谢和免疫系统调节等诸多生理方面。多糖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肠道菌群与多糖相互作用,消化难以消化的多糖,多糖作为肠道菌群的重要能量来源,促进益生菌增殖。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疾病。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启动和国内外学者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多糖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逐渐清晰,但多糖的结构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因此,本文综述了多糖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来改善疾病,以及从多糖的分子量、糖苷键、单糖组成三方面探讨多糖与肠道菌群的构效关系,同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治疗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照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