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先前的研究表明川金丝猴的食物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别是在秋季主要取食植物的果实。然而,在2001年秋季,我们发现秦岭玉皇庙西梁群的金丝猴主要取食树衣类植物(Lichens)。依据焦点动物取样法,我们在1997年和2001年秋季分别获得769次和828次取食记录,结果表明,1997年秋季的食物组成中38%为果实和种子,占主要成分,其次是树衣占21%;而2001年秋季主要取食树衣占41%,果实和种子仅占3%。造成这个物种食物转变的原因是由于在春季末期,一场大雪严重地摧毁了植物的花,导致秋季果实非常稀少,以致于猴子不得不转向取食植物的其它部位,这证明了气候变化能引起这个物种取食行为的改变。在通常的食物类型缺乏时,金丝猴不是通过转变其家域而是利用取食行为变化来满足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尚勇亚洲象的食物组成与取食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进  邓晓保  张玲  白智林 《生态学报》2006,26(2):309-316
于1998—2000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中,通过对亚洲象取食植物调查和粪便分析,了解亚洲象的食物组成与取食习性。结果显示,野外跟踪调查共记录有106种植物被亚洲象所取食。其中有83种出现在象的粪便中,这些种类分别属于:禾本科8种(10.0%)、桑科7种(9.9%)、蝶形花科4种(8.4%)、五加科3种(6.6%)、葡萄科3种(5.7%)、夹竹桃科3种(4.6%)、芭蕉科1种(4.2%)、姜科3种(3.7%)、紫金牛科3种(3.6%)、蔷薇科3种(3.6%)、大戟科5种(3.3%)、榆科2种(3.O%)、含羞草科4种(2.9%)13个植物科。根据食物中所占的比率,桑科的榕属(Ficus)、禾本科的竹类(Bambusoideae)、小果野芭蕉(Musa acuminate)和莠竹(Microstegium ciliatum)是亚洲象的主要食物资源。在觅食过程中,亚洲象取食包括乔木、藤本灌木和草本等各种生活型的植物,其中先锋种所占比率(59%)高于后续种;选择性啃食枝条的植物种类(77种)高于牧草式取食的种类(6种)。亚洲象取食植物种类的月变化与月平均温度和月降雨量成负相关,旱季取食植物种类高于雨季。本研究对制定保护区野生动物管理策略,以及解决保护区周边日趋恶化的人象矛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黑颈鹤越冬期间植物性食物的显微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黑颈鹤与草海越冬期间共取食47种植物。莎草科植物是主要食物,占76.54%,栽培植物仅占2.14%。植物地一块茎是黑颈鹤取食的主要部位,占35.14%,其次为秆状茎,花果和叶。块状戏几乎全来自莎草科植物。酸模的种子占全部花果类食物27.54%。比重很大,尤其在越冬前期。我们还对5种主要食物植物或其部位进行了方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食物的性差异是主要的,且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浙江西部山区白鹇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2—1987年在浙西的开化、衢州、建德、淳安等地对白鹇的生态进行了调查。白鹇分布于全省植被良好的山区,活动于乔木层覆盖率较高的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等生境,其种群密度受林下灌木层盖度的影响。白鹇的冬季食物以壳斗科植物为主,取食频度为53.5%,干重百分比达72.48%;同时也取食一定量的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取食频度达40%。白鹇的冬季食物可分为三种类型:1.最喜食食物,取食频度在50%以上;2.喜食食物,取食频度在10—40%;3.偶食食物,取食频度小于10%。  相似文献   

5.
陈波  胡刚  罗洪章  曹晔  杨进良 《四川动物》2012,31(6):853-857
于2009年12月~2010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的5个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猴群以及同域放养的山羊羊群的取食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对两者的取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了解该地区黑叶猴与放养山羊在食物资源最为匮乏的冬季的资源竞争关系,为黑叶猴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黑叶猴冬季取食植物67种,放养山羊同期取食植物44种,两者食物重叠26种;对26种重叠食物的采食分别占黑叶猴与放养山羊冬季取食时间的76.2%与22.0%;黑叶猴冬季采食的19种主要食物(>1%冬季采食时间)中,有14种为放养山羊所采食,占黑叶猴与山羊冬季采食时间的71.7%与17.8%;黑叶猴与山羊冬季食物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68与0.39,两者的冬季食物生态位重叠指数C=0.74.表明贵州麻阳河地区黑叶猴与同域放养山羊在食物最为匮乏的冬季存在较为激烈的食物资源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腹角雉的食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逍了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全年食谱以及繁殖期嗉囊内容物分析。以地面觅食为主,取食植物叶、芽、果实和种子,偶食小型动物。繁殖期食物的干重百分比是:植物性食物占97.89%,其中果实、种子及嫩叶含量分别为48.20%,37.13%和12.56%;动物性食物占2.11%,主要为鳞翅目幼虫。  相似文献   

7.
小兴安岭通河林区斑羚冬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2004年1~3月在小兴安岭通河林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并结合野外食痕调查,对斑羚(Naemorhedus goral)的冬季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斑羚冬季主要以枯草、落叶和当年生枝条为食,共取食20属,22种植物。通过频率转换分析发现,莎草科的羊胡子苔草(Carex callitrichos)和杜鹃花科的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是其冬季的大宗食物,占食物的百分比分别为31.72%和18.14%。此外,斑羚冬季对苔藓、杨柳科和木犀科植物的取食频次也较高,其百分比分别为7.30%、6.87%和5.25%.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地区原麝冬季食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04 年2 ~3 月和2004 年11 月至2005 年1 月在黑龙江省通河县龙口林场,对原麝冬季的食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分析原麝冬季采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比例,并测定了主要取食的9 种木本植物及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营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原麝冬季取食的植物共计46 科66 种,其中兴安杜鹃、光萼溲疏、五角槭、羊胡子苔草分别占32.7%、7.8%、5.81%、5.56%, 是原麝冬季主要取食的植物种类,占取食植物的51.9% 。木本植物枝叶是原麝冬季的主要食物,在冬季食物组成中所占百分比最高, 达75.0% 。对草本植物、蕨类、苔藓、地衣的取食量均较小。冬季原麝比较喜欢采食蛋白含量高的植物,采食部位主要为植物木质化较低的当年枝顶端部分。藓类主要出现在1 ~3 月份的食物中。  相似文献   

9.
2014年10—12月和2015年3—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对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春季和冬季的取食空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主要记录暗绿绣眼鸟的数量、取食时段、食物种类以及包括取食高度、水平取食位置、取食方向等相关取食行为数据。结果表明,暗绿绣眼鸟为杂食性鸟类,主要采食植物嫩叶、果实,偶尔采食昆虫或花瓣。春季取食的植物有31种,食物生态位宽度为13.86;冬季取食的植物有21种,食物生态位宽度为11.75;春季和冬季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为0.903。春季暗绿绣眼鸟在06∶00—09∶00取食频次最高(占42.93%),而冬季则是在09∶00—12∶00取食频次最高(占38.04%)。卡方独立性检验表明:春季和冬季暗绿绣眼鸟在取食时间和取食高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水平取食位置和取食方向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大Kuang(Buteohemilasius)于夏季在栖落,梳羽,取食,扑翼飞行,滑翔和捕食上化费的时间分别占整个活动日(15h)的81.01%,8.86%,4.39%,3.09%,2.24%和0.41%,从130块食物团的分析表明大Kuang的食物主要由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根田鼠(MicrotusOeconomus),高原鼠兔(Ochotomacurzonia)雀形目小鸟  相似文献   

11.
高黎贡山赧亢白眉长臂猿食性及日取食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确定白眉长臂猿的取食特征及日取食量,探讨不同个体间和春、秋季间日取食量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影响日取食量和取食特征的因素,为白眉长臂猿日能量需求及其营养容纳量研究奠定基础。2007—2008年春、秋季,在高黎贡山赧亢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观察和记录数据。结果发现,白眉长臂猿取食36种食物的40个部位,其果实的食物单元、取食速度、单个鲜重值等取食特征不同于嫩叶。春、秋季白眉长臂猿每日取食果实量所占百分比最高、嫩叶所占百分比次之、茎和花所占百分比最低。春、秋季家群中雌猿的日取食量均高于雄猿。与家群的雌猿相比,独猿(♀)春季的日取食量稍高。在春季,独猿取食果实持续时间约为家群的2倍,而取食嫩叶的则与家群几乎相等。相同个体秋季的日取食量高于春季的,且春、秋季日取食各部位的量所占百分比也不同。分析结果表明,食性及日取食部位的量反映了白眉长臂猿选择食物的最基本策略。雌雄个体大小差异、能量消耗、食物特征、动物生理需求等因素影响白眉长臂猿的日取食量。白眉长臂猿取食持续时间与觅食树的食物资源量相关。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14日~12月30日,用定点直接观察法对云南曲靖地区(103°14ˊ~103°37ˊE,25°41ˊ~25°52ˊN)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的食性和取食空间生态位进行了初步观察.黄臀鹎秋冬季主要在乔木中层、树冠、灌丛等处取食,以乔木中层取食频次最高,占总取食频次的62.98%,其次是树冠和灌从,分别占15.64%和12.74%.虽然黄臀鹎秋冬季为杂食性鸟类,但其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占总取食频次的97.6%,而动物件食物仅占2.4%.  相似文献   

13.
2005 ~2008 年于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使用瞬时扫描法观察了川金丝猴的食性。结果表明,川金丝猴冬季和夏季共取食42 种植物,可鉴定植物归属23 科34 属。川金丝猴食物类型包括果实、花、树叶、树皮、树芽。夏季取食21 种植物的果实或树叶;冬季取食25 种植物。树叶是其冬季主要食物,取食频次占总取食频次的73.0% ;夏季取食果实的频次占总取食频次的72.2% ,灯台树果实是其主要食物。啃食树皮行为主要发生在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在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树皮啃食强度则相对较小。与其它地区金丝猴的食性比较,该地区川金丝猴食物谱较宽。蔷薇科和壳斗科植物在川金丝猴食物组成中最多,杨柳科、桦木科、山茱萸科、槭树科和忍冬科植物也取食较多。  相似文献   

14.
云南龙马山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冬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2007年12月,对云南云龙县龙马山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分析龙马山滇金丝猴冬季采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比例,并测定了该猴群主要取食的15种植物(包括两种松萝科植物)(取食食物百分比>1%)和次要取食的10种植物(取食食物百分比<1%)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龙马山滇金丝猴冬季取食的植物共计26科45种,其中云龙箭竹、长松萝、花松萝、实竹、空心箭竹分别占19.78%、10.28%、8.37%、4.93%、4.46%,是滇金丝猴冬季主要取食的植物种类,占取食植物的47.99%.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叶是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在冬季食物中所占百分比最高,达75%.冬季滇金丝猴比较喜欢采食P/F值较高、单宁含量较低的食物,其主要食物比次要食物含有较高的P/F值和较低的单宁(P<0.05).  相似文献   

15.
甘肃民勤治沙站纵纹腹小鸮食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宋森  邵明勤  刘迺发 《动物学报》2007,53(6):953-958
分析民勤治沙站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食团405块,共鉴定猎物562只。以个体计,民勤小鸮主要取食昆虫,占64.23%;其次为小型哺乳类,占32.38%;也取食少量爬行类(1.96%)和雀形目鸟类(1.42%)。生物量贡献则以小型哺乳类为主,占93.34%。猎物种类组成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异:取食小型哺乳类的频率存在显著季节差异,冬季最高94.59%,夏季最低17.75%,食物生物量贡献四季均在90%以上,季节变异不显著;昆虫成分出现在除冬季外的其他季节,且取食频率均在65%以上,季节差异显著;爬行类仅出现于夏季食谱中,仅秋季没有发现鸟类成分。分析秋、冬、春三季哺乳类猎物胫骨的量度发现,小鸮取食哺乳类的胫骨长度平均为16.22mm±4.72mm(n=112),主要取食Ⅰ(10.01mm-15.00mm)和Ⅱ(15.01mm-20.00mm)等级的猎物(分别58.04%和25.00%)。取食猎物的胫骨长度组成存在季节差异,平均长度以春季最大。民勤地区小鸮一年的食物生态位宽度为2.32,季节间存在变异,以冬季最高为2.99,夏季最低为1.64。一年的食物多样性为1.96,季节间存在变异,冬季最高为2.00。食物种类以夏季最多,秋季最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浙江萧山农田优势种食虫类臭鼩食性进行分析,胃解剖结果,动物性食物约占4/5,植物性食物占1/5,但室内外个体有明显不同,室内个体取食粮食高达38.83%。饲养观察,日取食肉类约为其体重的1/2,取食粮食为体重的5—10%。从食性上看,臭鼩为益害兼有。考虑其在流行病学上的作用,应视为害兽。在笼养条件下观察了其昼夜活动节律,夜间11个小时的活动强度总和为80.68%,自昼13个小时仅占19.32%,故为夜行性,夜间活动呈双峰型。  相似文献   

17.
灰喜鹊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2~2004年在山西历山保护区对灰喜鹊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我区为留鸟,营巢始于4月下旬,5月中旬产卵,窝卵数4-7枚,孵卵期17-18天,育雏期18~20天。食物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占88.96%,植物性食物占11.04%。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高黎贡山同域分布的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与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进行食物组成研究,旨在弄清这两种濒危雉类越冬期间(12月—翌年2月)的食谱以及它们对食物资源的竞争状况。结果表明:白尾梢虹雉取食48种植物,血雉取食43种植物,两种雉类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21和3.35,食物生态位重叠指数达0.598,有27种植物被两种雉类共同取食,且在各自食谱中所占比例甚高;较高的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表明两种雉类冬季食谱拓宽,并暗示这两种雉类在冬季可能存在食物竞争;食物种类和取食部位的分化是它们得以同域分布和长期共存的基础;结合这两种雉类的食谱特征和野外取食行为,提出它们冬季的取食策略假说,白尾梢虹雉采取以植物根为食和雪后向低海拔迁移寻求替代食物这两种策略来应对冬季食物不足,而血雉则采取集群游荡以扩大种群取食范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红腹角雉取食栖息地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1993年11月-1994年10月,在以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贵州省仙人山地区红腹角rugopan temminckii的活动范围,栖息选择及食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取食栖息地的选择作了探讨。红腹角雉遥测位点和粪便相对集中分布。表明对栖息一半存在明显的选择,对食物分布的样方分析表明其活动特点与食物密切相关。红腹角雉各季节我灌木与草本植物的沟谷带上段,春冬季主要取食草本及蕨类植物,活动范围较大小二对二得的物  相似文献   

20.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麂的食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 0 1年 1 0月至 2 0 0 2年 9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采食痕迹估计法对赤麂的食性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赤麂 36 4群 ,群的平均大小为 1 32只。我们对这些赤麂利用的 5 2 3个取食地的植被进行了分析 ,并利用采食痕迹估计法确定了 2 94个取食地。赤麂取食的植物达到 2 1 5种 ,隶属 5 8科。其中木本植物 1 1 4种 (占 5 3 0 2 % ) ,草本植物 95种 (占 4 4 1 9% ) ,蕨类植物 6种 (占 2 79% )。取食频率超过 0 0 1 %的植物主要集中在 2 5个科 ,共计 5 5种 ,对这些种类的取食频率达到总取食频率的 89 2 3%。不同季节中赤麂取食的植物种类没有明显差异 ,但是在食物种类的选择方面存在季节性差异。赤麂对植物部位的选择性有季节性差异。从取食部位看 ,赤麂属于以嫩枝叶为主的精食者。无论旱季还是雨季 ,赤麂主要在有刺灌丛和灌丛草地生境类型中取食。野外见到赤麂以直接饮水的方式来补充对水分的需求 ,旱季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