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组织学、电镜技术等手段对浙江枝吻纽虫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阐述浙江枝吻纽虫吻的结构与其他分枝纽虫吻的组织结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枝吻纽虫吻为一条长的肌肉组织的管道结构,一端连着头部组织,一端延伸在一个封闭的空腔中.吻腔环肌层与体壁环肌层没有交叉点,但是吻腔壁背面的环肌与体壁背面的环肌通过一束肌肉而交织在一起.在吻壁处富含大量的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当吻离体后,在普通海水中伸缩能维持 2~4 h.  相似文献   

2.
半索动物门     
在我国,唯一享有国家一级保护荣誉的蠕虫,就是青岛产的半索动物黄岛长吻虫Saccoglossus kwangtauensis. 半索动物Hemichordata(Gr., hemi, half; chorda, cord),是由吻、领、躯干三部分组成的蠕虫状动物。具口索、体腔,并常具鳃裂。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Adelochorda)通常包括肠鳃纲和羽鳃纲,其中肠鳃纲Enteropneusta蠕虫通称舌形虫(Tongue worm)或柱头虫、橡果虫(Acron worm).  相似文献   

3.
潮水退却后,人们纷纷涌到海滩上,或捡拾贝壳,或挖掘虾蟹。偶尔会有人从沙中挖出半截呈黄色且极柔软的蠕虫状动物。举之趋鼻,味呈碘臭。因不能食用,挖掘者往往将其一扔了事。殊不知这便是大名鼎鼎、极有学术价值的海滩珍虫——柱头虫。一、“姓名”来历柱头虫属半索动物门,口索动物亚门,殖翼柱头虫科。它呈长柱形,蠕虫状,体长可达40厘米,栖息于太平洋沿岸的浅海泥沙中。柱头虫全身由吻、领及躯干三部分组成,吻位于前端,其后依次为领、躯干。吻与  相似文献   

4.
曳鳃动物全部海生,蠕虫状。虽然个体小、种数少、罕见稀有,但在动物界仍占一门之地。自1754年报道第一个曳鳃动物以来,人们就对这区区小虫的身世进行争论,迄今已逾二百年。一般外形典型的曳鳃动物,大多可分为翻吻、腹部和尾三个部分(区)(图1)。翻吻,位于虫体前端,可伸缩,口位于其前,咽内具多排环状排列的咽齿。在翻吻外壁有许多纵排的小圆锥形杯状乳突。翻吻有取食小型蠕虫和在泥沙中钻穴的功用;腹部,圆柱形,多  相似文献   

5.
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彭松耀  李新正 《生态学报》2013,33(17):5274-5285
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对乳山近海的调查样品,报道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生态学状况.结果表明: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以食底泥者和肉食者占较大优势,其次为滤食者,食碎屑者、杂食者、植食者相对丰度较小;食底泥者的优势种为中蚓虫、不倒翁虫、丝异蚓虫和轮双眼钩虾,肉食者的优势种为寡鳃齿吻沙蚕、圆筒原盒螺和纽虫,滤食者的优势种为滑理蛤、菲律宾蛤仔、金星蝶铰蛤和江户明樱蛤;各功能摄食类群分布受有机负荷和底质类型限制;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类群的生态参数评价结果表明,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由虚弱趋于不稳定,大部分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轻度扰动,底栖生态质量状况较优良;冗余分析表明,盐度、水温、总氮、悬浮物、溶解氧、总有机碳和硅酸盐等7个因子与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中生动物Mesozoa是一类小型多细胞动物,约50种。寄生在一些海产无脊椎动物,如扁虫,纽虫、多毛类、头足类、蛇尾类等动物的体内。虫体大者,长度不超过9毫米,小者也有不及1毫米的。体通常呈蠕虫状。身体结构简单,体外面只有一层有定数细胞构成,叫体细胞层(体细胞数,因种而异)somatoderm。体细胞包围一个(或几个)延长的轴细胞axial cell,形成有如由两细胞层构成的身体。其实它们和二胚层动物的内胚层,外胚层并非同源。轴细胞内,  相似文献   

7.
本文共记载仙女虫科和颤吲科的9个种,其中6个种是国内新记录,即森珀头鳃虫、三齿尾盘虫、平叉吻盲虫、坦氏泥蚓、美洲管水蚓、维氏沼丝蚓、;同时将一亚种[昌都两栖吻盲虫]提升为种[昌都小吻盲虫]。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圆口铜鱼幼鱼肠道内寄生小吻虫种群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上游圆口铜鱼幼鱼肠道内寄生小吻虫种群生态的研究表明,长江上游圆口铜鱼幼鱼体内小吻虫感染率为69.88%,感染强度8.18(1-47),相对密度5.72。雌鱼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高于雄鱼,体长4.0~5.9cm的圆口铜鱼被小吻虫的感染率最高,且染虫对肥满度有显著影响。小吻虫在圆口铜鱼幼鱼种群中呈负二项分布,66%的虫体集丛分布在圆口铜鱼肠道的前段,其种群主要由5mm以下个体组成,雌虫明显多于雄虫。  相似文献   

9.
1982—1983年我们调查鱼类寄生虫中经整理鉴定,兹报道粘孢子虫三新种。文内量度以微米为单位。模式标本存放于杭州大学生物系动物教研室。 1.圆吻鲴粘体虫,新种Myxosoma distoechodontis sp.nov.(图1) 宿主与寄生部位: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 Peters的鳃丝。 分布地区:浙江省瓯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共记载仙女虫科和颤蚓科的9个种,其中6个种是国内新记录,即森珀头鳃虫(Branchiodrilussemperi)、三齿尾盘虫(Derotrifida)、平叉吻盲虫(Pristinasynclites)、坦氏泥蚓(Ilyodrilustempletoni)、美洲管水蚓(Aulodrilusamericanus)、维氏沼丝蚓(Telmetodrilusvejdovskyi);同时将一亚种[昌都两栖吻盲虫(Pristinaamphibiorticachangtuensis)]提升为种[昌都小吻盲虫(Pristinellachangtuenssisstat.etcomb.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