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75—1982年曾先后调查浙江省各江、河水域鱼类寄生粘孢子虫,获得科学上新种多种,本文报道其中四极虫科 chloromyxidae四极虫属 Chlormyxum 一新种,两极虫科Myxidiidae两极虫属 Myxidium二新种。量度以微米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于杭州大学生物系动物教研室。  相似文献   
3.
1982—1983年我们调查鱼类寄生虫中经整理鉴定,兹报道粘孢子虫三新种。文内量度以微米为单位。模式标本存放于杭州大学生物系动物教研室。 1.圆吻鲴粘体虫,新种Myxosoma distoechodontis sp.nov.(图1) 宿主与寄生部位: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 Peters的鳃丝。 分布地区:浙江省瓯江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寄生于淡水鱼斑尾复鰕虎鳃弓骨骨膜上一种罕见的粘孢子虫,形态结构特殊,孢质中含有明显的嗜碘泡,分类地位应属碘泡科的三角孢子虫属 Trigono-sporous。这次发现,是该属在我国的新纪录,并定名浙江三角孢子虫新种。文内叙述该种的形态结构和孢囊内发育各阶段的母孢子及泛成孢子母细胞等。  相似文献   
5.
泥螺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透岸民镜观察了泥螺精子发生的过程。结果表明;泥螺精子发生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形态和结构变化,主要有核逐渐延长,染色质浓缩,顶体形成,线粒体逐步发达与融合,胞质消除及鞭毛的形成等。泥螺精细胞分化可分为3个时期,在精细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形态及染色质的变化与其他软体动物有较大的差异,核内椭圆形到肾形,再变化为长圆柱形;染色质由絮状颗粒变为细纤维丝状,再变为长纤维丝状,最后向高电子密度均质状态转变,初步探讨了泥螺精子发生过程中核及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变化在分类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83年9月起,我们先后去浙南丽水地区瓯江流域采集了新鲜鱼类近百尾,获得寄生单殖吸虫和其他寄生虫多种,经初步整理,发现五种单殖吸虫新种,现描述如下。文内量度以毫米为单位。 模式标本保存于杭州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7.
1984年5月我们在福建省莆田县和漳州市采得的淡水鱼类寄生虫,经镜检获得粘孢子虫多种,特别在斗鱼鳃丝上获得一种罕见的粘孢子虫,经鉴定应属粘孢子虫纲(Myxosporidia),单极亚目(Unipolaria)。孢子的胞质中具有嗜碘泡,但其形态特殊,孢子宽度与厚度几相等,顶面观呈圆形,这和碘泡科孢子的形态结构的主要特征不相符合,此外,本标本孢子的极丝及其后端的丝状突起也很特殊,因此很难归纳到现有粘孢子虫分类系统的科内,应建立新科,四尾虫科,新属、新种。  相似文献   
8.
浙赣两省寄生双身虫四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浙江和江西两省双身虫标本中,发现四个新种,兹描述于下。模式标本保存于杭州大学生物系。文内量度均以毫米为单位。 赤眼鳟双身虫,新种 Diplozoon squaliobarbi sp. nov. (图1) 寄主:赤眼鳟 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 寄生部位:鳃丝 分布地区:江西鄱阳湖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浙江省鲴亚科鱼类寄生单殖吸虫季节性动态的过程中,曾发现24种单殖吸虫寄生,其中3种为新种。现描述如下。文内量度以毫米为单位。 模式标本保存于杭州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0.
鮈亚科为一群中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1982—1983年间我们在浙赣两省采得该亚科内7属13种鱼类标本,其中5属11种鱼类感染双身虫,感染率高达84.6%。检得10种寄生双身虫,其中江西双身虫能侵袭花(鱼骨),为宿主新记录,5种标本数量少,未能定种,另有4种尚未见报道,定为新种,兹报告如下。文内量度以毫米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于杭州大学生物系动物教研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