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着人体的生理状况和营养吸收代谢。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体内,重塑肠内菌群结构进而调节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成为新兴的治疗手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粪菌移植对儿童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等肠道外疾病的运用与进展,表明粪菌移植治疗安全有效改变了肠道病理生理,有望成为治疗多种儿科疾病的技术。现就FMT在儿童肠道外疾病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症,简称AD(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发作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患者会出现认知障碍、记忆缺失、言语障碍、抑郁、焦躁等症状,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目前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疾病中晚期实施的药物干预与治疗难以逆转病情,效果甚微,由于病理机制不明以及缺乏早期诊断标准,难以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好的生物标记物(biomarker)可在分子水平上为疾病提供敏感而稳定的诊断手段,蛋白质组学可高通量地识别样本中的蛋白质并对其含量进行分析,所以近些年来很多研究者们使用蛋白质组学手段进行了疾病诊断标记物的筛选。本文就利用蛋白质组学手段进行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标记物筛选的研究进展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微生态制剂在儿童肠道疾病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迟明  李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1):80-80,F0003
儿童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生理及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对外来致病因索的防御能力及防御意识不够,成为肠道疾病的易感群体。微生态制剂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由于其在防病治病、保健等方面显示出特殊的功效而受到普遍重视,也为临床儿童肠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笔者就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在儿童肠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生物磁学》2010,(23):I0003-I0003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12月4日在医学刊物《柳叶刀》上报告说。对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而言,治疗后疾病复发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一种名为米托蒽醌的药物可提高疾病复发儿童的存活率,其效果明显优于过去使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儿童癫痫为小儿神经科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以抽搐为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儿童癫痫的重视,国内外文献对儿科癫痫的治疗报道越来越多,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抗癫痫的首选方法,除了运用新型抗癫痫药物外,也有采用中药治疗癫痫的报道,现就近年来儿童癫痫的药物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牛奶等营养品在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奶牛生产业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在奶牛的养殖与生产中,会遇到各种疾病的问题,对于奶牛的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本文从奶牛场常用的治疗药物出发,分析了奶牛药物治疗的原则、药物使用方法、及用药时间等方面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再次强调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使用了几十年的主要治疗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大,因此发现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不少疑难病的发病机理不明确,因而制备的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的相似度有差异。但I型变态反应作为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理是比较明确的,据此制备的动物模型和人类的哮喘就有很高的相近度,结果的可信度就较高。本文回顾了哮喘动物模型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某些重要的细节。着重讨论了当今最常用的气道高反应性模型的优劣。如果综合运用不同特点的模型尤其是能观察记录哮喘发作全过程包括速发和迟发反应的模型,将可以更直接地探索哮喘发病过程和治疗药物。对气道重塑及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技术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和使用也做了一般性论述。动物模型将是一个有力的工具为最后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过敏性哮喘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基因的表达失控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扰靶基因的表达可能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RNA干扰技术是近年兴起的基因调控干预方法,其基础,特别是应用研究极受关注,人们期待RNA干扰能成为肿瘤、病毒感染等难治疾病的临床治疗手段。然而,这一新兴技术在应用研究过程中显现出诸多问题,如细胞毒性、引起机体非特异性反应等等。就RNA干扰引起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展开综述,探讨其机制,期望为RNA干扰的应用研究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谢明念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2):1886-1887,1873
目的:针对电流治疗骨折等疾病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方法:分析以往使用电流对骨折等疾病进行治疗时存在的电化学副作用、创口易于感染、重复施术不便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诸如使用溶液导电、隔离电解物、使电极与创口闭合生长等改进方法;并提出将电流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骨科疾病电流疗法改良方案。结果:将电流与药物相结合治疗骨折等疾病是很有可行性的治疗方法,本法不仅克服了已往疗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还为骨伤药物直接进入病患部位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使骨折、骨不连等疾病能够快速愈合。今后应加强研究骨折愈合各阶段所需的直接注射药物及其配比。完善电流—药物复合电极使用方法,以便与本法尽快进入临床实践。结论:将电流与药物相结合治疗骨折等疾病是很有可行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物质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der,SUD)是一个全球性的卫生和社会问题。针对大多数成瘾性物质,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普遍还是采用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治。近年来,针刺、深部脑刺激(DB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性逐渐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开始关注非药物干预手段在治疗SUD中的应用。本综述在文献检索(如PubMed、Google Scholar等)的基础上总结了针刺、DBS、rTMS、tDCS和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对阿片类药物、精神活性物质、尼古丁、酒精等不同成瘾性物质的心理渴求、戒断时间、使用剂量和成瘾伴随的情绪、认知功能障碍等的影响。研究表明,针刺、DBS、rTMS、tDCS和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成瘾性物质引起的心理渴求、降低物质摄入量、增加戒断时间,同时改善长期使用成瘾性物质引起的认知障碍、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等。如果非药物干预手段结合药物、心理等治疗方式,效果更佳。尽管非药物干预方法在现阶段主要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明确非药物干预手段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反义核酸药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XJ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2):115-119
反义药物以其合理设计药物的可能性和精确的特异性广泛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反义药物的研究并非如人们最初预想的那样简单。本文从其特异性,稳定性,透过靶细胞的能力,作用强度,活性判定,给药途径,安全性和毒性,生产成本等诸方面对反义药物的研究现状,现存问题进行了综述。相信伴随这些问题的解决,反义药物很可能成为药典的一部分,给疾病的治疗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2.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与儿童感染性腹泻在发病率、严重程度、预后等方面有所不同,其治疗以补液、止泻为主,必要时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近年来,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在补液治疗和益生菌、新止泻药物应用等方面更新了一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在进一步确保现有药物安全性的同时促进了腹泻治疗思路与手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Caspases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证明Caspases蛋白酶家族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也就成为药物发现的潜在靶点。Caspases抑制剂被认为是治疗细胞过度凋亡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有效手段。本文着重介绍了近些年来发展的Caspases抑制剂,特别是那些处于临床或接近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疫苗是目前公认的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接种疫苗可极大降低人群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肿瘤、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慢性病的患儿生存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影响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及儿童时期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使这部分免疫低下的特殊儿童成为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高危易感人群。本文综述了免疫抑制剂对儿童疫苗免疫保护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5.
心脑血管的相关缺血性疾病如心梗、脑卒中及严重肢体周围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临床传统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血管旁路重建、血管腔内成形或支架术等,治疗方法无实质性改进,疗效并不理想."治疗性血管生成"的提出为心脑血管缺血损伤疾病的治疗提出新策略,通过干细胞动员药物大量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归巢至病损血管及缺血损伤组织,促进血管新生、缺血组织再生与功能修复,为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近年来干细胞动员药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血脑屏障与脑药物转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大分子药物难以进入脑中发挥疗效。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瓶颈。本就血脑屏障的结构特点、大分子药物转运入脑的途径及药物与载体间的连接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肝癌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第三大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虽然目前临床上经常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治疗肝癌,但是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肝癌治疗靶点和靶向抗癌药物的发展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肉、蛋、奶等畜产品,但人们也感觉到了畜产品的原有风味不再有,并且还担心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用药和饲料引起畜产品的安全问题此起彼伏,为了促进畜禽生长和预防疾病,大量使用抗生素,随之产生的耐药性、药物残留等问题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特别是"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事件加剧了人们对现代畜禽产品的担忧。那么向消费者提供无污染、无药物残留的畜产品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  相似文献   

19.
单克隆抗体药物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药物,具有高选择性,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肿瘤、免疫疾病等,也可以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中风和脑肿瘤等。然而,因为血脑屏障低通透性,限制了抗体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在很多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试验中,抗体药物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如今,人们利用血脑屏障上内源性转运蛋白介导,设计了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抗体药物。对通过血脑屏障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孟鲁斯特钠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治疗疗效。方法:对经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腺样体III、IV级经多导睡眠监测为OSAHS的儿童96例,分成两组:药物治疗组48例,使用孟鲁斯特钠,连续使用1个月以上;未用药物组48例。对其家长进行相关临床表现的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伴有鼻部疾病情况以及临床问卷分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随访情况为,药物治疗组经治疗后在"响鼾"、"不安宁的睡眠或频繁醒觉"、"鼻阻塞而张口呼吸"以及"鼻腔很多鼻涕"4个症状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用药物组随访前、后问卷调查,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孟鲁斯特钠对儿童OSAHS治疗有一定疗效,可先行药物治疗。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的再考虑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