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血液生化检测各阶段质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2月-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血液生化检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诸多因素会影响血液生化检测各阶段质控,其中以年龄、标本采集处理、检测仪器、性别以及药物作用等为主。结论:血液生化检测各阶段质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关检验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从检测前、中、后加强质量控制,使出现误差的几率降低,从而有效提高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目前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改进措施。方法:分析我院90例进行生化检验患者,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对生化检验中质控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结果:经过调研,进行生化检查的90例患者中,样品治疗有出现污染现象15例,不合格率为16.67%;门诊质控管理差。结论:检验生化治疗管理在当前的管理过程中还存有较多问题,分析目前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因素,总结保证生化检验前质量的相关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病历资料,对其生化检验分析过程中发生的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出现生化检验差错的148例病例中,64.19%发生在分析前,23.65%发生在分析中,112.16%发生在分析后。在影响分析前质量的各项因素中,采样不规范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样本送检不及时,另外患者准备不当、样本处理欠妥也是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生化检验分析的前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生化检验科应加强前质量管理、控制,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 目的 对病案质控流程重组,总结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方法 在分析病案出院前质控流程现状基础上,从缩短审核时间、增加病床合理使用和保证病历质量等方面阐述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来改善病案质控流程。结果 加强病案质量控制,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结论 使病案质控最大限度服务于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检验科进行的生化常规检测10256例次的检查结果,采用美国BIORAD公司生化定值多项3水平质控品于检测前、中、后进行质控分析,对产生偏差的原因按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进行归类总结。结果:84例经复核出现超过10%以上偏差,占总分析例数的0.82%。实验前不良事件是产生实验结果偏差的主要因素,占总体产生偏差例数的78.57%,其中患者因素与标本处理不当构成了实验前干扰因素的主体,分别占实验前因素的39.39%和36.36%。不明原因溶血与标本采集方法不当也是实验前的实验干扰因素。实验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主要为仪器故障、试剂过期和失效、定标品或定标曲线过期,分别占实验中因素的46.67%、33.33%、20%。实验后干扰因素均为审核不及时或不细致导致的检测报告不合格。结论:在进行临床常规生化检查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均有可能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特别是患者因素、标本采集方法不当及处理不当,均应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检验工作各环节流程、质控情况的分析,制定了新的检验业务管理及质量控制流程,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流程各环节进行系统实现。检验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及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有效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安全,进一步促进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分析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数据,评价其分析性能,设计生化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方法并指导其质量改进。方法:收集2010年度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允许总误差(TEa)标准,采用公式值=[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计算检验项目的σ值,绘制标准化6σ性能决定图,评价检验项目分析性能,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计算检验项目的质量目标指(QGI),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提出优先改进方法。结果: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常规生化和干式生化的检验项目达到6西格玛水平分别占66.6%和58.4%,达到5~6西格玛水平分别占4.8%和8.3%,达到4~5西格玛水平分别占4.8%和8.3%,4.达到3~4西格玛水平分别占4.8%和16.7%,在3西格玛水平以下分别占19%和8.3%,全部检验项目的平均σ值分别为9.33和6.95。在12个6σ值<6的检验项目中有50%要优先改进精密度,25%需要优先改进准确度,其余则两者都要改进。结论:6σ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化学检测性能评价,设计个性化的质量控制方案可更有效地控制质量,有助于不断提高临床实验室生化检验项目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日立H7180、奥林帕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校准周期的对比分析。方法:相同条件下,两生化分析仪进行定标校准后,每隔2小时测定高、中、低3种浓度的质控血清各一次直到24 h,后每间隔24 h测定一次,共测定30 d,检测项目均重复测定4次取平均值。从校准完成后开始计时到累积变异系数(CV)大于1/6 CLIA'88允许误差时终止,确定该项目的校准周期。通过绘制校准周期图获得两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不同检测项目的校准周期,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碱性磷酸酶(ALP)为例绘制校准周期图,进行对比分析。各检测项目在日立H7180中,低水平质控CV最先达到校准要求,高水平质控CV最后达到校准要求;而在奥林帕斯Au640中,中水平质控CV最先达到校准要求,高水平质控CV最后达到校准要求。结论:日立H7180和奥林帕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其校准周期基本一致,个别项目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标本溶血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生化检验中要对其影响作用尽可能的减少,以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校准周期图科学确立奥林帕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校准周期。方法:生化分析仪定标校准后,每隔2小时分别测定三种浓度水平的质控血清一次,24小时后每天测定一次,总计测定30天。所有检测项目均重复测定四次取平均值。以积变异系数(CV)大于1/6 CLIA’88为评价标准,绘制校准周期图。结果:碱性磷酸酶(ALP)L1校准周期最短每12 h一次。酶类项目较稳定,校准周期可达30天以上,低水平质控血清必不可少,这样有利于测得更为准确的校准周期。结论:科学、合理地确立各检测项目的校准周期,对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进行定期校准,既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校准、又能够节省检验工作的时间和成本,保证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结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参加临检中心乙肝免疫学检验5年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树勇 《蛇志》2000,12(2):74-75
为了全面提高乙肝标志物检验水平,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NCCL)免疫质控室从198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乙肝标志物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EQA)活动,全国300多家医院实验室参加,我科免疫室1990~1994年参加全国乙肝检验EQA活动,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室间质控血清 NCCL免疫质控室每季度将质评血清用邮寄方式发至参加EQA的实验室,每批包括5支质控血清,分别检出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其中抗HBc按NCCL要求进行原倍血清和稀释血清后检测,以供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分析。按期检测并在规定日期内将检测结果寄至NC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临床检验室血液分析和检测的准确性与可比性,对临检室血液检验室间的评价回报结果进行准确分析。方法:对本院2004-2013年间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的临检室血液检验室间的质量回报结果进行综合性回顾分析。结果:上述五项检验指标的总体符合率达到了90%。结论:对临检室血液检验室间进行质量评价可以提高上述指标检验结果的质量,且检验结果与检验人员的专业能力、室内质控的建立以及检验试剂的质量和血球分析仪等仪器的操作标准有关。为提高各项检测结果的质量,应及时发现并总结问题,从而提高各项指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如今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推动了临床医学检验朝着系统化、规划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其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由于临床检验质量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其检验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存在普遍较低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解决,从根本提高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面罩增加解剖死腔,归纳总结CPET新9图结果中运动诱导的波浪式呼吸(EIOB)产生的规律,并分析出其发生率及易产生波浪式呼吸的年龄段。方法:本研究全部CPET实验数据结果来自2014年至今在聊城市儿童医院门诊完成CPET的3至14岁的501例儿童。通过严格质控,根据Harbor-UCLA标准操作流程在经过特殊座位处理的儿童精准功率计上完成症状限制极限运动的CPET,通过CPET数据的标准化计算分析判读,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气体交换特征性表现的EIOB发生频率进行分析,同时分析高强度运动时漏气导致摄氧量和氧脉搏递增变缓的可能。结果:3~6岁组EIOB的发生率最高,为42%;7~10岁组EIOB的发生率为29.4%,11~14岁组EIOB的发生率为29.9%。三组经卡方检验(x~2=7.512),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8例患儿中有14例在CPET过程中出现漏气情况,发生率为2.7%。结论:儿童出现波浪式呼吸(OB)现象可能因为面罩增加了解剖死腔,并非疾病所致。为提高CPET质控和减少临床误诊建议尽可能使用较少增加死腔的咬口器。  相似文献   

15.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是在对人体正常、病理状况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人体标本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其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糖类、脂类、核酸、蛋白质、酶、激素、有机小分子、血液气体、电解质、治疗性药物、临床毒物等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课程对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非常重要。本文对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课程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八十年代医院临床生化检验工作的需要,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推出理想的新品——GD211生化分析仪,以取代较为陈旧的581型比色计和721分光光度计。经两年多的临床试用,医院反映较为满意,认为它可以替代581型比色计,现将其特点叙述如下,以资对照: 1.GD211生化分析仪体积比581型比  相似文献   

17.
临床细菌学检验标本留送的质量控制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266071毕洪玲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有力措施,临床检验标本质控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临床细菌学检验标本留送的质控牵连着众多影响因素,如何控制好,笔者根据临床实践,谈几点体会。1需氧菌和间性厌氧菌...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我国医学检验仍处于落后状态。为尽快实现自动化,提高检验质量,更好地为伤病员服务,1973年起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与有关单位组成了协作组,经过二年的努力,研制成功了ZSF—6型全自动六通道生化分析仪。为我国临床生化检验自动化迈开了可喜的一步。在总结试制和应用中的优缺点基础上,为了适合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该厂又试制成功 SF—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面罩增加解剖死腔,归纳总结CPET新9图结果中运动诱导的波浪式呼吸(EIOB)产生的规律,并分析出其发生率及易产生波浪式呼吸的年龄段。方法: 本研究全部CPET实验数据结果来自2014年至今在聊城市儿童医院门诊完成CPET的3至14岁的501例儿童。通过严格质控,根据Harbor-UCLA标准操作流程在经过特殊座位处理的儿童精准功率计上完成症状限制极限运动的CPET,通过CPET数据的标准化计算分析判读,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气体交换特征性表现的EIOB发生频率进行分析,同时分析高强度运动时漏气导致摄氧量和氧脉搏递增变缓的可能。结果: 3~6 岁组EIOB 的发生率最高, 为42%;7~10 岁组EIOB 的发生率为29.4%,11~14 岁组EIOB 的发生率为29.9%。三组经卡方检验(x2=7.512),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8 例患儿中有14 例在CPET 过程中出现漏气情况,发生率为2.7%。结论: 儿童出现波浪式呼吸(OB)现象可能因为面罩增加了解剖死腔,并非疾病所致。为提高CPET质控和减少临床误诊建议尽可能使用较少增加死腔的咬口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部分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到我院作健康体检人员80名,收集血液作标本,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使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分析两组样本生化指标。结果:甲乙两组的ALB、AST、CHO、ALT、LDH、TBIL等指标对比(P0.05),BUN、TG、GIU及Cr对比(P0.05)。结论:溶血标本会影响部分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在采取常规生化检验时,需谨慎处理常规生化检验,掌握检验各个环节,以此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