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受蒙古国     
蒙古国位于两大自然地带…森林与荒漠的交界处,一直是我向往的神秘地方。驾车驰骋在广阔无垠的蒙古草原上,享受扑面而来的草原芳香,体验各种野生动物在你眼前稍纵即逝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相似文献   

2.
自从人类开始游牧于欧亚大陆草原,这里的自然动物组成就受到牧业文明的强烈影响。普氏野马曾经游弋的荒漠草原,自占即是蒙古野驴、野生双峰鸵、鹅喉羚、黄羊等有蹄类动物的家园,如今这些物种或野外灭绝或分布区锐减,代之以家马、牛、绵羊、山羊及家骆驼等家畜,并占据着绝大部分草原区域,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其植被分布规律较复杂。东部为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化草原;中部为干旱荒漠地带,地带性植被为灌木和矮半灌木砾漠;西部为极端干旱裸露荒漠地带,在砾石戈壁和低山基本上无植被。本区盆地底部随着地貌、土壤和地下水的变化,出现了植被环带状分布规律。从盆地边缘向中心依次发育着洪积平原灌木、矮半灌木砾漠带,冲积平原灌木沙漠带,冲积—湖积平原灌木盐漠带,湖积平原盐生草甸带,最后为裸露盐壳和盐湖。本区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自东而西明显不同。荒漠草原地带的带谱为:山地草原—山地常绿针叶林—亚高山灌丛—高寒草甸—高山稀疏植被;荒漠地带为:矮半灌木山地石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山稀疏植被;极端荒漠地带为:裸露低山石漠—矮半灌木山地石漠,高寒草原—高山稀疏植被.  相似文献   

4.
普氏野马的历史分布与气候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涛 《兽类学报》1999,19(1):10-16
普氏野马目前已无野生的种群。对现代普氏野马生态特征的分析显示它是一种严格适应干燥寒冷气候并分布于冬季风盛行区的荒漠动物。根据地质历史记录, 夏季风盛行期中国中、东部没有普氏野马分布, 而冬季风盛行期普氏野马却广泛存在于中国中、东部的动物群中。事实证明普氏野马的分布与东亚季风密切相关, 它在东西方向上的迁徙明显受控于东亚季风的时空变迁。  相似文献   

5.
感觉蒙古国     
蒙古国位于两大自然地带…森林与荒漠的交界处,一直是我向往的神秘地方。驾车驰骋在广阔无垠的蒙古草原上,享受扑面而来的青草芳香,体验各种野生动物在你的眼前稍纵即逝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2002年7月12日,我们六人双车,踏上了去蒙古国的考察之路,历时十二天,车行3600多公里,横跨蒙古国东西七个省。 第一站是蒙古国东方省的省会——乔巴山市。从我国呼伦贝尔市口岸到乔巴山市一路都是草原自然路,大约行进到50公里处,突然发现前面有十余只灰鹤,悠闲的在草原上觅食,我们的汽车开到距离它们只有50多米时才飞,飞的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的判定及生物群区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Holdridge生命地带方法对鄂尔多斯高原的生物群区进行了分类研究,研制了用于生态过渡带判定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鄂尔多斯高原的生物群区可分为草原、荒漠灌丛和荒漠3大类,草原群区以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群落为主,荒漠灌丛群区以冷蒿(Artemisia frigida),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群落为主,荒漠群区以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群落为主。鄂尔多斯高原的地带性植被在传统上分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3部分,在典型草原的边界划分上,传统划分与本文结果一致。而在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的边界方面,模拟结果与传统划分有一定的差异。荒漠灌丛和荒漠草原以及荒漠和草原化荒漠在生物群落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荒漠灌丛和荒漠在生态特征上较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更为旱化,在地理位置上更为靠西部。该计算机模型结合了地理空间分析,能准确地确定生态过渡带的位置和宽度,为研究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的特征提供了较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啮齿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米景川  尹君 《兽类学报》1998,18(4):314-316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区地处荒漠与草原的过渡地带,是草原生态系统中较为独特的一种类型。该区不但植被类型独特,啮齿动物分布也有特殊性。因此,本文就荒漠草原中段的调查结果,对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赤颊黄鼠(Spermophil...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的判定及生物群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Holdridge生命地带方法对鄂尔多斯高原的生物群区进行了分类研究,研制了用于生态过渡带判定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鄂尔多斯高原的生物群区可分为草原、荒漠灌丛和荒漠3大类,草原群区以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群落为主,荒漠灌丛群区以冷蒿(Artemisia frigida),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群落为主,荒漠群区以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群落为主。鄂尔多斯高原的地带性植被在传统上分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3部分,在典型草原的边界划分上,传统划分与本文结果一致。而在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的边界方面,模拟结果与传统划分有一定的差异。荒漠灌丛和荒漠草原以及荒漠和草原化荒漠在生物群落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荒漠灌丛和荒漠在生态特征上较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更为旱化,在地理位置上更为靠西部。该计算机模型结合了地理空间分析,能准确地确定生态过渡带的位置和宽度,为研究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的特征提供了较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张科  张钰  王臣  葛炎  初红军  张彦豹  张东  李凯 《生态学报》2023,43(14):5840-5849
黑腹胃蝇是新疆荒漠草原优势种马胃蝇,对放归至当地普氏野马构成了严重威胁。该蝇将卵产在牧草上并以此感染采食者——马科动物,其幼虫于宿主消化道营寄生生活,至三龄老熟幼虫随宿主粪便进入环境化蛹,成为当年新的疫源。于黑腹胃蝇幼虫两个发生峰期(4—5月和8月)对普氏野马核心区新鲜粪便和黑腹胃蝇幼虫点位进行了调查,采用最小凸多边形法(MCP)和固定核域法(FKE)计算粪便分布范围,并通过核密度分析(KDE)辨识幼虫聚集区域和特征。结果表明:(1)在黑腹胃蝇种群第一、第二峰期,野马采食草场拥有最多的胃蝇幼虫采集占比(57.25%、41.94%),其次是驴道、山坡、水源地区域;(2)最小凸多边形法(95%利用率)和固定核域法(95%利用率、0.006带宽值)均能较好估算野马粪便分布范围,第一峰期普氏野马粪便范围(60—70 km2)稍大于第二峰期(50—60 km2)。在所调查的八个水源地,两个发生高峰期均包含红柳、5号、6号3个水源地,并形成了以水源地为重要支撑点、依托毗邻草场交叉传播的连续、非均匀疫源地分布特点;(3)水源地附近草场具有更高的黑腹胃蝇幼虫...  相似文献   

10.
提高栏养条件下普氏野马繁殖率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野马繁殖中心从1987年开始进行普氏野马的饲养繁殖工作,经过4年的摸索,在栏养条件下,普氏野马的繁殖方面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3年共繁殖14匹,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本文对野马中心在提高繁殖率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谈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野马管理计划的最终目标即是将野马重引入争原生环境且保存现存圈养野马种群90%以上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普氏野马是世界性的的濒危物种。对普氏野马的形态学特征、分布、种群数量、食性、栖息地、繁殖及疾病作了简要的概述。简要介绍了普氏野马的再引入现状和现存的潜在威胁,旨在引起大众对普氏野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发菜是发状念球藻(NostocflageliformeBorn.etFlah.)的俗称,其群体为胶质丝状物,很少分枝,干时呈黑色,形似人发,故名发菜。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的部分荒漠草原和干旱地带,是一种旱生蓝...  相似文献   

14.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属国家 I 级保护动物,是现存的马中唯一的的野生亚种。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是大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对动物个体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极其明显。为了更好的保护普氏野马,提高其野外生存与繁殖能力,本研究利用PCR技术首次获得了普氏野马 GH 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旨在探明普氏野马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基因的结构特点以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结果显示,普氏野马 GH 基因所在基因组DNA全长为1 577 bp,经BLAST比对后,发现普氏野马与家马(GenBank: EU939446.1)GH 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68%,属于同源序列。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为152个,分子量为17 638.54 Da,理论等电点为9.01,带负电荷的残基总数(Asp+Glu)为19个,正电荷残基总数(Arg+Lys)为23个,分子式为C790H1274N216O226S7。普氏野马GH蛋白属于细胞外蛋白,含有生长激素样结构域,不具有相关跨膜结构,其含有信号肽的可能性为0.35%。这为普氏野马GH基因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5.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蒋志刚 《动物学杂志》2004,39(2):100-101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属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普氏野马体型健硕,体长约2.8m,身高1m以上,体重约为300kg。关于普氏野马的分类地位,动物学家尚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普氏野马与家马同属于马亚属,有的学者甚至将普氏野马与家马划为同一个种。有的学者则认为普氏野马是马的祖先,但是一般认为普氏野马和现代家马是具有共同祖先的亲戚。  相似文献   

16.
曙光     
毋庸置疑,普氏野马存分类上属于一个亚种,似令人惊奇的是,其典型的特征在一开始却不为人知。可以这样说,有多少野马饲养员,就有多少种野马典型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兰州地区植被的历史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揭示了兰州地区植被的历史演替过程。结果表明:该地区从早更新世以来,有5种植被型:(1)草原,主要分布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地带;(2)森林和森林草原,主要分布于较高的山地;(3)其它还有疏林草原和荒漠植被。  相似文献   

18.
安西自然保护区放归的普氏野马是一个孤立封闭的小种群,种群数量增长极其缓慢,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捕食压力和近交衰退。因此,对这个物种制定长期的自然保护计划是当务之急。本研究通过对重引入普氏野马种群繁殖力和种群生存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安西保护区野马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是由生育率(44.3%)低和幼驹死亡率(43.4%)高造成的,天敌捕食(35.3%)和疾病(26.5%)成为影响野马繁殖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普氏野马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80.9%的幼驹出生在5月和6月;(2)种群生存力分析(PVA)预测本放归野马种群未来100年的灭绝概率是60%,野马种群数量达200匹以上才能保证100年后90%的存活率;(3)参数敏感度分析显示,外部因素--狼袭对保护区野马种群的灭绝和种群数量最具影响力,其次是决定生殖成功的内部因素--生育率、最大繁殖年龄;(4)保护区野马小种群效应明显,疾病和幼驹羸弱而死亡的比例高(分别为26.5%和8.8%),合理的补充新个体是降低种群灭绝风险长期的管理对策。同时,减小狼对野马的捕食压力,加强幼驹的保护,是目前改善本区内普氏野马小种群生存状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舒实 《生物资源》2021,(5):534-534
正漠?(Oenanthe deserti),为体型略小(14~15.5 cm)的沙黄色?,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鹟科(Muscicapidae)[1]。因其喜多石的荒漠及荒地,故名为漠?。漠?主要栖息于干旱荒漠平原、戈壁沙丘、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也栖息于山地裸岩、岩石灌丛草地,甚至海拔4 000~5 000 m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带[2]。漠?雄鸟上体沙棕色,腰和尾上覆羽白色,两翅和尾黑色,  相似文献   

20.
1986-1989年,怍者用我国现今唯一的一例成年雄性普氏野马头骨与7例(♂3,♀4)成年家马头骨进行了比较。从中得出,普氏野马在鼻骨、下颌支、头骨上下缘面夹角等方面,明显区别于家马,并从环境的适应性上,分析了普氏野马与家马在头骨上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