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植物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是植物与环境协同适应的结果。利用群落学调查法和点格局分析法,在黑河中游洪泛平原湿地选择砾石(Ⅰ)、半裸露砾石(Ⅱ)、粗砂(Ⅲ)和粉砂(Ⅳ)4种土壤质地环境样地,分析了宽苞水柏枝(Myricaria bracteata)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粒级由粗变细,宽苞水柏枝的植株高度先减小后增大、分枝数和植株密度逐渐减小、一级小株丛比例逐渐降低,多枝柽柳植株高度和分枝数逐渐增大、密度和一级小株丛比例先增大后减小;宽苞水柏枝在样地Ⅰ、Ⅱ和Ⅲ内呈现不同尺度的聚集分布,聚集分布由较大尺度向较小尺度过渡,在样地Ⅳ内所有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多枝柽柳在样地Ⅰ、Ⅱ和Ⅲ内呈现相反的聚集分布变化趋势,在样地Ⅳ内所有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在样地Ⅰ和Ⅲ,宽苞水柏枝和多枝柽柳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和不相关,在样地Ⅱ从负相关过渡到正相关,在样地Ⅳ从负相关过渡到不相关。环境异质性作用下的洪泛平原湿地植物不对称竞争关系,引起植物种群优势地位发生更替、空间格局发生尺度转换,反映了植物的环境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河岸带生态系统植被与土壤对水文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岸带的植被与土壤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河岸带的生态健康、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水文变化是河岸带生态系统的首要干扰因子,系统总结了水文变化对河岸带植被的特征以及植被形态、群落分布、繁殖、生存策略的影响,并阐述了河岸带水文和植被对土壤氮磷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根系作为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之间物质、能量流动与信号传导的关键纽带,目前对根系的研究还较欠缺,需要加强水文变化对河岸带湿地植物根系形态、结构、功能特征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及湿地植物对水文变化的适应机制和耐受阈值方面的探究。在微观方面,应加强水文变化与植被等多因素耦合对土壤氮磷迁移转化过程的机理研究。河流形态和土壤的多样性决定着河岸带水文作用特征的复杂性,今后需注重河岸带个性特征与水文响应的关系研究。河岸带是横向的水陆生态过渡带和河流上下游的纵向生态廊道,亟需综合考虑和模拟流域土壤、植被与水文、人类活动之间的耦合关系,预测未来气候与社会经济情境下的河岸带生态系统演变规律,为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生态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恢复等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河岸带生态系统是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生态交错带,具有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并能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本研究基于植物群落调查,探讨了北江干流河岸带植物物种组成以及纵向环境梯度上植物物种α、β和γ多样性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群落调查共记录植物59科116属136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居多,但样地间物种差异明显,物种出现频率低,其中只出现1次的物种数百分比高达48.7%~71.4%,表明河岸带维持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是维持不同的物种共存,而不是单一物种的数量;(2)在纵向环境梯度上,α多样性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高海拔河岸带物种α多样性最高;(3)纵向环境梯度物种替代性表现出强烈的波动性和间断性,而相似性则呈现连续变化,这与河岸带保存物种多样性的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地形、气候要素等影响下物种分布相对不均有关;(4)γ多样性在纵向环境梯度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说明河岸带γ多样性在区域尺度上受多种环境梯度交互影响,但高海拔河岸带物种γ多样性高于低海拔河岸带。  相似文献   

4.
广西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得出广西地区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共有63科163属412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13种,种子植物57科157属399种。按植物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划分,广西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可分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5种类型。分析表明:该区水生维管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热带性质的属有93属,占总属数的78.15%,温带性质的属有25属,占总属数的21.01%;热带性质的种有180种,占总种数的53.73%,温带性质的种有101种,占总种数的30.15%,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这与广西所处的气候带相一致。世界分布属有44属,世界分布种有77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26.99%和18.69%,它们是湿地植被的主要组成成份或关键属(种)。特有属种匮乏。此外,还对区系中受危种和外来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根据野外调查及相关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生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以及濒危现状.该区现有水生维管植物39科90属185种,其生活型以挺水植物为主(占64.32%),主要分布于田边沟渠、农田以及池塘等不同水体.属、种等级的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区系性质主要为温带性质.根据水生植物的濒危现状,参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等级和标准(3.1版本),将该区的植物分为9大类,其中地区性灭绝1种,极危种3种,濒危种8种,易危种10种,并简要讨论了该区水生植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凡口宽叶香蒲湿地植物群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观测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湿地的水生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分析湿地基质的理化性质,探索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以宽叶香蒲为优势种的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植物有98种,隶属44科,86属。次优势种有: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植物群落水平分布从均匀型向群集型分布格局转化,植物群落空间不均匀性增大。2) 随湿地系统的恢复演替进程,表现为土壤肥力(有机质,N,P,K)明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邛海湖湿地水生维管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邛海湖湿地现有水生维管束植物77种,隶属于25科50属.其中,蕨类植物5种,隶属2科3属;被子植物72种,隶属23科47属.从植物生态类型和生活型方面来划分,邛海水生维管束植物可分为湖区水生维管植物、河口滩涂植物和湿生植物三种类型.它们主要分布在湖泊的北面、西面和南面.区系分析结果表明,邛海水生维管束植物共有7种分布类型,其中以世界性分布型植物种最多.邛海湿地自然着生的水生植物群落破坏严重,挺水植物以上群落基本消失,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布区锐减,分布深度退缩,分布密度减小.针对邛海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该研究为邛海湿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中国海地区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南中国海地区湿地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调查范围包括浅水海域、潮间带滩涂、河口地带和三角洲冲积平原、三角洲基塘等湿地类型。基本弄清了南中国海湿地植物的生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南中国海湿地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调查表明,南中国海近海近岸湿地生境多样性复杂,物种丰富。主要生境类型有浅海水域湿地等13类;湿地高等植物的生态系统主要有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等6种;南中国海地区湿地共有高等植物179科,593属,829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Ⅱ级保护植物9种。  相似文献   

9.
任颖  何萍  徐杰  贾娇 《生态学杂志》2017,28(6):1843-1850
根据滦河流域河岸带56个样点的植被调查,研究入侵植物种类,其组成特征、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滦河流域河岸带共记录入侵植物26种,属12科19属,其中菊科和苋科植物为优势科,占入侵植物总数的50%,一年生植物占总数的73.1%,反枝苋、大狼杷草、小藜是出现频数最高的3种植物;样点的入侵种数、入侵强度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人类活动强度对入侵植物分布有显著影响,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人类活动频繁的平原区,水库众多的浅山区,以及中游段旅游业发达的承德市周边山区是入侵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人口分布较稀的高原地区只出现几种宽生态幅的入侵物种.总体上,滦河流域河岸带入侵等级高的植物主要分布在400 m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除反枝苋外,其他高等级入侵物种尚未扩散进入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0.
黄河干流河岸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河岸带植被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以及迁徙或扩散的廊道,并对非点源污染物有着缓冲和过滤作用。黄河是我国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地带。但是,目前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如农业灌溉和干流拦河水利工程的兴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水文情势,对河岸带植被发育带来了不利影响。另外,黄河两岸的加固硬化进一步破坏了河岸带植物的生存环境。然而,过去对于黄河河岸带植被仅有对个别河段的调查。为了解目前黄河河岸带植被现状,于2008年4-6月及2008年9-10月对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进行了两次系统调查,以期为黄河河岸带植被多样性的保护、河岸带的开发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对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共采集到木本和草本植物169种,隶属于37科124属。区系分析表明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区系地理成分多样。空间分布方面,中游河段草本植物无论在种类数、密度、生物量上都较上游和下游河段丰富。TWINSPAN将植被划分为17个群落,论述了各群落的特征。环境分析表明,影响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空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年均径流量和平均最大流速。    相似文献   

11.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珍稀濒危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秦岭种子植物区系中有34种国家二类和三类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其中濒危2种、稀有17种、渐危15种。地理成分分析表明,在属一级水平上以北温带成分、中国特有成分及东亚成分为主,种一级水平上以华中区系成分为主。野外调查发现其中2种分布于秦岭北坡,7种见于秦岭南坡,其余25种广布于秦岭南北坡;珍稀濒危植物的垂直分布多集中于海拔1000-2000m之间。  相似文献   

12.
在钱江源国家公园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组成、保护价值、地理区系特征及分布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古田山地区共有省级及以上野生珍稀濒危种子植物32科55属63种,其中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的Ⅰ级保护植物1种、Ⅱ级保护植物15种,被《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的有15种,浙江省重点野生保护植物19种,其余物种分别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收录;保护区内的多数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区狭窄,除少数保护植物如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old&Zucc.、野含笑Michelia skinneriana Dunn、杨桐Cleyera japonica Thunb.等种类的种群较大外,其他种类的种群较小;长序榆Ulmus elongata L.K.Fu&C.S.Ding、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une ex Lindl.、三小叶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 Benth.ex Oliv.、金刚大Croomia japonica Miq.等种类零星分布于核心保护区,有少量珍稀植物如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var. mairei(Lemée&H.Lév.)L.K.Fu&Nan Li、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等位于缓冲区或试验区;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属的区系成分较丰富,温带成分相对较多,中国特有属的濒危度较高,急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江苏宝华山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现状,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的要求,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药用维管植物的种类组成、科属构成、生活型、濒危现状和中药学特征以及重点药用维管植物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宝华山区共有药用维管植物164科620属1089种(含种下等级),分别占江苏省药用维管植物科、属、种数的88.2%、87.3%、81.0%,其中,蕨类植物25科33属50种、裸子植物7科13属16种、被子植物132科574属1023种;在科属构成上均以包含单种和寡种的小科、小属为主。从该区域药用维管植物的生活型看,以草本最为丰富,有734种;乔木和灌木(含木质藤本)较少,分别有125和230种。从所在的植被类型看,阔叶林数量最多,其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灌草丛、人工植被,针叶林数量最少。从地理分布看,与同区域种子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基本吻合,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从珍稀濒危状况看,该区域现存中国特有属14属、国家级珍稀濒危药用维管植物18种、江苏省省级保护药用维管植物32种。从中药材上看,有道地药材17种和重点药用维管植物130种,但各种类的数量总体上较少。从该区域药用维管植物的中药学特征看,在药用部位上以全草(株)类、根和根茎类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44.2%和24.0%;在药性上以平性最多,占30.9%;在药味上以苦味最多,占40.0%;有毒的药用植物占12.9%,其中小毒种类最多。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宝华山区药用维管植物种类丰富,其中,道地药材占有一定比例,但重点药用维管植物数量有限且分布频度总体较低。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对宝华山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兰科(Orchidaceae)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资料收集和标本查阅,利用多个评价指标定量计算各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值,确定该区域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的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序列。结果表明: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60属156种濒危兰科植物濒危等级进行评价,其中处于极危(CR)状态的有15种,处于濒危(EN)状态的有46种,处于易危(VU)状态的有78种,处于近危(NT)状态的有17种;优先保护范围值为0.853 9~0.416 8,其中被划分为Ⅰ级保护植物有45种,Ⅱ级保护植物有72种,Ⅲ级保护植物有39种。该研究结果与各种保护植物名录的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级别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兰科植物在该区受威胁程度加强,与这些兰科植物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现实生存状态基本保持一致,对该区域兰科植物的保护迫在眉睫,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对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计算出综合评价值,对其优先保护顺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7种,隶属于34科44属;根据综合评价值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物种进行优先保护评价排序,其中Ⅰ级优先保护物种有9种,Ⅱ级优先保护物种有23种,Ⅲ级优先保护物种有12种,Ⅳ级优先保护有物种3种。通过分析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特征,发现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相对集中,并且在900~1 600 m海拔段,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物种和数量分布最多。该研究结果更加真实有效地为该保护区管理部门制定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其更加高效有力地指导本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Global declines in biodiversity create an urgent need to address the impact of infectious disease in the small and fragmented populations that characterize threatened species. However, the paucity of empirical data provides little ability to predict whether disease generally accelerates threatened species towards extinction or becomes less important as populations decline. This study tests whether plant species threatened with extinction exhibit lower disease frequencies and lower overall parasite species richness while also experimentally testing for the effect of physiological disease resistance. Herbarium surveys of the genus Silene revealed that anther‐smut diseas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frequent in threatened species than non‐threatened species, and this effect was not constrained by the host phylogeny or by physiological resistance. Moreover, analysis across a much broader range of plants (using US Federal designations) revealed that species with endangered statu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species richness of fungal pathogens than closely‐related, non‐endangered species.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role of host ecology, rather than physiological resistance or phylogeny, in determining overall lower incidences and diversity of diseases in plant species threatened by extinction. Low disease incidence accompanied by susceptibility in threatened species may result from selection against costly resistance genes in the absence of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神农架北坡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神农架北坡堵河源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并为神农架地区植物起源、植被演替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状况深入、准确评价提供基础数据,2002年,采用路线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历史资料,对堵河源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野外调查研究,分析了植物区系和植物多样性及其受威胁状况。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有维管束植物174科730属1733种(含亚种、变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3种;(2)该区植物区系成分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拥有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属级水平的全部类型,但明显偏重于温带性质。且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有中国特有分布属37个,其中,古特有属27个;(3)该区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包括4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6个群系,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同时针对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受威胁状况,提出了植被恢复、加强防火设备设施建设、生态移民、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及社区共管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still in relatively good condition, the Gala´pagos Archipelago suffers from increasing human pressures. Apart from direct actions like hunting and logging, endemic plants and animals are threatened by introduced species, and in many cases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populations is not known. The conservation status of eight plant species considered endangered was studied from literature and field surveys and the main threats were determined. Each of the eight species is endemic to only one island but in some cases is also present on nearby islets. Of these eight species, one is considered extinct, one critically endangered, and the others suffer various levels of threat. As in all island systems of the world, the main threats are introduced organisms, both plants and animals. The extinct species probably disappeared owing to invasion by Lantana camara, one of the most aggressively invasive plants of the islands, and the most endangered species is threatened by goats. The remaining species seem to be regenerating well and we can expect positive results from protection efforts. Today, only one of the eight species benefits from a direct protection action.  相似文献   

19.
广西百合科植物分类及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光照   《广西植物》1999,19(1):29-42
近年在编写《广西植物志》过程中,对广西馆藏百合科植物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并作了野外调查。在整理后发现,广西百合科植物不仅资源丰富,连栽培计有30属129种6变种(野生为26属115种、变种),而且还具有广西自身的地方特色,计有广西特有种28种,另有广西分布新记录16种,国家珍稀保护植物1种。它们中的绝大多数种类,已被用作医药和观赏。本文除报道这些新记录种和特有种外,还着重报道了其中5个种类较多、分类难度较大的属及其所含的种。此外,还报道了广西百合科植物的分属检索表及其在水平、垂直、不同土壤母质和特有分布方面的地理分布简况。  相似文献   

20.
对库区特有的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天然生境和迁地保护区生境及其土壤性质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荷叶铁线蕨适宜于温暖湿润且排水良好的条件下发育的酸性淋溶土,养分含量高,多为粘土。疏花水柏枝适宜于亚热气候下弱碱性、养分含量低的冲积性砂砾质初育土、能耐一定程度的盐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内的迁地保护区土壤为湖滨沉积物上发育的中性粘土、主要养分和盐分含量介于两种天然生境土壤之间。微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