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9):132-141
近20 年来,对风景园林的文化阐释成为埃尔夫特应用科技大学文化景观研究组持续以来的关注焦点。期间,该研究组系统地分析了决定图林根州文化景观的各种文化因素和要素,深入了解文化和自然环境中的复杂相互作用,以此来表述和研究图林根州的区域景观系统。首先,阐述了当下德国风景园林学术语境中“文化景观”的含义,强调文化对于景观质量的价值。继而,论述了对景观进行优化、保护和设计中无法否定和回避的文化与经济因素。这样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文化的矛盾性质,是文化景观概念所理解的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质所在。文化景观研究能够在看似统一的地理区域中,形成和发展为具有可识别性的、差异化的动态结构。此外,文化景观研究还涉及其他因素,诸如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滞后、经济价值的低估、国土空间连接性以及缺少实质性评价的人文特征。对历史性文化景观价值的认知给风景园林学带来了机遇,对历史景观不仅要保护,而且要创造并提供各种富有成效的展示,以参与文化景观的未来发展。维护和整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实践,可以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到建成区的景观设计整体过程中得以贯彻。更好地理解文化景观,有助于在空间规划和发展中对其更加谨慎地进行处理,以提高文化景观研究的科学和策略意识。  相似文献   

2.
遗产廊道作为一种线性文化景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城市化发展环境,其文化保护与转型发展将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提升片区活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相关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此为研究导向,结合适宜性理论研究提出该方法与遗产廊道保护等工作结合的构想,首先整体分析遗产廊道研究与实践现状,总结其保护与发展需求;其次以大同市新荣区古长城为例进行适宜性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深化遗产资源与环境研究;最后结合适宜性结论与实地探究形成具体保护策略,主要包括遗产修复、廊道保护、区域协调等3方面,最终实现适宜性分析在遗产廊道保护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3.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12):41-51
中欧国家当前面临诸多发展问题,诸如地区差异化、农业土地面积矛盾加剧、高密度区域土壤退化及多样性丧失等,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语背景下的 “文化景观维护”概念建立。利用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遗产保护学以及空间与区域规划等学科的综合方法,对国土和区域空间内的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文化景观维护概念以“永恒的圆环”理论模型体现,并分为分析与评价、保护与阐释、规划与管理3个主要步骤。基于此基本概念,文化景观维护大致分为2个研究方法范本:清单盘点与空间区划。范本一:历史性文化景观的对象清单盘点,就是对一定的限定区域内的文化景观要素和结构的系统化收集分类和评价方法。又分两种不同类型: Gunzelmann的复杂型“历史性文化景观”的分析法与Burggraaff和Kleefeld的 “文化景观物质分析”法。范本二:文化景观的区域化,旨在从专家角度对历史性文化景观进行标记、注释、分类和简要的特征化。又细分为类型化和个性化2个类型,并结合案例说明。最后指出:对两种研究方法的应用,不仅要客观地分析各种因素,而且还要考证在特定政治背景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申报,是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作为中国第一个成功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案例,五台山的申报过程为中国的文化景观遗产申报与研究提供了很多线索,尤其在突出普遍价值的认识及其保护管理方面,更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思考。经过申报前后对遗产价值标准的对比研究及对保护管理的重新思考,认识到文化景观必须将自然、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知和保护,尤其要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作用机制,重视其中活态遗产的保护和展示。  相似文献   

5.
封面说明     
<正>照片由云南师范大学自然文化景观与遗产研究中心成员章侃丰在2016年8月拍摄于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具有森林在上、村寨居中、梯田在下、河渠贯穿其中的垂直格局特点.森林和梯田是景观中的优势生态系统,森林为梯田涵养水源,两者间的生态过程是以水及其携带的物质(种)和能量流为主的水生态过程.哈尼梯田区具有  相似文献   

6.
滨水工业遗产既是遗产,也是城市景观。从滨水工业遗产的空间形态出发,探讨城市景观的共享性,提出滨水工业遗产改造的3个特征和共享的5个特性。对上海苏州河两岸工业遗产更新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其共享性有待提升。并指出以共享为导向的滨水工业遗产改造,将对城市景观的发展做出新的引领和呈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重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景观生态学从其诞生到现在,已经历了70余年。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从其引入,到发展、壮大、逐渐成熟,也经历了30余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景观生态学在跟踪国际前沿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研究,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简述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成立与发展过程,通过系统综述中国景观生态学文献,重点分析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根据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特点,将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摸索与酝酿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吸收与消化阶段(1980—1988年)、实践与迅速发展阶段(1989—2000)、发展与思索阶段(2001—2010)、思考与创新阶段(2011—?)。在此基础上,重点从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尺度效应、城市生态用地与景观安全格局构建、景观生态规划与自然保护区网络优化、森林景观动态模拟与生态系统管理、绿洲景观演变与生态水文过程、景观破碎化与遗传多样性保护、多水塘系统与湿地景观格局设计、稻-鸭/鱼农田景观与生态系统健康、梯田文化景观与多功能维持、源汇景观格局分析与水土流失危险评价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特点。最后从学科发展与理论研究、重点研究地区和应用实践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景观生态学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鲍沁星  沈瑶 《生物信息学》2018,25(12):30-35
印度灵鹫峰历史悠久、佛教影响深远,是亚洲早期山地景观开发中受人文因素影响的重要案例,然现今园林景观等相关研究领域对其关注不足。从风景园林历史研究的角度,梳理了灵鹫峰文化景观的历史沿革与重要影响,包括佛教文化在王舍城地区的形成过程、灵鹫峰景观建置、灵鹫峰图像史料遗存以及文化景观用典,阐释了其对杭州飞来峰文化景观的深刻影响,并分析了近现代考古研究对印度灵鹫峰再开发与旅游的影响,探讨了灵鹫峰对研究当代山地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5):41-47
历史性文化景观要素塑造了如今的景观“面孔”。在当前的规划框架下,对其保护和评价工作,也只可能在对其概念足够理解的情况下,借助于数字化手段得以实现。在此背景下,自1999年起,在德国开始建立一个基于志愿行为的文化景观要素收集系统——“KLEKs”。其目的:尽可能详细和全覆盖地收集基于GIS数据的历史性文化景观要素。目前,这样的系统正在被德国的几个州使用,特别是借助于乡村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志愿者参与,并在德国几所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支持下得以推进。通过KLEKs系统的时间顺序发展、收集方法、数据库建立,以及用于规划应用的多角度,概述了KLEKs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邱彩琳  邱宁  张天洁 《应用生态学报》2022,33(11):3065-3074
文化景观是自然和人文因素复合作用下产生并随人类行为而不断变化的产物,探索建设用地扩张对文化景观造成的影响是理解人类活动干预文化景观形式内涵、价值特征的关键。本研究对韩江三角洲文化景观进行分类,并运用景观指数定量描述1980—2018年该地区文化景观时空演变特征,最后,通过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建设用地扩张对文化景观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 在区域层面共识别出7种文化景观类型。1980—2000年,研究区文化景观格局变化较大,破碎度上升、不规则程度加深、多样性增强。区域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由14.8%提升至29.9%,建设用地扩张速度以2000年为分界点,这与文化景观变化时序吻合。建设用地扩张与文化景观变化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随着建设用地扩张,沿海区沙堤沼泽处的蔓延集聚型城镇景观成为优势类型,洪泛低地、潟湖低地处的历史村镇与湿地水田面临消亡。建设用地不仅影响本地景观格局,对邻近地区也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建设用地扩张使同一类型景观的斑块融合程度提高,景观集聚效应加强;使不同类型景观斑块间的蔓延度降低,不规则性增加,趋于破碎化。研究结果可为韩江三角洲区域的人文历史传承、生态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景观可持续性与景观可持续性科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文武  房学宁 《生态学报》2014,34(10):2453-2459
人类活动已经剧烈地改变了自然环境,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种种迹象表明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不可持续的运行轨迹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景观是理解与塑造人类社会和环境关系最具操作性的尺度,也是提供景观服务,实现人类福祉最重要的场所。景观可持续性研究对于人类具有重要意义。景观可持续性是指特定景观所具有的、能够长期而稳定地提供景观服务、维护和改善本区域人类福祉的综合能力。景观可持续性具有跨学科、多维度特征,强调景观弹性和可再生能力;景观服务是景观可持续性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连接自然资本与人类福祉的关键桥梁,也是将景观可持续性与景观生态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格局-过程-设计新范式的产生是景观可持续性研究的新发展。在景观可持续性快速发展的同时,聚焦于景观和区域尺度的景观可持续性科学应运而生。景观可持续性科学以景观格局、景观服务、人类福祉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充分融合了景观生态学空间显示方法、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和GISRS等方法技术,其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之中。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是可持续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它必将成为未来十多年可持续性科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汪伦  张斌 《生物信息学》2018,25(5):87-92
发端于英国的LCA和HLC这2套体系日益成为景观特征评估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从发展历程、方法步骤及其在不同尺度上的实践与应用等方面比较分析,发现LCA体系在跨国区域、国家尺度上的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与区划具有明显优势,评估结果能包容更多的景观特征,但公众参与评估的深度和对景观历史维度的关注存在局限;HLC专注于历史景观的特征识别,在地方行政和场地尺度上对景观演变和历史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优于LCA体系,但评估结果不及后者全面,二者存在互补性。合理借鉴和融合2套体系,进行景观特征类型识别和区划,将有助于指导中国国土景观、乡村景观的合理管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景观污染: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我国是一个山川秀美、风景名胜众多的大国 ,更以她独特的自然风光、古老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风景区的自然景观是珍贵的自然遗产 ,与之相映生辉的文化景观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态形象。因此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保护自己的景观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我国许多风景区是重视景观保护的 ,对风景资源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和规划 ,制定了景观保护的对策。但是 ,也有不少地方忽视景观保护 ,景观污染的事件屡有发生。究其原因 ,除了受经济利益驱动影响导致短期行为之外 ,更主要是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1 什么是景观污染 ?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景观 …  相似文献   

14.
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   总被引:229,自引:10,他引:219  
现代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学科。因此 ,不但欧洲和北美的景观生态学有显著不同 ,就是在北美景观生态学短暂的发展进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论说。概括地说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 ,即 :空间异质性或格局的形成及动态 ;空间异质性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 ;景观的等级结构特征 ;格局 -过程 -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 ,功能的反馈关系以及景观异质性 (或多样性 )的维持和管理[1~ 6] 。反映这些研究重点的主要景观生态学概念和理论是什么呢 ?本文拟在总结该学科最近 2…  相似文献   

15.
储一炜  王欣 《生物信息学》2019,26(1):106-110
严子陵钓台是中国隐士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整理,现场调研等研究方法,探索严子陵钓台历史变迁,共分为形成之初、繁荣发展、明清与近代发展3个时期。并且以钓台测绘图为基础,结合古籍文献对盛期钓台进行复原。在此基础上,从山水形胜、文人活动、景面文心3个方面分析了严子陵钓台的景观形成与特征。为严子陵钓台文化景观的保护提供参考,也为同类型文化景观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回顾英国景观特征评估体系产生和演化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景观特征等概念,研究了景观特征评估体系在英国法定自然美景区中的应用,并将其特点归纳为价值中立和尺度分级、多样化的景观特征提取、单独分离的决策过程3个方面;同时将LCA景观特征评估体系与我国风景名胜区中广泛应用的风景资源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结合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可以在景观遗产价值的评估、景观遗产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再认识、公众参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3个方面借鉴景观特征评估体系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景观农业研究的兴起及其实际意义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1 引 言近些年来 ,景观生态学与农学的结合出现了景观生态学在实际应用上的一个新分支景观农业 (ландшафтноеземледелие,landscapeagri culture)。景观农业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是农业经历了数千年的探索 ,寻找其高产、高效、持续稳定所找到的解决方法之一 ,是人类一直谋求农业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所走的一条必由之路 ,也是景观生态学迅速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一次成功的尝试。按现在通常的的农业生产模式 ,提高农业生产的途径总是离不开改良品种、增施肥料、改善耕作措施、使用农…  相似文献   

18.
刘通  黎展荣 《生物信息学》2018,25(6):130-134
随着无人机技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无人机技术引入风景园林设计和教学已经成为可能。本文通过阐述无人机三维重建技术的概念、技术流程和技术优势、该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及该技术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结合方式,展示了以无人机三维重建现状模型为结合点,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与前沿科学技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刘文平 《生物信息学》2018,25(3):100-104
风景园林空间及其功能是人类福祉的基本来源,而人类福祉需求则是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厘清风景园林与人类福祉的关系对风景园林创建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从服务角度强调风景园林对人类福祉的贡献,梳理风景园林提供的景观服务类型,分析景观服务的空间流动过程、类型及其机制,从而揭示出景观服务在哪里产生、流向哪里、实际在哪里被使用等过程。基于景观服务及其空间流动特征,提出基于景观服务供需平衡的风景园林空间管理框架,以期为满足人类福祉需求的风景园林空间布局和管理决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多功能农业景观:内涵、进展与研究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茜  丁圣彦 《生态学报》2020,40(13):4689-4697
多功能农业景观是景观尺度下农业多功能性的空间表征,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田园风光留存和地域文化传承等多种重要的非经济功能。构建多功能农业景观是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在已有景观生态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多功能农业景观的内涵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格局-功能-需求-管理"的多功能农业景观研究范式。与此同时,绘制了新研究范式的概念框架,通过划分四大研究模块具体分析了如何基于新研究范式开展多功能农业景观的构建、评价和管理等工作。本研究为实现区域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阐明多功能农业景观的内在运行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支持,为乡村生态景观营造关键问题的解决与多功能农业景观的实际构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