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缘蝽科的比较形态学研究Ⅰ(异翅亚目:缘蝽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叙述了缘蝽科的基本特征以及缘蝽科中22个族或亚科级单元的比较形态学特征,特别是外生殖器的特征描述及其图解多为首次报道。认为瘤缘蝽族、喙缘蝽族、竹缘蝽族、沟缘蝽亚科、达缘蝽族、同缘蝽族、特缘蝽族及美洲各族(或亚科)为单系群;梭缘蝽族(包括唯一属梭缘蝽属)的族级地位成立;缘蝽族各属关系复杂;黛缘蝽族是一个复系类群,各属关系复杂,在头部、阳茎和雄虫生殖腔等方面的构造已呈明显差异,此族似不成立;岗缘蝽族应是一单系群,但Plinachtusbasalis似应独立成属并移出岗缘蝽族;曼缘蝽族、昧缘蝽族及鼻缘蝽族[仅1属1种,该属另外1种SinotngusrubromaculusHsiao被移到类缘蝽属中,即Anacanthocorisrubromaculus(Hsiao)(n.comb,新组合)为单属族,它们的系统学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希缘蝽族(或亚科)身体构造很特异,是较原始的缘蝽类群;棒缘蝽亚科亦为较原始的类群,其中棒缘蝽属群各属组成一单系群,证明Stal(1873)将它们成立棒缘蝽族合理;其余棒缘蝽亚科各属虽在某些外部形态上表现出一定的亲缘关系,但属间特征交叉,且与棒缘蝽族有许多共同特征,若归为一族,则造成  相似文献   

2.
缘蝽科的比较形态学研究Ⅲ(异翅亚目:缘蝽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正 《动物学研究》1996,17(3):195-202
缘蝽科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Ⅲ(异翅亚目:缘蝽总科)李新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15棒缘蝽亚科(Pseudophloeinae)(图68—83)棒缘蝽类包括28个属,除VilgaStal为新世界分布,CeraleptusCosta和颗缘...  相似文献   

3.
中国缘蝽属一新种(半翅目:缘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郑乐怡 《昆虫学报》1994,37(4):468-469
中国缘蝽属一新种(半翅目:缘蝽科)刘强,郑乐怡(内蒙古师大生物系,呼和浩特010022)(南开大学生物系,天津300071)本文记载了缘蝽科(Coreidae)的缘蝽属(CoreusFabricius,1794)一新种。模式标本存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叙述了缘蝽科的基本特征以及缘蝽科中22个族或亚和及单元的比较形态学特征,特别是外生殖器的特征描述其图解多为首次报道。认为瘤缘蝽族、喙缘蝽族、竹缘蝽族、沟缘蝽亚科、达缘蝽族、同缘蝽族、特缘蝽族及美洲各族(或亚科)为单系群;梭缘蝽族(包括唯一属梭缘蝽属)的族级地位成立;缘蝽族各属关系复杂;黛缘蝽族是一个复系类群,各属关系复杂,在头部、阳茎和雄虫生殖腔等方面的构造已呈明显差异,此族似不成立;岗缘蝽  相似文献   

5.
缘蝽科的比较形态学研究Ⅱ(异翅亚目:缘蝽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正 《动物学研究》1996,17(2):97-102
缘蝽科的比较形态学研究Ⅱ(异翅亚目:缘蝽总科)李新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6缘蝽族(CoreiniLeach)(图28—30)繁复庞杂的一类,世界性分布,中、南美的属相对较多。历史上曾有几次将该类群分成若干族或亚族的尝试(Bergr...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缘蝽科新种记述(半翅目:异翅亚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武陵山区缘蝽科6新种:细足赧缘蝽Ochrochira stenopoda sp.nov,武陵黑缘蝽H-ygia(Colpura)wulingana sp.nov,雅翅同缘蝽 Homoecerus(Anacanthoris)viridulus sp.nov,钩曼缘蝽Manocoreus grypidus sp.nov,四川锤缘蝽 Marcius sichuananus sp.nov.,黑刺锤缘蝽 Marcius ni-grospinosussp.nov.。  相似文献   

7.
姬缘蝽科系统发育初探:(异翅亚目:缘蝽总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姬缘蝽科14属的比较形态学研究,以支序分析方法探讨了各类间的系统发育关系,3其结果证明姬缘蝽科为一明显单系群,并支持Chopra(1967)系统中大部分族的划分意见,但因支序图中玛缘蝽族和姬缘蝽亚科为并系群,从而对Chopra系统中亚科的划分及玛缘蝽族是否成立提出疑问,并认为已有系统中的“红缘蝽亚科”应降为族级。文中还将支序分析结果与经前作者的系统发育意见相比较,认为本文所提出的关于该科  相似文献   

8.
缘蝽科族级单元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已有比较形态学研究基础上,本文选择了15个特征方面的74个新生,以支序分析方法探讨缘蝽科族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棒缘蝽亚科、希缘蝽族、沟缘蝽族较为原始,与其余类群差异较大,缘蝽科的范围值得进一步研究;除Chariesterini外的缘蝽亚科是高等的缘蝽类群;Charieserini似应从缘蝽亚科中独立出来,狭义巨大级蝽族以及萧的鼻缘蝽族、梭缘蝽族、昧缘蝽族、曼缘蝽族成立、拟黛缘蝽属、副黛缘蝽属  相似文献   

9.
蛛缘蝽科系统发育初探(半翅目:缘蝽总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对蛛缘蝽科各亚群16个代表属的比较形态学研究,以支序分析方法探讨了属间系统发育关系,其结果证实蛛缘蝽科为一单源群,支持Schaefe(1965)将该科分为蛛缘蝽亚科和微缘蝽亚科的意见,并认为扁缘蝽属和锥缘蝽属应分别单独成立族。Ahmad(1965)等将原有蛛缘蝽族、稻缘蝽族和微翅缘蝽族分别提升为亚科从而将该科分为三亚科的观点得不到文中支序图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棘缘蝽属中国种类的一次分类修订。共记载7个种,对国内已有文献中的若干问题作了澄清,并发现雄性外生殖器为可靠的种类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17年陕西榆林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指数是研究区域植被变化的重要手段。基于MODIS/Terra NDVI遥感影像数据,对陕西榆林市2000—2016年8月份NDVI进行像元尺度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榆林有96.44%的区域植被指数是增加的,增加值在0—0.02/a区域面积占榆林的93.63%,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榆林的80.72%。复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气象因素对植被生长、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人类活动使得植被指数等级变得更加均匀。人类活动抑制植被生长演化的区域占榆林总面积的45.04%,主要分布在榆林市最北部的府谷县、榆林市南部及西部的大部分区域;人类活动促使植被指数增加的区域占榆林总面积的54.96%,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区域,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些地区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的实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陕西榆林地区农田地下害虫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群发生动态,于2016年4月1日至2019年9月28日,在陕西省榆林市现代农业示范园,设置太阳能自动虫情测报箱对地下害虫进行收集,在室内对标本进行鉴定和数据分析。在榆林市农田一共灯诱到地下害虫12种,隶属3目5科。地下害虫混合种群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9月上旬,盛发期为4月下旬至8月上旬。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东方绢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阔胫绢金龟Maladera verticalis和黄褐丽金龟Anomala exoleta是榆林农田地下害虫主要优势种群。小地老虎灯诱高峰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以及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东方绢金龟的灯诱高峰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中旬,阔胫绢金龟灯诱高峰期为6月上旬至8月上旬,黄褐丽金龟灯诱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本研究为榆林地区农田地下害虫的监测和综合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陕北典型农区大气干湿氮沉降季节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大气通过干湿沉降输入到农田土壤的氮通量,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在陕西榆林和洛川两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榆林和洛川地区大气总无机氮沉降通量分别为22.17和16.95 kg·hm~(-2)·a~(-1),湿沉降分别占95.1%和90.4%,干沉降分别占4.9%和9.6%,两个地区氮沉降均以湿沉降为主.总无机氮沉降中,NO_3~--N分别为12.22和9.24 kg·hm~(-2)·a~(-1),分别占总无机氮沉降量的55.1%和54.5%.由于污染水平、气象条件、下垫面特性等的差异,总无机氮沉降中,湿沉降量和NO_3~--N沉降量均是榆林地区大于洛川地区.  相似文献   

14.
榆林地区生态系统弹性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区域生态系统的弹性力研究是目前生态环境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生态系统在偏离平衡状态后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以陕西省榆林市1区11县的生态系统各项指标现状为研究依据,综合运用了Fragstats和Arc GIS软件对榆林地区生态系统弹性力的各项参数进行计算,评价和分析了12个县(区)生态系统弹性力的时空演变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0年榆林地区生态系统弹性力呈平稳上升趋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不断增强。1995年榆林地区生态系统弹性力值低于0.4的地域面积所占比例为100%,截至2010年该数值降至41.45%,且主要集中在北部风沙草滩区。整体而言,榆林地区生态系统弹性力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大于0.6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清涧、吴堡、绥德和米脂四县。研究揭示了榆林地区生态系统弹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以期为研究区的生态健康诊断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西玉林市稻田索科线虫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抽样、分层挖坑剥土法及采用直线跳跃取样法、5点取样法,对玉林市稻田索科线虫的种类、数量、水平频次分布类型、属间多样性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玉林市稻田有索科线虫5属;多样性指数为0.612;水平频次分布均为聚集型;优势属和广布属为两索属线虫。  相似文献   

16.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two Jerusalem artichoke (Helianthus tuberosus L.)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drought sensitivity to drought stress induced by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6000 were investigated by characterizing water status,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key antioxidant enzymes activity, and proline accumulation.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drought-tolerant Jerusalem artichoke cv. Xiuyan maintained a relatively higher water status than the drought-sensitive cv. Yulin upon drought treatments. Meanwhile, lower level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s well as higher levels of free proline occurred in cv. Xiuyan after 36 h drought treatments. Moreover, the activities of catalase (CAT)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in cv. Xiuyan were higher than cv. Yulin after drought stres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rought sensitivities actually differ between Jerusalem artichoke cv. Xiuyan and cv. Yulin, and the cv. Xiuyan was more tolerant to drought stress caused by polyethylene glycol.  相似文献   

17.
荒漠生境油蒿根围AM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阐明荒漠生境主要植被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根围AM真菌多样性, 2007年8月从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选取榆林、盐池、研究站和沙坡头4个样地, 按0–10、10–20、20–30、30–40、40–50 cm 5个土层采集油蒿根围土壤样品, 研究了油蒿根围AM真菌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分布。在分离的4属28种AM真菌中, 球囊霉属(Glomus)16种, 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7种, 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4种, 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4个样地的共同优势种为摩西球囊霉(G. mosseae), 共同常见种为双网无梗囊霉(A. bireticulata)和网状球囊霉(G. reticulatum), 共同稀有种为缩球囊霉(G. constrictum)。地球囊霉(G. geosporum)仅出现在盐池, 蜜色无梗囊霉(A. mellea)、帚状球囊霉(G. coremioides)、浅窝无梗囊霉(A. lacunosa)和宽柄球囊霉(G. magnicaule)仅出现在研究站, 黑球囊霉(G. melanosporum)仅出现在榆林。盐池与研究站样地AM真菌种类最多, 榆林样地孢子密度最大, 沙坡头样地种类和孢子密度显著偏低。总体上, 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依Glomus >Acaulospora > Scutellospora> Diversispora呈现显著减小趋势。结果表明, 油蒿与AM真菌之间有良好共生性, 这对进一步利用菌根生物技术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 引  言景观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给传统生态学与地理学带来了活力与许多新思想 .其研究方法与成果为资源开发和环境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决策依据 .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表现[2 ,3 ,5,9] .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任务之一 ,是定量研究斑块在景观中的分布规律 .空间格局分析的目的是从无序的景观上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秩序和规律[5] .而景观格局分析是因为景观格局对其中元素流产生影响 ,不同景观格局或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导致区域景观功能发生变化[7] ,景观格局会影响到物种的丰度…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不同生态区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陕西省不同生态区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4个生态区5个监测点的干湿沉降输入量进行为期1a的观测。结果表明:监测期内,榆林、洛川、西安、杨凌和安康地区总N沉降量分别为4.7、11.9、25.8、31.9和19.2 kg/hm2,其中N湿沉降量分别为2.9、10.4、24.8、27.7和16.3 kg/hm2,占总沉降的62%—96%,N干沉降量分别为1.8、1.5、1.0、4.1和2.9 kg/hm2,占4%—38%,且湿沉降与降雨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干沉降与之相反;各地区NH+4-N沉降量分别为2.0、6.4、17.0、17.2和11.9 kg/hm2,占总沉降的44%—66%,NO-3-N沉降量分别为2.6、5.5、8.8、14.7和7.3 kg/hm2,占34%—56%,除榆林地区外,其他地区以NH+4-N沉降为主。  相似文献   

20.
殷崎栋  柳彩霞  田野 《生态学报》2021,41(4):1571-1582
气候和人类活动是控制和影响植被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基本驱动力。利用2001-2018年的MODIS NDVI和1999-2018年的降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陕西省NDVI的时空变化规律。采用TSS-RESTREND (Time Series Segmentation and Residual Trend)算法剥离了气候要素(降雨)对植被NDVI的影响,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程度和区域。(1)2001-2018年间,陕西省NDVI呈显著增加,全省平均增加速率为0.006/a;(2)相比18年来的平均值,77.29%的区域大于均值。其中,陕北的榆林市、延安市大于均值的区域较大,分别为97.52%和89.03%,秦巴山区次之,为73.91%。2012年之后,NDVI高值向北逐年推进趋势明显。(3)全省NDVI增加的区域达71.77%,而陕北地区的增加量明显大于关中平原区和陕南秦巴山地,其中陕北的榆林NDVI增加区域为72.11%,延安为86.44%,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4)总体上陕西全省呈变绿趋势。榆林市和延安市的变绿区域明显多于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延安和榆林的剧烈增长区域分别为55.46%和34.34%,而陕南为41.03%,说明处于湿润气候区的陕南地区也有显著变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