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基于部分18S rDNA, 28S rDNA和COI基因序列的索科线虫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扩增获得我国常见昆虫病原索科线虫6属10种18S rDNA、28S rDNA(D3区)和COI基因序列,结合来自GenBank中6属10种索科线虫的18S rDNA同源序列,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2属索科线虫分为三大类群,第一大类群是三种罗索属线虫(Romanomermis)先聚在一起,再与两索属(Amphimermis)和蛛索属(Aranimermis)线虫聚为一支;在第二大类群中,六索属(Hexamermis)、卵索属线虫(Ovomermis)和多索属(Agamermis)亲缘关系最近,先聚在一起,再与八腱索属(Octomyomermis)和Thaumamermis线虫聚为一支。第三大类群由索属(Mermis)和异索属(Allomermis)线虫以显著水平的置信度先聚在一起,再与蠓索属(Heleidomermis)和施特克尔霍夫索属(Strelkovimermis)线虫聚为一支。从遗传距离看,基于3个基因的数据集均显示索科线虫属内种间差异明显小于属间差异,武昌罗索线虫(R.wuchangensis)和食蚊罗索线虫(R.culicivorax)同属蚊幼寄生罗索属线虫,其种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早、晚两季稻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差异性, 对潮汕地区早、晚两季稻田 0-20 cm 土层的土壤动物进行了采样研究。采用手捡法收集大型土壤动物, 采用干漏斗法分离中小型土壤动物, 采用改良的贝尔曼漏斗法分离土壤线虫。结果显示,共检测到大、中型土壤动物 1264 只 , 隶属 11 目 20 科; 分离土壤线虫 5293 条, 隶属 11 科 18属。两季稻田大、中型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 个体数量则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季稻田土壤线虫的个体数、类群数、 Shannon 指数、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达到显著水平(P<0.01), 均匀度指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食细菌线虫在 5-10 cm 及 10-15 cm 土层中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 土壤线虫个体数量在各土层按 0-5 cm>6-10 cm>11 -15 cm>16-20 cm 递减分布。综述研究结果表明 , 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的差异及土壤动物的营养结构的变化, 是早、晚两季稻田土壤动物组成及多样性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五种索科线虫RAPD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RAPD技术构建了索科线虫4属5种的指纹图谱。从47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161条谱带,其中150条谱带具遗传多态性,占93·17%。所获片段长度大小为200~3200bp,单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11~16之间,平均为13·42条。采用RAPDistance软件及MEGA程序,计算Nei氏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建立UPGMA和NJ聚类图,两个聚类图拓扑结构相同,将5种索科线虫分为两大分支:同属于蚊幼寄生罗索属线虫的食蚊罗索线虫(Romanomermisculicivorax)与武昌罗索线虫(R.wuchangensis)亲缘关系最近,先聚在一起,再与同翅目(Homoptera)寄生长沙多索线虫(Agamermischang-shaensis)聚为一支;鳞翅目(Lepidoptera)寄生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sinensis)和同翅目寄生两索属线虫(Amphimermissp·)亲缘关系较近,两者聚为一支。5种索线虫属内种间的遗传距离较小,食蚊罗索线虫与武昌罗索线虫之间遗传距离仅为0·1789;而属间遗传距离较大,在0·4471~0·5488之间。上述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以应用于索科线虫亲缘关系的分析,能够反映出不同线虫间的遗传差距,从而成功地进行属、种的分类及进化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广州绿地土壤线虫种类和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纯  苏志尧  熊咏梅 《生态科学》2012,31(2):214-219
以广州市荔湾区城市绿地为起点往东北延伸至从化流溪河自然保护区,建立了长100km、宽10km的绿地生态梯度样带,采用样方取样分析法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广州绿地土壤线虫的种类和多样性的变化.共鉴定了土壤线虫17538只,分属2纲,4目,16属,食细菌性线虫占75.82%,为优势种群,其它三类占24.18%.样带上不同距离的土壤线虫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规律趋于一致,距离市中心距离45 km处是土壤线虫多样性的转折点,多样性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人口密度极低区域的土壤线虫属数最多,人口密度极低和低的区域土壤线虫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生对稻田水生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凑贵  汪金平  邓环 《生态学报》2005,25(10):2644-2649
通过稻田共生的田间试验,利用水生动物取样的方法,对稻鸭共生中稻田水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水生动物的种类数与水的动静有关,放鸭越多,种类数越少,水源区最少,为15种;且稻田水生动物种类出现频次的分布符合C.R aunk iaer频度定律。各类水生动物的数目和生物量均按水源区、对照区、少鸭区、多鸭区的顺序下降。用M arga lef多样性指数公式计算各处理的多样性指数,以对照稻田的多样性指数2.15为最高,水源区和放鸭的稻田均不高,放鸭越多,多样性指数越低。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土壤线虫群落生态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 2 0 0 3年 7月和 9月 ,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进行土壤线虫取样 ,10个采样区 2 8个调查样地 2次共捕获线虫 10 2 2 0只 ,个体密度平均 182 5 0只 /m2 ,分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 2纲 7目 2 0科 32属。真滑刃属、短体属和垫刃属为优势类群 ,是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土壤线虫群落最重要的类群 ,稀有类群个体数量尽管很少 ,但分布的范围并不狭小 ,线虫各类群空间分布的广狭与个体数量的多寡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并末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土壤线虫群落垂直分布 ,受人类活动扰动的生境土壤线虫类群数和个体密度表聚性较差 ,土壤线虫向土壤下层移动明显 ;水平分布 ,天然林和受人类活动扰动生境土壤线虫类群数和个体密度差异显著 ;农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影响总体是负面的 ,而居民点园地可能增加土壤线虫的类群数和生物多样性。 PPI/MI值对于不同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变化反映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通过十年来的广泛研究;证明索科线虫对防治媒介有很大的潜力。在1979—1980年,我们从安徽省旌德县境内找到一种寄生于中华按蚊幼虫的索线虫,经鉴定隶属索科罗索虫属Romanomermis一新种。  相似文献   

8.
藏东南急尖长苞冷杉林林隙土壤线虫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西藏东南部急尖长苞冷杉林林隙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对林隙、非林隙土壤0~30 cm范围内不同深度土层的线虫群落进行调查,并用线虫个体密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营养类群指数等特征值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 采用浅盘法分离得到土壤线虫26801 条,隶属于2纲5目40科64属;线虫个体密度平均为3552 条·100 g-1干土,表聚性极强.垫咽属、丝垫刃属为林隙土壤线虫优势属;食细菌性线虫为主要营养类群.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兼有真菌分解和细菌分解两种途径.线虫的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与林隙面积有关.土壤线虫群落特征表明,林隙具有异于郁闭林分和林间空地的特性,在环境指示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索线虫寄生前期幼虫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六索属、罗索属和两索属3属6种索线虫的寄生前期幼虫进行了观察比较,对索线虫寄生前期幼虫作为索科线虫属、种鉴别的可能性、分类鉴别方法和主要鉴别特征值等问题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土壤线虫群落对施用EM生物有机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诚  曹志平  齐迎春  胡菊  李双来 《生态学报》2010,30(18):5012-5021
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设置了施用EM堆肥与传统堆肥的田间试验,2004年和2005年在玉米与小麦生长期间取样分析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玉米与小麦田总共发现49个线虫属,包括17个食细菌线虫属,5个食真菌线虫属,18个植物寄生线虫属,9个捕食-杂食线虫属。在EM堆肥处理中共发现46个线虫属,而在传统堆肥处理中共发现42个线虫属。植物寄生线虫是优势的营养类群,其次为食细菌线虫,它们的相对丰度分别是59.26%,31.55%。在玉米与小麦生长季节,线虫的Wasilewska、营养多样性、申农多样性、均匀度及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是取样日期之间差异显著(P0.01)。与传统堆肥相比,多年施用EM堆肥加快了土壤有机物的转化,提高了土壤的含氮量,增加了土壤线虫总数与食细菌线虫数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SAFLP的我国常见索线虫科昆虫病原线虫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索线虫科(Mermithidae)SAFLP体系,构建了我国常见索线虫科昆虫病原线虫6属11种/亚种的指纹图谱。采用EcoRⅠ和Mse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单酶切,结果显示EcoRⅠ酶更适合作为索线虫科线虫SAFLP的内切酶。3个带有3个选择性碱基的EcoRⅠ引物进行扩增共得条带225个,片段大小为250~1 650 bp。通过NTsys-PC2.1软件计算了索线虫科6属11种/亚种的Nei-Li遗传距离(0.1980~034554)和相似系数,利用NTsys-PC2.1软件中的UPGMA方法构建其聚类图。索线虫科这6属11种/亚种从属级阶元可以分为两大类群:罗索属Romanomermis和八腱索属Octomyomermis聚为一支构成第一大类群;六索属Hexamermis与卵索属Ovomermis先聚在一起然后与多索属Agamermis聚在一起,再与两索属Amphimermis聚在一起构成第二大类群。在八腱索属和两索属中属内不同种/亚种间线虫采集地相距较近的其遗传距离较近。优化的索线虫科线虫SAFLP体系能够反映索线虫科线虫种属间的亲缘关系,并与形态学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可以用于属种的分类和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荒漠生境油蒿根围AM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阐明荒漠生境主要植被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根围AM真菌多样性, 2007年8月从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选取榆林、盐池、研究站和沙坡头4个样地, 按0–10、10–20、20–30、30–40、40–50 cm 5个土层采集油蒿根围土壤样品, 研究了油蒿根围AM真菌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分布。在分离的4属28种AM真菌中, 球囊霉属(Glomus)16种, 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7种, 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4种, 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4个样地的共同优势种为摩西球囊霉(G. mosseae), 共同常见种为双网无梗囊霉(A. bireticulata)和网状球囊霉(G. reticulatum), 共同稀有种为缩球囊霉(G. constrictum)。地球囊霉(G. geosporum)仅出现在盐池, 蜜色无梗囊霉(A. mellea)、帚状球囊霉(G. coremioides)、浅窝无梗囊霉(A. lacunosa)和宽柄球囊霉(G. magnicaule)仅出现在研究站, 黑球囊霉(G. melanosporum)仅出现在榆林。盐池与研究站样地AM真菌种类最多, 榆林样地孢子密度最大, 沙坡头样地种类和孢子密度显著偏低。总体上, 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依Glomus >Acaulospora > Scutellospora> Diversispora呈现显著减小趋势。结果表明, 油蒿与AM真菌之间有良好共生性, 这对进一步利用菌根生物技术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贵州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刚  徐宁  张国防  谭杨梅 《四川动物》2007,26(2):347-350
对贵州道真县大沙河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3次调查研究。共采获两栖动物2目8科15属27种(亚种),占贵州省两栖动物总种数62种(亚种)的43.5%;爬行动物3目10科(亚科)28属34种(亚种),占贵州省爬行动物总种数104种的32.7%。从物种组成和区系分析,本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无尾目的蛙科为主,共12种,占保护区内总种数27种的44.4%;主要区系成分为东洋界的华中区种,共11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40.74%;其物种的组成与中国及贵州的两栖动物区系特点一致。爬行动物以游蛇科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共有17种,占该保护区爬行动物种数的50.0%;这一特征与我国以及贵州爬行动物的组成特征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大沙河地区爬行动物组成中,蝮亚科有2属5种,居第2位,与我国以及贵州的爬行动物组成特点不同,故蝮亚科为构成该区爬行动物区系的主要特征成分之一。本文还运用G-F指数对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科属间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爬行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高,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低,G-F指数为正值;两栖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低,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高,G—F指数为负值。  相似文献   

14.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朱锦懋姜志林郑群瑞蒋伟(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210037)(福建省建瓯市林委,353100)SpeciesDiversityintheForestCommunityofWanmulinNatureRe...  相似文献   

15.
云南地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和多样性分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尺度的植物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分析,探讨了云南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和多样性分化特点。结果表明,从科到属和种,植物多样性和区系分化强度的数据集离散程度均呈递增趋势。相对属和种而言,科的多样性的空间分异和高值区域并不明显,这可能与科、属、种所代表的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有关;南部地区属和种的多样性明显高于除滇西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种的多样性分布中心主要集中在滇西北地区、云南南部地区、哀牢山、无量山地区和昆明地区,这可能与生境异质性和热量条件有关。相对科而言,属的区系分化强度的空间分异更为明显,并与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比较接近,暗示着植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相对科而言,属的区系分化中心高值区域更为明显。总体上,云南地区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分化可能与其生境、热量条件和地质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16.
何芳  姜爱兰  李神斌  吴运梅  王国秀 《昆虫学报》2009,52(10):1083-1089
为完善昆虫病原索科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数据库, 更系统地研究其基因组特征和系统演化规律, 进而为发挥该线虫生防潜力打下基础, 我们开展了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该研究通过线粒体基因组滚环复制及酶切图谱, 揭示了中华卵索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具有种内遗传多态性, 即群体中单体线虫具有独特的酶切条带, 且条带累加之和变化范围较大, 为16.5~24.5 kb。为进一步了解线粒体基因组多态性特征及产生的分子机制, 采用两步长PCR方法对2条代表性成虫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及拼接, 得其全长分别为18 864和16 777 bp。对这2条序列的比对表明, 线粒体基因组中位于ND2和ND4之间的可变区域, 不仅基因排列顺序不同, 且存在ND3基因重复现象, 这是导致中华卵索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呈现多态性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以上研究结果的分析及与GenBank中已有的6种索科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 概括出其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点: ①线粒体基因排列顺序各不相同;②部分线虫线粒体基因存在重复现象, 且重复次数不同;③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 has surveyed the diversity of lichen biota of West Siberia and distribution of lichens over its two geographic parts: the West Siberian Plain and the mountain frame in the south of West Siberia. The diversity of lichen biota in entire West Siberia is currently estimated at 1845 species in 325 genera and 95 families. The diversity of the West Siberian Plain is estimated at 1421 species in 271 genera and 86 families, and that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s of West Siberia, at 1682 species in 312 genera and 94 famil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