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鱀豚的肾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头雄性和9头雌性白鱀豚肾脏的结构和各项指标。白鱀豚肾脏是由许多小肾组成。肾脏和小肾的各项指标随着个体体长的增加而增加。与其他3种淡水豚相比,白鱀豚成体肾脏的小肾数比恒河豚多,比哑河豚少,而与拉河豚相近。白鱀豚幼体的肾脏和小肾的各项指标与恒河豚和亚河豚相近,但成体肾脏和小肾的各项指标比上述2种淡水豚大得多。并证实鲸类动物肾脏的小肾并生群在幼体即已存在,随着个体的长大,小肾化加剧,而并不是次级融合的结果。白鱀豚小肾的髓旁肌肉带的排列并无规律,它并不构成白豚鱀所特有的排列结构。    相似文献   

2.
挽救白鱀豚     
我是1997年认识“淇淇”的。“淇淇”是只白鱀豚,现住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武汉“白公馆”里。全世界有4种淡水豚,除了生活在我国长江里的白鱀豚以外,还有生活在亚马逊河的亚马逊豚,生活在恒河和红河里的恒河豚和红河豚。在这4种淡水豚里,白鱀啄是最濒危的一种。它和大熊猫一样,是属于  相似文献   

3.
世界珍稀水兽白豚(Lipotes vexillifer.)是我国名贵特产之一,属齿鲸亚目(Odontoceti),淡水豚总科(Platanistoidea),白鱀豚科(Lipotidae)。白鱀豚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借回声定位系统以探知外界情况(荆显英等,1981)。通常认为,在声发射过程中,齿鲸类饱含油分的额隆组织起着声透镜的作用。额隆的这种特殊生理机能,与其所含脂质的脂肪酸组成密切相关。1980年陆佩洪等报道了白鱀豚额隆油的酸价、碘价、皂化价、不皂化物及甘油三酯(比色法)的含量。有关白鱀豚额隆油的脂肪酸组成,迄今尚未研究。目前我们才开始进行该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白鱀豚和江豚眼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淡水豚,日前存在的数量已很少,因此是世界上一种珍贵而稀有的动物。同时,白鱀豚和江豚都是具有回声定位功能的动物,一般说,具有回声定位功能的动物其视觉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为了了解白鱀豚的视觉功能,我们曾对其视神经和视网膜进行了研究。而眼的一些光学参数对视觉灵敏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本实验对白鱀豚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白鱀豚物种的繁衍,加快我国豚类生物学的研究步伐,为饲养在我所长达六年之久的“淇淇”寻找配偶,急需活捕白鱀豚。但是过去渔民偶然捕得的白鱀豚皆因钩伤严重,难以存活。1979年湖北省石首县渔民曾采用封堵江湾汊口的办法捕白鱀豚,由于不熟悉白鱀豚的生态习性,也未成功。    相似文献   

6.
关于海豚和几种淡水豚类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国外有过研究4-13。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血液有形成份已有过报道2,3。本实验对白鱀豚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以期建立白鱀豚血液正常生理生化指标,为白鱀豚的临床诊断,健康监测和保健措施提供血液学参数,并且为完善淡水豚类血液学比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捕捞作业误伤死亡的白鱀豚几乎达到死亡总数的一半。捕捞作业对白鱀豚的误伤事件时有发生。渔民的捕鱼区鱼类资源相对比较集中,也是白鱀豚捕食的最好去处。长江里渔民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滚钩,白鱀豚追吃滚钩上的鱼时极易被滚钩缠绕窒息而死。1990年3月,在长江下游靖江段罗家桥发现的一头死亡雌性成年豚的身  相似文献   

8.
白鱀豚饲养池水质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稀珍水生哺乳动物。仅分布于长江的中、下游干流之中。关于如何饲养白鱀豚没有可借鉴的资料。在没有水净化装置和流水系统的条件下,为了既能节省人力和财力,又能保证豚体的健康,我们对白鱀豚饲养池的理化和微生物因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测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白鱀豚肾上腺重与体重的平均比值为0.25克/公斤,皮质体积与髓质体积的比值为6.59。白鱀豚肾上腺的组织结构与其它海豚相似,它有比较发达的球状带。讨论了白鱀豚肾上腺形态变化在年龄生长、授乳等生理过程和在自然环境、豢养环境生态适应上的意义。并报道了一例罕见的白鱀豚肾上腺先天性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10.
白鱀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时(约公元前200年)的辞书《尔雅》:“鱀,是”。晋代的郭璞(公元276-324年)对其形态及习性作了记述。这表明古代人们对白鱀豚的形貌已有一定的认识。1958年,白鱀豚开始受到我国动物学界的注意。目前这种水生哺乳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已成为接近灭绝的物种。 1.分布和分类位置白鱀豚是中国的特有种。美国的米勒(Miller)在1918年描记白鱀豚时,认为它分布在洞庭湖及其附近的长江中。至1958年,周开亚等首次证实白鱀豚不仅生活在  相似文献   

11.
<正>"淇淇"死后,长江里再也没有人确认见过白鱀豚。它曾经陪伴了人类23年,却始终孑然一身。2002年7月14日上午8时许,在武汉东湖之滨的白鱀豚馆内,一头名为"淇淇"的白鱀豚永远沉睡。它是全世界唯一人工饲养成功的白鱀豚,从此之后,人们再也无缘见到它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白暨豚种群数量及资源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了解长江中白鱀豚的分布状况及种群数量,从1978年至1983年1月止,先后9次在长江中、下游(宜昌至南通)的干流进行了白鱀豚的生态考察,并到汉江和鄱阳湖、洞庭湖等水域查访有无白鱀豚活动的情况,依据考察所得资料,对长江白鱀豚群体的数量作了初步剖析。 通过考察,到1983年初为止,中游最上是在湖北枝城,约距长江口1,613公里的江段和下游最下是江苏太仓浏河口距长江口24公里的江段都有白鱀豚的活动。白鱀豚种群约156头,20个群体,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17个江段里,在安庆一黑砂洲南水道约170公里及嘉鱼—王家渡水道约80公里的两个江段里生活着较多的个体。根据雌、雄自鱀豚体长与年龄关系式的速度变化曲线,白鱀豚的个体发育阶段可分为:幼龄期(胎儿—雄性4龄,雌性5龄),壮年期(雄性5龄—12龄,雌性6龄—13龄),成年期(雄性13龄,雌性14龄至20龄)和老年期(20龄以上雌雄个体)4个龄期。白鱀豚种群的年龄结构是一个基部较窄,顶部相对宽的锥体,显然是一个生产较差的种群。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对江河的开发利用,使得白鱀豚种群的补充能力和再生产能力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分析白鱀豚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1)食物条件的变化;(2)有害渔具对白鱀豚的杀伤;(3)航运业务对白鱀豚的误伤;(4)群众缺乏保护珍贵动物的知识而  相似文献   

13.
白鱀豚(Lipotes vextllifer Miller)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淡水鲸类。在学术上有特殊的重要价值。在五十年至七十年代,周开亚等曾作过白鱀豚的形态解剖及地理分布的一些零星报道。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白鱀豚的形态解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物学特征以及组织学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发表了有关研究报告(陈佩薰等1980,1985;刘仁俊等1980;林克杰等1985;李钟杰1985)。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采自长江的三头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的脑进行了解剖研究。白鱀豚的脑表现出典型的鲸脑特征。与海洋齿鲸类比较,淡水鲸科的种类普遍呈现出视觉系统的退化,这是一种生态适应的结果。从神经解剖学的观点看来,白鱀豚与亚马逊河海豚(Inia)、拉普拉塔河海豚(Pontoporia)的脑的结构是近似的,而与恒河海豚(Platanista)显著不同,这与骨骼形态上表现出的系统发育关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白鱀豚(Lipotesvexillifer)是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水域的一种珍稀濒危动物。长江水体污染(如有毒元素等)被认为可能是白鱀豚种群致危的主要因素之一(Yang,1997)。迄今,有关白鱀豚体内微量元素的研究尚很少,只有陆佩洪等(1983)、杨利寿等(1988)曾报道过白鱀豚组织中铁(Fe)、铜(Cu)、锌(Zn)、锰(Mn)、镍(Ni)、铅(Pb)、汞(Hg)和镉(Cd)在某些组织器官中的积累水平。本文对1头饲养条件下白鱀豚“淇淇”体内的必需元素Cu、Zn、锰(Mn)、钼(Mo)、硒(Se)和有毒或非必需元素砷(As)、Cd、铝(Al)的积累特征进行了报道,以期为白豚的保护提供…  相似文献   

16.
1980年以来,我们测定了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淇淇”和“珍珍”的心电图,并与人和其他海豚的心电图作了比较,从而确定了白鱀豚心电图常规导联的联接方法,并比较完整地描述了白鱀豚正常心电图的特征。研究发现,白鱀豚的心电图各波、段和间期的正常范围基本与人的相近,但T波的特征与人不同,人的T波与同导联的主波方向一致,而白鱀豚的T波却正好相反。P—R间期明显比人的延长。本研究将为白鱀豚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豚池是豚类动物饲养的基本条件,建设符合豚类动物生活,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饲养设施,是豚类饲养成败的关键之一。作者通过12年来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饲养实践的总结,并实地考察了美、英、日、德国、法国、荷兰、瑞士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豚类饲养设施,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了白暨豚饲养繁殖系统——新白鱀豚馆,为我国豚类养殖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3。    相似文献   

18.
<正>白鱀豚的消失,意味着一段长达两千多万年的独特演化史终结了,哺乳动物中一个完整的分类单元没了,长江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顶级捕食者没了,一位在水中得以重生的公主没了,地球上一种最美丽神秘的生灵没了。白鱀豚的消失快得让我们意想不到。过去30多年来,科研人员和保护护作者反复不断地想法子拯救白鱀豚,他们召开研讨会,举办科普宣传,出具官方报告,发表科学论文,等等。然而,所有这些都显得不足。纵然许多国际保护组织声称要保护白鱀豚,但这种动物还是毫无声息地陷入了绝境。  相似文献   

19.
<正>淡水生物多样性受到全球性威胁,在世界上大型河流中生存的一些体型最大的、最有魅力的物种正在面临灭绝。其中一个标志性的物种是白鱀豚,它已于2007年被公布成为第一个因为人类活动造成功能性灭绝的鲸类物种。作为白鱀豚科唯一的代表物种,它的灭绝标志着一个进化枝系的消失。不幸的是,白鱀豚只是长江众多受到严重威胁的物  相似文献   

20.
白鱀豚和某些海豚体内油脂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是我国特有而又珍贵的动物。关于白鱀豚的分布、分类、形态解剖、生活习性等,我国已有一些论文发表(周开亚等1977,1979),但尚未见到关于油脂成份和性质方面的研究报道。国外近十年来,某些学者认为海豚的体温、声学性质与其油脂的成份有关,并作过某些海豚油脂成份和性质的研究报道。(Morris et al.1973;Tsuyuki et al.1971;Tsuyuki et al.1972)因而,从生理生化角度,探讨白鱀豚,将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