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北票组上含煤段孢粉组合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辽宁北票附近,中生代地层发育,系统完整,特征明显,化石丰富,东北各地以至东亚一带,常以本区为标准而进行对比。本世纪以来,中外学者频频来此调查,对北票组地质时代的意见基本一致,多据植物化石确认为早侏罗世。北票组分布于北票盆地的兴隆沟、冠山、台吉、三宝及朝阳盆地朱杖子一带。根据岩性和含煤性,分为上、下两段,二者为连续沉积。下含煤段为主要含煤地层,以黑、深灰、灰白色砂岩、砂页岩及页岩组成,夹少数砂砾岩及多层可采煤,总厚300—350米,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如  相似文献   

2.
辽宁西部晚中生代地层的综合层序为: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张老化屯组,阜新组和孙家湾组,中西部朝阳-喀左-建昌以及凌源-三十家子盆地的义县组大致相当于东部阜新-义县-锦州盆地的狭义义县及其底部的北票尖山含化石沉积夹层,中间部的九佛堂组则可与东部的金刚山,吐呼鲁和九佛堂三个岩相对比;张老公屯组火山岩在层序上大部可能位于九佛堂组和阜新组之间,以北票鲟,中华鳍鱼和狼鳍鱼为代表的鱼类化石普遍见于中国北方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腹部芳3井紫泥泉子组所夹灰色泥岩中产丰富的盘星藻、葡萄藻等藻类、疑源类化石及一定数量的孢粉化石。孢粉化石计75属160种,并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可靠的鹰粉型化石Aquilapollenites以及在我国主要产于松辽盆地和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的“大孢子”化石Balmeisporites,建立Schizaeoisporites grandus-Parcisporites parvisaccus-Liliacidites creticus(GPC)组合。通过对部分孢粉属种已知地质分布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外部分地区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对比,将GPC组合的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根据紫泥泉子组的沉积特点及孢粉组合特征,认为晚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应归属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局部层段沉积时期气候比较湿润,孢粉组合具有我国东北孢粉植物区与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延吉盆地早白垩世被子植物化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吉林省延吉盆地大拉子组的被子植物化石约有10种。它们具有早白垩世较原始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北美早白垩世波托马克群的Ⅰ-Ⅱ带的植物分子相同,并与蒙古早白垩世(Neocomian)植物群有些接近,而与苏联、葡萄牙等地的早白垩世(Albian)的被子植物差别甚大,故大拉子组的时代可暂归于 Aptian。植物组合特征说明在早白垩世中期,北半球的欧亚和北美植物区系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并从植物组合及沉积特征分析了古环境。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海南兰科植物1个新记录属-金唇兰属(基于金唇兰,并提供简要的描述、照片及属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6.
云南元谋盆地湾堡甘棠组植物群的叶化石和孢粉化石合计107种类型,分属86属,47科。植物叶化石包括18科,24属,35种。除一种裸子植物外,其它均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中,榆科、桦木科、豆科无论属种或者化石数量都是最多;杨柳科、槭科、蔷薇科次之;壳斗科、樟科、杨梅科、鼠李科、忍冬科、胡颓子科、杜鹃科、香蒲料、禾本科均有代表。甘棠组的孢粉植物群也相当丰富,合计97个类型,分属72属,44科。以松科、榆科、禾本科及蕨类植物的水龙骨科最为丰富,胡桃科、壳斗科、金缕梅科及蕨类植物的凤尾蕨属也很常见。被子植物花粉占孢粉总数的50%--60%,以禾本科和榆属花粉含量最高,多在10%以上。裸子植物绝大部分为松科花粉,占孢粉总数的20%-30%。孢子以水龙骨科和凤尾蕨属为主,二者各占孢粉总数的5%-10%。发现于元谋盆地湾堡甘棠组的植物叶化石以及孢子花粉组合在成分上都是混合的类群。组合中既有相当多的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成分,也有耐干旱的胡颓子、杨梅、旱蕨等灌木、小乔木或草本分子,同时还有含量很高的、在半干旱环境下也能生存的禾本科、榆科花粉。据此推测甘棠组的植物群和孢粉组合反映了上新世时元谋地区的植被已经分化,盆地的周围山地生长有松科、壳斗科、樟科、胡桃科、金缕梅科为主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树木或林块,可能有少许杜鹃科小乔木混杂其中,属于地带性植被。而在盆地内则是以禾本科、蔷薇科等为主,杂以大戟科、豆科、忍冬科、杨梅科等灌木或草本植物以及榆科、桦木科等树木组成的稀树灌丛草原型植被。盆地内的植被所反映的气候和周边地区相比,显得明显干旱。因此推测元谋盆地在2-3百万年前的中晚上新世已经发育成为金沙江流域的干热河谷盆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红砬组分布于辽宁锦西、南票、朝阳等地,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大多由紫红色砂、砾岩组成,厚500余米。张丽旭(1943)最初命名为红砬统,时代置于三叠纪。李星学(1963)改称红砬组,列二叠纪晚期,与石千峰组相比。辽宁区测队(1976)则称石千峰群,认为属上二叠至下三叠统。辽宁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  相似文献   

8.
王应刚  张婷  段毅豪  梁炜  曹霄霄 《生态学报》2016,36(20):6556-6564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以晋中盆地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样法选取86个村庄驻地、48个乡镇驻地及9个县市驻地,然后在各个驻地建成区内分别设置调查样方,运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Whittaker Beta多样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t-检验对建成区内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及总植物物种进行分析,同时探索总结植物多样性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沿村庄-乡镇-县市梯度,野生植物平均丰富度降低,栽培植物平均丰富度增加,总植物物种平均丰富度先降低后增加;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和总植物物种的β多样性指数均降低;植物相似度方面,村庄与乡镇的相似性最高,乡镇与县市次之,村庄与县市的相似性最低。同时,调查过程中发现,沿"村庄-乡镇-县市"梯度,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与人为干扰强度的不同是引起盆地内植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植物识别子与病原细菌识别子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不同的植物-病原细菌相互作用体系中植物识别子和病原细菌识别子的种类、性质,评述了两类识别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学、细胞学和生理生化学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辽宁西部晚中生代地层的综合层序为: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张老公屯组、阜新组和孙家湾组.中西部朝阳—喀左—建昌以及凌源—三十家子盆地的义县组大致相当于东部阜新—义县—锦州盆地的狭义义县组及其底部的北票尖山含化石沉积夹层;中西部的九佛堂组则可与东部的金刚山、吐呼鲁和九佛堂三个岩组相对比;张老公屯组火山岩在层序上大部分可能位于九佛堂组和阜新组之间.以北票鲟、中华弓鳍鱼和狼鳍鱼为代表的鱼类化石普遍见于中国北方热河群及其相当岩群的下部河湖相地层中,以粒鳞鱼、固阳鱼和副狼鳍鱼为代表的鱼类化石多见于上部的扇三角洲和湖沼相含煤地层中.热河群及相当岩群时代的确定以及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的厘定受制于目前地层和生物化石的研究程度.从鱼群的面貌看,义县—九佛堂组、沙海—阜新组及相当地层的时代可能分别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和早白垩世中期.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泊尔晚中新世-上新世SIWALIK-CHURIA群轮藻化石组合与中国塔里木盆地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伊犁盆地轮藻组合极为接近。据此讨论了它们的古生物地理和古生态学特征。中新世-上新世轮藻植物繁盛的原因与当时季风活动引起的季节性洪水泛滥,在广大河漫滩地上形成有利于轮藻植物生长发育的局部湖泊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2.
潘氏北票鲟的新材料及鲟类系统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依据大量潘氏北票鲟的新材料对该种的特征作了补充,主要包括吻部骨片、围眶骨系统、舌颌骨、上颌骨的外翼突、方轭骨、轴部骨骼、尾部棘鳞及轴上鳍条等.另外还对后颞骨、鳃条骨等特征进行了修正.北票鲟的生长与埋藏特点表明北票鲟可能与现生鲟类一样也具有洄游生活的习性.对丰宁北票鲟同潘氏北票鲟的比较表明,除奇鳍条数目不同外,二者在其它方面被认为存在的差别或不成立或需进一步检验.建议将列鳍鱼(Stichopterus)归入修订后的北票鲟科,并认为北票鲟科代表了与鲟科关系最近的已知化石类群.  相似文献   

13.
北票地区位于辽西,其完备的中生代地层及其所含门类众多的化石,使得它在全世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孔子鸟发现以来,短短的10余年中,30多种古鸟类已经在此出土,其中不但包括形态原始古老的蜥鸟类(如各种孔子鸟、热河鸟、会鸟等),还有多种形态奇特的反鸟类(如华夏鸟、中国鸟、辽西鸟、原羽鸟等),以及特征进步的今鸟类(如辽宁鸟、朝阳鸟、义县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木化石资源虽然很丰富, 但研究程度相比叶片化石要低得多, 且主要集中在中国北部和西南地区, 研究领域大多局限于分类学方面, 而木化石分析与古气候、古生态等领域的交叉和系统研究还很少。大多数情况下木化石的保存方式都为石化或矿化保存, 而木乃伊化保存的木化石则非常罕见。木乃伊化保存的化石在植物分类、系统演化及古气候研究等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近年来, 本团队在华南地区发现大量木乃伊化保存的新生代木化石, 它们分别产自广西南宁盆地晚渐新世邕宁组、广西桂平盆地中新世二子塘组以及广东茂名盆地晚更新世地层中。本文总结了这些木乃伊化保存的木化石的研究进展, 包括多样性组成、古植被、古气候及古生态等特征, 并对木兰属、蒲桃属和枫香属的植物地理史进行了讨论。综合分析植物群组成特征和木材生长轮以及木化石中具有气候指示意义的解剖结构特征, 推测广西南宁盆地晚渐新世时期生长着常绿(少数落叶)阔叶林, 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节性气候; 广西桂平盆地中新世时期生长着常绿—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 (阔叶为主), 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广东茂名盆地晚更新世生长着常绿—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 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至热带季风气候。这是中国低纬度地区首次系统研究木乃伊化保存的木化石, 为新生代植物群的系统演化和古环境分析等提供了重要的木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辽西地区油松针阔混交林生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辽西地区位于北纬40°20′—42°20′,东经119°—122°之间,处于大小凌河流域地区,包括建平、建昌、凌源、朝阳、北票、喀左、义县、锦西、阜新等市县,主要由努鲁儿虎和医巫闾等几条山脉构成西部山地,地势起伏,多为低山丘陵,海拔高度一般在400—1,200米之间。气候属大陆性,冬季漫长,夏季炎热,春秋温和而短促,年平均气温7.0°—9.1℃,绝对最高温42℃,绝对最低温-31.1℃,绝对年温度变化振幅剧烈,可达70℃以上,年平均降  相似文献   

16.
罗马尼亚白垩纪植物群以压型植物化石为代表, 其他植物化石类型则包括碎屑和搬运的类群, 并缺乏角质层和孢粉学记录。以压型为代表的白垩纪植物群主要分布在南喀尔巴阡山脉的几个盆地(包括Ha?eg、Rusca Montan?和Ruc?r盆地)、特兰西瓦尼亚(特兰西凡尼亚盆地)和多布罗吉亚(巴巴达格盆地), 在东喀尔巴提亚山脉也有少量分布。这些植物群的时代从Cenomanian到Maastrichtian, 其分类多样性包括蕨类植物(木贼类、真蕨类)、 裸子植物(松柏类)和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从古植物地理学的角度来看, 罗马尼亚白垩纪植物群属于欧洲省Eurosinian地区, 分布在特提斯地区的北部框架上, 唯一的成煤植物群分布在Rusca Montan?盆地。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商县盆地呈北西-南东向延伸于陕西南部的商县和丹凤县境内,长约60km,宽约5km,为北秦岭中段一个小型中新生代构造盆地。晚期中生代和新生代红层在盆地中颇为发育。其中,晚期中生代地层主要出露于盆地西北部的熊耳山至商县县城附近及王山底一带,为河流、湖泊相砂砾岩、页岩,夹有油页岩和煤线,含有丰富的双壳类、介形类、叶肢介等淡水动物化石以及昆虫和少量植物化石。根据地层和生物群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病原菌为了成功侵入并在寄主植物中繁殖,会分泌效应子作为入侵武器.不同病原菌的效应子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异性.开展植物病原菌效应子的系统鉴定,深入揭示效应子对病原菌侵入和在植物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解析效应子与植物抗病基因的互作,可为研究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及其与植物的互作提供重要的研究线索,在植物病理和抗病遗传育种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在植物抗病研究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其研究结果可为鉴定病原物致病基因、植物抗病基因、阐明病原菌与植物互作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信息.本文根据近年来植物包括树木中病原物效应子的研究进展,对效应子的特点、鉴定方法、功能及宿主抗病机理等进行了综述和比较,重点阐述了效应子的鉴定、致病功能及与植物抗病基因的分子互作和调控,并对效应子在植物抗病中的应用及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经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露头区紫泥泉子组的几轮野外地质工作,在呼图壁河、东沟、玛纳斯河、紫泥泉子、北阿尔钦沟、托托等剖面上相继发现了重要的介形类化石,其中紫泥泉子组建组剖面玛纳斯县紫泥泉子剖面的化石面貌最全,自下而上可建立下段晚白垩世Talicypridea组合,上段古新世-始新世Cyclocypris-Cyp-ris-Cyprinotus-Eucypris-Limnocythere组合。紫泥泉子组下段的晚白垩世介形类组合广泛分布于南缘露头区,上段的古新世-始新世介形类组合目前仅见于建组剖面。  相似文献   

20.
对金铁锁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分布状况进行了解和研究,有助于对金铁锁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了解,从而在金铁锁植物的种植过程中加强外部条件的控制,以提高金铁锁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对金铁锁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经度、极端高度、土壤等因素,当前在云南省中部,金铁锁的分布比较集中。本文对金铁锁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分布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对金铁锁生长过程中的环境进行控制,从而提高金铁锁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