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HPLC技术分析了54个银杏(Ginkgo biloba)无性系叶总黄酮和萜内酯及其组分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银杏无性系间叶中总黄酮、萜内酯及其组分含量存在遗传变异,且萜内酯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总黄酮及其组分。总黄酮含量较高的无性系有18、42、32和50号,其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含量均较高。萜内酯含量较高的无性系为13、42、33、51和65号,其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银杏内酯C(GC)及白果内酯(BB)含量均较高。通过对总黄酮-萜内酯进行联合复选,显示叶中总黄酮和萜内酯含量均较高的无性系为13、65、33、51、18、32和42号。这些无性系可通过嫁接、扦插直接在银杏采叶园进行推广种植,或作为叶用银杏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
荞麦中总黄酮和芦丁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苦荞、甜荞叶中总黄酮平均含量达5.3%,芦丁平均含量达4.9%,井在开花结实期达最高峰,后期下降;茎中的含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1.0%和0.7%,生育期中无明显变化。叶、茎中黄酮成分以芦丁为主,占70%~90%。同一时期发育不同的生殖器官总黄酮及芦丁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蕾>花>胚乳未充实种子>成熟种子。生殖器官中黄酮成分与芦丁比重因荞麦种别而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鄂西南不同核用银杏品种叶中主要黄酮苷元含量,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含量的因素,采用RPHPLC法对样品中黄酮苷元进行定量分析,同时采用德国elementar vario MICRO CUBE元素分析仪测定样品中碳、氮等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银杏品种叶片中黄酮含量存在差异,三种主要黄酮苷元组成比例在各品种间差异更加显著,恩银15号及恩银23号具有较好苷元比例,可以作为叶用银杏发展的优先考虑品种。进一步分析表明,叶片总黄酮含量与叶中氮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提示合理施氮有助于改善三种苷元的比例关系,从而使其比例达到最佳。通过比较鄂西南不同银杏品种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提高银杏叶质量,优化银杏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药物成分的数量遗传分析及多性状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收集国内银杏优良无性第87个,探讨叶内黄酮及内酯的遗传规律并筛选高药物成分的叶用品种。结果表明,银杏叶黄酮的遗传力(h^2),遗传变异系数(GCV)等遗传参数都是无性系>性别>种源。雄株叶内黄酮σg^2,h^2,GCV和△G‘大于雌株。雄株内有黄酮含量最高的无性系,而雌株内有内酯含量最高的无性系。含有结果性状的多性状选择指数,指数遗传力Hi^2,选择数与性状基因型值的相关riY^2,选择指数的效率E1及相关遗传进度的比较效率CGS‘均较单性状选择和不含结果性状的多性状选择高。银杏叶用品种更适于直接或指数选择。采用Wricke等方法对基因稳定性进行评价,筛选出4个高黄酮和高内酯无性系,黄酮含量大于2%,内酯大于0.3%。  相似文献   

5.
银杏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真菌发酵生产黄酮,用HPLC和氯化铝比色法,从四川、贵州、山东等地采集的银杏根、茎、叶中分离到7株产黄酮真菌。分子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Colletotrichum和Fusarium,菌株QC102经鉴定为Colletotrichumacutatum Simmonds,其总黄酮产量为8.2μg/mL。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石油醚、80%乙醇、水为溶剂,依次对银杏外种皮中的银杏酸、黄酮以及多糖进行了联合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银杏外种皮经高速剪切破壁,石油醚提取银杏酸40 min,2次累计提取率可达98.5%,银杏酸含量可达54.6%,经硅胶柱纯化后纯度可达到97.5%;残渣用80%乙醇提取黄酮60 min,固液比1∶15,1次提取率可达94.6%,其中总黄酮含量为7.5%,经水沉、大孔树脂纯化,黄酮苷含量为24.4%;最后以水为溶剂,90℃下回流提取剩余残渣120 min,固液比为1∶10,多糖2次累计提取率可达72.7%,含量为24.3%,除去蛋白纯化后纯度可达64%。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乌鲁木齐南山地区新疆圆柏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时期及其季节变化。方法:采用溶剂法萃取不同季节新疆圆柏叶、果实与枝干的总黄酮,以芦丁作为标准品,用比色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新疆圆柏的果实中黄酮含量最高,为0.62%~1.13%,以10月份的含量最高;叶中黄酮含量变化为0.28%~0.83%,4月份最高;枝干中的黄酮含量最少,变化不明显。结论:新疆圆柏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与其生长习性及乌鲁木齐南山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8.
迎春花植物茎叶中黄酮类物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对迎春花茎叶内的黄酮类物质含量进行了初步测定,确定了总黄酮含量提取的适宜溶剂浓度和提取的适宜时间。结果表明,用60%甲醇溶剂提取5h总黄酮含量最高,茎杆中的含量为10.42mg/g DW,叶片中的含量为18.31mg/g DW。此外,还对迎春花叶提取液进行了各种黄酮定性颜色反应,初步确定其中的黄酮类物质主要为双氢黄酮类及查尔酮类。  相似文献   

9.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提取甘草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筛选了两种能快速诱导甘草疯长型愈伤组织的培养基MS5和MS7,用微波法提取甘草愈伤组织和野生甘草根中总黄酮。测定结果显示:三年生野生型胀果甘草根中总黄酮的含量约为6.02%,培养3~4周的胀果甘草愈伤组织中总黄酮的含量约为1.1%。结果表明:组织培养生产黄酮在生产效率、工厂化生产、避免季节限制、保护野生甘草资源及实际应用中更具优势。本研究可为从甘草中提取总黄酮提供一条可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取瓦松总黄酮并对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观察总黄酮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瓦松总黄酮,以芦丁为标准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总黄酮的含量;并参照NCCLS规范,用微量稀释法来测定总黄酮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测定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性良好,R2=0.999 2,线性范围在0.02~0.6 mg/mL。瓦松总黄酮对福氏志贺菌标准株抑菌效果最好,对部分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MRSA)、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大肠埃希菌及其临床分离株、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及其临床分离株抑菌效果较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弱。瓦松水提物抑菌趋势与总黄酮一致性较差,总黄酮及水提物均无明显的MBC。结论:瓦松总黄酮及其水提物对本试验选取的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较好。黄酮好于水提物,作用机制以抑制为主,而非直接杀菌。瓦松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在食品开发上有较高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翅茎香青中黄酮物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翅茎香青的茎、叶和花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及其黄酮粗提物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02-·)的清除能力.方法: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醇(95%)为溶剂提取翅茎香青各部位的黄酮物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部位总黄酮含量以及黄酮粗提物对OH·及02-·的清除率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翅茎香青花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对OH·的清除作用也较好,其叶的黄酮粗提物对O2-·的抑制作用较好.结论:翅茎香青茎、叶和花的黄酮粗提物对OH·和O2-·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这将为我们日后的研究工作起到铺垫及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银杏(Ginkgo biloba L.)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18株内生真菌,用显色反应、薄层层析(TLC)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发酵提取液进行分析并筛选得到一株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真菌(编号ROOT3.1),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其为镰孢属黄色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对此菌株发酵液中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其含量为0.017 2 mg·mL-1.  相似文献   

13.
盾叶薯蓣营养器官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盾叶薯蓣营养器官特别造根状茎中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动态变化、品种之间的差异以及雌雄株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生苗根状茎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2年生高于1年生;根茎营养繁殖的2年生根状茎中皂甙元的含量高于1年生的含量;花叶品种的含量高于绿叶品种的含量;雄株的含量比雌株的含量高。在地上的缠绕茎和叶中没有检测到薯蓣皂甙元。由根茎繁殖的1年生根状茎前期皂甙元含量增加缓慢,后期增加较快;2年生根状茎盛花期含量最高,开花后期含量最低,随后含量逐渐增加。为此应在花叶品种中选择产量高、抗性强的品种作为栽培品种。合适的采挖期仍以地上缠绕茎枯萎期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盾叶薯蓣营养器官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盾叶薯蓣营养器官特别是根状茎中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动态变化、品种之间的差异以及雌雄株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生苗根状茎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2年生高于1年生;根茎营养繁殖的2年生根状茎中皂甙元的含量高于1年生的含量;花叶品种的含量高于绿叶品种的含量;雄株的含量比雌株的含量高。在地上的缠绕茎和叶中没有检测到薯蓣皂甙元。由根茎繁殖的1年生根状茎前期皂甙元含量增加缓慢,后期增加较快;2年生根状茎盛花期含量最高,开花后期含量最低,随后含量逐渐增加。为此应在花叶品种中选择产量高、抗性强的品种作为栽培品种。合适的采挖期仍以地上缠绕茎枯萎期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菊苣籽中总黄酮含量 .方法:在提取过程中通 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乙醇浓度、回流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等四个因素对提取 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正交实验,优化菊苣籽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在最佳吸收波长512nm处,菊苣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0, 回流温 度70℃,提取时间2h,最佳黄酮含量C为3.80%.结论:以芦丁为对照品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菊苣籽中总黄酮含量,方法简单,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玉米须总黄酮抗糖基化、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采用内部沸腾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优化其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7个相关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4个因素,并对其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内部沸腾法提取玉米黄酮最佳条件为解析时间16min,解析剂浓度73%,提取时间20min,提取温度为61℃,总黄酮提取得率为4.75±0.69%;玉米须黄酮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抑制效果,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467.90、73.07、151.04μg/mL。抗糖基化、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与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90和0.87;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潜在的天然产物抑制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银杏(Ginkgo biloba L.)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筛选到适合银杏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培养基。以此愈伤组织为研究材料,比较了叶片愈伤组织和叶片中两种活性成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酮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银杏叶片愈伤组织中SOD的活性明显比叶片中的SOD活性高,同时愈伤组织中SOD同工酶谱带也比叶中有更多表达,但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含量却比叶片中的含量低。实验证实SOD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的作用,表明银杏叶片愈伤组织和叶片中具有不同的占主导作用的抗氧化活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丰度的文献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竹叶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标志性的功能组分,其含量高低决定了竹叶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自1994~2013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58篇文献,对涉及竹亚科18个属、91种竹叶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干竹叶的总黄酮含量分布在4.60~25.43 mg/g之间,其中四种特征性碳苷黄酮(荭草苷、异荭草苷、异牡荆苷和牡荆苷)的总量为1.23~2.49 mg/g;倭竹属(Shibataea Makino ex Nakai)的总黄酮含量最高,思簩竹属(Schizostachyum Nees)最低;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叶片的总黄酮含量平均为16.34 mg/g,四种碳苷黄酮的含量合计为1.38 mg/g,其中异荭草苷含量最高(0.55 mg/g)。纵观整个研究现状,对刚竹属毛竹[P.heterocycla var.pubescens(Nazel)Ohwi]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文献最多,涉及面最广。本研究结果以期为竹叶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突变体的获得是人工创新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品种选育、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以采自东营野生罗布麻种子作为材料,预试验结果表明0.7%的甲基磺酸乙酯(EMS,ethylmethylsulfone)溶液诱变罗布麻种子13 h能够达到半致死剂量。在此浓度和处理时间下构建了一个1452株的突变体群体,对获得的M1植株进行农艺性状和总黄酮含量性状筛选,初步获得125份农艺性状突变材料,其中包括8株白化植株、23株叶型变异株、16株叶色黄纹突变体、32株苗期分枝植株以及46株叶位变异突变体,突变频率分别为0.55%、1.6%、1.1%、2.2%和3.2%。此外,还筛选到2株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和1株低于野生型的材料。在突变群体中对黄酮代谢途径中编码黄烷酮-3-羟化酶的基因(F3H,flavanone 3-hydroxylase gene)进行测序鉴定,结果鉴定到3株F3H基因的突变体。本研究构建的罗布麻突变体库表型丰富且突变位点可以鉴定,是罗布麻新种质筛选、品种选育以及基因功能研究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20.
芙蓉菊寡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多级提取的方式从菊科植物芙蓉菊枝和叶中分离得到芙蓉菊多糖,脱色、除蛋白后,部分酸水解该多糖,将水解得到的寡糖经过活性炭柱层析得到四个洗脱组分。然后应用糖尿病药物筛选模型,考察这四个洗脱组分对于小鼠胰岛组织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影响。正常胰岛细胞分泌中空白组胰岛素含量为7.694:芙蓉菊寡糖水洗脱组分的胰岛素含量为8.506;5%乙醇洗脱组分的胰岛素含量为9.689。结果表明,芙蓉菊寡糖水、5%乙醇洗脱组分有一定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