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有丰富的蕨类植物资源。由于地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迁等原因,某些蕨类种群逐渐变得稀少,仅存在于特定地区,成为特有种或特有属。对光叶蕨属、扇蕨属、黔蕨属和中国蕨属等中国特有珍稀蕨类植物的资源、形态、分布、生长环境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其中部分濒危或保护蕨类植物的濒危机制及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中坡国家森林公园的蕨类植物分类、区系组成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坡共有蕨类植物28科53属85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凤尾蕨科和金星蕨科;主要属为凤尾蕨属、鳞毛蕨属、耳蕨属和卷柏属;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以泛热带属和热带亚洲属最多,种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并表现出明显的亚热带特点;生态类型主要为土生,其次是石生类型.蕨类区系与贵州的关系最为密切.蕨类物种密度为每km^26.2种,在纬度相近的9个保护区中仅次于云南西山.中坡拥有桫椤和金毛狗等2种国家重点保护蕨类和7种中国特有的蕨类.桫椤在中坡的发现,对于研究其演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杜维波  卢元 《生物多样性》2019,27(11):1260-773
物种编目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本文收集已出版的专著和文献, 查阅标本馆的馆藏标本信息, 在此基础上, 对黄土高原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科属排列采用Flora of China的分类系统, 科属界定依据分子系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18科42属165种2亚种5变种, 其中中国特有种35种, 占总种数的20.35%。种类数量最多的5个科依次为凤尾蕨科(29种, 含种下单位, 下同)、鳞毛蕨科(28种)、水龙骨科(19种)、蹄盖蕨科(16种)和铁角蕨科(16种); 种类数量最多的6个属依次为铁角蕨属(Asplenium, 16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 15种)、耳蕨属(Polystichum, 12种)、岩蕨属(Woodsia, 11种)、卷柏属(Selaginella, 10种)和瓦韦属(Lepisorus, 10种)。黄土高原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中, 无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无中国特有属。依据生态类型可划分为4类, 即土生植物(112种)、石生植物(75种)、附生植物(18种)、水生植物(3种), 该区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土生或石生的种类占总种数的89.53%。在地理分布上, 黄土高原石松类和蕨类处于我国现生类群分布的边缘区域, 这与我国的石松类和蕨类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苍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西部苍山有蕨类植物35科74属192种.该蕨类区系最大的科是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最大的属是鳞毛蕨属,耳蕨属,凤尾蕨属.经分析研究,苍山蕨类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点:①苍山蕨类植物区系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②苍山蕨类植物区系与横断山蕨类植物区系具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③苍山蕨类植物区系与喜马拉雅地区关系较为密切;④苍山蕨类植物区系具丰富的中国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尺度的蕨类植物分布信息和野外考察资料, 探讨了滇西北地区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结果表明, 滇西北地区分布有蕨类植物50 科, 136 属, 624 种, 是中国蕨类植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主要包括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 等; 优势属主要包括鳞毛蕨属Dryopteris、耳蕨属Polystichum 和铁角蕨属Asplenium 等。在科、属、种的水平上, 热带区系成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表明研究区域内蕨类植物的区系起源可能与热带蕨类区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从科水平到属和种的水平, 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有所降低, 这可能与不同分类阶元所代表的地质历史和研究区域的地壳抬升历史有关。研究区域内分布着中国特有蕨类植物物种205 种, 明显高于周边其他地区, 这暗示着滇西北地区可能是云南地区蕨类植物中国特有种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在科和属的层次上, 滇西北地区蕨类植物均表现出较强的区系分化特征, 这可能与研究区域内复杂的地形和特殊的地质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6.
云南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实地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及区系地理分析法,对云南地区蕨类植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共有蕨类植物60科193属1 53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科、属、种分别占中国蕨类植物科总数的58.8%,属的83.9%和种的95.2%;在这60个科中含30种以上的有13个,含5个属以上的有11个,分别占该蕨类植物区系属、种数的56.5%和79.2%,特别是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金星蕨科,这4个科共拥有70属761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36.3%、49.7%;193属中含30种以上的有11个,分别占总属、总种数的5.7%和41.7%,最具优势的是鳞毛蕨属和耳蕨属、蹄盖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这5个属共有403种,占总种数的26.3%;该区系中无云南特有科,但具有4个亚洲特有科:雨蕨科、稀子蕨科、柄盖蕨科和骨碎补科;该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科的区系成分中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科占66.6%,热带成分的属有112个,占68.7%(除世界分布类型);该区系是东亚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分布31属和中国特有分布6属,分别占总属数(除世界分布属外)的19.0%和3.7%;该地区蕨类植物区系与西藏、台湾具有共同的区系起源和物种分化形成的背景,属的相似性系数约为70%,种的相似性系数约为30%,均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属的热带区系成分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例分别为68.7%和27.6%,存在一定的区系过渡性;该区系科的分化强度为3.2,属的分化强度为7.9,在科、属水平上均表现出较强的区系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已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7科74属196种和7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卷柏科、膜蕨科,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瘤足蕨属、凤尾蕨属、瓦苇属。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科、泛热带分布属、东亚分布种为主,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与邻近6山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系数的比较表明,与凤阳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浙江九龙山。凤阳山共有57种中国特有蕨类,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8.
物种编目及其科属系统排列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文采用Flora of China使用的分类系统, 结合最新分子分类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几年发表的新资料, 对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40科178属2,147种5个亚种118个变种, 其中特有种839个, 占总种数的39.08%。种数最多的5个科依次为鳞毛蕨科(505种, 含种下单位, 下同)、蹄盖蕨科(323种)、水龙骨科(280种)、凤尾蕨科(266种)和金星蕨科(209种); 种数最多的5个属依次为耳蕨属(Polystichum, 209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 176种)、蹄盖蕨属(Athyrium, 137种)、双盖蕨属(Diplazium, 98种)和凤尾蕨属(Pteris, 97种)。在地理分布上, 种数排名前5的省份为云南(1,365种)、四川(875种)、贵州(838种)、广西(785种)和台湾(779种)。含中国特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科属中, 排前3位的科分别为鳞毛蕨科(257种)、蹄盖蕨科(169种)和凤尾蕨科(113种); 排前3位的属为耳蕨属(140种)、蹄盖蕨属(82种)和鳞毛蕨属(61种)。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蕨类植物区系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黄土高原的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类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有蕨类植物26科、53属、184种及3变种,种类较多的科有蹄盖蕨科(30种)、鳞毛蕨科(26种)、水龙骨科(20种)、铁角蕨科(12种)、卷柏科(12种)、中国蕨科(11种)及裸子蕨科(10种)等。这7科的种类共计121种,占本地区总种数的64.71%。种类较多的属有鳞毛蕨属(13种)、郑柏属(12种)、耳蕨属(11种)、铁角蕨属(11种)、蹄盖蕨属(10种)、瓦韦属(10种)、铁线蕨属(9种)及岩蕨属(9种)等。这8属的种类共计85种,占本地区总种数45.46%,黄土高原蕨类植物区系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的有18属,占总属数的41.86%,北温带及寒带分布类型的有22属,占总属数(世界分布属除外)的51.16%,其中,亚洲分布类型的最多,计有16属,占总属数的37.20%,表明黄封同原蕨类植物区系是温带类型,区系地理成分以华北区蕨类植物为主,同时也集中了华中、华东、东北、西北以及西南的蕨类植物。而中国特有的分布属只有1属。  相似文献   

10.
粤东蕨类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粤东蕨类植物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粤东地区共记录蕨类植物258种,隶属于45科95属,区系较为丰富;粤东的蕨类区系属于东亚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以水龙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等12个科为优势科,以铁角蕨属、凤尾蕨属、鳞毛蕨属等10个属为优势属。从种的区系成分来看,粤东蕨类植物区系主要是热带成分与东亚成分的综合体,以中国—日本分布、热带亚洲、中国特有种分布为最丰富,反映了东亚与热带亚洲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统一性和紧密联系。特有程度低于当地种子植物区系。与相关的6个地区的比较,说明纬度和海拔高度对区系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徐成东  陆树刚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351-2359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48科,118属,446种(包括变种和变型)。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优势属为耳蕨属、蹄盖蕨属、鳞毛蕨属和卷柏属。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蕨类区系是亚热带性质的区系;热带亚洲成分随着海拔的升高,比例逐渐降低,而中国-喜马拉雅成分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加;地理成分的东西坡差异不明显;该蕨类区系与喜马拉雅地区和热带亚洲的关系较密切,而与日本的关系较疏远;该蕨类区系具有较丰富的中国特有成分;哀牢山明显处于滇西北、滇东南这两大中国特有多样性中心之间,成为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次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对诸广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资源组成、地理成分、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诸广山地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7科、87属、249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凤尾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复叶耳蕨属、卷柏属,单种科有12个,单种属有39个,这些丰富度高的蕨类中既有古老孑遗种又有新生代年轻种,反映了该区蕨类植物的古老性与延续性。(2)从分布区类型来看,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中以热带性质的科和属占绝对优势,分别占除世界分布类型外总科、属数的89. 3%和77. 6%,以泛热带分布类型为主。但种的地理成分复杂,温带成分略显优势,占50. 6%,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中国特有分布种占23. 3%;热带成分的种占26. 1%,以热带亚洲分布类型为主。表明该蕨类植物区系具有热带亲缘性,是明显的热带向温带过渡地段。(3)该区以土生蕨类群落类型为主,树生蕨类与石生蕨类随海拔升高而增多,物种丰富度在800-1 500 m处最高。  相似文献   

13.
贡嘎山蕨类植物区系共合 40科,93属,399种。最主要的是耳蕨属 Polystichum,鳞毛蕨属Dryopteris,蹄盖蕨属Athyrium以及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等系统演化上较高级的类群,所含的种主要是喜马拉雅和中国西南当地分化的种;其特有成分多为新特有属,可认为它是随青藏高原隆起而形成的较年青的蕨类区系。热带属在本区数量多而种类少,在山上部可与北温带种类并存。贡嘎山处于蕨类物种东、西分布区界线的密集地段,可视为耳藉一鳞毛蕨类植物区次级区分的东、西界线。  相似文献   

14.
大巴山(狭义)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1990~2005年对大巴山进行了野外考察,并对所采集的蕨类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巴山具有蕨类植物34科76属247种(包含变种和变型).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为大巴山蕨类植物区系中占优势的3大科,共有113种,占总种数的45.75%.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类型为主,约占总属数的65.62%,温带类型占34.38%.在种的水平上,热带、亚热带成分仅占总种数的10.29%,温带成分处于优势地位,为89.71%.在温带成分中,东亚成分与中国特有成分显著,共占总种数的84.36%,表明大巴山应属于中国-日本蕨类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   

15.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蕨类植物科属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共含45科、108属。主要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80/5,种数/属数)、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65/14)、蹄盖蕨科Athyriaceae(45/11)、铁角蕨科Aspleniaceae(23/3)、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19/6)、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18/9)、凤尾蕨科Pteridaceae(13/2)、卷柏科Selaginelaceae(12/1)和膜蕨科Hymenophylaceae(11/3)。主要属是耳蕨属Polystichum,鳞毛蕨属Dryopteris,铁角蕨属Asplenium,蹄盖蕨属Athyrium等系统发育上较高级的类群;无典型的特有属,可认为它是随青藏高原隆起而形成的较年轻的蕨类区系。其热带成分科属虽多(科占622%,属占676%),但优势科、优势属均为广布类型。本区蕨类植物的起源是古老的热带亚洲成分。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和查阅文献,对壶瓶山国家级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多样性进行统计,并对其资源分布,药用部分、功能分类及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1)壶瓶山国家级保护区有药用蕨类165种(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3科57属,分别占武陵山地区和全国药用蕨类总科属种的80.48%7,1.25%,77.10%和67.34%,47.90%3,6.91%;含种数较多的科属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鳞盖蕨属Microlepia等。(2)该区药用蕨类植物原始和进化的类群共存,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具有热带亲缘性,体现了壶瓶山药用蕨类植物起源古老,但物种分化强烈的特点。(3)该区的药用蕨类在四个植被垂直带谱都有分布,其中在低于1 000 m的常绿阔叶林带分布最多。(4)该区药用蕨类根据药用部位分为四类,全草类最多,其次是根茎类;按药用功能将分为五类,主要为清热类和解毒类。(5)讨论了壶瓶山国家级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厚的自然环境是该区药用蕨类植物多样性高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内共有蕨类植物165种,隶属于41科84属,优势科有7科,分别为水龙骨科、铁角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叉蕨科、膜蕨科、鳞毛蕨科,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有7属,分别为铁角蕨属Asplenium、卷柏属Selaginella、观音座莲属Angiopteris、鳞始蕨属Lindsaea、凤尾蕨属Pteris、短肠蕨属Allantodia、鳞毛蕨属Dryopteris;根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本区蕨类植物科、属、种的热带成分分别占非世界分布的96.6%、90.4%、72.2%,表明本区蕨类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本区蕨类植物的属内种类贫乏,含1种的属占63.1%,含2~3种的属占21.4%;生态类型多样,主要有土生蕨类、石生和附生蕨类;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水蕨Certopteris thalictroides、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黑桫椤Gymnasphaera podophylla、大叶黑桫椤Gymnasphaera gigantea是本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珍稀濒危蕨类植物,应采取措施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8.
贡嘎山蕨类植物区系的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贡嘎山蕨类植物区系共含40科,93属,399种,最主要的是耳蕨属Polystichum,鳞毛蕨属Dryopteris,蹄盖蕨属Athyrium以及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等系统演化上较高级的类群,所含的种子是喜马拉雅和中国西南当地分化的种;其特有成分多为新特有属,可认为它是随青藏高原隆起而形成的较年青的蕨类区系,热带属在本区数量多而种类少,在山上河可与北温带种类并存。贡嘎山处于蕨类物种东  相似文献   

19.
峨眉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2004~2006年的野外调查和标本馆标本以及文献资料,初步分析了峨眉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特征,结果表明:峨眉山共有蕨类植物46科110属425种,优势科为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鳞毛蕨科,共192种,占总种数45.2%,优势属为耳蕨属、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和蹄盖蕨属等;在科、属的水平上,为热带分布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而种的地理分布则以温带分布的中国特有和东亚成分占绝对优势,分别为36.5%和32.0%,揭示了峨眉山蕨类植物区系是以温带性质为主的亚热带类型,具有较强的热带亲缘;与大巴山关系密切,和云南哀牢山有一定的联系,而与秦岭、西藏和陕西天华山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20.
李岩  曹伟  何欢  张粤  苏道岩  陈玮 《植物研究》2022,42(3):321-328
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北方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最丰富地区,对其区系的系统研究是区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在文献分析和标本查阅的基础上,探讨了东北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及其特征。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19科48属141种(含种下分类群)。②东北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属温带性质,且包含一定的热带和寒带性质的成分,体现其地理成分的复杂性。③优势科属明显,7个优势科的种数占全部种数的63.83%,6个优势属的种数占全部种数的46.10%;单种和寡种属较多,占总属数的83.33%,所包含的种却只占总种数的47.52%。④东北地区是木贼科(Equisetaceae)在中国的重要分布区。⑤东北地区分布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中国特有种30种,东北地区特有种4种(长白石杉Huperzia asiatica、宽鳞蹄盖蕨Athyrium yokoscense var. kirismaense、长齿对囊蕨Deparia pycnosora var. longidens和长白山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changbaishanensis)。本研究是东北地区植物区系研究的必要补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