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为改良粗肋草叶色和优化粗肋草设施栽培体系,该研究以粗肋草品种‘吉利红''的水培苗为材料,设置6种光质(白光、R:B=1:1、R:B=1:2、R:B=2:1、R:B=1:3、R:B=3:1,其中R、B分别代表红光、蓝光)和2种光周期(8、12 h·d-1)交叉培养,测定粗肋草的生长量、生物量、土壤和作物分析仪器开发(SPAD)值、花色素苷含量和叶片颜色参数(色相值a*、色相值b*、明度值L*、色调角h*),研究粗肋草对红蓝光质和光周期互作的响应。结果表明:(1)12 h·d-1光周期更有利于粗肋草生物量的积累,其中LP11(R:B=1:3×12 h·d-1)处理的粗肋草苗木干重、鲜重均为最高,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及生物量积累; 其次是LP5(R:B=1:3×8 h·d-1)处理。(2)相同光质条件下,8 h·d-1光周期处理的粗肋草叶片SPAD值比12 h·d-1光周期处理高,12 h·d-1光周期处理的粗肋草叶片花色素苷含量高于8 h·d-1光周期的处理,LP11处理叶片SPAD值最低,花色素苷含量最高。12 h·d-1光周期培养的粗肋草叶片颜色参数a*、b*值比8 h·d-1光周期高,h*值比8 h·d-1光周期低。(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LP11处理在促进粗肋草生长及叶色改良方面效果最好。综上认为,12 h·d-1光周期更有利于粗肋草的生长和叶片颜色变化,其中LP11处理为最佳光质和光周期组合。  相似文献   

2.
谢慈江  何福英  刘莉  韦秋梅  杨梅 《广西植物》2023,43(12):2362-2373
为筛选出山白兰(Michelia baillonii)苗木培育过程中适宜的光环境,该研究以一年生山白兰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12、16 h·d-1两个光周期,配合使用红蓝复合光(8R1B、6R1B)、红蓝紫绿复合光(8R1B1P1G、6R1B1P1G)4种光质和白光(W)对照,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和隶属函数法,探讨了山白兰苗木生长、光合色素、内源激素含量对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处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光质、光周期及其交互作用对山白兰苗高增长量、叶面积、叶绿素a、玉米素(ZR)、脱落酸(ABA)的含量、内源激素比值[IAA/ABA、(IAA+GA3+ZR)/ABA]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2)16 h·d-1光周期有利于苗高增长量、叶面积、苗木质量指数、生物量、叶绿素a、生长素(IAA)、ZR的含量、内源激素比值的提高。(3)当光周期为16 h·d-1时,8R1B处理下的苗高增长量、叶面积和苗木质量指数均最大,分别为21.84 cm、158.39 cm2和2...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走马胎幼苗为材料,采用红光(R)、蓝光(B)、红∶蓝=2∶1(R2B1)、红∶蓝=4∶1(R4B1)、红∶蓝=6∶1(R6B1)、红∶蓝=8∶1(R8B1)、紫光(P)以及绿光(G)共8 种不同的光质处理,并以自然光作为对照(CK),探究走马胎生长发育对不同光质的响应特征,为提高走马胎苗木质量和药用成分含量,以及珍贵药用植物的培育及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走马胎苗高在R处理下最高,地径、鲜重和干重在R2B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2)走马胎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B处理下最高,在G处理下最低;在红蓝复合光处理中,随着蓝光比例的增大,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3)走马胎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G处理下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B处理及适宜比例的红蓝复合光处理下更有利于得到提升。(4)走马胎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均受到显著影响,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有效光化学效率[Y(Ⅱ)]均以R2B1处理最高,光化学淬灭系数(qP)以B处理最高,但与R2B1处理差异不显著;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以R8B1和G处理较高,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5)走马胎幼苗皂苷含量虽然在B处理下最高,但R2B1处理更有利于提升单株皂苷产量。(6)综合参考所有指标表现,R2B1、B和R4B1处理均优于CK,且R2B1处理最有利于提高走马胎苗木质量及活性成分含量,并缩短培育周期,实现其高效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9个红锥优树二代家系苗光合碳氮同化过程关键物(叶绿素、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总ATP酶含量、PEP羧化酶含量和RUBP羧化酶含量)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进行优良家系的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9个生理指标29个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叶绿素a含量为0.13~0.72 mg·g-1FW,叶绿素b含量为0.01~0.27 mg·g-1FW,叶绿素a+b含量为0.18~0.98 mg·g-1FW,类胡萝卜素含量为0.03~0.32 mg·g-1FW,硝酸还原酶活性为1.16~10.26 μg·g-1·h-1,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为0.30~1.24 A·mg-1protein·h-1,总ATP酶含量为0.37~3.55 U·mg-1 prot,PEP羧化酶含量为8.42~21.24 IU·L-1,RUBP羧化酶含量为2.09~9.12 ng·mL-1。其中,总ATP酶含量变异最大,其次为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异最小的为RUBP羧化酶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分别筛选出10个红锥优树二代优良家系,重复率达到90%,分别为B2、B5、P5、A6、P3、P6、R3、D2、R4家系。这说明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均可用于评价红锥二代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实验,设置梯度盐碱环境(0、1.5、3.0、4.5、6.0、7.5 g·kg-1),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对比分析杜梨幼苗苗高生长、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抗逆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在混合盐碱胁迫下接种菌根真菌对杜梨幼苗生长和抗逆性的影响,为盐碱地杜梨菌根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根内根孢囊霉能够与杜梨根系形成良好的共生,但在盐碱浓度6.0 和7.5 g·kg-1时侵染率分别下降为47.98%和32.97%。(2)盐碱胁迫条件下,接种Ri显著提高了杜梨苗高生长量和生物量,同时显著提高了杜梨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尤其在高盐碱程度(6.0 g·kg-1、7.5 g·kg-1)下显著提高了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光化学淬灭系数提高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的降低,促进实际光化学效率提升。(3)接种Ri显著降低了杜梨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的含量,显著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提高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发现,接种根内根孢囊霉能显著增强杜梨在盐碱胁迫下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解能力,有效提升其生长量和光合效能,缓解盐碱胁迫对杜梨造成的损伤;实施杜梨幼苗菌根化可有效提升苗木在盐碱地的生长和抗逆性能,有利于其在盐碱地综合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岚  师帅  向增旭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11):2189-2193
以铁皮石斛原球茎为材料,经不同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素(C22H25O6)和0.02 g·mL-1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水溶液处理后进行组织培养,通过对变异株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及流式细胞仪鉴定,以期获得稳定的四倍体植株并分析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用2.0 g·L-1秋水仙素和0.02 g·mL-1 DMSO混合水溶液处理铁皮石斛原球茎36 h后,植株诱导率达20%;诱导四倍体植株在形态上明显矮化、茎秆粗壮、叶片变小增厚、气孔直径增大;细胞遗传学观察发现,四倍体植株染色体2n=4x=76,二倍体植株染色体2n=2x=38;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DNA相对含量四倍体为400,二倍体仅为200;四倍体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二倍体,分别为5.03、3.59、2.98 mg·g-1;四倍体叶片中主要抗氧化酶POD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二倍体,分别为9.08、180.4 U·mg-1,且四倍体植株明显降低了MDA含量累积。研究认为,2.0 g·L-1秋水仙素和0.02 g·mL-1 DMSO混合水溶液处理原球茎36 h可提高诱导成功率、降低嵌合体比例,此组合为诱导四倍体较佳诱导条件。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对铝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铝胁迫(Al3+浓度为0、0.2、0.4、0.8、1.6 mmol·L-1)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及其针叶中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为揭示马尾松铝毒害生理机制及提高马尾松的耐铝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当Al3+处理浓度为0.2 mmol·L-1时对马尾松株高和基径生长的影响较小,但对马尾松根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Al3+处理浓度大于0.2 mmol·L-1时对马尾松株高、基径和根长的生长均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Al3+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马尾松针叶中叶绿素含量和SOD、POD活性均随着Al3+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l3+处理浓度大于0.2 mmol·L-1时马尾松针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均呈上升趋势,且随着Al3+浓度的升高而增大;Al3+处理浓度大于0.2 mmol·L-1时马尾松针叶中MDA含量也呈上升趋势,且随着Al3+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说明大于0.2 mmol·L-1的Al3+处理可导致马尾松膜脂产生氧化。研究表明,马尾松幼苗具有一定的耐铝能力,在铝胁迫生境下可通过提高自身SOD和POD等保护酶的合成和主动积累脯氨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等渗透物质,产生适应性生理响应以维持自身的生理平衡来降低铝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干露胁迫强度决定着海草床在潮间带的分布,植物的生理特性是反映其环境胁迫效应的重要依据。为探索潮汐周期内不同时长的光热干露胁迫对海草生理特性的影响,该文以热带优势海草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为对象,通过在日光温室内模拟高温(41.0~44.5 ℃)和强光(633~1 682 μmol·m-2·s-1)环境条件,研究不同露空时间(0、10、20、40、60、90 min·d-1,连续7 d)对泰来草叶片生长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荧光参数,以及对叶片和根部抗氧化酶活性、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0 min·d-1的日周期光热干露对泰来草的生长速率和生理特性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在光热干露条件下,随露空时间的延长,泰来草叶片损伤逐渐加重,颜色由绿色变为褐色且生长速率降低,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 叶片和根的MDA、可溶性糖含量以及POD、SOD、CAT酶活性呈升高趋势; 叶片淀粉、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90 min·d-1的日周期光热干露是泰来草叶绿体PS Ⅱ光合反应中心不完全失活的承受极限。综上认为,潮汐周期内较长时间的光热干露胁迫会对泰来草的生长和生理特性产生负面影响,该研究结果为了解热带海草在潮间带的分布规律以及海草床生态修复时的位置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Blue Sepharose CL-6B快速纯化天花粉蛋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差光谱显示染料cibacron blue F3GA与天花粉蛋白(TCS)有特异性结合,复合物在可见光部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在690 nm,摩尔消光系数ε=2.6×10-3(mol/L)-1·cm-1,解离常数Kd=1.8 μmol/L,0.5 mol/L NaCl可使复合物解离.根据这一特点,用Blue-Sepharose CL-6B凝胶从栝篓块茎中亲和纯化了TCS.此法快速、简便、高效,易于大量制备.  相似文献   

10.
崔静娴  刘慧  刘红 《广西植物》2023,43(9):1646-1655
碰碰香(Plectranthus hadiensis var. tomentosus)的芳香气味具有改善身心健康的作用,但其挥发物的释放易受到室内环境影响而降低效果。为探究碰碰香挥发物对常见室内环境变化的响应,并为其高效稳定地应用于构建舒适的亲生物环境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混合正交设计,使用动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碰碰香挥发物对温度、湿度、CO2浓度及光照这4种常见室内环境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4个环境因素中,CO2浓度和温度对碰碰香植株挥发物释放量的影响较大,而湿度和光照的影响较弱。(2)正常光周期下培养的碰碰香,在夜晚无光照时,CO2浓度500 μmol·mol-1、温度25 ℃和湿度60%的环境条件最适于碰碰香植株释放挥发物。此环境条件下碰碰香挥发物的释放总量为86.23 μg·L-1·kg-1, 具有改善身心健康的活性成分含量为78.03 μg·L-1·kg-1。综上所述,应用碰碰香构建室内亲生物环境,维持或改善人员身心健康时,应主要注意控制CO2浓度和温度相关的环境条件,从而充分高效地发挥碰碰香的园艺效益。  相似文献   

11.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芽菜是一种新兴健康食品,该研究通过不同光周期(0、4、8、12、16和20 h·d~(-1))处理苦荞芽菜,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明确不同光周期对苦荞芽菜品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苦荞芽菜生长时间的增加,芽菜生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6 h·d~(-1)光周期时芽菜生长状态最好,鲜重最大。(2)不同光周期对苦荞芽菜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有所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在芽菜萌发第2天开始逐渐下降,10 d后含量仅为第2天的13.5%~14.5%;花青素含量在芽菜萌发第2天光周期为12 h·d~(-1)时最高(2.16 mg/g),不同光周期处理4~10 d后均显示出降低趋势;芦丁是苦荞芽菜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含量在不同光周期处理后有所变化且适当的光照有利于其合成和积累,并在处理第4天光周期为16 h·d~(-1)时含量最高(59.60 mg/g)。(3)qRT-PCR分析表明,不同光周期处理的苦荞芽菜中各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第2天最高,随生长周期其表达量均不同程度降低,但黄酮醇合成支路关键酶基因FtFLS1和花青素支路基因FtDFR2表达量上升、且显示出强烈的光诱导特征。研究发现,光周期对苦荞芽菜的生物量影响较大,黑暗有利于胚轴伸长,长光周期(16 h·d~(-1))有利于鲜重的增加;在苦荞萌发过程中,苦荞芽菜可溶性糖、花青素和芦丁含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均在光周期16 h·d~(-1)处理第2天时最高,芦丁含量在光周期为16 h·d~(-1)处理第4天时最高,建议苦荞芽菜在光周期为16 h·d~(-1)生长4 d时采食。  相似文献   

12.
太白山红桦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广布于我国太白山中高海拔地区, 普遍存在着更新障碍。为了给红桦林的自然更新提供新的解释与证据, 我们对2 400粒红桦种子进行了去果皮观察并计数发芽率, 观察了红桦种子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和不同光照时间(强光照: PAR为 464.7 μmol photons·m-2·s-1, 12 h·d-1; 中光照: PAR为233.8 μmol photons·m-2·s-1, 12 h·d-1; 弱光 照: PAR为233.8 μmol photons·m-2·s-1, 0.5 h·d-1)、不同昼夜温差(25/20 ℃、20/15 ℃、15/10 ℃)和去果皮处理下的发芽率, 以及无光 照处理下的发芽率。此外, 还观察了种子在不同覆盖物(阔叶、针叶、针阔混合)和不同基质(土、沙)中以及在落叶(阔叶、针阔混合)中的发芽 率。红桦种子成熟时, 大约54.29%为饱满具活力的种子。种子在25/20 ℃的昼夜温差下发芽率最高, 而在15/10 ℃的昼夜温差下极少萌发。中 光照下, 种子发芽率略高于其它两种光照, 无光照则完全抑制了种子萌发。去果皮处理可促进其萌发, 各种覆盖物会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不 同的萌发基质对萌发无影响。以上结果暗示, 自然条件下太白山红桦种子的萌发将依赖于自然的扰动。  相似文献   

13.
为减轻出口人参榕贮运暗胁迫下叶片的黄化与脱落,以人参榕(接穗为泰国榕)为材料,采用28 W荧光灯补充光照,研究不同补光时长(0~12h·d-1)处理28d后对模拟贮运人参榕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探索人参榕贮运期间适宜的补光时长。结果显示:(1)模拟暗贮运28d时,补光0h·d-1处理的人参榕落叶率、黄化指数分别为89.64%、0.52,而补光8~12h·d-1处理的落叶率、黄化指数显著下降,落叶率比对照(0h·d-1)分别显著下降为35.7%、39.19%、26.08%,黄化指数分别显著下降为0.25、0.28、0.19。(2)随着补光时间的延长,人参榕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显著降低,而比叶重(SLW)显著升高;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均呈上升趋势,且在补光8~12h·d-1处理下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呈下降趋势。(3)相关分析显示,模拟贮运人参榕的落叶率与黄化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落叶率、黄化指数均与其叶绿素含量、Pn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i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叶片Pn与叶绿素含量、Gs呈显著正相关,与Ci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通过补光措施可显著减缓贮运人参榕叶片的黄化与脱落,28 W荧光灯光照8~12h·d-1的补光效果均较好,综合考虑成本认为在实际人参榕贮运过程中最适补光时长为8h·d-1;贮运时较长时间的暗胁迫环境对人参榕叶片光合系统造成损伤并导致Pn下降,其主要是叶绿素含量降低的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4.
硒(Se)为植物非必需营养元素,但适量的硒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因此研究植物生长对硒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6种不同的土壤硒处理(0、5、10、25、50、100 mg·kg-1),观察不同硒处理对白术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及其综合效应。结果表明:(1)相比于对照处理,5 mg·kg-1的硒处理可以提高白术幼苗鲜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以及可溶性糖(SS)含量,增幅分别为8.8%、8.4%和60.3%; 显著降低白术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同时减少叶片可溶性蛋白(SP)和丙二醛(MDA)含量,降幅分别为32.1%和18.9%。(2)25 mg·kg-1以上硒处理则不利于白术幼苗的生长,会导致MDA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显著上升,使白术幼苗的抗氧化系统遭受胁迫。(3)主成分分析表明,鲜重、株高、叶片SP含量、CAT和POD活性等可作为反映白术幼苗生理生长的重要特征指标。综上表明,土施适量硒可以显著促进白术幼苗的生长,并以5 mg·kg-1的硒处理效果最佳,可用于白术幼苗的高效优质繁育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对乡土红树植物的化感作用,该研究观察了不同浓度(0.1、0.3、0.5g·mL~(-1))的拉关木根、叶水浸提液对乡土红树植物桐花树和正红树的胚轴(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拉关木水浸提液对桐花树种子的成苗率、萌发指数和根长均存在抑制作用,其中对根长的抑制作用随水浸提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强。(2)根水浸提液对桐花树幼苗的根长、苗高、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总体上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3)拉关木水浸提液对正红树胚轴的萌发率、萌发指数、生长指标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且根水浸提液0.1、0.3 g·mL~(-1)处理组的芽长以及根、叶水浸提液0.1、0.3 g·mL~(-1)处理组的生物量显著大于对照组;拉关木水浸提液对正红树幼苗的生物量也表现为促进作用。(4)抗性生理方面,随着拉关木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桐花树和正红树幼苗SOD活性降低,正红树幼苗POD活性在根水浸提液0.3 g·mL~(-1)和叶水浸提液0.1 g·mL~(-1)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不同乡土植物对拉关木化感作用的敏感性不同,拉关木水浸提液抑制了桐花树的生长,而对正红树的生长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综合了解党参的施硒效应,该研究基于水培试验探究不同亚硒酸钠浓度处理条件下党参幼苗的硒积累、生长、生理和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适宜硒浓度(0.2 mg·L-1)可以促进党参的叶片面积、株高、生物量的增长,而高硒浓度(10 mg·L-1)则抑制党参生长。(2)增加亚硒酸钠浓度和硒暴露时间均可提高党参幼苗在根和叶中的硒含量,不同器官硒积累表现为根>叶>茎。(3)适宜硒浓度(0.2 mg·L-1)处理可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并减少丙二醛、脯氨酸和过氧化氢的积累,而高硒浓度(10 mg·L-1)则与之相反。(4)适宜硒浓度(0.2 mg·L-1)有利于党参炔苷、多糖、可溶性蛋白的积累,而高硒浓度(10 mg·L-1)可以对多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产生不利影响。综上认为,亚硒酸钠对党参具有双重效应,施加适量浓度对党参的生长、生理和品质有益,并以0.2 mg·L-1硒浓度处理的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亚硒酸钠浓度对...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盐肤木(Rhus chinensis)锰积累特征与耐受机制,该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方法,分析0(CK)、1、5、10和20 mmol·L-1Mn2+胁迫对半年生盐肤木幼苗生长、生理生化特征及其锰富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肤木在Mn2+浓度为0~10 mmol·L-1条件下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且在5 mmol·L-1Mn2+处理下叶片舒展,叶片颜色较深,生长最佳,而在20 mmol·L-1Mn2+条件下部分叶片出现褐色斑点、萎蔫卷边的现象;随着Mn2+浓度的升高,盐肤木幼苗的生物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5 mmol·L-1Mn2+胁迫时最高。(2)随着Mn2+浓度的升高,盐肤木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Mn2+浓度为5 mmol·L-1时达到峰值。(3)随着Mn2+浓度的升高,盐肤木幼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多在Mn2+浓度为10 mmol·L-1时达到峰值,而其MDA含量随着Mn2+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4)随着Mn2+浓度的升高,盐肤木地上部和地下部锰含量及总锰含量均逐渐增加,其锰生物富集系数下降且均大于1,其转运系数则呈增加的趋势且均小于1。研究发现,盐肤木具有较强的锰富集、转运能力与锰耐受能力,属于锰根部囤积型耐重金属植物,它主要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在根部囤积锰的方式来应对锰胁迫。  相似文献   

18.
Di  Qinghua  Li  Jing  Du  Yufen  Wei  Min  Shi  Qinghua  Li  Yan  Yang  Fengjuan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21,40(4):1477-1492

The photosynthesis, photomorphogenesis, and photoperiod processes in plants are regulated according to light intensity and qual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ight qualities on eggplant seedlings and determine the best light quality for growth. The seedlings of eggplant cultivar ‘Jingqiejingang’ were grown under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s): white (W, the control), red (R), blue (B), and different ratios of B/R lights (B/R = 1/1, B/R = 1/3, B/R = 1/6, B/R = 1/9). The growth parameters, leaf morphology,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in the leaves of eggplant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LED light treatmen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 height, leaf development,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inhibited by red light but elevated by blue ligh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Conversely,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a, chlorophyll b, and carotenoids were all increased by red light, while decreased by blue light significantly. In addition, the contents of carbohydrates and the activities of nitrogen assimilation enzymes were not or little changed by the monochromatic blue and red light. The combined light of red and blue were more beneficial for growth than the monochromatic light, especially B/R = 1/3 light. Under B/R = 1/3 light, the parameter values of plant growth, leaf development,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carbon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were all maximum. Taken together, combined application lights of red and blue are good practi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ggplant seedlings, and LED B/R = 1/3 light was optim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