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日本血吸虫重感染兔肝加生理盐水置冰箱浸泡24小时后分离的虫卵活性。1材料和方法感染15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26只家兔肝,用常规方法分离虫卵,按兔肝湿重等分为两份。一份即时分离虫卵称即时组,另一份加少量生理盐水(淹没肝组织为度)置冰箱24小时分离虫卵称24小时组。两组所获虫卵均分别制备加热超声虫卵〔1〕和冰冻干燥虫卵。加热超声的两组虫卵用玻片法作环卵沉淀试验以观察环沉率和反应强度。冻干卵两组则制备成1%虫卵抗原用对流免疫电泳(抗原稀释法)检测活性,并用凯氏微量定氮法测含氮量,依据含氮量稀释为10—15μg/ml致敏血球,…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已广泛用于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WHO(1982)对各种有效抗原在免疫诊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以SE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高。Tsang等(1981)、陶义训等(1983)分别从曼氏血吸虫卵和日本血吸虫卵提取了可溶性的SEA,然后用尿素溶液从沉渣中提取另一类抗原,称为尿素溶解性虫卵抗原(简称JEU)。用动力学酶标固相免疫测定(K—ELISA),JE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SEA,抗原总活力相当于SEA的2.83,并可多获2.48倍的抗原量。原法提取JEU需用48,000—100,000g的高速及超速离心、超声处理及Bio—gelA50m…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卵胚胎发育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的病变和发病机理是由于虫卵在人体组织中引起肉芽肿所致。目前认为发育成熟含毛蚴的血吸虫卵分泌可溶性抗原物质,它致敏寄主后,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粒细胞集聚在虫卵周围形成了肉芽肿,并证明血吸虫卵肉芽肿是属于迟发型超敏免疫反应(Warren,1972)。Warren等(1975)还认为日本血吸虫卵和曼氏血吸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有关免疫因素及发病机理可能有所不同。通过组织化学的途径对组织内日本血吸虫卵胚胎发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血吸虫卵发育的生理及寄主组织和虫卵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对血吸虫病的病原诊断方面亦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为此,作者对沉积于组织内的虫卵从受精卵细胞至形成毛蚴的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了一般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1.用定量兔粪(肝)血吸虫卵比较透明法与孵化法的检出效果,结果透明法平均检出虫卵9.6—15,显然优于孵化法检出毛蚴数5.1—5.2,但镜检三张涂片较费时。 2.比较同一涂片未透明与甘油玻璃纸透明的检出效果,10次平均结果,后者检出虫卵数是前者的2.8倍。 3.用人粪血吸虫卵做10份定量试验比较孵透法的孵化后沉渣透明检查与沉孵法的沉淀镜检的检查效果,结果孵渣透明检出较沉渣镜检虫卵数高26倍(13.2:0.5),阳性率前者为10/10,后者为4/10。 4.兔粪虫卵定量试验观察孵透法检出毛蚴、虫卵、卵壳平均总数(16.5只),是单用孵化检出毛蚴平均数(5.1只)的3倍多。揭示孵化后的沉渣尚可找到未孵虫卵(平均7只)和卵壳(平均4.4只)。 5.用定量人类血吸虫卵掺于阴性人粪中,孵渣中卵壳所占比例较用兔粪血吸虫卵掺于阴性人粪中者高(分别为58.3%和37.0%);但用人粪血吸虫卵试验其孵渣中仍有相当数量虫卵,平均为5.5,不少于观察到的毛蚴数(5.1),孵透法检出数是孵出毛蚴数的3倍多(18.3:5.1),这与用兔粪虫卵定量试验结果相同。 6.7月份在吴江县现场粪检200例比较孵透法与孵化法检出效果,结果孵透法(一孵一透)的阳性率为26.5%,高于三送三孵(19.7%)。10月份又在吴县粪检204例结果孵透法(一孵一透)阳性率为27%,高于一送一孵(19.6%)、二送二  相似文献   

5.
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是水果和蔬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为了寻找优势卵寄生蜂用于其生物防治,本文进行了相关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通过定期野外采集茶翅蝽卵块,培育、收集和鉴定寄生蜂,发现在自然环境中茶翅蝽卵粒的寄生率为56.29%,其中茶翅蝽沟卵蜂比例最高,占77.66%;其次是黄足沟卵蜂占20.44%。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显示,茶翅蝽沟卵蜂和黄足沟卵蜂对茶翅蝽卵均具有明显的选择趋性。室内寄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茶翅蝽沟卵蜂与黄足沟卵蜂单独作用的寄生率分别为94.06%和84.21%,与两种寄生蜂混合寄生茶翅蝽卵的寄生率91.65%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寄生蜂混合寄生时,茶翅蝽沟卵蜂与黄足沟卵蜂的寄生比例分别为58.95%和41.05%,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病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分布范围广,广泛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的贫困偏远地区,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仅次于疟疾,该病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残疾和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血吸虫病专家委员会1984年统计,全球感染血吸虫人口已达2亿。血吸虫种类繁多,寄生于人体的有6类,其中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是主要的致病种类。血吸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寄生于宿主组织中的虫卵使宿主发生免疫病理反应,导致泌尿生殖系统(埃及血吸虫)炎症和梗阻性疾病、肠道疾病、肝脾炎症和肝纤维化(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发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早期血吸虫病发展到晚期,可引起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膀胱鳞状细胞癌(埃及血吸虫)和不孕不育症在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对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并发症、致病机制及其免疫病理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寄主卵龄和接触时间对夜蛾黑卵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韩勇  方祝红  许再福 《昆虫知识》2012,49(6):1490-1495
在温度(26±1)℃、RH70%±5%、光暗比L:D=12:12的条件下,研究了在接触时间为6、12、24、36h情况下,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对卵龄为0、6、12、24、36h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第1天和第2天所产卵的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和性比。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寄生第1天卵龄为6h的寄主卵24h后,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和性比显著高于其他条件,分别为56.97%、89.11%和87.63%;寄生第2天相同条件的卵,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和性比也显著高于其他条件,分别为54.47%、95.37%和88.72%;寄生第1天和第2天的卵,其寄生率和子代性比差异不显著,但寄生第2天卵的子代羽化率显著高于寄生第1天卵的子代羽化率。因此,在室内以甜菜夜蛾为寄主繁育夜蛾黑卵蜂,最好以甜菜夜蛾第2天卵龄为6h的卵为寄主,接触时间以24h最适。该结果对夜蛾黑卵蜂应用于田间防治甜菜夜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荔枝蝽象卵寄生蜂——平腹小蜂体外培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嘉琪  李丽英 《昆虫学报》1990,33(2):166-173
本文报道用人造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成功的结果.筛选出最佳卵壳材料为32—36μm的聚丙烯膜,培养基为柞蚕蛹血淋巴44.4%、10%麦乳精33.3%、鸡蛋黄11.1%、尼氏盐11.1%.体外连代培养平腹小蜂的结果表明,除蛹化率(72—83%)外,各代间在寄生率(40—44%)、孵化率(94—96%)、羽化率(91—96%)、展翅率(97—99%)方面无明显的差别,且人造卵育出的各代蜂在身体大小、寿命及繁殖力方面均与柞蚕卵育出蜂基本相似或优于柞蚕卵育出蜂.筛选出的人工培养基的氨基酸种类与蓖麻蚕卵和柞蚕卵相同,但量上差异比较明显.本文还报道了平腹小蜂在人造寄主卵上的产卵过程.  相似文献   

9.
邢嘉琪  李丽英 《昆虫学报》1990,33(2):166-173
本文报道用人造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成功的结果.筛选出最佳卵壳材料为32—36μm的聚丙烯膜,培养基为柞蚕蛹血淋巴44.4%、10%麦乳精33.3%、鸡蛋黄11.1%、尼氏盐11.1%.体外连代培养平腹小蜂的结果表明,除蛹化率(72—83%)外,各代间在寄生率(40—44%)、孵化率(94—96%)、羽化率(91—96%)、展翅率(97—99%)方面无明显的差别,且人造卵育出的各代蜂在身体大小、寿命及繁殖力方面均与柞蚕卵育出蜂基本相似或优于柞蚕卵育出蜂.筛选出的人工培养基的氨基酸种类与蓖麻蚕卵和柞蚕卵相同,但量上差异比较明显.本文还报道了平腹小蜂在人造寄主卵上的产卵过程.  相似文献   

10.
自然水域中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卵常受到敌害鱼类捕食的威胁,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Richerdson)是中华鲟卵的重要敌害鱼类。以中华鲟卵的敌害鱼类瓦氏黄颡鱼为研究对象,选择环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为瓦氏黄颡鱼的饵料,以达氏鳇卵(Kalugasturgeon)替代中华鲟卵进行室内实验,通过研究适合瓦氏黄颡鱼摄食的环毛蚓规格,以及环毛蚓干扰瓦氏黄颡鱼摄食达氏鳇卵投放比例,探讨中华鲟卵的保护方法。在水温为(20.0±1.5)℃的条件下,研究了3种不同体长规格[体长(15.3±1.4)cm、(12.0±2.1)cm、(7.7±0.5)cm]实验鱼个体分别摄食3种不同体长规格环毛蚓(体高为0.3cm,体长分别为8、4、2cm)和达氏鳇卵的摄食率;研究了体长为4cm的环毛蚓对3种不同体长实验鱼摄食达氏鳇卵的干扰效果。实验结果表明:3种体长规格瓦氏黄颡鱼均摄食达氏鳇卵;3种体长规格瓦氏黄颡鱼共同摄食的替代饵料规格为体长4cm及以下的环毛蚓;适宜干扰实验所选体长实验鱼摄食达氏鳇卵的饵料为体长4 cm的环毛蚓;当环毛蚓与达氏鳇卵数量比例为1∶1时,可实现达氏鳇卵的保护。研究证明在实验条件下可实现环毛蚓对中华鲟卵敌害鱼类——瓦氏黄颡鱼实施摄食干扰,提示下一步可以尝试选择环毛蚓作为替代中华鲟卵的饵料,进行干扰食卵鱼类摄食中华鲟卵的野外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11.
根据基因库中日本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GPRT) EST (BU803192) 以及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载体λgt11多克隆位点邻近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为模板,采用锚式PCR对SjHGPRT基因不完整的3′端和5′端进行扩增、测序,用电子软件拼接,获得SjHGPRT全长cDNA (1 270 bp),经序列分析,推断该片段含有编码SjHGPRT基因的完整阅读框,其编码基因与曼氏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SmHGPRT) 全长编码基因碱基一致性为82%,其理论推导的氨基酸组成与曼氏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一致性约为83%. 将其编码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上,在大肠杆菌M15中获得准确、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为28 ku. 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免疫血清对表达产物进行蛋白质印迹检测,在预测位置上出现明显的识别条带. 重组蛋白动物免疫保护性结果显示:在虫荷、每克肝卵、每克粪卵和雌子宫内卵数方面,疫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 0.05,P < 0.01). 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SjHGPRT) 全长cDNA成功克隆并在大肠菌中得到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动物免疫保护效果,是一种潜在的具有部分免疫保护性的抗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对玉米螟卵赤眼蜂的繁殖和应用,初步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蜂种问题 本地蜂种有适应性强、生活力旺盛、寄生率高等优点,因此采集本地玉米螟卵的赤眼蜂作蜂种比较好。一般在8月下旬晚玉米收获前15-20天采集3—4次,将卵块周围叶片剪去,装入大指形管,待羽化后作蜂种。 开始接种繁殖时寄生率往往很低,一般不寄生柞蚕卵;冷藏二、三个月的蓖麻蚕卵,寄生率仅有5%左右,新鲜卵可达20%左右;柳天蛾新鲜卵寄生率可高达40%左右。需连续繁殖二、三代后寄生率才能明显提高,如蓖麻蚕卵为61.7—85.9%,柳天蛾卵为80.6—91.0%。因此,用田间赤眼蜂作蜂种和选择适宜寄主卵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钉螺和螺卵静水沉降及运动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水力学、生物学相结合理论,采用常规空气排水法,比重试验法分别测定钉螺、螺卵的重率;运用物体自由沉降及竹节置螺方法,对钉螺静水沉速及运动方式进行实测;观测。试验结果,获得钉螺、螺卵基本力学性质的几个物理指标值,即:活钉螺,螺卵的平均重率分别为1.80g/cm^3,2.29g/cm^3,钉螺,螺卵静水沉速的平均值范围在2.22-13.89cm/s之间;并建立计算钉螺,螺卵静水沉速的4个实用公式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单抗SSj14的模拟抗原表位,研究其对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作用。用纯化的SSj14单抗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对33个克隆进行ELISA验证,获得30个阳性克隆,DNA序列分析表明这30个克隆分属11个多肽序列,分析比较发现这些多肽具有“H_NQ_X_S_PF_X_X_L_A_T”的相似基序。进而选取3个阳性单克隆及混合阳性噬菌体克隆进行Western_blotting实验,证明都有良好的抗原性。用它们免疫BALBc鼠,并攻击血吸虫尾蚴,观察免疫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效果和IL_12的变化,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噬菌体阳性克隆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免疫鼠产生高滴度的抗血吸虫的特异性抗体;和对照组鼠相比,免疫小鼠,分别获得13.84%~52.83%的减虫率,34.17%~65.47%的肝脏减卵率以及28.89%~73.78%的粪便减卵率;三次免疫之后,和对照组相比,免疫小鼠体内IL_12水平均有升高。为发展日本血吸虫疫苗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娜  周晓榕  庞保平 《生态学杂志》2014,25(7):2099-2104
采用热电偶法,在室内测定了宽翅曲背蝗卵的过冷却能力及抗寒性.结果表明: 土壤含水量对滞育前卵的含水量有显著影响, 而对卵过冷却点(SCP)的影响不显著,卵含水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上升.不同发育时期卵的SCP、含水量和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卵的发育,其含水量从产卵当天的51.5%下降至120 d的46.8%,脂肪含量从10.5%(鲜质量)/19.0%(干质量)上升到14.5%(鲜质量)/28.9%(干质量),而SCP从-23.5 ℃下降至-30.0 ℃;卵SCP与其含水量及脂肪含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深度滞育卵的SCP显著低于滞育前和滞育初期卵的SCP.不同低温强度和处理时间对滞育卵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滞育卵暴露12 h的致死温度为-27.3 ℃,在-25 ℃低温处理的致死时间为22.73 d.滞育卵的SCP与致死温度相近,说明宽翅曲背蝗卵为不耐结冰类型,且SCP是衡量其抗寒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急需对血吸虫作全面、深入地了解,以便对血吸虫病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的今天,应用组织化学(简称组化)方法研究血吸虫,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通过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阐明血吸虫的代谢状态和生理功能,而且有助于了解抗血吸虫药物作用的机制;有助于对有关血吸虫病免疫学机理的探讨。同时,组化研究资料将对血吸虫生活史各期的体外培养起指导作用,亦可为寻找抗血吸虫新药与血吸虫疫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实验药物证明可抗击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遍及热带地区的一种瘟疫,可感染几百万人.小鼠试验提示,该药物很可能作为当前所用的抗击血吸虫病的单一疗法的补充.血吸虫是血的吸虫或扁虫,在血吸虫水传播幼虫时期通过皮肤感染人.幼虫穿过循环系统而最后定居于肝脏,在肝脏它们以血为食,并发育成为成虫.雌虫然后产卵,受感染的人将部分卵从粪中排出,这可能造成血吸虫的播散,其余的卵则寄居于肝脏和其他组织,它激发免疫反应,引起腹痛、发烧和以血吸虫为特征的不适.旧金山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在几年前曾发现一种药物,称为K11777,其杀死引起恰加斯病…  相似文献   

18.
拟目乌贼受精卵孵化及室内附卵基附卵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福建沿海的拟目乌贼受精卵进行了孵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1℃~30℃,盐度为24~33条件下,受精卵均能孵化。在盐度为30的条件下,最适温度为24℃,孵化率达(93.3±2.9)%,孵化高峰期为23~24 d;在温度为24℃的条件下,最适盐度为30,孵化率达(93.3±2.9)%,孵化高峰期为23~24 d。不同附卵基的附卵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附卵基的附卵效果差异显著(P〈0.05),网目为27 mm的聚乙烯网片附卵效果最佳,平均附卵量为193.4粒,平均附卵率32.51%;其次是15 mm的网片,平均附卵量为137.5粒,平均附卵率23.14%。直径为8 mm和10 mm的尼龙绳附卵效果也较好,平均附卵量分别为119.6粒和120.0粒,平均附卵率分别为20.09%和20.13%;直径为2 mm和4 mm的尼龙绳以及网目为2.5 mm的网片的附卵效果明显较差,平均附卵率分别为0.92%、1.45%和1.76%,基本不附卵。无论是尼龙绳还是网片,都是以直径或网目较大的附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寻找抗血吸虫病的新候选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高选择性、高产率地合成了染料木素的磺酸酯衍生物。结果表明:小鼠感染血吸虫病,经过衍生物治疗后,由血吸虫导致的肉芽肿面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低剂量组降低到23.2%,与溶剂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优于原药的27.1%及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的27.0%。说明该化合物对血吸虫导致的肉芽肿有一定抑制作用,该化合物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可溶性虫卵抗原(SEA)鸡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Y,IgY)用于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以纯化的鸡抗SEA卵黄抗体为捕捉抗体,以酶标抗SEA单克隆抗体NP28-5B进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S-ELISA)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并与常规检测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EA-ELISA)法做比较。结果:S-ELISA法测得SEA浓度(y)与A450值(x)呈明显的正相关(r=0.9481,y=459.22x-108.14)。S-ELISA法检测急性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的阳性率为100%,慢性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的阳性率为84.40%,健康人的特异性为96%。两种方法对血吸虫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LISA可用于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