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GRP78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生物学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切除标本88例,及其癌旁组织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RP78的表达.结果:GRP78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GRP78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无关.非小细胞肺癌中GRP78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短于GRP78低表达的患者.GRP78的表达情况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GRP78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及发展有关,GRP78可以作为一个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rgrin-linked kinase ILK)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与非小细胞肺癌患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ILK在101例非小细胞肺癌(60例鳞癌,41例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ILK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在鳞癌组织中ILK的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提高;(2)ILK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联系(3)ILK的不同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的预后无关。结论目前国内外尚未有ILK在肺癌中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表明ILK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组织类型来源和恶性程度有关,并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中HMGA2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igh mobility group A2 protein(HMGA2)的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转移的影响,与临床病理参数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3例鳞癌,15例腺癌)及癌旁的正常肺组织标本中HMGA2和Ki-67的表达。结果HMGA2和Ki-67在癌旁的正常肺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47%、44.74%,二者在肺癌组和癌旁的正常肺组织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MGA2的表达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明显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包括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TNM分期以及细胞增殖指标Ki-67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显示HMGA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选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CD166+细胞,并验证其肿瘤干细胞的特性。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15例非小细胞癌组织标本以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对组织中CD166+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CD166+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对比CD166+细胞和CD166-细胞的成球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并将CD166+细胞和CD166-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比较其体内肿瘤形成能力。结果:在15例临床样本中均检测到CD166+细胞,CD166阳性表达率最高为12.1%,最低为0.3%。CD166的高表达与肿瘤TNM分期、肿瘤转移、以及肿瘤分型密切相关(P均0.05)。CD166+细胞的成球形成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显著的高于CD166-细胞,且CD166+细胞在裸鼠体内肿瘤形成能力显著高于CD166-细胞(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CD166+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征,CD16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livin 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 的方法检测和比较88 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livin 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 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livin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55%和5%,差异有显著统计 学差异(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ivin 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 分化程度及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Livin 高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短于livin 低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 Livin 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新的防治靶点。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4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和PTENmR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比较PTEN基因突变和mRNA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TEN在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在癌旁组织中PTEN呈高表达。PTENmRNA在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无表达29例,阳性表达11例,癌旁组织中PTENmRNA无表达的为8例,阳性表达为32例。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周组织(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较高比例的PTENmRNA表达缺失,表明PTEN基因转录水平异常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l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和比较8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55%和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O.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Livin高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短于livin低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L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新的防治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沙利度胺治疗组选取3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研究,给予沙利度胺联合PCDE方案治疗;同时选取37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仅使用PCDE方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沙利度胺联合PCDE方案治疗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PCDE方案治疗组患者(P<0.01).结论:采用沙利度胺联合PCDE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和RRM1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胸外二科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癌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并分析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表达阴性28例(70.0%),阳性12例(30.0%);RRM1表达阴性9例(22.5%),阳性31例(77.5%)。ERCC1和RRM1表达阴性非小细胞肺患者生存期均优于表达阳性患者,均P0.05。患者非小细胞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转移情况与ERCC1及RRM1表达情况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RRM1表达水平测定有助于预后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在非小细胞肺癌胸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分别检测118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HIF-1α和HIF-1β蛋白的表达以及非小细胞肺癌胸水细胞中血管生成标记物CD34和VEGF的表达情况,其中包括1060例非小细胞肺癌胸水标本以及用于对照的120例肺穿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结果 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穿刺组织中的表达率72.50%(87/120)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胸水中表达率17.55%(186/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β在非小细胞肺癌穿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7.50%(93/120),而在非小细胞肺癌胸水中表达率为81.42%(863/1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胸水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2%(826/1060)、82.92%(879/1060)。HIF-1α与HIF-1β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093,P=0.002),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104,P=0.001),HIF-1β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穿刺组织与非小细胞肺癌胸水中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胸水细胞缺氧适应性调节有关,HIF-1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Cyclin B1、P34cdc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yclin B1及P34cdc2的表达,探讨Cyclin B1及P34cdc2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非小细胞肺癌(含癌旁细支气管和/或小支气管增生组织和正常肺组织)标本1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显示在癌组织与癌旁细支气管和/或小支气管上皮增生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Cyclin B1及P34cdc2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癌组织中有过表达;在癌旁细支气管和/或小支气管上皮增生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增强.10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yclin B1及P34cdc2表达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966.癌旁细支气管和/或小支气管上皮增生组织中,Cyclin B1及P34cdc2的表达也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38.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Cyclin B1及P34cdc2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其Cyclin B1及P34 cdc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yclin B1及P34cdc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过表达现象,二者在M期前形成过多的促成熟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 MPF)从而加速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跨越G2/M期关卡进入分裂期.过表达的Cyclin B1及P34cdc2可作为反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和临床分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RalA和RhoC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它们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发展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RalA、RhoC在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了解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RhoC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增高(P<0.05),且与淋巴结的转移、TNM分期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Ral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二者在鳞、腺癌中表达均无差异(P<0.05)。结论:肺癌组织细胞中RhoC表达升高及RalA表达异常下调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新近研究表明microRNA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96a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以及抑制miR-196a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及细胞系中miR-196a的表达水平,通过转染miR-196a inhibitors抑制miR-196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定量PCR检测转染效率.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下调miR-196a对NCI-H129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相对于正常肺组织及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中miR-196a的表达水平出现了显著的上调,NCI-H1299细胞中转染miR-196a inhibitors能显著抑制miR-196a的表达水平且抑制miR-196a的表达能降低NCI-H129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结论:定量PCR结果显示miR-196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显著上调,而封闭其表达能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功能,提示miR-196a的表达上调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有可能作为将来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预后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下游基因表达情况。方法:留取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标本及正常肺组织,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同时Northern blot分析SM22、SPARC、SDHB和CC-ND3等4种RASSFIA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5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RASSFI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34.5%,甲基化与各临床参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SM22和SPARC在RASSF1A甲基化组表迭明显下调。结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着较高比例的RASSF1A启动子过度甲基化,并与下游基因SM22和SPARC的表达下调密切相关。提示RASSF1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中起着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蛋白1(Nupr1)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凋亡机制的研究。方法:肿瘤抑制剂盐酸素(salinomycin)不同时间处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Cleaved Caspase-3、Nupr1的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Nupr1基因沉默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Nupr1沉默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 MMP-2、TIMP-1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Nupr1沉默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凋亡情况。结果:与未经肿瘤抑制剂salinomycin处理对照组相比较,salinomycin处理后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Nupr1蛋白表达量下降,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并且随着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Nupr1-siRNA转染组的迁移能力相比对照组未转染组下降(64.4±7.2)%,Nupr1-siRNA转染组的侵袭能力相比对照组下降(58.7±7.3)%。与未转染Nupr1-siRNA对照组相比较,转染后TIMP-1的表达明显上调,而MMP-2的表达则明显下调。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Nupr1沉默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出现大量凋亡。结论:Nupr1基因沉默后通过上调TIMP-1的表达,下调MMP-2的表达降低肺癌A54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进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 2008年10月份-2011 年02 月份因非小细胞肺癌就诊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 例患者(采用化疗联合 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对照组60 例患者(采用常规化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 生活质量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生活质量提高率为88.4%,明显好于与对照组, 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的159份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标本中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159例样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2.6%(20/159),突变主要集中在19号外显子的缺失和21号外显子的点突变。女性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1)。腺癌及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分型(P﹤0.01)。高分化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高于中-低分化检出率(P0.05)。EGFR基因突变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组织学分型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2,3年生存率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79.3%)明显高于对照组(4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的Ⅱ-Ⅳ级白细胞减少率,Ⅲ-Ⅳ级血红蛋白减少率,Ⅲ-Ⅳ级消化系统反应无显著差别,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化疗,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更好,毒副作用并未加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的159份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标本中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159例样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2.6%(20/159),突变主要集中在19号外显子的缺失和21号外显子的点突变。女性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1)。腺癌及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分型(P﹤0.01)。高分化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高于中-低分化检出率(P<0.05)。EGFR基因突变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组织学分型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EL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0月份.2011年02月份因非小细胞肺癌就诊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化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生活质量提高率为88.4%,明显好于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