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东北槭属的种子表皮雕纹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凤国  张玉钧 《植物研究》1998,18(3):361-365
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东北地区槭属(Ace)的11种变种的种皮雕纹进行了扫描观察,并拍制了电镜照片。从种皮的雕纹类型看,槭树属的种皮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1)嵌合型;(2)穴状条纹型;(3)条纹型;(4)网格型;雕纹的形态也支持了色木槭和元宝械作为两个独立种的处理意见;以及小果紫花槭作为紫花槭(Acerpseudo-siebolidianum(Pax.)Kom)的种下等级变种(var.kor  相似文献   

2.
三种毛茛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种(含1变种)毛莨属植物进行了核型研究,其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资料为首次报道。三叶毛莨(RanunculusjaponicusThunb.var.ternatifoliusL.Liao.)有两种核型。即基本型2n=2x=14=6m+4sm+4st(2SAT)和杂合型2n=2x=14=6m+4sm+4st(1SAT),前者核型的特征是其随体较大,而后者核型变异发生在第2对和第3对同源染色体异形上,并  相似文献   

3.
国产稗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产7种(含变种)稗属Echinochloa植物的细胞学进行了初步研究。9个供试材料的体细胞分别表现两种染色体数目2n为36或54。除光头稗E.colonumL外,分析了其余种的核型,其结果为:稗E.crus.var.crusgalli2n=54=58m+6sm;西来稗E.crus.var.zelayensis(H.B.K.)Hitchc 2n=54=42m(2SAT)+12sm(4SAT);  相似文献   

4.
砂仁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砂仁种子包括假种皮、种皮、外胚乳、内胚乳与胚。假种皮由内表皮、外表皮及其间的6-9层薄壁细胞组成。种皮分为外种皮、中种皮与内种皮。外种皮由1层表皮细胞构成,其壁增厚并略木质化。中种皮包括各含1层细胞的下层皮和半透明细胞层与含3-5层细胞的色素层;下皮层与色素层细胞均含有红综色素,后者的壁呈网状增厚。内种皮由1层内切向壁与径向壁非常增厚的石细胞构成。种皮表面具有许多疣状突起,它们是体积较小的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5.
中国以礼草属新分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联炳  崔大方 《植物研究》1995,15(4):422-427
本文报道了禾本科以礼草属二新种及二新变种,即稀穗以礼草KengyilialaxistachyaL.B.CaietD.F.Cui,和静以礼草KengyiliahejingensisL.B.CaietD.F.Cui,显芒以礼草Kengyiliahirsutavar.obviaristataL.B.Cai和毛鞘以礼草Kengyiliarigiadulavar.trichocoleaL.B.Cai.  相似文献   

6.
中国葡萄属(Vitis L.)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国葡萄属(Vitis L.)的系统学进行处理。中国葡萄属共分42种1亚种12变种,归属于1亚属5组4系。文中命名了3新组(小叶葡萄组、秋葡萄组和武汉葡萄组)、2新等级及组合组(毛葡萄组和河岸葡萄组)、3新系(密柔毛系、复叶系、刺状毛系)、1新变种(伏牛山葡萄)和1新组合变种(小叶葛Lai)。  相似文献   

7.
陆兆华  曹文钟 《植物研究》1995,15(2):206-212
本文对中国东北Mang牛儿苗科二属(太阳花属Erodeium,老鹳草属(Geranium)计14种(species)变种(Variety)和1变型(form)植物的种皮亚显微结构(SEM)及了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花属与老鹳草属植物无论从种子形状,长宽比,还是种皮初级雕纹及次级雕纹形态都表现出明显差异。在老鹳草属下种及草种下等级的鉴定和划分上,种皮微形态及种子形态特征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郑儒永  陈桂清 《菌物系统》2000,19(4):473-477
在对性根霉原变种R.sexualis var.sexualis和美国性根霉变种Rhizopus sexualis var.americanus的模式菌株进行了比较研究后,发现二者除都是同宗配合菌和在接合孢子囊和配囊柄的大形态上有一定相似性外,在无论是孢子囊阶段抑或是接合孢子阶段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将美国性根霉变种提升为种,取名美国根霉改级新组合R americanus stat.nov  相似文献   

9.
中国茨藻科植物种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茨藻科植物的外种皮和内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茨藻科植物在种子表面细胞形态、表面纹饰和内种皮内层细胞形态及小瘤状突起的大小和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作为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并首次发现外种皮微形态特征也与内种皮内层小瘤状突起一样具有重要的系统学意义。根据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我们支持Miki(1937)和Shaffer-Fehre(1991b)等关于茨藻科与水鳖科近缘,而不应放在眼子菜目的观点。对弯果茨藻Najas ancistrocarpa A.Br.ex Magnus和草茨藻N.graminea Del.外种皮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外种皮细胞表面具瘤状颗粒而非网状加厚。  相似文献   

10.
金缕梅科的种子形态学及其系统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在属级水平上观察了金缕梅科全部6亚科中的21属41种1变种植物的种子特征,结果表明:该科的种子形状、颜色、大小及种脐特征在各亚科中有差异(除了双花木亚科与金缕梅亚科的大多数属是一致的)可作为区分亚科的特征之一。根据种皮的特征,可划分为5类:(1)种皮平滑或仅在边缘部分具条纹状纹饰(双花木亚科及金缕梅亚科中大部分属);(2)种皮具条纹状纹饰,条纹有波浪加厚或升高(马蹄荷亚科);(3)种皮具瘤状纹饰或具条纹和瘤状相间排列的纹饰(红花荷亚科);(4)种皮具条一网状纹饰(壳菜果亚科);(5)种皮具网状纹饰(枫香亚科)。种皮纹饰对亚科的划分具有一定意义。此外,还详细观察了该科的种皮结构,确认金缕梅科的种皮由外种皮及内种皮构成,而外种皮又进一步划分为外层、中层和内层,种皮各层的细胞层数对该科的分类价值不大。研究结果还表明:枫香亚科的种子特征明显不同于该科的其它成员。关于枫香亚科的系统位置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半日花花粉形态种内变异及其花粉地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用扫描电镜在个体水平上研究了产自两个地区的半日花花粉,并首次发现花粉种内变异与其地理分布之间的显著相关,半日花花粉形态在种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以餐壁纹饰明显分为穿孔型和条纹型花粉;按形状和大小又可分为近球形较小和长球形较大花粉。外壁纹饰与形状、大小所得类型基本吻合。本种花粉,因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外壁纹饰也有明显差异,条纹型花粉分布于新疆天山地区,而穿孔型花粉出现在内蒙古伊盟桌子山,并认为花粉外壁  相似文献   

12.
禾本科针茅族(Stipeae)7种花粉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针茅族7种花粉形态.观察显示,花粉形态均为近球形,具远极单孔,并有萌发孔盖(Operculum).LM观察到花粉外壁纹饰具粗细不一的颗粒状结构,SEM则可辨不同种类的颗粒或瘤状结构的大小及其形成图案的差异,其中芨芨草属(Achnatherum)花粉外壁纹饰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国东北牛儿苗科Geraniaceae老鹳草属Geranium和牛儿苗属Erndium植物计2属,14种,2变种及1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对本科花粉形态进行了分类处理,编制了花粉形态科种检索表。结果表明,本科花粉如按萌发孔类型、外壁雕纹式样可以分为二大类:即三孔沟,外壁雕纹瘤状(Geranium)三沟,外壁雕纹网状(Erodium)。在老鹳草属种及种下等级的分类处理中,花粉粒大小、萌发沟长度、外壁覆盖层网眼均匀性、直径大小、网脊上纹饰及外壁雕纹瘤纹突起均匀性、大小及瘤上纹饰都具有较大的分类学意义。花粉形态分类与经典分类对本科分类群的处理意见相吻合。大大丰富了本科分类微形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The pollen morphology and tapetal membranes of 17 species of Trillium from North America have been examined by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pollen grains of the genus are consistently spherical and inaperturate. The exine is unstratified and ultra-thin. Five types of exine structure are recognized, namely, echinate-, corrugate-, granulate-, verrucate- and spinulate-type, based on the variations in the components of the exine. The granulate-type is the most common and is divided into six subtypes. The features of tapetal membranes also vary in relation with the variation of the exine structur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of palynological evidence in assessment of taxonom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genus.  相似文献   

15.
张元明  阎国荣 《植物研究》2001,21(3):380-386
对采自75个不同居群的塞威氏苹果(Malus sieversii (Ldb.)Roem)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塞威氏苹果花粉萌发孔为三孔沟类型,外壁具条纹状纹饰,条纹间常具小穴或穿孔。根据外壁纹饰的差异将塞威氏苹果花粉划分为六个类型。同时根据花粉资料,探讨了塞威氏苹果的某些分类学和系统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东北杜鹃花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inn.)6种, 1变种, 1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该属花粉粒均为四合花粉。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花粉粒近球形。每粒花粉均具3沟,在四合花粉粒上,相邻花粉粒上的沟相接,有些种可见沟内的萌发孔。光镜下可见花粉外壁为内外两层,厚度约相等。不同的种在花粉粒大小上有区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不同的种花粉表面具有不同的纹饰。即该属在花粉形态上具有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樟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樟科植物为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重要组成成分,我国约有20属420余种。过去对于樟科花粉形态的研究仅限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记载,以台湾学者王仁礼的研究最为全面,共记载了台湾产14属40余种的花粉形态。本文作者以国产樟科为主,应用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对该科花粉形态进行了更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共观察记载了22属150余种,对各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均进行了描述;首次报道了樟科花粉有小穿孔的存在,并依据花粉的形状、外壁纹饰及小穿孔存在与否将樟科花粉划分为7个类型,即:1.厚壳桂型(Cryptocarya,Neocimamomum);2.檬果樟型(Caryodaphnopsis);3.木姜子型(Litsea,Lindera,Neolitsea);4.月桂型(Laurus);5.鳄梨型(Persea,Machilus,Syndiclis,Nothaphoebe, Beilschemiedia,Phoebe,Alseodaphne,Octea);6.檫木型(Sassafras,Cinnamomum,Umbellularia,Actinodaphne,Dehaasia);7.无根藤型(Cassytha)。文中还讨论了樟科花粉的多样性、有关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问题以及同邻近的肉豆蔻科、莲叶桐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首次报道了纲股蓝属2亚属7种10居群样品花粉在扫描电镜下的形态特征。供试花粉均为小花粉类型,椭圆形、长球形或近球形,三孔沟,等极,表面有夹带二歧分叉的条状纹饰作纵向排列。条状纹饰和条纹表面的不规则细横纹是供试花粉的共同特征。花粉的大小和形状,尤其是极面观特征,在供试种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2亚属之间无明显界限。  相似文献   

19.
东北杜鹃花科4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杜鹃花科甸杜属(Chamaedaphne Moench.)、杜香属(Ledum Linn.)、松毛翠属(Phyllodoce Salisb.)、越橘属(Vaccinium Linn.)4属6种, 1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以上4属花粉粒均为四合花粉。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花粉粒近球形。每粒花粉均具3沟,在四合花粉粒上,相邻花粉粒上的沟相接,有些种可见沟内的萌发孔。光镜下可见花粉外壁为内外两层,厚度约相等。不同属种的花粉粒在大小上有区别,花粉粒平均直径为34.0~43.7μm。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不同的种花粉表面具有不同的纹饰。为分类学提供了孢粉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鼠尾草属由于属中的丹参是优良的药用植物,因而引起人们的重视,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至于鼠尾草属的花粉形态,G·埃特曼曾研究过二种鼠尾草花粉(Salvia pratensisSalvia splenders),提及花粉多数为6沟,也有少数花粉具7-12沟(G.Erdtman 1969),中国植物花粉形态一书中也提到Salvia brevilabra花粉具六沟,外壁为网状纹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6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