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花‘南京红须’、‘南京红’花色的呈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南京红须’、‘南京红’的花色主要存在着花发育阶段导致的时间变化,反映其花色受花发育控制。二者的花色都在蕾期最浓艳,在初花期略淡,在盛花期又稍浓,在末花期最淡,尽管花瓣在花开放时便开始衰老;在整个花发育时期,同一朵花不同层次花瓣的颜色浓淡均为:外层花瓣〉中层花瓣〉内层花瓣,即花瓣在花冠中的具体排列位置决定着该片花瓣的特定颜色深浅;但不同层次花瓣颜色的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同时,两个品种外层花瓣的总黄酮含量变化与外层花瓣的色度变化成正相关。而花朵在树冠的着生部位导致的花色差异极不显著,表明‘南京红须’、‘南京红’的花色的空间变化极微。本文可为梅花红色花色的机理探索和花色色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cDNA克隆中的花朵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梅花‘南京红’花色色素花色苷的分子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特殊颜色反应、纸层析、紫外 -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表明 :梅花‘南京红’花色色素的 3种主要花色苷分别是 :花青素 3 氧 (6″ 氧 α 吡喃型鼠李糖基 β 吡喃型葡萄糖 )苷 ,花青素 3 氧 (6″ 氧 没食子酰 β 吡喃型葡萄糖 )苷和花青素 3 氧 (6″ 氧 反式阿魏酰 β 吡喃型葡萄糖 )苷。花青苷在根本上决定着‘南京红’的粉红色花色 ,并可能强化‘南京红’的耐寒能力 ,也奠定了开发和利用该种花色色素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从基因组DNA扩增到的梅花‘南京红须’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片段(469bp)设计3条嵌套的特异性引物.与6条短的随机简并引物组成的引物库分别用热不对称交错PCR法从‘南京红须’基因组DNA扩增该片段的5’和3’旁侧序列。获得的5’和3’旁侧序列分别长1443bp和1200bp。将两个旁侧序列在469bp片段的基础上拼接得到‘南京红须’全长为2lrl4bp的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被命名为pmhxF3’H。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11条正式发表的、已递交到GenBank的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的eDNA序列在总体上有52.21%的一致性.具有3个内含子。其启动子含有1个“AGGA盒”、1个“GC盒”和3个“TATA盒”。这是首次用热不对称交错PCR法从木本植物的基因组DNA克隆到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本研究将为梅花花色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探索、花色的基因工程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梅花"粉皮宫粉"花色色素的花青苷实质和花色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初步表明梅花"粉皮宫粉"的粉红色花色色素为花青素-3-糖苷.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梅花"粉皮宫粉"不同花发育时期、在树冠不同着生部位花朵花瓣的相对花青苷含量,结果表明"粉皮宫粉" 的花色主要存在着花发育时期而导致的时间变化.花色在蕾期最浓艳,花瓣展开后便逐渐变淡;在整个花发育时期,同一朵花不同层次花瓣的颜色浓淡均为外层花瓣>中层花瓣>内层花瓣,且不同层次花瓣颜色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虽然树冠下部单花的花色浓于上部的、树冠内层的浓于外层的,但花朵在树冠的着生部位导致的花色差异并不显著.花青苷除了导致"粉皮宫粉"的粉红花色外,还可能增强其花的抗寒性,为花的凌寒而开创造了条件.本文可为梅花的美学鉴赏、梅花红色花色的机理探索及其色素的分子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梅花是中国的候选国花之一。属于花色苷的梅花'南京红'花色色素用含1%浓盐酸(v/v)的甲醇提取,并呈现纯净的紫红色。体外试验表明:该色素在pH0-3范围内颜色稳定,因不同光质、热、氧化剂、还原剂、螯合剂而呈现无色、墨绿色或黄绿色,因不同金属离子、离子的不同浓度而呈现程度不同的红色、紫色、黑黄色、红中带黑或微蓝绿色,葡萄糖和低浓度苯甲酸钠几乎不影响其色泽,蔗糖使颜色变淡,柠檬酸却使其颜色变深。该文可为梅花红色花色的机理探索、梅花花色苷的分子结构鉴定、梅花红色花色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前提。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成年乔种蜡梅‘美人醉’[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Meirenzui’]5个时期(蕾期、萌动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花瓣内被片为材料,考察开花过程中花瓣色度值、花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揭示蜡梅花色变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美人醉’花瓣的色度值从蕾期到末花期,花瓣红度a^(*)值急剧减小,亮度L^(*)值、黄度b^(*)值和彩度C^(*)值、色相角h°值逐渐增大。(2)在‘美人醉’开花过程中,花瓣类黄酮、花色苷、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类胡萝卜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3)‘美人醉’花瓣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萌动期和盛花期显著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在初花期降到最低值。(4)‘美人醉’花瓣PAL活性随着开花进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SOD活性先显著上升,后保持平稳。(5)‘美人醉’花瓣色度值与其类黄酮、叶绿素、花色苷、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AL活性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蜡梅‘美人醉’花色变化是花色苷、类黄酮、叶绿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起着最直接的作用;花瓣可溶性蛋白、SOD、PAL通过一定的生理代谢途径对花色变化起着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紫金红霞’葡萄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转色前分别进行5种不同类型果袋(白色纸袋、无纺布 白纸双层袋、绿色纸袋、蓝色纸袋、棕色纸袋)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测定不同发育时期葡萄果实的单果重、果粒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总花色苷含量等生理指标,并利用qRT PCR技术分析不同发育时期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探索不同类型果袋对‘紫金红霞’葡萄果实品质、花色苷含量及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色、蓝色和棕色果袋不利于成熟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蓝色和棕色果袋不利于成熟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2)套袋处理会使果实色泽指数显著降低,除无纺布 白纸双层袋未显著降低成熟期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外,其他套袋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果皮中总花色苷含量。(3)套袋处理对6个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无纺布 白纸双层袋对成熟期F3′HUFGT基因的表达、白色纸袋对成熟期MYBA1、DFRLDOX基因的表达则具有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无纺布 白纸双层袋对成熟期果实的内在品质和果皮着色影响最小,可用于‘紫金红霞’果实套袋,其次为白色和绿色纸袋;蓝色和棕色纸袋可使葡萄果实的品质大幅降低,故不可用于实际生产中葡萄果实的套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CmCAD基因在‘三红蜜柚’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与表达规律,该研究以‘三红蜜柚’果实为材料,利用反转录PCR技术克隆获得3个‘三红蜜柚’CmCAD基因,分别命名为CmCAD1、CmCAD3和CmCAD4。对这3个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品种蜜柚及‘三红蜜柚’果实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3个CmCAD基因cDNA长度分别为1 032 bp、1 080 bp和1 071 bp,编码344、360和35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分析发现3个CmCAD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相同的保守结构域,均有跨膜螺旋结构与磷酸化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mCAD1、CmCAD3和CmCAD4分别与甜橙CsCAD1、拟南芥AtCAD9和甜橙CsCAD4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3个CmCAD基因在不同品种蜜柚果实生长过程中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且3个CmCAD基因在‘三红蜜柚’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也有所不同。研究推测,CmCAD4具有一定的潜在功能,可能参与调控‘三红蜜柚’果实中木质素的合成,但基因的具体功能与调控机理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我国完全重瓣型山茶花品种‘红十八学士’(Camellia japonica‘Hongshibaxueshi’)CjHDEF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HM77302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属于花发育B类功能基因的AP3基因家族成员,其cDNA全长1013bp中有一个完整的681bp开放阅读框,编码226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质分子量26.09kD,理论等电点9.03;不稳定系数达43.20,表明该蛋白为不稳定蛋白;其编码蛋白属于MIKC型蛋白,该蛋白预测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结果相符,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延伸链所占比重最小;含有6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表明该基因与‘红十八学士’花器官发育的细胞生长和分化密切相关;有多达11个磷酸化特定位点,说明该基因在花器官发育的细胞信号传递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张瑞  唐红  何丽霞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7):1152-1160
该研究以紫斑牡丹‘关公红’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关公红’的开花情况,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技术考察花芽分化和花瓣发育过程的结构特征,并测定同株‘关公红’单、重瓣花朵的花芽在不同分化阶段内源激素含量,分析单、重瓣花朵的花芽分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特征,为紫斑牡丹不同花型的培育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关公红’单瓣花朵比重瓣花朵花期长,单瓣花朵花瓣表皮细胞光滑平整无明显褶皱,而重瓣花朵花瓣的表皮有明显的褶皱;重瓣花的花芽分化时间明显早于单瓣,花瓣原基的体积也明显增大,这可能与重瓣花中雄蕊瓣化有关系。(2)低浓度GA_(3)有利于‘关公红’单瓣花朵和重瓣花朵的花芽分化;高浓度的ABA促进重瓣花原基的形成;ZR含量增加有助于紫斑牡丹的花芽分化。(3)较高ZR/IAA、ZR/GA_(3)、ABA/GA_(3)、ABA/IAA比值有利于‘关公红’重瓣花朵的花芽分化;ABA/IAA、ZR/IAA比值的增加有利于‘关公红’单瓣花朵花芽分化;(GA_(3)+IAA+ZR)/ABA与(IAA+ZR)/GA_(3)比值减小分别促进重瓣花朵花瓣原基和雄蕊原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治章骨红重翠’梅是一个具有跨品种群特性的梅花新品种,它同时具有朱砂和绿萼品种群的典型特征,其萼绿、花白、木质部淡暗紫色,但其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对‘治章骨红重翠’梅、‘豫西朱砂’梅、‘豫西变绿萼’梅表型、花色苷含量和花青素合成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花瓣、萼片和枝内新生木质部的红色程度与总花色苷含量呈正相关。MYBɑ1MYB1bHLH3是影响这3个品种花部与木质部呈现红色的关键转录因子基因,转录因子促进结构基因F3′HDFRANSUFGT高表达,从而促进红色性状的产生。综合分析后推测,‘治章骨红重翠’梅花瓣白色源于矢车菊合成通路上其他分支FLSF3′5′HLARANR基因高表达,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 GST)基因GST低表达;萼片绿色源于F3′HDFRANS基因低表达;木质部红色源于ANSUFGT基因高表达。本研究对‘治章骨红重翠’梅跨品种群特性作出初步解释,为梅花花色与木质部颜色的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红露珍’山茶为实验材料,分别研究了蕾期(I)、花瓣露出(II)、花冠微展(III)、花冠完全展开(IV)和落地花冠(V)等5个阶段花瓣和雄蕊等部位气孔的分布特点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花瓣基部的上下表皮、雄蕊管的内外表皮均有气孔分布。在每个阶段,花瓣基部上表皮的气孔器长度极显著大于下表皮的气孔器长度(P〈0.01)。当山茶花冠微展时,下表皮的气孔开度为(2.5±0.3)μm,而当花冠展开时,下表皮的气孔开度却为(0.9±0.3)μm;上表皮的气孔开度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未发生显著性的改变,其平均开度为(4.3±0.3)μm。在每个阶段,花瓣下表皮的表皮细胞密度大于上表皮的表皮细胞密度。雄蕊管内外表皮上的气孔在各阶段均维持较大的气孔开度。气孔的不均等分布、气孔开度的变化、表皮细胞的差速生长都可能与花瓣的展开有关。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分别以蓝紫、红、黄色系月季品种‘微蓝’、‘梅朗口红’和‘朝圣者’为材料,将其置于正常光照(CK)、遮光25%(S)和遮光50%(S) 条件下培养,测量花瓣6个发育阶段的CIE值、pH值以及总类黄酮、总花青苷含量,并分析了各品种不同遮荫处理下测定参数间的相关性,探讨遮荫对不同色系月季发育过程中花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荫处理会导致‘微蓝’花瓣着色变浅、亮度增加,S处理下花瓣的蓝度积累最多,适当遮荫以利于其花瓣显蓝;‘朝圣者’在S处理下花瓣颜色稳定,且色度积累与CK相似,S条件下花瓣颜色波动较大,但在盛花期饱和度最高;S处理下对‘梅朗口红’花瓣颜色影响较小,S处理下花瓣红度减少、黄度增加,且色彩波动较大,大量遮荫会导致‘梅朗口红’花瓣红色变浅、花瓣泛黄。(2)遮荫可以通过影响‘微蓝’花瓣pH值,进而影响其花色苷稳定性,最后在花色苷和pH的协调作用下,使其花瓣显蓝紫色;适当遮荫提高了‘梅朗口红’花瓣pH与色彩间的相关性,同时花青苷积累量减少、类黄酮增多,导致花瓣红色变浅、泛黄;遮荫会引起‘朝圣者’花瓣pH与类黄酮的协同作用,进而使其黄色和彩度加深。研究发现,遮荫对不同色系月季发育过程中花色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遮荫50%提高了蓝紫色和黄色品种月季的观赏性,但降低了红色月季的观赏性;遮荫25%对3个品种月季观赏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郁晶晶  唐东芹  李欣 《广西植物》2020,40(5):687-695
为研究不同品种香雪兰的花色苷组成、含量及与花色表型之间的关系,阐明香雪兰花色形成机理,该研究以不同花色的香雪兰(Freesia hybrida) 11个品种为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和色差仪进行花色描述,利用特征颜色反应初步确定色素类型,通过pH示差法测定花瓣中总花色苷的含量,进而利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各品种花瓣中花色苷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1个所选品种涵盖香雪兰四大色系,即白色系、黄色系、红色系、蓝紫色系;所选品种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不含或含有极低量的类胡萝卜素,除‘White River’‘Fragrant Sunburst’‘Gold River’‘Tweety’外,均含有花色苷;‘Red Passion’花瓣中总花色苷含量最高,最低是‘Lovely Lavender’,其含量仅为‘Red Passion’的24%;在香雪兰花瓣中共检测出10个花色苷组分,分别为飞燕草-二葡萄糖苷、矢车菊素-二葡萄糖苷、矮牵牛素-二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芍药素-二葡萄糖苷、锦葵素-二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O-葡萄糖苷、芍药素-3-O-葡萄糖苷、锦葵素-3-O-葡萄糖苷;红色系品种‘Red Passion’和‘上农红台阁’花瓣中主要成分为矢车菊素类化合物,蓝紫色系品种‘Pink Passion’‘Castor’‘上农淡雪青’和‘上农紫玫瑰’花瓣中主要成分为矮牵牛素类和锦葵素类化合物,‘Lovely Lavender’花瓣仅含飞燕草素类化合物。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香雪兰花瓣颜色的呈现与花色苷种类有关,花瓣着色程度则与花瓣中花色苷总含量成正比。该研究结果为新品种培育、花色改良和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了山茶品种‘克瑞墨大牡丹’不同花器官自然挥发的花香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花香成分。分别从整花、花瓣、雄蕊中检测到了89、80、21种化合物。花香成分主要由萜类、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等组成,其中以单萜中的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以下依次为顺式氧化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十四烷等。花瓣和雄蕊中花香成分有较大差别,芳樟醇在花瓣和雄蕊中均占首位,相对含量分别为15.12%和63.97%,雄蕊缺乏烷烃和芳香烃。同一朵花所有花瓣的花香绝对挥发量是所有雄蕊的3倍以上,但质量相同时雄蕊的挥发量却明显高于花瓣,表明花瓣和雄蕊对‘克瑞墨大牡丹’的花香具有同样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技术,分析茶梅品种‘冬玫瑰’(Camellia sasanqua‘Dongmeigui’)不同花期和花器官的香气组成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香气组成成分分别有30、49、42和48种,共有成分13种;随花朵开放,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苯乙酮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的相对含量随花朵开放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二者相对含量的总和均最高,分别为20.08%、44.92%和62.02%;随花朵开放,烷烃类和酚类成分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醛酮类成分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醇类和烯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芳香烃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盛花期,外轮花瓣、内轮花瓣、雄蕊和雌蕊香气的组成成分分别有31、48、34和24种,共有成分12种;其中,苯乙酮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在内轮花瓣和雄蕊中的相对含量总和分别高达74.29%和76.32%。从成分类型看,外轮花瓣的香气以烯类和醛酮类成分为主,内轮花瓣和雄蕊的香气以醛酮类和醇类成分为主,雌蕊的香气以醇类、醛酮类、烷烃类和酚类成分为主。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茶梅品种‘冬玫瑰’花朵香气的组成成分在不同花期和花器官中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看,醛酮类和醇类成分是影响其香气浓郁程度的关键成分,其中主体成分是苯乙酮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而内轮花瓣和雄蕊是其香气释放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多花水仙ACS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功能,以‘云香’水仙盛花期花瓣为试验材料,根据‘云香’水仙花朵转录组数据信息,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1个ACS基因,命名为NtACS1(GenBank KX082936);NtACS1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552bp,编码183个氨基酸。编码蛋白质分子量约为20.6KDa,理论等电点为6.30,不稳定系数为65.49,属于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通过qRT-PCR对‘云香’水仙不同时期花瓣和副冠中的NtACS1基因进行了表达分析,得到与‘云香’水仙花朵转录组数据中相同的结果:NtACS1基因在‘云香’水仙花瓣和副冠中的表达都是随着花衰老过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且NtACS1基因在花瓣和副冠中的表达峰值都在花苞期,表明NtACS1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在乙烯生物合成途径的系统1发挥催化作用的ACC合成酶。成功构建了NtACS1基因的正义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8株转基因烟草,PCR和RT-PCR检测显示其中有6株为阳性植株,初步证实NtACS1基因已导入烟草基因组中且在烟草中已表达。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NtACS1基因的功能和后续转化水仙延长其花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WRKY转录因子在‘云香’水仙中的功能,该研究以‘云香’水仙为材料,克隆了WRKY基因,命名为NtWRKYY1(GenBank登录号为KX056495)。序列分析显示,NtWRKYY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510bp,编码169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NtWRKYY1编码蛋白含1个WRKY结构域和C2H2锌指结构(Cx4Cx23HxH),与AtWRKY57聚在一起,属于第Ⅱc类WRKY转录因子。组织表达和时空表达分析显示,NtWRKYY1基因在花中表达量高于根和叶,且在花瓣及副冠中的表达量随开花过程(花蕾期、始花期、盛花期、衰败期)呈上升趋势。植物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分析显示,NtWRKYY1基因受脱落酸(ABA)、高温、干旱和盐诱导,受茉莉酸甲酯(JA)抑制,表明NtWRKYY1基因可能在‘云香’水仙花朵的衰老过程中起正调节作用,同时参与‘云香’水仙ABA、JA等激素信号转导及高温、干旱、盐碱等非生物胁迫过程的调控。利用In-Fusion克隆技术成功构建过表达载体pMDC140-NtWRKYY1,并采用农杆菌介导叶盘法转化烟草。RT-PCR和GUS染色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烟草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9.
花色苷是一类重要的色素,对李红色的形成必不可少。本研究以‘脆红李’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总花色苷含量及果皮主要花色苷组分和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Ps PAL、Ps CHS、Ps CHI、Ps F3H、Ps DFR、Ps ANS和Ps UFGT基因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脆红李’果实的生长发育,果皮和果肉中总叶绿素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脆红李’果肉中不含花色苷,果皮中的花色苷在转色期才开始积累,成熟时达到最大值,为404.37μg/(g·FW),并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为主;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在‘脆红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皮和果肉中有着特异性的表达,但只有Ps PAL和Ps UFGT基因的转录水平与花色苷含量的正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这两个基因对‘脆红李’果实的着色有着异常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油用玫瑰主栽品种‘苦水’玫瑰的栽培园区总见千花无果现象,为此,本研究对‘苦水’玫瑰的杂交育性进行了遗传学研究。授粉试验发现,自然授粉和人工辅助授粉时‘苦水’玫瑰自交不结实;异交时,‘苦水’玫瑰作为母本与‘丰花’玫瑰、‘四季’玫瑰、‘艳霞’玫瑰、重瓣黄刺玫之间具有亲和性,而作为父本与杂交母本都无法成功授粉结实。在雄蕊花瓣化、P/O值、花粉异型性和花粉萌发率等生殖特征中发现‘苦水’玫瑰的花粉畸形现象严重,萌发率近似为零。进而,显微观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相发现‘苦水’玫瑰中存在染色体分配行为不协调,胞质分裂不均一,四分体中有三分体等异常现象。由此可见‘苦水’玫瑰的异常减数分裂行为致花粉败育妨碍其做父本时的受精结实,故雄性不育而非蔷薇科常见的自交不亲和性,是‘苦水’玫瑰自交不结实的主要原因,也表明作为母本通过杂交育种方法改良‘苦水’玫瑰的种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