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浙江海岛鸟兽地理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浙江洞头岛及舟山五岛的鸟兽调查表明,海岛动物的种数较相邻大陆为低,但种群密度却高于大陆,岛上的某些种类出现生态位扩展的现象。舟山五岛兽类的种数和岛屿面积呈正相关,其关系式为S=2.12A~(0.29),但种群密度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大而下降。文中据此提出了保护和发展岛屿动物资源的某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舟山群岛獐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光普  张恩迪 《兽类学报》2002,22(2):98-107
1999 年7 月至2000 年6 月采用访问和样线法对浙江舟山群岛25 个岛上的獐的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獐在该地区主要分布在北纬30°26′以南, 东经122°24′以西, 且集中在西南诸岛上。较大岛屿獐的分布比例较高, 10 km2以上的岛屿81.25 %有獐分布。并且其周围小岛獐的分布比例也较高。所调查的5 个距离舟山本岛3 km范围内的小岛均有獐分布。獐所分布的岛屿随着离大陆和本岛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獐主要栖息在山丘上, 但夜里常到农田觅食。21.47 %有人居住岛上有獐分布。对獐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离本岛和大陆的距离及岛屿面积; 其次是人类活动, 主要是偷猎; 淡水水源影响不大; 分布与岛屿形状无关。獐可以在岛屿之间迁游, 从而影响分布。獐在舟山地区可能是原有分布的, 几次地质变化可能对其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岛屿特有种全缘冬青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全缘冬青(Ilex integra)为岛屿特有植物,主要分布于浙江舟山群岛,被列为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作者运用ISSR分子标记对舟山群岛的6个全缘冬青种群(5个自然种群和1个栽培种群)共57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9条随机引物扩增出78条清晰谱带,其中45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57.7%。经POPGENE软件分析,全缘冬青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42.1%,Nei’s基因多样度(HE)为0.153,较其他海岛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偏低。5个自然种群遗传分化系数Gst=0.316,AMOVA测度Fst=0.295,Shannon多样性分化系数S=0.304,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全缘冬青种群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具有正相关性(r=0.649,P<0.05),岛屿间地理隔离对种群间遗传分化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UPGMA聚类分析显示,朱家尖岛与普陀岛种群亲缘关系较近,而舟山岛栽培种群是由桃花岛自然种群移植而来。针对全缘冬青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及遗传分化程度较高的现状,应加强现有自然种群的就地保护,促进种群自然更新;建立种质资源库,收集不同岛屿的种源进行混合繁殖,促进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4.
岛屿植物舟山新木姜子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基于随机扩增多态 DNA(RAPD)方法分析了舟山群岛濒危植物舟山新木姜子 (N eolitsea sericea) 6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程度。 10条随机引物扩增出 84个可分析位点 ,多态位点百分比 (PPL)为 3 8.10 %。经 POPOGENE分析发现 ,舟山新木姜子居群平均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比 (PPL )为 2 3 .18% ,Nei' s基因多样度 (HE)为 0 .0 793 ,Shannon信息指数 (H )为 0 .12 0 1,与其它岛屿植物比较具有中等偏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岛屿各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 (Gst=0 .3 646) ;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r=0 .7697,P=96.62 % ) ,岛屿隔离效应是导致居群间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结合居群遗传多样性及UPGMA聚类分析 ,推测普陀山岛舟山新木姜子部分个体可能为大猫岛迁入的后裔 ,而朱家尖岛舟山新木姜子则由人为移植自普陀山岛。基于舟山新木姜子的物种保护及资源利用 ,建议加强现有自然居群的就地保护 ,促进居群自然更新 ;建立种质资源库 ,收集不同岛屿的种源进行混合繁殖 ,促进基因交流 ;选育优良品系用于海岛植被恢复及园林观赏  相似文献   

5.
采用立木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对浙江沿海地区(包括嵊泗县大戢山岛、定海区大猫岛、普陀区朱家尖岛、鄞州区瞻岐镇、北仑区春晓镇和宁海市力洋镇)的舟山新木姜子也Neolitsea sericea ( Bl.) Koidz.页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及其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舟山新木姜子天然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52科76属92种(含6变种),以木本植物为主,其中常绿木本植物34种,落叶木本植物31种。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其中位于普陀区朱家尖岛的群落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 H忆)最高,位于定海区大猫岛的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H忆值均最高;且存在灌木层的H忆值大于乔木层和草本层的规律。种群个体年龄结构存在差异,但6个种群均为增长型种群,幼苗储备丰富,其他龄级的个体数量总体上随径级增大而减少。6个种群的分布格局均为显著的聚集分布,其中位于北仑区春晓镇的种群聚集强度最高,位于定海区大猫岛的种群聚集强度最低。从静态生命表看,舟山新木姜子岛屿类型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在径级玉( DBH<5 cm)和径级Ⅳ(15 cm≤DBH<20 cm)较高,大陆类型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在径级玉较高。研究结果显示:浙江沿海地区舟山新木姜子群落主要为常绿阔叶林,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差异明显源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总体上看舟山新木姜子种群具有很强的更新能力。根据研究结果,对浙江沿海地区舟山新木姜子种群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杰君  鲍毅新  刘军  王艳妮  张旭 《生态学报》2013,33(11):3460-3469
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舟山群岛4个獐(Hydropotes inermis)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2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86个可分析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64.34%.獐物种水平上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10,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Ⅰ)为0.318,各种群的H介于0.157-0.190之间,I在0.228-0.278之间,与已报道的ISSR标记在其它动物物种中的应用结果相比,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Structur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个体根据遗传信息的不同可以被分为4个组群,每个养殖场内的个体基本上都在各自独立的组群中,这与地理区域的划分相似.另外发现各养殖场獐种群间已表现出了较大的遗传分化(Gst=0.163).同时,为了解各种群间的遗传关系,计算了各种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结果显示舟山种群(ZS)和秀山种群(X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45,而岱山种群(DS)和朱家尖种群(ZJJ)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66.基于以上结果,建议加强不同岛屿种群间的个体交流,特别是朱家尖种群(ZJJ)与其它种群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李奎  周传江  梁爱萍 《昆虫学报》2020,63(4):502-511
【目的】揭示岛屿隔离效应对舟山群岛及邻近大陆碧蛾蜡蝉Geisha distinctissima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依据本研究获取的舟山群岛(11个岛屿)及邻近大陆15个种群共247头碧蛾蜡蝉样本的16S rRNA基因序列,对该地区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估;采用贝叶斯推断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绘制单倍型网络图,以解析种群间的遗传结构;通过中性检验、错配分布分析和贝叶斯天空线(Bayesian skyline plot, BSP)分析,探讨该地区碧蛾蜡蝉的种群历史动态。【结果】贝叶斯系统树及单倍型网络图均没有解析出舟山群岛碧蛾蜡蝉种群明显的遗传结构。且分子方差分析发现,遗传变异主要集中在种群内部(种群内变异占68.26%),种群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显示了该地区碧蛾蜡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均质化。不同种群间的单倍型多态性和核苷酸多态性与大陆-岛屿距离及岛屿隔离时间不相关。中性检验分析检测到Tajima’s D和Fu’s Fs均呈显著的负值,且错配分布分析呈现出典型的单峰,表明该地区碧蛾蜡蝉种群发生了近期的种群扩张事件。BSP分析表明,这种扩张事件发生在大约0.5~3.5千年前。【结论】岛屿隔离效应可能不足以驱使舟山群岛及邻近大陆的碧蛾蜡蝉种群遗传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水獭作为我国珍稀濒危的兽类之一,长期以来未得到研究者与保护生物学者的足够重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我们通过半结构性访谈、样线、红外相机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珠海近海10座岛屿的水獭现状进行了快速调查,以期为今后该地区的水獭保护工作提供本底数据和科学支持。调查结果显示,面积较大的近海岛屿曾经都有水獭分布,但种群数量已严重下降,在一些岛屿上可能已经消失。我们在横琴岛仍发现欧亚水獭(Lutra lutra)残存的种群,为华南地区的水獭保护带来了希望;但横琴岛的经济开发正对其栖息地产生威胁。笔者建议尽快将横琴岛的水獭活动区域划为保护地,避免其受到开发建设的影响,同时尽快开展我国其他地区的水獭现状调查,以制定我国水獭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旭  鲍毅新  刘军  沈良良  章书声  方平福 《生态学报》2013,33(15):4665-4673
2009年7月至11月以及2010年3月至11月在千岛湖地区2个岛屿上对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种群进行标志重捕,通过对社鼠种群数量变动、更新率、居留时间以及气候对种群数量影响的研究,探讨在陆桥岛屿环境下社鼠种群数量动态的规律.结果显示:两岛种群数量均是上半年数量处于高峰,而下半年数量较低,超过环境承载力可能是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岛屿环境对社鼠数量季节消长的影响与陆地环境有所不同;两岛社鼠的种群更新率均较低,这也说明在缺乏迁入和迁出的陆桥岛屿上,仅仅依靠出生和死亡来完成种群的更新,其种群更新率是较低的.根据对社鼠居留时间的研究,两岛上社鼠的生态寿命有可能只有一年左右,这比以往研究认为社鼠的生态寿命约一年半或更长一些明显缩短,这可能与陆桥岛屿较特殊的生存环境有关;月平均气温处于10-22℃对于社鼠种群的维持和增长是有利的,当月平均气温超过22℃时,似乎对社鼠种群是不利的.高温而少雨,可能是导致夏季社鼠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于2009年7月至2010年11月,对浙江千岛湖两个岛屿上的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种群进行标志重捕,并采用8个高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对两个岛屿的社鼠种群进行家群分析和亲权鉴定,探讨了社鼠家群的亲缘关系特征。结果显示,8个微卫星位点能可靠地对两个岛屿社鼠种群进行亲权鉴定,A岛已确定亲缘关系的71只社鼠分为12个家群,家群中的个体数最多达到19个,B岛已确定的49只社鼠个体共分为11个家群,家群中的个体数最多达到14个。家群内部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表现为配对繁殖的个体对间亲缘系数最小,揭示了社鼠倾向于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异性作为配偶。家群中雄性后代个体之间与雌性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相比,两岛表现情况相反,该结果暗示两岛屿上社鼠扩散行为可能有所不同。通过计算与同一雄性(或同一雌性)交配的个体间的亲缘系数,发现两个岛屿上的社鼠在与不同异性交配时也存在选择性,即避免选择亲缘关系较近的异性作为混交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封面图说     
<正>东海舟山海域——舟山位于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东的浙江省北部,属东海海域。其陆地面积12410公顷,大小岛屿有1300多个,其中舟山本岛面积为4720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38%,为中国第四大岛。舟山群岛岛礁众多,星罗棋布,约相当于中国海岛总数的20%。舟山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也是世界著名四大渔场之一。舟山的黄鱼、带  相似文献   

12.
张旭  鲍毅新  刘军  沈良良  叶彬  施渭渭 《生态学报》2013,33(16):5000-5007
2009年7月至11月以及2010年3月至11月在千岛湖地区2个岛屿上对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种群进行标志重捕,通过对社鼠种群年龄结构和性比的研究,探讨陆桥岛屿环境下生境片段化对社鼠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社鼠种群年龄结构整体上均表现为由上半年幼年组和亚成年组占优势逐渐过渡到下半年成年组和老年组占绝对优势,岛屿环境对社鼠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与陆地环境有所不同;两岛社鼠种群数量与性比(♀:♂)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B岛2010年7-11月除外),当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少于雄性,而种群数量处于低潮期时,雌性多于雄性,这可能是社鼠种群数量变动内部调节机制的一种表现;由于9-10月和2-3月的繁殖高峰以及高的胎仔数,翌年上半年种群数量就能恢复并达到全年最高峰。  相似文献   

13.
在普陀区455个大大小小的海岛中,除了已经成熟开发的旅游活动以及知名度较大的普陀山岛、桃花岛、珞珈山岛和东福山岛,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岛屿,不为人所熟知.从2021年3月开始,我们多次对六横岛、虾峙岛、佛渡岛、悬山岛、湖泥山岛和对面山岛等30多个海岛进行了实地调查,对岛上分布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摸底,以收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海岛众多,是舟山群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海岛中,有几座远离陆地,在中国大陆东端,被人们称为东极岛.随着电影《后会无期》的上映,让取景地东极镇的这几个小岛一蹿而红,成为热门的打卡地,吸引了众多的文艺青年专程过来打卡.实际上,东极镇由4个主要的岛屿组成,东福山岛位于最东端,距离大陆岸线最近约65千米,是...  相似文献   

15.
黒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Anura,Bufonidae)是亚洲常见的蟾蜍,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由于华南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大陆架岛屿及其地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因而不同地区的黑眶蟾蜍种群可能存在地理上的遗传变异。本文首次采用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了采自我国华南6个省市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台湾),包括4个主要大陆架岛屿(海南岛、大屿山、南澳岛、台湾岛)的12个黑眶蟾蜍种群共84个个体,获得mtDNA控制区序列长956bp的片段,共有75个变异位点(26.3%为单个多态位点,73.7%为简约信息位点),12个插入/缺失。所获得的44个单倍型中有5个为种群间共享的单倍型。华南地区黒眶蟾蜍较高的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h=0.977)不但表现为海岛种群内普遍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而且遗传分化指数(FST)、基因流(Nm)、Amova和Samova等分析均表明种群之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从Amova分析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来看,华南地区分布于大陆与分布于海岛的种群之间并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说明由陆缘浅海造成的阻隔作用(isolation by barrier)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华南地区黑眶蟾蜍种群之间遗传分化的原因。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低度相关(Mantel测试R=0.192,P<0.001)说明华南地区黑眶蟾蜍的种群分化並不完全符合距离决定分化(isolation by distance)的假说。Samova的结果表明华南沿海大陆东部的3个种群(广东汕头、福建莆田和东山)与其它地区9个种群之间的变异最大(FCT=0.35097),因此,推测黑眶蟾蜍这2个地理区域组之间应该存在着其它地理隔离屏障,对两地黑眶蟾蜍的迁移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产生此隔离效应的天然地理屏障可能为莲花山脉。黑眶蟾蜍种群在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局部扩张,时间大约在距今0.025MYA左右,这与最后一次冰期结束的时间相吻合,而位于我国华南大陆周边的4个主要大陆架岛屿(海南岛、大屿山、南澳岛、台湾岛)可能是华南地区黒眶蟾蜍在第四纪冰期的"避难所"。南澳岛种群所存在的特殊单倍型验证了这一岛屿避难所的存在。本研究揭示的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变异和分化,对进一步了解华南地区乃至亚洲的黒眶蟾蜍的生物地理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郑春艳  杨帆  曾玲  许益镌 《昆虫学报》2021,64(11):1328-1337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离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基因组微卫星标记,确定这些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方法】使用454 GS-FLX焦磷酸测序技术开发来自中国华南陆地和岛屿的11个黑头酸臭蚁地理种群基因组微卫星位点。从随机设计的100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10对引物,用于确定黑头酸臭蚁4个地理种群[东澳岛(DAD)、荷包岛(HBD)、梅州(MZ)和山咀(SJ)]10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结果】从11个黑头酸臭蚁地理种群基因组中成功开发和分离10对微卫星引物。在DAD, HBD, MZ和SJ 4个地理种群中,10个微卫星位点中7个有高多态性,这10个位点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A)是3.50~9.00个,每个地理种群每个位点等位基因丰富度(AR)在1.992~12.938之间。岛屿地理种群(DAD和HBD)的AR和预期杂合度(HE)与大陆地理种群(MZ和SJ)的相比差异不显著。4个地理种群均显示高水平遗传分化(FST=0.15969);HBD和MZ种群与其他配对地理种群相比,遗传分化较高(FST=0.185),基因流较低,说明这两个种群基因流被限制。此外,遗传变异来自种群内个体之间。【结论】筛选新的微卫星位点能够为研究黑头酸臭蚁种群结构和繁殖结构提供有效工具,以深入了解其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7.
寿鹿  杜卫国  陆祎玮 《动物学报》2005,51(5):797-805
比较浙江温州北麂岛与洞头岛的热环境、食物可利用性以及动物体温,以辨析北草蜥岛屿种群间生活史特征差异中环境因子的作用。通过测定岛屿上北草蜥栖息地植被和环境温度,比较岛屿热环境的差异。野外测定活动蜥蜴的体温、环境温度和活动规律,实验室温梯板中测定动物喜好体温。用陷阱法测定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丰度,以比较岛屿蜥蜴种群的食物可利用性。岛屿植被存在差异导致热环境的差异。洞头岛植被高于北麂岛,地表层光线透入率则低于北麂岛。因而,洞头岛郁闭地表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显著低于北麂岛,但两岛裸露地面的温度无显著差异。热环境的岛屿间差异进而影响北草蜥的野外体温。在春季,洞头岛的野外有效温度和基底温度显著大于北麂岛,而两岛北草蜥的体温无显著差异;在夏季,洞头岛的北草蜥体温、有效温度和基质温度均显著高于北麂岛;到秋季,北麂岛蜥蜴体温和环境温度高于洞头岛。地面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丰度的岛屿间差异表明北麂岛食物可利用性大于洞头岛。岛屿间北草蜥日活动规律和喜好体温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1)温度和食物可利用性存在岛屿间差异,岛屿种群间生活史特征差异可能与之有关;(2)两岛屿北草蜥主要采取行为调节对策来适应自然界的热环境变化,尚未发现热生理学特征的进化性漂移[动物学报51(5):797-805,2005]。  相似文献   

18.
刘小丽  孙佼  韩金巧  王艳妮  谭江东 《生态学报》2019,39(18):6898-6907
岛屿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常被生态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视为研究生物进化的天然实验室,岛屿生物地理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对舟山群岛8个面积不等岛屿的黄毛鼠(Rattus losea)种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8个种群的遗传变异特征,对探讨岛屿理论中的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线粒体分子标记技术,利用PCR扩增得到D-loop区基因序列815 bp,在330个黄毛鼠样本中共识别出15个单倍型,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_i)为0.001,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_d)为0.364,表明舟山群岛黄毛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Tajima′s D中性检验显示除了小盘峙种群,均为显著负值(P0.01),表明种群受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历史上发生过种群扩张。AMOVE显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平均值为0.745,处于较高的分化水平,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占74.5%。基于线粒体D-loop区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中值网络都表明8个岛屿的黄毛鼠种群起源于两个母系。此外,Mental检验显示不同岛屿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岛屿间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6077,P=0.004),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岛屿面积并未发现显著相关性(r=0.6255,P=0.1840)。研究结果可为岛屿黄毛鼠种群的微观演化以及一些岛屿物种的进化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植被和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探明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顺利实施的关键。基于中国南海北部大庙墩岛、涠洲岛、大汉三墩岛、甘蔗岛和蜈支洲岛等个海岛的典型植被群落植被土壤的全面调查和取样分析,建立10个植被因子和14个土壤因子的2级层次指标体系,采用层析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构建5个海岛植被土壤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岛屿的植被土壤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不完全对应,植被与土壤的综合指数在不同岛屿中也不完全一致,甘蔗岛的植被效应和大汉三墩岛的土壤效应最佳。中国南海北部5个岛屿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状况较好,均处于初、中级协调发展状态,且除甘蔗岛外处于植被土壤同步型。总的来说,由于岛屿远离内陆,人类干扰相对较小,在植被土壤长期的演替过程中,中国南海北部岛屿植被土壤耦合协调较好,在其恢复与生态重建时要注重提高植物多样性、抚育水平和土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舟山岛中国小鲵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舟山岛自1985 年发现有中国小鲵分布后, 作者于每年12 月至翌年5 月小鲵繁殖期间, 对岛上中国小鲵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开展全面调查, 表明其种群密度大, 分布广泛, 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