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疆东准白山包组剖面出露较连续,产有大量腕足类Tuvaella(图瓦贝)。下段以Tuvaestrophiasp.为代表,中、上段为Tuvaella鼎盛时期,以Tuvaella gigantea Tschernyschew(大型图瓦贝)和Tuvaella rackovskii Tschernyschew(拉氏图瓦贝)先后出现为特征。Tuvaella生态环境与近岸、水动力关系不大,与砂质、砾质海底有关,尤其是砾质海底,对它生长特别有利,个体往往发育较大。白山包组沉积环境总体处于浅海较深水处。地质时代应为中志留世—晚志留世早、中期。白山包组产有大量图瓦贝动物,指示准噶尔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其他地区古生物属群有很密切的关系,推测两板块间拉张距离并不太远。  相似文献   

2.
广西南丹县泥盆纪塘乡组的腕足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系统地记述了广西南丹罗富地区塘乡组中的一些腕足类,共计20属26种,包括2个新属,即纳标贝(Nabiaoia)和近戟贝(Perichonetes),9个新种。根据塘乡组腕足类的研究,作者对塘乡组的时代提出了意见,认为塘乡组应与西欧的上埃姆斯阶及艾菲尔对比。  相似文献   

3.
漫话海豆芽     
一提起海豆芽,很多人都知道它是鼎鼎有名的活化石,它从4亿5千万年前就已出现,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尽管从那时到现在,地球已历尽了沧桑,然而它不但样子没怎么变,而且连生活方式也没有变,真是生物界里一件奇事。海豆芽的学名叫Lingula,译成中文,就是舌形贝,因为它的贝体呈长椭圆形,很像人的舌头,所以叫它舌形贝。它活着时在贝体的后部还有一根可伸缩的、半透明的肉茎,并靠着这强有力的肉茎,把贝体固着在海底的泥砂中。乍看起来,这贝体也像颗黄豆,肉茎像刚长出来的嫩芽,所以老百姓都叫它海豆芽。海豆芽保存成化石时,软体部分的肉茎绝大部分都没有保存下来,而  相似文献   

4.
许汉奎 《化石》2002,(4):13-15
腕足类是古生代海洋中分布最广、最常见数量也是最多的一种底栖动物。在我国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志留纪、泥盆纪泥灰岩中的腕足类经风化后常一个个散落在地表 ,几乎遍地皆是 ,因许多化石其外形像一个个落地的石燕 ,所以老乡常称该处为石燕坡、石燕沟。但由于现生的腕足类数量极少、且罕见 ,所以1806年法国人杜美露称这类化石为腕足类 ,即希腊文的brachi(腕)加 pod(足) ,即Brachiopod也就不足为奇了。因它确与双壳类(壳)一样具有二个壳瓣 ,以保护其身体的软体部分。现生的双壳类很多 ,它们体内均有一大的…  相似文献   

5.
滇西保山、施甸一带中奥陶统施甸组产有许多腕足类化石,尤其是保山县蒲缥孔雀寺剖面施甸组出露较完整,腕足类分异度较高,但这些过去少有报道,腕足类两新属Pupiaoia和Baoshanella就发现于施甸和保山县的施甸组,前者属正形贝超科,因其壳饰及内部构造较特别,故建立Pupiaoidae新科;后者属德姆贝类的Portranellidae科。与两新属共同产出的腕足类有Protoskenidioides,Lepidorthis,Sulcatorthis,Saucrorthis,Martellia等,三叶虫为Actinopeltis,Illaenus,Birmanites等,笔石为Didymograptus murchisoni Bcek,D.cf.acutus Ekstrom,D.nanus Lapworth等,故该动物群的确切年代应属中奥陶世Darriwilian中晚期。  相似文献   

6.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1999,38(2):155-167
古生代中期的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中出现了一类奇特的拖鞋形珊瑚,如Calceola,Rhizophyllum等,过去由于形状特殊往往被误认为是牡蛎,固有蛤或腕足类,这类珊瑚平躺在浅海软底或局部含碎石块的海底,平躺的一面呈扁平状,朝上的一面则呈上凸形,平时打开各自的萼盖伸出触手拨动水流捕食微生物,一遇强敌或泥沙浊流便迅速将萼盖紧闭,保护自己的软体免受伤害,Rhizophyllum的地质历程主要是志留纪,  相似文献   

7.
河北完县中、晚寒武世无铰纲腕足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仕龙 《古生物学报》1993,32(4):400-417
研究了河北完县清醒剖面中寒武统张夏组至上寒武统凤山组酸解法所获得的无铰纲腕足类化石5500多件,详细描述了乳孔贝科2新属、16新种、3未定种,圆货贝科1新属、2新种.自张夏组至凤山组建立了8个无铰纲腕足类化石组合.对乳孔贝亚科的幼壳形态进行了分类,并研究幼壳的演化趋向.  相似文献   

8.
描述产于贵州剑河八郎苗板坡剖面凯里组的艾苏贝一新种。新种腹壳壳喙细小尖凸,最高点位于壳喙处,两壳壳面具细圆且低小的放射线,放射线之间的间隔宽度与放射线的宽度相当,放射线上具有数量多、密度大、个体小的瘤点,为此建立新种瘤点艾苏贝(Nisusia granosasp.nov.)。凯里生物群中产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新种瘤点艾苏贝的发现增加了凯里生物群腕足类的分异度,为研究寒武纪腕足动物的辐射和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也为研究艾苏贝类形态特征及钙质壳腕足动物壳面装饰在泥页岩中形态的变化和系统分类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首次记载云南镇雄奥陶系顶部尾坝层(赫南特晚期)硅化腕足类,命名其为幼始准携螺贝群落(Eospirigerina putilla Community)。将它与贵州毕节、仁怀观音桥层的德姆贝-褶窗贝群落(Dalmanella–Plectothyrella Community)[赫南特早中期赫南特贝动物群(Hirnantia Fauna)碳酸盐相浅水代表]比较表明,两者面貌差异显著。确认尾坝层腕足类化石群与中国黔北、赣东北和浙西,以及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赫南特晚期至鲁丹期的化石同属于晚奥陶世大灭绝后第一个动物群,即埃吉伍德-华夏动物群(Edgewood–Cathay Fauna)。它与Hirnantia动物群在组成、多样性、优势度、生态分异、生物地理及共生生物等区别很大。大灭绝第一幕发生后,显生宙历时最短、源自高纬海域、适应冷凉水环境的“机会主义者”——赫南特贝动物群“如鱼得水”,广布全球,却在第二幕降临后,整体灭绝,成为两幕之间海洋底栖生物群演化的一个鲜明标志。此后,诞生了埃吉伍德-华夏动物群,它以世界性、延限历程长的减缩型(含复活型)属种占优势,新生属很少,体现...  相似文献   

10.
任真 《生命世界》2002,(3):46-47
在南大西洋和太平洋中,捕捞金枪鱼的渔船船长们常常会跟踪海底深处的原木。同样,在离加利福尼亚海岸不远的地方,另一些船长也正在用声纳寻找沉在海底一堆堆的木头。为什么人们总在关注着海底枯木的踪迹呢?原来经科学家证实:海底枯木可为细菌、蠕虫、贝类以至于市场上出售的鱼类等提供足够的养分和居住的场所。近年来人们也逐渐认识到:那些已经枯死的和正在腐败的树木,不仅在河流和海洋中,而且在茂密的森林里也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森林里的蝙蝠等动物对枯木的依赖程度远远超出人们对其现有的了解,河流中的鲑鱼等动物也依靠原木作为…  相似文献   

11.
<正>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美丽的北部湾东畔、雷州半岛西侧,属广东省雷州市辖区。保护区地处北热带,为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潮汐是以全日潮为主的混合型潮汐,海底地貌较为平坦,多为玄武岩和沙砾、黏土等滨海沉积,海水洁净、多数站位水质达国家第一类标准。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大量的海洋珍宝——大珠母贝(白蝶贝)、珠母贝(黑蝶贝)、马氏珠母贝以及企鹅珍珠贝等大型珍珠贝,这使得本海区自古以来就成为了中国"南珠"的重要发源地之  相似文献   

12.
上扬子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下部韩家店组以杂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大化石含量偏少,局部层段发育碳酸盐岩薄层或透镜体。本文划分黔北道真巴渔剖面韩家店组生物沉积类型并确认环境指标。滇黔桂古陆以北远岸区韩家店组底栖生物类型与其赋存的岩相存在相关性,泥质粉砂岩层面上常见生物潜穴,腕足类Nucleospira被水动力搬运后密集堆积形成贝壳滩;原地生长保存的苔藓虫Fistulipora群落形成厚度约0.2 m的薄层生物层。薄层碳酸盐岩层微相序列显示底栖生物多样性组成,以细生屑颗粒占优势,化石类型包括床板珊瑚、皱壁珊瑚、苔藓虫、腕足类、三叶虫、介形类、海百合茎以及钙藻等,均为栖居于陆表海缓坡富氧海底的常见类型;出现少量极浅水灰泥坪、云坪和内碎屑颗粒滩环境。韩家店组生物沉积特征指示该区海底深度维持在最大浪基面之上,为基底稳定沉降与沉积补偿大致均衡的构造背景。在扬子上升后至早二叠世海进的漫长古陆阶段,韩家店组地层产状未受到强烈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的腕足类材料采自安徽中部巢湖南岸高林村塘埂(插图1)五通群擂鼓台组上部的一层粉砂质粘土岩中,其下紧伏富含Cyclostigma cf,kiltorkense Haughton等植物化石的地层,向上距离含大量腕足类Eochoristites neipentaiensis Chu,Ptychomaletoechia Kinglingensis(Grabau)等的金陵组灰岩层16.5m。与腕足类共生的还有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以及少量植物化石碎片。所有腕足类化石个体微小,属种单调,但保存尚好,属种组合颇具特色,在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和研究腕足类的古生态方面较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滇西西部中奥陶统施甸组虽创名很早,但其时代一直有争论,尽管大都是依据其地层中的笔石来确定,但有的学者把它归于早奥陶世Floian期至中奥陶世Darriwilian期,而有的却认为只应属于Floian期至Dapingian期,或是Darriwilian期,甚至是Darriwilian期延至晚奥陶世Sandbian期。施甸组产有许多腕足类,但未经详细研究,其它化石相对较少,笔石详细研究也很晚,三叶虫、棘皮动物、头足类等研究也很少。本文报道了张远志新厘定的施甸组下部的腕足类,共有27属29种,它们可分为Leptellina(Leptellina)和Saucrorthis两个腕足类群落,时代属Darriwilian期中、晚期。另据施甸组下部腕足类与邻区的对比表明,滇西应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属印支地体,西部归滇缅马地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部泥盆纪腕足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前言中国泥盆纪腕足类化石的研究,在很早以前就已进行。早期著作中以康尼克(DeKoninck)、达维生(T.Davldson)和凯赛(F.Kayser)为重要。但这些著作中,多是记述一些零星的化石,而这些化石大都购自药铺,化石产地不明,因而对地层意义不大。1931和1938年,先后出版了葛利甫(A.Grabau)和田奇瓗的“中国泥盆纪腕足类”和“湖南泥盆纪腕足类”,奠定了中国南方泥盆纪腕足类的研究基础。解放以后,王钰(1955—1956)又补充描述了南方泥盆纪的若干腕足类新种。然而,所有这方面的工作几乎大部限于南方,即印度太平洋这一古动物地理区。而对于中国北部的泥盆纪腕足类化石,直到现在几乎还没有系统研究。仅有日本学者矢部长克(Yabe)和杉山敏郎(Sugiyama)(1940,1942)以及王钰(1955)报导过极其零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滇西施甸中泥盆世地层及腕足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建军 《古生物学报》1996,35(3):366-379
对滇西施甸县何元寨组腕足类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地质时代属于中泥盆世。根据腕足类个体生态和岩相等研究结果,识别了同时异地两个腕足类群落,它们分别是施甸何元寨Atrypa-Gypidula-Schizophoria群落和施甸由旺Athyrisina-Athyris群落,前者生活于水深30m淤泥质底;后者生活在水深30—60m淤泥质底。与邻区贵州、广西和湖南同期腕足类对比结果说明,滇西腕足类缺乏上述地区土著性分子,这证实滇西与扬子地块之间在中泥盆世有一大洋隔离;但两者共有一些特提斯海分子,又说明两者共同接受了西特提斯海水的侵入。  相似文献   

17.
安庆栖霞组的腕足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南方二叠纪地层中的腕足动物群,以晚二叠世的腕足动物研究的最为详细,其次是早二叠世晚期的腕足动物,许多古生物工作者发表了论文,给予论述;而对早二叠世早期的腕足动物群研究则较差。1927年赵亚曾首先研究了长江下游栖霞灰岩中的腕足类化石,并报道了“栖霞石灰岩之腕足类化石”8属、10种、3未定种,其中1新种,但时代并未肯定。在我国栖霞组内以珊瑚及(竹蜓)科化石为主,而又比较标准,地层对比较为重要,所以对栖霞组内的腕足类研究就减少了,直至近十多年来才逐渐的对这一地层的腕足类的研究给予重视。笔者将安庆白鹿尖剖面的腕足类化石研究发表,是因为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早泥盆世的小咀贝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1年,西秦岭的下泥盆统确定后,关于地层概况(秦峰、甘一研,1976)和部分腕足类(佟正祥,1982)均有报道。产自本区的小咀贝13属24种,其中11种已收入《西北化石图册陕甘宁分册晚古生代部分》,因此,本文仅记述其余的9属13种,包括1新科10新种。西秦岭的下泥盆统西起碌曲,东至武都,岩相颇为稳定,均可大致对比,其中以西段甘肃迭部及四川若尔盖一带发育最好,生物群也最丰富,本文描述的标本,主要采自这一地段。  相似文献   

19.
管盖贝超科是长身贝亚目,壳表刺饰多样、内部形态构造复杂多变的类群,该超科初现于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最为繁盛.历来,有关这一类群的研究比较活跃,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由于应用酸解化石处理技术,库珀和格兰特(Cooper & Grant, 1975),格兰特(Grant, 1972, 1976)相继描述了美国得克萨斯、希腊、泰国等地大量二叠纪硅化腕足类;其中管盖贝超科占有相当大的份量,归隶这一超科的新科、属,数目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研究本超科某些属、种的形态功能、还大大丰富了对长身贝类有关器官形态  相似文献   

20.
1981年秋,笔者在云南路南石林的小石林区采得丰富的苔藓虫、珊瑚、(竹蜓)类和岩石标本。岩石经杨万容鉴定,为含翁格达藻(ungdareella)生屑一微晶灰岩,或浅灰白色致密块状生物碎屑灰岩。砂一粉砂级大小,分选性差,其中生物碎屑40%左右。生物碎屑中主要有藻类、(竹蜓)、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壳屑,长身贝棘刺、海百合茎碎片、假蠕孔藻碎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