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泽乡 《广西植物》2012,32(3):424-42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桂林产的白花丹茎中不同月份的白花丹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为254nm的条件下,白花丹醌在0.00048~0.0240mg.m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6.9%~100.0%,白花丹茎中白花丹醌含量10月份最高,这时也是白花丹茎生物产量的高峰期,说明10月份是白花丹茎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桂林产的白花丹茎中不同月份的白花丹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为254 nm的条件下,白花丹醌在0.00048~0.0240 mg·m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6.9%~100.0%,白花丹茎中白花丹醌含量10月份最高,这时也是白花丹茎生物产量的高峰期,说明10月份是白花丹茎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徐瑞雪  王宇 《生命科学》2023,(8):1034-1042
恶性肿瘤一直是生物医学中的难题,利用放射疗法或化学疗法治疗肿瘤常会引发如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因此,寻找安全有效治疗肿瘤的替代药物源非常重要。白花丹素(plumbagin, PLB)是从中草药白花丹根部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有较好的抗癌活性。因此,本文将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转移和侵袭、血管生成、铁死亡过程以及化疗敏感性等六个方面对白花丹素的抗肿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基于白花丹素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细菌分泌的胞外多糖在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测定白花丹素对大肠埃希菌10389菌株(E.coli 10389)藻酸盐合成的影响及其对rse A和rpo E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讨白花丹素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白花丹素能抑制E.coli 10389生物被膜的形成,其抑杀E.coli 10389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分别为16和64μg/mL。白花丹素对成熟BF内的细菌也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其抑杀E.coli 10389成熟BF内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4和128μg/mL。白花丹素能够抑制E.coli 10389藻酸盐的合成,其中1/2MIC的白花丹素作用E.coli 10389 24 h后,与对照组比,藻酸盐的合成量降低了34.83%(P0.01)。白花丹素可显著影响E.coli 10389 rse A和rpo 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其中1/2MIC的白花丹素作用E.coli 10389 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rse A的表达量上调了17.43%,rpo E的表达量降低了12.8%(P0.05)。结果表明,白花丹素能够抑制E.coli 10389 BF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通过影响rse A和rpo E的基因表达量,进而抑制藻酸盐的合成来抑制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白花丹素对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迁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Bcl-2、Bax、Ez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骨肉瘤MG-63细胞,传代培养成细胞株后以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加入到0.1%浓度的DMSO完全培养基中培养,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加入到浓度为5、10、20μmol/L的白花丹素的有关培养基中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Transwell法检测MG-63细胞迁移率、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MG-63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四组MG-63细胞的MMP-2、MMP-9、Bcl-2、Bax、Ez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培养24 h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白花丹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骨肉瘤细胞MG-63的细胞迁移率、MMP-2、MMP-9、Bcl-2及Ezrin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随白花丹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白花丹素对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的促进作用以及迁移的抑制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中的MMP-2、MMP-9、Bcl-2、Ezrin蛋白表达及促进Bax蛋白表达有关,且浓度越高,抑制或促进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TCF4 (T-cell factor 4) 相互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的生长分化、化疗耐药、转移复发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新型靶向性抗NSCLC转移药物开发的理想靶标之一。为了高效地发现抑制β-catenin/TCF4相互作用的苗头化合物,本研究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GST-TCF4 βBD包被浓度和β-catenin反应浓度,建立ELISA高通量筛选模型并成功应用于苗头化合物的筛选。ELISA筛选模型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选用2 μg/mL GST-TCF4 βBD和0.5 μg/mL β-catenin建立ELISA高通量筛选模型,其Z′因子值为0.83,并成功筛选到具有良好抑制活性的白花丹素 (Plumbagin)。肿瘤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白花丹素对A549、H1299、MCF7和SW480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TOPFlash实验结果证实,白花丹素对转染的HEK293细胞内β-catenin介导的转录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β-catenin/TCF4相互作用可能是白花丹素抗癌活性的潜在分子靶标之一。文中以β-catenin/TCF4相互作用为靶标,通过系统的实验优化方案,成功地建立了适用于药物高通量筛选的ELISA筛选模型,为高效筛选靶向β-catenin/TCF4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桔梗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本文主要综述了桔梗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以及培育种技术等方面近二年来的研究进展,并简要探讨了其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药薤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药来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对中药薤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原理,以新冠病毒主蛋白酶(main protease, Mpro)为靶标,建立并应用Mpro小分子抑制剂FRET高通量筛选模型,以期快速筛选新型Mpro小分子抑制剂。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与分离纯化高活性的Mpro,再以FRET法进行比活力测定。基于FRET原理,以7-甲氧基香豆素-4-乙酸(7-methoxycoumarin-4-acetic acid, MCA)与2,4-二硝基苯酚(2,4-dinitropheno, Dnp)标记的多肽作为Mpro水解底物,通过优化反应缓冲液、Mpro反应浓度、反应温度与时间及DMSO耐受浓度,建立并应用Mpro小分子抑制剂FRET高通量筛选模型进行苗头化合物的筛选。利用大肠杆菌实现了高活性Mpro的原核表达与分离纯化,且比活力不低于40 000 U/mg。通过一系列优化实验,使用0.4μmol/L Mpro与5μmol/L底物建立了Z′因子值为0.79的Mpro小分子抑制剂FRET高通量筛选模型,且反应体系中含有的二硫苏糖醇(1,4-dithiothreitol,DTT)是影响FRET筛选模型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天然产物化合物库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白花丹素与银杏酸在体外对Mpro酶活性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建立了基于FRET原理的Mpro小分子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初步证实了白花丹素与银杏酸是一类新型苗头化合物,为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筛选与发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 Linn.)和白花地胆草(Elephantopustomentosus Linn.)的脂溶性成分,经GC-MS分析,从地胆草中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占总脂溶性成分的93.72%;从白花地胆草中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占总脂溶性成分的82.08%。地胆草和白花地胆草在萜类成分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试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地胆草与白花地胆草的脂溶性成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活性,且白花地胆草的抑菌活性强于地胆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