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弄清楚我国椰子害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采用直接观察法、扫网法、拍打法、诱捕法和吸虫器法等调查方法,调查了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椰子园害虫。结果表明,我国椰子害虫共有64种,分属7目25科,其中新发现我国椰子害虫31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清楚我国椰子害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采用直接观察法、扫网法、拍打法、诱捕法和吸虫器法等调查方法,调查了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椰子园害虫。结果表明,我国椰子害虫共有64种,分属7目25科,其中新发现我国椰子害虫31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弄清楚我国椰子害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采用直接观察法、扫网法、拍打法、诱捕法和吸虫器法等调查方法,调查了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椰子园害虫。结果表明,我国椰子害虫共有64种,分属7目25科,其中新发现我国椰子害虫31种。  相似文献   

4.
【背景】椰子织蛾是棕榈植物上的主要害虫。该害虫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危害严重,现已入侵泰国。【方法】在收集、整理椰子织蛾原产地或已知入侵地的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椰子织蛾的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特性,并对该有害生物入侵我国的风险及后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椰子织蛾幼虫通常为5龄,大多在棕榈植物叶背面为害。卵期约为5 d,幼虫期约为42 d,蛹期约为12 d,成虫产卵约为137粒。从适生性风险角度看,目前椰子织蛾在南亚和东南亚棕榈植物分布区危害严重,我国南方棕榈植物产区具有相似的生物气候,是椰子织蛾潜在的地理分布区;从传入扩散风险角度看,椰子织蛾成虫能够飞翔,且我国与该害虫发生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贸易日益频繁,加大了该害虫传入我国的可能性;从经济与生态风险角度看,椰子织蛾入侵我国后将危害椰子等棕榈植物,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影响从业人员收入,同时影响本地生态环境,可能导致生态灾害。【结论与意义】椰子织蛾有入侵我国的可能,有效的检疫管理措施是防范其入侵的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害虫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便于组织调查、鉴定和识别最近入侵我国海南省多个市县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的棕榈科严重害虫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1864,本文在野外观察、雌雄外生殖器解剖、翅脉制作等基础上对椰子木蛾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描述,讨论和澄清了该种的分类地位,并给出了成虫、雌雄外生殖器、幼期以及被害状图片。  相似文献   

6.
海南发现椰子织蛾的重要天敌褐带卷蛾茧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椰子织蛾是棕榈植物的重要入侵害虫,在印度和斯里兰卡严重危害椰子树。2013年在海南省万宁市首次发现椰子织蛾。目前,该虫已在海南多个市县及广东和广西危害,对我国棕榈科植物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14年11月,作者等人在万宁兴隆和三亚海棠湾镇调查椰子织蛾危害时,发现其重要天敌昆虫——褐带卷蛾茧蜂。为了进一步了解褐带卷蛾茧蜂,本文对其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和生物学习性进行了报道,以便更好地用于椰子织蛾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刺吸式害虫椰子叶螨对我国椰子产业的风险,为该虫的检验检疫和应急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椰子叶螨的国内外发生现状、潜在危害性、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定殖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难度等方面,对椰子叶螨危害我国椰子产业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结果】椰子叶螨个体较小、传播方式多样、检疫和灭除难度较大,根据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体系及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统计,该虫风险值评价指标体系R值为1.80,结合我国外来物种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属于中度危险有害生物。【结论】椰子叶螨在我国属于中度危险有害生物,对我国椰子产业具有较高的风险,需从检疫管理、检测及防控技术引进与研发等方面制定针对椰子叶螨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椰子织蛾传入中国及其海南省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椰子织蛾原产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现主要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是椰子、中东海枣、蒲葵等多种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我国目前尚无椰子织蛾发生为害的报道;但从适生性的角度看,该虫的地理分布区与我国南方棕榈植物分布区具有相似的生物气候,理论上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广大区域是椰子织蛾的潜在地理分布区。鉴于其危害严重性,一旦入侵,其危险程度将超过已在我国发生的重要入侵害虫椰心叶甲。【方法】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利用相关风险性分析模型,从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对椰子织蛾在中国及其海南省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椰子织蛾在中国及其海南省的风险值(R)分别为2.20和2.30,在我国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可为制定椰子织蛾的检疫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5种杀虫剂对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椰子织蛾是一种外来新入侵害虫,对棕榈科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甲维盐等5种杀虫剂对入侵害虫椰子织蛾5~6龄幼虫的室内毒力。5种药剂处理72 h后的室内毒力大小顺序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烟碱;72 h 致死中浓度( LC50)为5.2604、9.7126、24.8202、104.0584、643.1496 mg· L-1。选取同样毒力效果所需成本依次为毒死蜱<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烟碱。本研究可用于指导椰子织蛾的应急化学防控。综合毒力和成本,建议在生产上采用毒死蜱和甲维盐等相关药剂防治椰子织蛾。  相似文献   

10.
【背景】椰子织蛾是新入侵我国海南岛的棕榈害虫,昆虫不育技术是控制该害虫的潜在措施。【方法】通过研究椰子织蛾生殖、发育、存活等特性,探讨椰子织蛾不育技术的生物学基础。【结果】在(28±2)℃、(70±10)%RH、以椰子老叶饲养的条件下,每雌产卵量约170粒,净增值率约55.4,倍增时间约9.6 d,表明椰子织蛾可在室内大量饲养,为辐射不育提供虫源。椰子织蛾雌雄比为1∶1.04,雄虫先熟,产卵前期短,产卵期集中,表明该害虫交配行为相对简单,有利于不育雄虫发挥效能。雌蛹显著重于雄蛹,有利于不育过程中雌雄虫的分离。发育起点温度11.5℃,有效积温996.9日度,在海南岛每年发生4~5代,这些数据可用来预测椰子织蛾种群动态,便于释放不育雄虫。【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从生物学角度表明椰子织蛾可用昆虫不育技术进行防控,为其进一步的不育技术研发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