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绝大多数的脊椎动物,本事再大也不能在水面上奔跑。但皇冠鬣蜥却有这功夫。皇冠鬣蜥是栖息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的一种小型蜥蜴,成蜥重90克(不到2市两)左右,小蜥仅重2克。皇冠鬣蜥生活在靠近河溪和水塘的地方。平时四脚爬行,一旦受惊,能用后脚飞快地在水上奔跑而不会沉下去。有了这一祖传绝技,它们轻易地甩掉追兵,从而化险为夷,保住自己的性命。据研究,皇冠鬣蜥之所以能在水上奔跑,是因为它身体轻盈且脚步快速之故。它右脚踩上水之前,左脚已经迈出;而左脚踩上水之前,右脚已先迈出。此外,皇冠鬣蜥的脚上还有点儿小名…  相似文献   

2.
<正>在打开这本秘笈之前,我要先给你讲一个故事,一个大逃生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刚出生的海鬣蜥。5月,它们在海滩上钻出蛋壳,之后,不等有喘息的机会,就要在成群游蛇的追杀下逃生。要想活命,海鬣蜥宝宝只有以最快的速度冲向海岸,和成年海鬣蜥会合。整个孵化季,海滩上都在上演这样的大逃生。在这个悲惨的故事里,游蛇是非常恐怖的存在。每一年,只有极少数海鬣蜥宝宝能活下来。尽管如此,一到繁殖季,海鬣蜥妈妈还是会把卵产在同  相似文献   

3.
幻想星球     
正"话痨"环尾狐猴有副热心肠。听说小海鬣蜥要想活命,必须闯过无数道游蛇关,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人家的盘中餐,环尾狐猴决定免费教它们功夫。各位小酷想家,你们认为它的授课计划怎么样?小海鬣蜥学会功夫后,会不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呢?酷想大晒台环尾狐猴对小海鬣蜥们说:"我们狐猴呢,擅长使用臭腺,你们呢,也要学会!然后小海鬣蜥们就照做,把便便拉在了环尾狐猴的身上!"宁波周楚越  相似文献   

4.
居龙和 《生物学通报》2006,41(1):15-16,F0004
家犬是被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也是人类最忠实的伴侣动物。家犬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 犬科-犬属-家犬种。世界著名生物学家林奈把家犬从诸多野生犬属动物中分列出来,单作为一个种,命名为“家犬”(Canis familiaris),家犬成为家畜中唯一单独称种的家畜。  相似文献   

5.
1995 ̄1996年,作撰写《中国动物志·蜥蜴亚目》卷鬣蜥科岩蜥属Laudakia时,详细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收藏的岩蜥属全部标本,发现其中采自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及通麦的9号标本在《西藏两栖爬行动物》书中被鉴定为喜山鬣蜥拉萨亚种Agama himalayana sacra,已上升为种,改隶岩蜥属,称拉萨岩蜥Laudakia sacra,实际与拉萨岩蜥不是同种动物,而  相似文献   

6.
中国吉林省中始新世桦甸组的两种端生齿鬣蜥类化石突显出端生齿类(Acrodonta)在第三纪早期的分化。第一种化石的特征为具有多个(6个)前侧生齿位及单尖且侧扁的颊齿。其牙齿与牙齿缺失附尖的主要端生齿类(如鬣蜥亚科Agaminae的海蜥属Hydrosaurus)无特别相似之处,其亲缘关系也并不清楚。第二种的牙齿与很多现生有三尖齿的鬣蜥类(即蜡皮蜥属Leiolepis和飞蜥亚科Draconinae)以及化石响蜥属的许多种相似;一个骨骼特征显示其可能与包括鬣蜥亚科、海蜥属、飞蜥亚科和须鬣蜥亚科(Amphibolurinae)的支系有关,但尚需更多更完整的标本以做结论。与现生鬣蜥类的比较研究表明,与响蜥属牙齿相似的三尖型齿很可能是蜡皮蜥属及飞蜥亚科中大约200个现生种的典型特征。相对于这些支系,响蜥属的鉴定特征并不充分。由于端生齿类的分化被认为始于新生代早期,因而东亚的化石材料很可能有助于阐明这一支系的演化历史,尤其是结合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然而仅基于破碎颌骨材料的新分类单元名称的成倍增加并不能使我们更接近这一目标,尽力采集标本并研究可对比的现生骨骼材料应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7.
丽棘蜥,鬣蜥科棘蜥属,俗称“蛇王”、“七步倒”、“变色龙”等。非蛇、无毒;其头部呈三角形,似鼠、似蛇,嘴大扁,舌蓝色,眼后长一根棘,颈部长棘6—8根;具四肢,有爪,尾细长,卵生;全身披黄绿色变色鳞片,其貌丑陋吓人,故有“蛇王”等之称。丽棘蜥常栖海拔  相似文献   

8.
《动物学报》2005,51(2):i003-i003
南京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由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三个三级学科组成。1986年设立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及家畜传染病学两个博士点,1989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起设立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并建立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杨军  魏江春 《菌物学报》2014,33(5):1025-1035
文章论述了荒漠地衣与“沙漠生物地毯工程”。在沙坡头结皮微型生物中发现了23种地衣,其中两个新种已发表,一属6种为中国新记录。对于在腾格里沙漠东南角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固沙防护体系建成后的生态演替进行了分析。由于人工植被为形成结皮的微型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而导致微型生物结皮的形成和发育。在水分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漫长生态演替过程中,具有抽水机效应的人工植被使沙土深层水分消耗殆尽,从而导致人工植被自身逐年衰退。然而,与此相反的是无抽水机效应而具有固沙、固碳和抗旱功能的结皮微型生物却逐年形成并发育。这一结果为借助于结皮微型生物的接种技术在干旱沙漠构建“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了优化“沙漠生物地毯工程”利用荒漠地衣耐旱基因以构建转基因草地植物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该研究是“沙漠生物地毯工程”基础研究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牧民"逐水草而居",过着典型的游牧生活,这种传统季节性利用方式是建立在一个基本可持续的水平上,而且对河谷林及其湿地草场的维持具有积极意义。而且,河狸被哈萨克牧民称为"洪都斯",即一百条命的意思,认为杀死一只河狸要由100条命来偿还。因此,哈萨克牧民一般不狩猎河狸。然而,随着人口特别是定居人口和家畜饲养量的增加,上述自然传统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砍伐薪柴及家畜的啃食成为河谷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威胁  相似文献   

11.
蟾蜍是我国各地常见的一种栖动物,但生长“胡子”的蟾蜍却是一种奇异的两栖类;这种奇异的动物就出产在我国西南的峨眉山。它是峨眉山所产种类繁多的动物中比较奇异的动物之—。  相似文献   

12.
微型荒野     
“自由自在”,这个词语多么精妙地抓住了荒野的精神。但是它如何正确地运用于实践还取决于应用的尺度。一片郊区的林地显然对于哺乳动物、鸟类和树木来说不再是一个荒野,但是对于微小的生物来说,(micro wilderness),很多昆虫、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微型荒野”螨类和节肢动物,大部分个头在10毫米以下,在那里自由活动,它们的领地并没有受到人类的手、脚和工具的干扰。幸运的是,“微型荒野”并不是自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近2000年来的地球环境变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替代指标被用来指示快速的气候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南海永暑礁泻湖微型软体动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研究及其与北半球温度异常的对比,来阐述微型软体动物对快速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软体动物丰度变化的三个高值和三个低值较好地对应于北半球温度异常,显示了微型软体动物丰度对快速气候变化的灵敏反应。尤其重要的是“小冰期”和“中世纪暖期”被证明在南海也发生过。这表明快速的气候变化事件也会影响到热带海区。研究还证实另一次温暖的气候事件发生在大约 850A.D.—680A.D.之间。文中对软体动物分异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也作了探讨,并表明软体动物丰度和分异度是指示气候变化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德国一家精密技术公司已研制出一台新型诊断仪的样机。这台被誉为“微型潜艇”的诊断仪能在人体的血管内移动,并在医生的操纵下完成某些手术。 该诊断仪实际上是一个自动探头,它长4毫米,直径仅0.65毫米。“微型潜艇”没有发  相似文献   

15.
这件狗(Cais familiaris L.)的头颅骨标本(图版)出土于常州市圩墩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五千多年。从研究家畜畜养历史和先民的生活情形方面看,这件标本时代较早,而且保存得完好,有一定的记述价值。马克思指出:家畜是“许多代,在人类控制下,以人类劳动为媒介而继续发生变形的生产物”(《资本论》第一卷,第197页,人民出版社,1953年译本)。我国是世界家畜最早驯养的基地之一。狗可能是由一种似狼的野狗驯化而来,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大约起始于中石器时代。在我国考古文化遗存中的狗,发现十分普遍,但是记述  相似文献   

16.
滕斌  高云生 《生物学通报》1993,28(10):34-34,36
将有机玻璃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压制成半球形或月饼形的“外壳”,再用有机玻璃片作“中介板”,将固定处理好的微小形标本密封在中介板的两侧,制做成圆珠形或双月饼形的袖珍式微小型标本,简称“微型标本”。这种微型标本,能永久保存,便于使用,同时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17.
《化石》1998,(2)
我国南北朝时期有“鸭嘴兽”吗?鸭嘴兽,是一种被人们认为只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的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按照现有记载,它是1797年,由一位欧洲殖民者最先发现的。在这之前除澳洲土著居民外,人们似乎都不知道世上有这种奇异动物。然而,最近笔者却惊...  相似文献   

18.
亲交在家畜家禽育种工作中是有很大作用的,因为它能使遗传性稳定,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在亲交育种中,怎样避免产生不良后果而只表现良好的效果,便成为家畜育种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这里谈谈亲交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亲交为什么会造成品种退化和防止亲交退化的方法。 (一)亲交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家畜家禽多次的近亲繁殖,往往使后代生活能力降低,繁殖力衰退,产仔数减少,生长发育受到阻碍;使  相似文献   

19.
徐光辉 《化石》2023,(1):79-81
<正>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云南省罗平县中三叠世海相地层(2.44亿年前)发现一种新的肿肋龙科爬行动物,代表了多指节型鳍龙类最早出现的化石记录,将其命名为“奇异罗平龙”(Luopingosaurus imparilis),奇异罗平龙尖嘴长吻,形似“四脚蛇”,全长超半米。它的体形像水生蜥蜴。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  相似文献   

20.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东北虎捕食家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虎在中国已经极度濒危,随着位于中俄朝三国边境地区的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在2001 年底的建成,对虎的保护初见成效。然而保护区内虎频繁捕食家畜,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不满。为了减缓人虎冲突,寻找东北虎捕食家畜的有关规律,作者开展了东北虎捕食家畜的相关研究。从2001 年12 月至2007 年底,共计有126 起,204 头家养动物被虎袭击,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家畜被袭击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 ~ 9 月,没有发现明显的对家畜种的偏好。利用GIS 和回归分析表明:1)虎通常不袭击离开村庄小于1 km 的家畜;2)人为干扰对家畜的被食用率和虎移动家畜尸体的行为都有显著影响;3)共计有约16 079 kg 的家养动物肉被虎食用,造成损失76084 美元;4)对虎袭击地点生态变量的分析表明,东向和南向有更多的家畜被袭击;5)此外,虎多在较低的海拔和坡度、较高的郁闭度,靠近村庄和河流,远离道路等区域捕食家畜。清除套子和防止下套以增加有蹄类的密度对于减少虎捕食家畜非常重要。此外,减少虎袭击地点的人为干扰和改善对家畜的看护也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