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木本植物茎叶功能性状及其关系随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进而影响多物种的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本文综述了叶大小、比叶面积、叶寿命和木质密度、叶大小-小枝大小、叶内生物量分配和叶大小-数量等随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并简述其变化机理。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但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对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植物性状之间的协变关系、当年生末端小枝上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的普遍性,以及叶大小-数量的等速关系在整个被子植物中的保守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我国常绿阔叶林物种的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关系研究较少,有待加强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2.
林岭 《生物学通报》2003,38(7):40-41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有关遗传与变异方面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生物性状控制的遗传理论和方法的基础知识渗透。我在高三第 2轮生物学复习时安排了“生物性状的改造方法”这一专题复习 ,并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教学内容从基因水平、染色体水平和细胞水平探讨生物性状的改造方法 ,并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重点 :各种生物性状改造方法的原理、途径及评价。课时安排 :3课时。第 1课时 :从基因水平分析生物性状改造的方法。第 2课时 :从染色体水平分析生物性状改造的方法。第 3课时 :从细胞水平分析生物性状的改造方法。2 教…  相似文献   

3.
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是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关键。传统的物种共存研究主要关注配对物种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 而忽略了更为复杂的间接相互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间接相互作用: 链式相互作用(本质上仍是两两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高阶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 我们回顾了高阶相互作用定义的演变历史(包括狭义的高阶相互作用和广义的高阶相互作用)及其检验方法, 并介绍了高阶相互作用在多营养级之间和同一营养级内的研究概况。目前, 生态学家主要对多营养级之间(如食物网)的高阶相互作用的特征、发生机制、作用途径及实验证据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近年来, 同一营养级内的高阶相互作用也开始受到关注, 因此我们进一步介绍了同一营养级内个体水平高阶相互作用的重要意义和度量方法。从个体水平上研究高阶相互作用, 既能统一狭义和广义高阶相互作用在定义上的争议, 又可以将个体间的差异(如个体大小、个体的空间分布等信息)考虑进来。最后, 本文对高阶相互作用一些可能的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在自然群落中(尤其同一营养级内)检验高阶相互作用的普遍性与相对重要性, 探讨高阶相互作用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将高阶相互作用整合到现有的理论体系中等。高阶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 丰富和完善群落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为人类世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持与提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生物的性状表现"一节的教学中,利用性状调查表开展课前调查,适当补充和调整教材已有活动,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及章节之间的前后联系;并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双眼皮等性状形成的原理,将抽象的基因符号和表象的性状深化到生理生化层面,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稻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五成  徐静斐 《遗传》1988,10(5):1-4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元 分析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中已显示了广阔的应 用前景。在植物遗传育种工作中,常常需要研 究众多的数量性状,这些数量性状较易受环境 条件的影响,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若 只定性的描述或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常常不 能揭示其遗传规律,而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对众 多的数量性状进行多元遗传分析,则可眯收到 良好的效果。、从六十年代起国外学者就开始重 视多元遗传分析的研究,并有大量的文献报道。 如Moil‘等竺用多元分析的方法研究玉米品种 间的遗传差异和杂种优势;Ram等【107和Maurya 等[s7用多元遗传分析研究水稻品种间的遗传差 异。但该项研究在国内开展的较迟。1979年 刘来福等‘17报道了对50个冬小麦品种聚类分 析的研究结果后,多元遗传分析开始在国内受 到广泛重视。徐静斐、汪路应t31曾用主成分分析 和聚类分析的方法预测水稻的杂种优势;汤陵 华、沈锦华[141曾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水稻品 种间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6.
《生物技术通讯》2004,15(2):171-171
生物文库技术是针对特定靶标,从生物文库中筛选特异结合分子的方法,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平台操作技术,具有创建和使用方便、库容量大、高效特异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到筛选特异的配体或抗体,建立特异诊断方法,研制新型高效疫苗,研制新型治疗药物,探求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等领域。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使生物文库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最重要的研发技术之一。为普及生物文库技术,进一步交流和推广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生物工程系和北京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将于2004年7月底…  相似文献   

7.
《激光生物学报》2000,9(1):68-74
激光热疗中,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研究主要包含两方面:光子在生物组织中的迁移规律,以及光生扫热在生物组织在的传导。对前者的描述主要为,基于传输理论的解析法和Monte ̄Carlo模拟,生物组织中光子迁移规律的研究能定量描述组织中的光分布,并进一步获得生物组织中的热分布;考虑到了生物组织特性,所建立了生物组织中温度场分布及变化规律。光子迁移与生物传热理论是研究激光热序不可分割的传热模型,全面描述了生  相似文献   

8.
研究植物群落功能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够有效揭示植物功能性状的权衡模式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策略。藏东昌都地区位于横断山脉西北部,复杂气候地貌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是青藏高原森林灌丛生态系统主要组分和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以藏东森林灌丛群落优势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大量野外调查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域植物功能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功能性状对环境变量的响应规律以及功能性状的变异来源。结果表明:(1)藏东木本植物表现出适应高寒环境的性状权衡模式,即:比叶面积、叶体积较小而叶干物质含量较大,叶磷含量和叶钾含量协同变化;(2)海拔和气候变量共同驱动着藏东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化,并且藏东木本植物倾向于采取"高投入-慢回报"提高御寒能力的保守型适应策略;(3)海拔是影响藏东植物功能性状变异最显著的环境变量,种间变异在藏东植物群落功能性状随环境变化中起主要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藏东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权衡模式及其对高寒环境的适应策略,有助于加深对藏东自然植物资源分布规律和生态功能的认识,为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录音技术、电子学和微电子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跨学科领域的技术革新,现代生物声学逐渐与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及关联学科之间形成了广泛的交叉前沿领域。现阶段,现代生物声学主要以生物学、生态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方法为指导,着重于揭示环境中各类声音在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人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科学规律,为人类认识、保护和利用生物声学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本文重点阐述了现代生物声学的学科内涵和学科特征,介绍了动物生物声学、生态声学、水下生物声学、环境生物声学、保护生物声学、计算生物声学以及现代生物声学研究的技术框架等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评估了中国生物声学研究的学科现状与发展机遇,并对未来学科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刘培生 《化石》1993,(4):2-3
自达尔文与华莱士以来的每位生物学家都承认种间生态学作用对进化的意义。1964年,埃利希和雷文提出了协同进化理论。它反映了生态学相关的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相互进化。这一理论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进化生态研究的深入发展,学者们对进化过程的生态机制以及生态特性与生态关系进化规律、种间生态学作用引起的物种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仅从协同物种形成的概念出发,对协同物种形成的生态机制以及生物学意义作一简要概述。协同物种形成的概念进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过程,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种群分化的生态机制和物种形成的本质在于对生存条件的逐步适应。按照协同进化理论,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协同适应  相似文献   

11.
罗焕荣   《广西植物》1988,(2):203-205
<正> 甘木通(Clematis filamentosa Dunn)又称丝铁线莲,为多年生常绿木质藤本植物。经临床验证,为对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的植物新药,具有高度经济价值。为迅速推广繁殖甘木通新药源,现将它的生物学特性资料整理如下,供各地引种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苎麻疫霉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的菌落形态、菌丝线性生长速率(以下简称为生长速率)及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结果指出苎麻疫霉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的遗传存在3种类型:(1)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可稳定遗传;(2)在单游动孢子后代稳定遗传而在自交后代发生变异;(3)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发生变异。结果表明,该菌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的遗传具有多样性,上述两性状可以由细胞核杂合基因控制,也可以由细胞核纯合基因控制,还可能由细胞质因子控制。试验结果还指出,苎麻疫霉的同宗配合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和单卵孢后代均可稳定遗传,表明在供试的苎麻疫霉菌株中控制该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的菌落形态、菌丝线性生长速率(以下简称为生长速率)及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结果指出苎麻疫霉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的遗传存在3种类型:(1)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可稳定遗传;(2)在单游动孢子后代稳定遗传而在自交后代发生变异;(3)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发生变异。结果表明,该菌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的遗传具有多样性,上述两性状可以由细胞核杂合基因控制,也可以由细胞核纯合基因控制,还可能由细胞质因子控制。试验结果还指出,苎麻疫霉的同宗配合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和单卵孢后代均可稳定遗传,表明在供试的苎麻疫霉菌株中控制该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88年11月至1991年3月间野外收集的资料,本文记述了云南抚仙湖鱇(鱼良)白鱼的空间分布、食性和繁殖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尝试从进化的观点出发,结合湖泊环境的演变历史深入一步分析了鱇(鱼良)白鱼生物学特性的形成和演化。研究结果表明,鱇(鱼良)白鱼喜在山泉水口等流水环境产卵及幼体喜居湖泊沿岸浅水区等生活习性属较原始的性状,提示了鱇(鱼良)白鱼的祖先是营溪流生活的鱼类。成体喜居湖泊敞水区中上层、营滤食为主、繁殖季节较长、各产卵群体的产卵时间间隔有明显规律性、繁殖力较低、性比较悬殊等特性则属较特化的性状,这些较特化性状的形成与湖泊环境的总体演变过程密切相关。在性状分析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探讨了生物学特性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将3个抗多菌灵和2个野生敏感型禾谷镰孢霉(Fusarium graminearum)菌株分别在含氯酸盐的MMC培养基上培养,共得到22个不能利用硝酸盐的营养缺陷突变体(Nitrate nonutilizing mutant, 简称nit突变体)。比较了各nit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之间在菌落生长速率、培养性状、产分生孢子能力、产子囊壳能力以及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nit突变体均抗氯酸盐,在PSA平板上的生长速率没有改变,有性生殖能力没有下降,在Joffs 培养液和5%绿豆汤培养液中仍能产孢,但产孢量与亲本菌株有差异。此外,禾谷镰孢霉对氯酸盐和多菌灵之间没有交互抗药性。因此,可用nit作为遗传标记,研究禾谷镰孢霉有关性状的遗传学。  相似文献   

16.
A homolog is a part of the phenotype that is homologous to equivalent parts in other species. A biological homology concept is expected to explain three properties of homologs: 1) the conservation of those features that are used to define a homolog, 2) the individualization of the homolog with regard to the rest of the body, and 3) the uniqueness of homologs, i.e., their specificity for monophyletic groups. The main obstacle to describing a mechanistic basis for homology is the vari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al pathways of undoubtedly homologous characters. However, not all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al pathway are of equal importance. The only organizational features of the developmental system that matter are those that have been historically acquired and cause developmental constraints on the further evolutionary modification of the characters. Two main factors contribute to historically acquired developmental constraints: generative rules of pattern formation and ontogenetic networks. In particular, hierarchical and cyclical inductive networks have the required properties to explain homology. How common such networks are is an open empirical ques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variation of pectoral fin hooks in blenniid fishes is presented as a model for the study of a simple ontogenetic network.  相似文献   

17.
生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生物群落生态稳定的概念从生态学意义看,生物群落是稳定的,就是指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中各种群数目不变,意即一方面,任何一个种群的数量不会少到能繁衍后代,乃致绝灭,另一  相似文献   

18.
生物组织的折射和折射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与组织的光学性质有关。光通过组织时,光强和光的偏振状态会发生变化。而折射率是组织光学用来评价组织改变光线行进方向的基本参量。本文以菲涅耳公式为理论依据,用空气一组织界面的反射率、生物组织薄膜的反射率和生物组织反射光的倔振分量,推算生物组织的折射率。  相似文献   

19.
生物组织漫射光模拟计算的改进杂合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近源处Monte Carlo法的精确性和漫射理论计算的快速性,在用漫射理论计算漫反射系数时,采用了辐射对背半球的积分形式,即考虑光强度和通量两项对它的贡献,建立了基于Monte Carlo法-漫理论的更为精确、有效的改进的杂合模型,模拟计算了板状生物组织漫反射光的分布。结果表明,在保证高计算速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计算精度;同时,此模型也适用于强吸收介质漫反射光分布的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早籼稻区试品种(系)碾磨品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水稻区域试验中多品种(系)、多年、非平衡、无重复分析值的品质性状资料提出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并对早籼稻区试品种(系)碾磨品质作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91—94年期间参试的早籼稻品种(系)其糙米率、精米率较“七五”期间参试的品种(系)有显著提高,金89—1、中选2号、浙733品种(系)的糙米率、精米率都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对照品种.三个碾磨品质中整精米率的方差较大,且变异主要来自于品种×年份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