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对草地封育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Liu RT  Li XB  Xin M  Ma L  Liu K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153-2159
以宁夏盐池国家级草原资源生态监测站为依托,选择荒漠草原典型植被类型的封育与未封育样地调查了地面节肢动物、植被及土壤特征,同时根据动物食性对节肢动物功能群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可划分为捕食性、植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4种营养功能群.其中,植食性和捕食性节肢动物在数量上占优势,植食性和腐食性节肢动物生物量所占比例较大,表明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区系以植食性动物分布为其主要特征.围栏封育增加了捕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节肢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增加了捕食性和杂食性节肢动物的生物量,提高了捕食性和植食性节肢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这与植被恢复和土壤环境改善密切相关,说明荒漠草原围栏封育增加了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是围栏封育后,腐食性节肢动物个体数量减少,生物量降低,反映了腐食性节肢动物对放牧草地生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以乌拉特荒漠草原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灌丛林地作为研究样地,分别于2018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利用国际通用的陷阱诱捕法,调查了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季节动态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3个季节内共捕获地面节肢动物560只,隶属于10目23科。其中,春季优势类群为拟步甲科,夏季为拟步甲科和蚁科,秋季为拟步甲科,其个体数分别占总个体数的51.54%、59.11%和64.88%;常见类群春季和夏季均有8类,秋季有10类,其个体数分别占总个体数的43.08%,37.33%和32.68%;稀有类群春季有7类,夏季有6类,秋季有3类,其个体数分别占总个体数的5.38%、3.56%和2.44%。(2)3个季节内生物量占比超过10%的地面节肢动物类群仅有拟步甲科,春季、夏季和秋季其分别占群落总生物量的88.59%、72.56%和80.90%;1%—10%的地面节肢动物类群生物量,春季、夏季和秋季其分别占群落总生物量的9.76%、25.51%和17.78%;小于1%的地面节肢动物类群生物量,春季、夏季和秋季其分别占群落总生物量的1.62%、1.94%和1.32%。(3)随季节变化,地面节肢动物的密度、类群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表现为夏季显著高于春季或秋季。(4)RDA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气温、土壤含水量、土壤pH和电导率及土壤粒径组成是地面节肢动物季节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随着季节更替乌拉特荒漠草原红砂灌丛林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季节分布差异性较大,夏季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较高,而且不同类型环境因子对于地面节肢动物的个体数分布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人工林郁闭度对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土壤动物分为捕食性、腐食性、杂食性、食木性和菌食性5个功能群,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各功能群大型土壤动物随郁闭度(0.5、0.6、0.7、0.8、0.9)的变化.结果表明: 1)各郁闭度马尾松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以腐食性个体比例最高,类群上以杂食性和食木性为主.2)马尾松人工林大型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食木性类群数在0.5~0.6郁闭度下无显著变化,在0.6~0.9郁闭度下显著降低.3)随郁闭度增大,枯落物层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和类群数显著减少,5~10 cm层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呈不规则的波动变化.食木性土壤动物个体数随土层加深而增多,且在枯落层其类群数及5~10 cm层个体和类群数随郁闭度增大而显著减少.4)不同郁闭度下,除食木性土壤动物功能群Pielou均匀度无显著差异外,食木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各多样性指标均差异显著;捕食性土壤动物仅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0.5~0.8郁闭度下无显著变化,在0.8~0.9郁闭度下显著降低.5)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不同郁闭度马尾松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主要受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含水量对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影响较大,食木性、捕食性土壤动物受土壤容重影响,捕食性土壤动物Simpson优势度指数受土壤pH和全磷影响.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结构在0.7郁闭度下相对稳定,有利于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持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松嫩草原不同演替阶段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土壤动物处于整个土壤食物网的最顶端,其各功能类群控制着其他动物所需资源的有效性,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查明松嫩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特征,在2006年5—10月期间,逐月对松嫩草原羊草、羊草+虎尾草、虎尾草、碱茅、碱蓬和光碱斑6个演替阶段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组成、结构、多样性等特征进行研究。依据其食性将该区土壤动物划分为杂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腐食性4个功能类群其中,杂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所占比例最多为39.16%,植食性土壤动物的类群数所占比例最多为50.00%,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所占比例均最小,分别为8.09%和12.82%。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从水平结构来看,总体上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在羊草群落和羊草+虎尾草群落个体密度和类群数较多,在无植被的光碱斑生境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较少,植食性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杂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随着群落演替发生显著的变化(P0.01)。植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相关性显著(P0.05)。垂直结构上,0—10 cm土层和20—30 cm土层除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以外,其它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密度随着群落演替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或P0.01);10—20 cm土层,除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以外,其它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密度随着群落演替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或P0.01)。0—10cm土层,植食性和杂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P0.05)相关性显著;10—20 cm土层,植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P0.05)相关性显著。不同演替阶段对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影响程度有所不同。4种功能类群土壤动物在羊草群落和光碱斑之间相似性指数较低,个体数量组成在演替初期的羊草群落和演替后期的光碱斑差异比较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松嫩草原不同退化演替阶段能够降低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组成和结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地面节肢动物营养类群对土地覆被变化和管理扰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大面积天然沙质草地被转变为农田和防风固沙人工林,然而目前尚缺乏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管理措施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影响的系统研究。以天然沙质草地转变为的人工梭梭灌木林、人工杨树林、人工樟子松林和农田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为对照,通过对5种样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及非生物环境因子的测定,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系统探讨了土地覆被和管理强度(天然草地和人工梭梭林实施零管理、杨树和樟子松人工林实施灌溉管理、农田实施灌溉和施肥管理)变化对地面节肢动物营养类群组成、数量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主要结果是:(1) 在干旱环境下,单纯改变土地覆被并不会导致土壤环境的显著变化,而高强度的管理扰动加速了土壤环境的演变过程。(2)不同土地覆被和管理措施对营养类群组成及其数量和丰富度的调控作用不同,将天然草地转变为杨树和樟子松人工林和农田后,显著提高了捕食性和植食性类群的比例,降低了'腐食性+杂食性’类群的比例;转变为人工梭梭林后显著降低了3种营养类群的数量;转变为人工杨树林后显著降低了'腐食性+杂食性’类群数量;转变为人工樟子松林后显著增加了植食性类群数量而降低了其它类群的数量;转变为农田后显著增加了植食性类群数量而降低了'腐食性+杂食性’类群数量。(3)影响捕食性动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地面温度、土壤硝态氮和田间持水量,影响植食性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是土壤粘粉粒、土壤硝态氮、土壤容重和pH值,影响'腐食性+杂食性’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是地面温度和田间持水量。主要结论是:土地覆被变化与管理措施相互作用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装过程及其多样性形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尽管其相对重要性不同。  相似文献   

6.
了解氮沉降增加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响应特征,是研发草原可持续管理措施的基础。目前内蒙古典型草原有关氮沉降增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群落,而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较少。通过在内蒙古典型草原连续5年的养分添加实验,研究了地表节肢动物对不同氮添加(N_0、N_(2.5)、N_5、N_(10))处理的响应,并分析了4种氮添加处理下地表节肢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氮输入增加后,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并没有显著降低(P0.05),群落多度也没有显著增加(P0.05),仅在低氮处理下,群落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不同地表节肢动物功能群对各水平N添加的响应均不太敏感,捕食性、杂食性、腐食性功能群动物的生物量对N添加都没有显著响应(P0.05),仅植食性动物的生物量在低氮和高氮处理显著高于对照(P0.05)。回归分析表明,植食性节肢动物的多度和生物量主要受植物叶氮含量显著影响(P0.05),而腐食性节肢动物的多度、生物量和类群数受土壤有机碳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温带典型草原地表节肢动物对氮添加的响应受其食物来源影响,明显滞后于植物群落;不同功能群对氮添加有不同响应形式,是群落水平响应较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干旱风沙区宁夏盐池县,选择典型放牧柠条锦鸡儿灌丛林地为研究样地,以邻近长期围栏封育灌丛林地为对照,调查了春季、夏季和秋季放牧和封育2种类型样地的地表植被、土壤性状和地面节肢动物分布特征,分析了灌丛林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对放牧管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放牧导致植被高度、土壤细砂粒含量和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而土壤容重和粗砂粒含量显著升高.2)调查共获得地面节肢动物13目40科,其中优势类群为蚁科和拟步甲科,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68.75%;常见类群4类,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20.82%;其余34类为稀有类群,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10.44%.在春季、夏季和秋季,放牧和封育样地间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均差别较大,反映了地面节肢动物对包括放牧管理和季节变化双重作用下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3)放牧导致地面节肢动物多度显著升高.但放牧样地和封育样地间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3个季节中均无显著差异.4)相关分析表明,地面节肢动物多度、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与植被高度、植物多度、土壤水分、土壤pH值和电导率存在相关性,而地面节肢动物Shannon指数与植被高度、土壤水分和土壤细砂粒存在相关性.偏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pH值、植物多度、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是影响地面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分布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表明,放牧管理条件下植被高度、土壤pH、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差异导致不同地面节肢动物类群表现出了不同的响应模式.灌丛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的保育效应能够削弱放牧干扰的负向影响.但放牧干扰下春季灌丛林地植食性地面节肢动物多度增加,需注重放牧易导致灌丛林病虫害发生和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8.
贡嘎山东坡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李萌  吴鹏飞  王永 《生态学报》2015,35(7):2295-2307
为了掌握贡嘎山垂直植被带间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2012年5月至10月间对贡嘎山东坡的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暗针叶林4种典型植被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347只,隶属于10纲29目68类,其中山蛩属(Spirobolus)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的群落密度、生物量以及多样性呈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趋势,其中密度、类群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间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其他植被类型间的差异性受季节影响。从各功能群结构来看,腐食性和杂食性土壤动物占主要地位;各功能群的生物量均以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较高,针阔混交林和暗针叶林较低,而相对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仅有腐食性功能群的生物量及植食性功能群的相对生物量在各垂直植被带间有显著差异(P0.05)。群落密度、生物量、类群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腐食性和捕食性功能群的生物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贡嘎山东坡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功能群结构在各典型植被类型间有明显差异,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
为弄清喀斯特地区不同火烧干扰对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于2015年10月、2016年1月、4月和7月使用手捡法对火烧、火烧+垦殖和自然林大型土壤节肢动物进行调查。4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节肢动物214只,隶属5纲15目38科54类,优势类群为金龟甲科幼虫(Scarabaeidae larvae)。主成分分析显示,火烧+垦殖和火烧干扰明显影响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火烧+垦殖、火烧和自然林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各功能类群密度均无显著差异。火烧处理下类群数、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火烧+垦殖处理下杂食性功能群密度季节差异显著(P0.05),不同干扰方式下捕食性功能群密度季节波动明显(P0.05)。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效磷显著相关(P0.05)。研究表明,不同干扰对大型土壤节肢动物季节变化影响不同,这可能与干扰形式和火烧迹地恢复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0.
姜世成  周道玮 《生态学报》2005,25(11):2983-2991
研究并分析了松嫩草地牛粪中大型节肢动物种类组成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草地牛粪中共调查到大型节肢动物7目20科43种,以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为主.依其食性不同,分为粪食性型(8科19种)、腐食性型(4科4种)、植食性型(4科6种)、捕食性型(5科11种)、杂食性型(2科5种)、尸食性型(1科1种)和寄生性型(1科1种).根据鞘翅目金龟总科中营粪食性型生活的粪甲虫对牛粪利用方式的不同,分为外生粪甲虫(6种)、内生粪甲虫(5种)、远生粪甲虫(2种)和偷窃寄生粪甲虫(1种).除了双顶嗡蜣螂,牛粪中大型节肢动物数量与鲜牛粪重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粪食性型种类数和个体数量随鲜牛粪堆置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减少,7d后消失,其个体总数量与鲜牛粪堆积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牛粪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各种大型节肢动物因其食性不同在鲜牛粪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鲜牛粪中大型节肢动物以粪食性型占绝对优势,而干牛粪中则以捕食性型和杂食性型为主.牛粪中大型节肢动物种群季节动态变化受温度、降水量与牛粪含水量影响,鲜牛粪中大型节肢动物优势种为直蜉金龟(69.25%)和肖秋家蝇与东方角蝇幼虫(25.12%).4、5、6月份和9月份,优势种为直蜉金龟,7月和8月份,优势种为蝇幼虫.  相似文献   

11.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研究了内蒙古大青山干旱阳坡灌木铁线莲(Clematis fruticosa)根围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的季节动态,并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Mantel test分析了土壤和植被因子与AMF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索灌木铁线莲-AMF共生体对不同季节环境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灌木铁线莲根围AMF孢子密度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根系侵染率和丛枝丰度从春季至秋季呈下降趋势。(2)3个季节共检测出163个AMF 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春季、夏季、秋季分别为116OTUs、76OTUs和70OTUs。(3)夏季和秋季的AMF丰富度(实测OTUs数和Chao1指数)以及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和Inv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春季,但夏、秋季间无显著异。(4)主成分分析和PERMANOVA分析表明,夏季和秋季的AMF群落组成与春季存在显著差异,而AMF群落组成在夏季与秋季间差异不显著。(5)RDA分析表明,采样季节、植被盖度、植物多样性、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对AMF ShannonWiener指数、Invsimpson指数、Chao1指数和实测OTUs数均产生显著影响;Mantel test分析发现,采样季节是影响AMF群落组成和菌根侵染率的主导因子,但对孢子密度无显著影响,而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孢子密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2.
In desertified regions, shrub-dominated patches are important microhabitats for ground arthropod assemblages. As shrub age increases, soil, vegetation and microbiological properties can change remarkably and spontaneously across seasons. However, relatively few studies have analyzed how ground arthropods respond to the microhabitats created by shrubs of different plantation ages across seasons. Using 6, 15, 24 and 36 year-old plantations of re-vegetated shrubs (Caragana koushinskii) in the desert steppe of northwestern China as a model system, we sampled ground arthropod communities using a pitfall trapping method in the microhabitats under shrubs and in the open areas between shrubs, during the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The total ground arthropod assemblage was dominated by Carabidae, Melolonthidae, Curculionidae, Tenebrionidae and Formicidae that were affected by plantation age, seasonal changes, 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factors, with the later two groups also influenced by microhabitat. Overall, a facilit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with more arthropods and a greater diversity found under shrubs as compared to open areas, but this was markedly affected by seasonal changes. There was a high degree of similarity in arthropod assemblages and diversity between microhabitats in summer and autumn. Shrub plantation ag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ost abundant groups, and also the diversity indices of the ground arthropods. However, there was not an overall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rub age and arthropod abundance, richness or diversity index. The influence of plantation age on arthropod communities was also affected by seasonal changes. From spring through summer to autumn, community indices of ground arthropods tended to decline, and a high degree of similarity in these indices (with fluctuation) was observed among different ages of shrub plantation in autumn. Altogether the recovery of arthropod communities was markedly affected by seasonal variability, and they demonstrated distinctive communal fingerprints in different microhabitats for each plantation age stage.  相似文献   

13.
Two study plots, burned and control, were established in autumn 1998 in a Quercus ilex forest located in northern Spain, part of which had been affected by a low intensity fire in 1994. Soil samples for ectomycorrhizae (ECM) were taken over a 3-year period in each study plot in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ECM morphotype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each morphotype in each soil sample calculated, along with species richness,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and percentage of mycorrhization in each soil sample.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certain ECM morphotypes differed between burned and control plots, and the percentage of mycorrhizal ti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burned than in the control plot. Nevertheles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versity, species richness or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ECM community in the burned and control plots. The dominant ECM morphotypes in both stands were Cenococcum geophilum and several thelephoroid fungi. Sphaerosporella brunnea and Pisolithus tinctorius thrived especially in the burned plot, whereas three ectomycorrhizal morphotypes assigned to the genus Hebeloma were especially abundant in the control plo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ECM morphotypes between seasons, but ECM community species richness was highest in autumn and lowest in summer. The percentage of mycorrhizal tips reached a maximum in winter, with its minimum in autumn. Collection of samples over the 3-year period also enabled us to detec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ercentage of ECM colonisation in the burned stand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4.
陈浒  金道超  张燕 《应用生态学报》2018,29(5):1667-1676
为比较石漠化环境与喀斯特森林土壤螨类的群落结构差异,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朝营小流域栓皮栎林的土壤螨类群落结构本底进行了研究,经2014年各季节的4次调查,共发现土壤螨类3目54科83属.对螨类属数、个体数量、个体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SR)、Pielou均匀性指数(J)、捕食性螨类成熟度指数(MI)、甲螨MGP类群和甲螨营养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螨类在类群属数和个体数量上均以甲螨亚目的属占优势,夏季和秋季具有丰富的属数、较高的个体密度与多样性,春季和秋季具有丰富的个体数量,群落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捕食性螨类夏季生态类群以K选择型为主,其他季节以r选择型为主;甲螨生态类群主要为P型和O型,缝甲螨属、异珠足甲螨属和合若甲螨属等属构成了栓皮栎林土壤螨类的营养功能集团.研究表明,该区山毛榉林与其他地区山毛榉林、其他不同类型森林的土壤螨类主要类群存在差异,其中含丰富属组成的派伦螨科、厉螨科、奥甲螨科和单翼甲螨科以及多奥甲螨属、派伦满属、菌甲螨属和单翼甲螨属等数量上占优势的类群属可作为山毛榉林土壤环境的生物指示.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物多样性对季节的响应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群落构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博斯腾湖湖滨湿地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季节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季节变化没有显著改变;功能多样性指数中,功能丰富度由春季到夏季逐渐减小,功能离散度逐渐增大;不同季节的功能均匀度差异性不显著;(2)植物功能性状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春季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夏季;夏季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秋季;叶片含水量和厚度由春季到秋季呈递增趋势;(3)影响Pielou指数和功能丰富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为土壤铵态氮和速效磷;影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功能均匀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有机质;影响功能离散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含水量;(4)影响最大株高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 pH值;影响叶干物质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速效钾;影响叶片厚度和比叶面积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总磷;而影响叶片含水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硝态氮;叶绿素含量与土壤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多样性对于生物土壤结皮在沙漠生态系统中改善局部环境以及提升生态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藻结皮、藓结皮及其下层的四季样品进行了16S rDNA高通量测序, 以期阐明细菌多样性及其在生物土壤结皮演替过程中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类型样品的细菌丰富度在夏季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4种类型样品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蓝细菌门等, 其中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优势类群, 夏季时变形菌门的相对多度显著高于春季、秋季、冬季, 且在结皮层中相对多度显著高于结皮下层。放线菌门的相对多度在春季、夏季显著高于秋季、冬季, 且结皮下层相对多度高于结皮层。生物土壤结皮演替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及其相对多度季节动态变化表明其对沙漠土壤局部环境的变化作出了响应, 这为深入理解生物土壤结皮在沙漠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提供了微生物多样性数据。  相似文献   

17.
在千岛湖片段化景观中选取20个陆桥岛屿和8个大陆样点,从2012年7月到2014年4月,按季度(春、夏、秋季)6次采用巴氏陷阱法收集地表甲虫,分析其物种多度、组成、多样性和季节动态,以及不同岛屿上的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与岛屿面积和隔离度等岛屿空间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 共收集记录到地表甲虫26科101种3370头.大陆和大岛地表甲虫的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差异,且小岛地表甲虫密度显著高于大陆;大陆地表甲虫的物种组成变化较大,而岛屿上分布的地表甲虫的物种组成则变化较小.地表甲虫的物种丰富度与岛屿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密度与隔离度呈显著正相关.夏季岛屿上地表甲虫物种丰富度高于春秋两季,岛屿与大陆样地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