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Jiang YY  Wang MR 《遗传》2012,34(5):519-525
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进展快且预后差。由于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临床确诊的食管鳞癌大多已发展到了中晚期,治愈难度较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染色体及基因组DNA畸变均是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文章就食管鳞癌染色体及基因组水平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科研人员通过高通量测序、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分析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全面系统揭示了食管鳞癌的遗传突变背景,发现了一批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进程和临床预后相关的基因,为了解食管鳞癌的发病机理,寻找食管鳞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确定研发临床治疗的药物靶点以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3月17日,研究成果于国际学术权威杂志《自然》在线发表。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和全球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六位。目前,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尚不明了,治疗缺乏特异性的分子靶点和有效的治疗药物。科研人员对我国食管鳞癌患者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杂交  相似文献   

3.
李迎迎  刘志广  王丽  袁园园  刘平  王林嵩 《遗传》2015,37(4):315-320
食管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大多数食管鳞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中晚期并预后不良。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可通过抑制其特异性靶基因表达从而调控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非编码内源性小RNA。相比于传统的生物标志物(例如mRNA和蛋白质),miRNAs更加稳定并易于筛选及精确地定量分析,从而成为理想的新一代癌症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近来的研究结果显示,食管鳞癌病人血清中的一些miRNAs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病情诊断及预后的结果显著相关。文章综述了食管鳞癌病人血清中miRNAs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检测这些miRNAs的表达水平变化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应用于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血清miRNAs的检测方法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完全一致的,文章还对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P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食管鳞癌手术标本7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R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MTT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对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其表达与食管癌化疗耐药的关系。结果:7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及5.0%。MRP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食管鳞癌组织对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顺铂、卡铂、阿霉素、长春瑞滨、羟喜树碱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其相应癌组织中MRP2表达明显相关(P<0.01)。结论:MRP2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有较好的相关性,推测食管鳞癌组织中MRP2的高表达可能对化疗耐药性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EG3在食管鳞癌组织及人KYSE30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lncRNA MEG3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采集食管鳞癌手术肿瘤组织54例作为观察组,癌旁正常组织5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MEG3表达水平。进行MEG30过表达及抑制实验,检测KYSE30细胞增殖及侵袭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食管鳞癌组织中lncRNA MEG3表达低于对照组的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MEG3过表达后KYSE30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减弱,lncRNA MEG3表达抑制后,KYSE30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结果表明,lncRNA MEG3对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 TNFAIP3)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鳞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随访食管鳞癌及80例癌旁组织中TNFAIP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了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NFAIP3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阳性率为47.0%(47/1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15.0%(12/80),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TNFAIP3的患者预后不良,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FAIP3的表达、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食管鳞癌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FAIP3的表达、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预测因子。结论表达增高的TNFAIP3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TNFAIP3的高表达可能成为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主要以鳞癌为主。虽然近年来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以及局部和全身的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显著,但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主要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来获得。EMT是一个动态、多步骤和高度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肿瘤细胞基因、表观遗传学等的改变,这些改变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食管鳞癌EMT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食管鳞癌的诊断治疗研究积累基础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MYH的表达与8-oxoG氧化损伤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比较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YH表达的高低;用免疫组化染色比较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8-oxoG氧化损伤程度的高低。统计分析食管鳞癌组织MYH表达的高低与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x2检验。结果:食管鳞癌组织MYH蛋白表达低于其癌旁组织,食管鳞癌组织8-oxoG氧化损伤程度高于其癌旁组织。食管鳞癌组织MYH蛋白低表达,与该组织8-oxoG氧化损伤程度、浸润深度、静脉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无关。结论:食管鳞癌组织MYH蛋白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展有关,后常规对患者食管癌标本做MYH表达的检测,可指导食管鳞癌术后化学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食管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57例食管鳞癌石蜡包埋样本,进行过碘酸雪夫氏(PAS)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结合HE染色,观察食管鳞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发生情况。对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生存比较和Cox风险模型分析。通过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三维培养建立,观察RNAi沉默VE-cadherin对食管鳞癌Eca109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结果:食管鳞癌中VM表达的阳性率为54.3%,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VM在病理分型为低分化食管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8.9%,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III-Ⅳ期食管鳞癌患者VM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食管鳞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者VM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鳞癌VM的发生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VM组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无VM组(P0.05);Cox分析显示VM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F=0.67)。三维培养结果显示Eca-109细胞在基质胶上形成典型的血管网状样结构,VE-cadherin-siRNA可有效抑制VE-cadherin在Eca109的表达,抑制体外培养的Eca109细胞VM的形成。结论:血管生成拟态是食管鳞癌一种独特的血液供应模式,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P38蛋白和VEGF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P38蛋白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4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进行比较.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P-P38和VEGF分别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其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P38和VEGF在食管鳞癌呈高表达,且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探查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里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组织,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相当数量的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束)不规则地分布于肿瘤细胞之间,且S100阳性纤维密度大于GAP-43阳性纤维密度;统计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纤维密度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确实存在神经纤维分布,并对肿瘤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燕  陈清  陈涛  张静  汤浩茹  王小蓉 《西北植物学报》2017,37(10):2087-2096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可以鉴定植物多倍体物种起源、杂种亲本染色体来源和组成,分析栽培种与其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研究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等。基因组原位杂交包括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和自身基因组原位杂交等。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的关键步骤是染色体制片、探针制备及长度优化、探针与封阻的浓度比例和杂交后洗脱强度。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园艺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随着多种园艺植物全基因组的测定,未来应从基因组信息中寻找更多的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结合荧光显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深入研究园艺植物的起源以及遗传关系鉴定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探查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里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组织,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相当数量的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束)不规则地分布于肿瘤细胞之间,且S100阳性纤维密度大于GAP-43阳性纤维密度;统计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纤维密度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确实存在神经纤维分布,并对肿瘤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C2及CLDN5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90例食管鳞癌组织、2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及1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DC2和CLDN5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DC2和CI。DN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9%(80/90)、85.56%(77/90)和48.86%(12/28)、25.00%(7/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DC2蛋白表达在低分化食管鳞癌中明显高于高分化食管鳞癌;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的CDC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I期、Ⅱ期组(P〈O.05)。CDC2和CLDN5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537,P〈o.05)。结论CDC2和CLDN5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作为食管癌临床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的感染情况 ,探讨 HPV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对 33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 HPV检测。结果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食管鳞癌中 HPV DNA检出率为 4 5 .5 % (15 / 33)。HPV DNA阳性与食管鳞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无关 (P>0 .0 5 )。HPV衣壳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HPV感染可能是引起食管上皮癌变的原因之一 ,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即使在存在 HPV DNA的病例中 ,HPV衣壳蛋白亦可以不表达  相似文献   

16.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MP-9、CD-14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D-14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57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MP-9、CD-147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MMP-9、CD-147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46%,64.91%;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9.82%,8.77%。在食管鳞癌中,MMP-9及CD-147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有关,与分化程度无明显关联;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MMP-9及CD-147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和比较68例食管鳞癌、20例切缘正常组织中HDGF、VEGF的表达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HDGF和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食管癌组织MVD值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DGF(63.2%)和VEGF(72.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切缘正常粘膜组织(15.0%、20.0%)(P0.05),食管鳞癌组织和切缘正常粘膜组织中的MVD值分别为35.48±5.75和13.50±2.1(P0.05)。食管鳞癌组织HDGF的阳性表达率仅与其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与其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二者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HDGF、VEGF阳性表达组MVD值均明显高于HDGF、VEGF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HDGF可能通过诱导VEGF的产生,从而促进血管生成,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18.
研究紫铆因对人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影响。通过MTS和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紫铆因对食管鳞癌增殖的抑制,生化分析仪检测紫铆因对食管鳞癌糖酵解的影响,并利用免疫印迹检测紫铆因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激活相关蛋白分子的表达。结果发现紫铆因剂量依赖性抑制KYSE150和Eca109细胞增殖,下调EGFR信号通路活化,抑制HK2的表达及糖酵解。一定浓度的紫铆因能诱导食管鳞癌细胞发生凋亡,caspase3和PARP被剪切,Bcl-2和Mcl-1表达下调,但Bcl-XL未见明显改变。结果证明紫铆因抑制食管鳞癌的增殖,可能与EGFR信号通路和糖酵解被抑制,及促存活蛋白Bcl-2和Mcl-1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食管鳞癌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除了环境因素可以影响食管癌发生和发展,分子水平的基因改变是近年研究的热点。近年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已发现众多基因,如β-catenin、wnt1、p53、cyclinD1以及EGFR等基因表达的改变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或预后相关,从而可更好地寻找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与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众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曹秀峰  吕进 《生物磁学》2011,(3):588-592
食管鳞癌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除了环境因素可以影响食管癌发生和发展,分子水平的基因改变是近年研究的热点。近年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已发现众多基因,如β-catenin、wnt1、p53、cyclinD1以及EGFR等基因表达的改变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或预后相关,从而可更好地寻找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与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众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