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杀菌灭藻剂的长期及不科学使用,细菌对杀菌灭藻剂的抗药性问题日益严峻。研究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相关细菌的抗药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实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硫酸盐还原菌对各类杀菌灭藻剂的抗药性及其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内容主要涉及细菌对杀菌灭藻剂的抗性概念、国内外细菌的抗药现状、杀菌灭藻剂的杀菌机制和细菌的抗药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经济杀菌灭藻剂OACL控制工业循环水中有害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经济杀菌灭藻剂OACL对异氧菌、硫酸盐还原菌和铁细菌的杀菌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其杀菌率平均为99%以上,在pH5和pH7时分别为97.8%和88%。而在现场投药试验条件下为92%以上。可以认为,OACL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的高效杀菌灭藻剂。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在广东湛江港赤潮区采集球形棕囊藻(Phaeoecystisglobosa),在室内用新洁尔灭和异噻唑啉酮两种除藻剂进行棕囊藻的杀灭试验。结果表明,新洁尔灭对赤潮水体中球形棕囊藻的72hLC50为0.96mgL-1;与新洁尔灭相比,异噻唑啉酮的除藻效果更为明显,其对球形棕囊藻的72hLC50为0.54mgL-1。新洁尔灭和异噻唑啉酮复配时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除藻能力,新洁尔灭和异噻唑啉酮浓度比为1.3:0.3(配比为4.3:1)时除藻效果最优,2d的除藻率达到89%,协同指数为0.78。两种除藻剂对鲻鱼(Mugilcephalus)苗72h的毒性试验表明,新洁尔灭和异噻唑啉酮浓度分别在2.0和0.3mgL-1以下除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活性氧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劲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06,25(3):213-215,221
在雨生红球藻培养液中分别添加活性氧1O2、H2O2和·OH的诱生剂,通过测定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虾青素含量,研究了这三种活性氧诱生处理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利用活性氧诱生剂提高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MB能够促进虾青素含量增加,当MB浓度为10-7mol·L-1时,虾青素含量达到5.27μg·mL-1,比对照显著提高。活性氧诱生剂对雨生红球藻生长有抑制作用,但MB的抑制作用小于H2O2和·OH诱生剂。  相似文献   

5.
吕翠玲  巫中德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2):99-101
本试验采用杯碟法、试管稀释法和显微直接计数法测试异噻唑酮对常见菌藻的抑杀效果,并用该药剂对循环冷却水主要危害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形成粘液的异养菌进行室内静态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其杀菌灭藻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工业杀菌剂,投药量10ppm,对水中主要危害菌的杀灭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6.
由于硫酸铜等传统杀藻剂在环境中残留期长、选择性差、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因此其应用受到限制。天然产物和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化合物由于其环境友好,对有害藻类选择毒性强,因此在有害藻华防治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是天然溶藻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几十年来,从植物代谢产物中发现了各种类型的溶藻化合物,诸如甘油糖脂类、酚类、生物碱和萜类等,从这些天然产物中可能筛选到对有害藻华选择性好、溶藻活性强的杀藻剂。本文对植物源的各类溶藻化合物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促进植物源杀藻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6种微藻对氯霉素和硫酸新霉素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真眼点藻(点状魏氏藻(Visderia punctata)、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polyphem)、魏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vischeri))和3种绿藻(栅藻(Scnedesmus sp.)、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lis)、爪哇栅藻(Scenedesmus jaoaensis))对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用藻液细胞计数法和藻细胞固体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氯霉素和硫酸新霉素对6种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液体培养,3种绿藻对氯霉素敏感性均高于硫酸新霉素,10μg·mL-1氯霉素即可明显抑制3种绿藻的生长(P<0.05),而硫酸新霉素在浓度为200 μg·mL-1时才显示出明显抑制作用:3种真眼点藻对2种抗生素都不敏感.固体培养,除波氏真眼点藻外,其它5种微藻对氯霉素的致死浓度均为50μg·mL-1;波氏真眼点藻、栅藻、斜生栅藻和爪哇栅藻对硫酸新霉素的致死浓度分别为100 μg·mL-1、200μg· mL-1、50μg·mL-1和50μg·mL-1.结论:氯霉素可作为选育6种微藻抗性突变株的筛选剂.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大型海藻人工移植高效、节约和可持续性,研究基于大型海藻孢子的粘附特性,于2020年4月,初选了几种食品添加剂作为粘附剂,与铜藻(Sargassum horneri)孢子混合后,通过室内外涂覆实验观察孢子附着、萌发和生长情况,筛选出最优的粘附剂,并通过铜藻孢子低温保存实验研究解决延长海藻人工移植周期问题.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藻类对促进海洋物质循环、维持水生环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在藻菌关系中,基于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藻类与细菌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藻际(phycosphere)环境是藻菌共生的一种典型生态位(niche),在这一生境中微生物形成的菌胶团(zoogloea consortium)是调控藻菌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证明菌胶团具有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在维持藻际环境稳定、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文中,笔者以藻际菌胶团为重点,综述其物质基础(物种组成、胞外聚合物类别)、结构特征(生物被膜)以及生态功能,并从化学信号的角度探讨了群体感应信号(quorum sensing)对菌胶团的调节机制。论文旨在梳理菌胶团的形成特点及其在营养摄取、环境抗性、功能维持上的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为未来深入理解藻际菌胶团的生态学机制提供化学生态学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盐生隐杆藻(Aphanothece halophytica Fremy)属蓝藻门(Cynnophyta)色球藻目(Chroococales),具有很强的耐盐性,在其生长过程中释放粘性多糖.该多糖粘度较大,可作为增稠剂、润滑剂、乳化剂和保湿剂等,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对该多糖的粘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噬藻体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噬藻体(Cyanophage)是感染原核生物蓝藻(Cyanobacteria)的病毒,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生态系统中,对调控初级生产力、蓝藻种群密度及结构演替、微生物间基因转移以及全球生物地理化学循环等方面有重大影响。关注噬藻体的生物多样性,发现其感染相关基因,阐明噬藻体与宿主蓝藻的相互作用,将为藻华控制及认识病毒在复杂水环境中的功能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就噬藻体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动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藻际环境是以藻类分泌物为骨架构成的微型生态结构,包含多样的生物和非生物,主要是微生物、胞外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藻际环境为复杂的藻菌互动提供平台,也为藻际系统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提供基础。藻际环境不仅可以形成特殊的生态位,而且藻菌作用对多种生源要素循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藻际多糖的沉降为碳封存做出了重要贡献;再者,藻类在应激的时候,可以通过藻际环境形成对种群的保护。基于藻际环境结构和功能多样化的特点,解析其中的生态过程,对未来阐释生态现象的发生(如藻华)和生态修复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藻际环境的特性、影响因素和功能,旨在更好地认识藻际生态位,为藻类系统生态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噬藻体辅助代谢基因(AMGs)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藻体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海洋及淡水环境中以蓝藻为感染宿主的病毒,对蓝藻种群结构与多样性以及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噬藻体携带一系列与宿主新陈代谢相关的同源基因被称为辅助代谢基因。它们编码的蛋白在噬藻体感染蓝藻过程中,可参与宿主的光合作用、戊糖磷酸循环、营养物质摄取以及核苷酸生物合成等代谢活动。近年来,一些辅助代谢基因被作为噬藻体分子检测的靶标基因,并用于噬藻体遗传多样性及其与蓝藻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噬藻体辅助代谢基因的来源、生物学功能及其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报道中国大连沿海的三种博氏藻属植物,即西沙博氏藻、细小博氏藻和大连博氏藻的分类学特征。其中,西沙博氏藻是黄海西部新记录,细小博氏藻和大连博氏藻是新植物。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二龙山水库浮游植物及水体污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2000 年1 月、5 月、8 月、10 月四次对哈尔滨市境内的二龙山水库的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共发现浮游植物46 属55 种, 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绿藻和硅藻。水库四季的平均浮游藻类数量为438.46 万个/升, 绿藻占46.98%, 硅藻占44.74%, 隐藻占6.76%。优势种是平裂藻、小环藻、直链藻、针杆藻、纤维藻、空星藻、十字藻、蹄形藻、栅藻、隐藻等。对8 月份水库及上游河流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根据上述结果对水质进行了评价, 并对二龙山库区的水土保持及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大兴安岭沼泽硅藻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过程中,对采自大兴安岭的600余号标本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共观察到舟形藻科中国新记录植物10个分类单位,隶属于4个属,其中类缝藻属1种:粗脉肋缝藻;长篦藻属3种:大长篦藻、细尖长篦藻、双型长篦藻;舟形藻属1种:乌普萨拉舟形藻;辐节藻属5种:两头辐节藻、河生辐节藻、细长辐节藻、豆形辐节藻、地中海辐节藻。本文对这些种类的分类学特征及生态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头孢藻属(Cephaleuros)是一类寄生性藻,在分类学上位于绿藻门石莼纲橘色藻目橘色藻科。国内对头孢藻属的研究多见于它对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的危害,而分类学研究较缺乏。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头孢藻属的多样性,于2012-2018年先后在多个省份采集头孢藻属标本60余份,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分类学研究。结果显示,头孢藻属中国新记录种有6种,分别为:寄生头孢藻(Cephaleuros parasiticus Karsten)、德鲁特头孢藻(Cephaleuros drouetii Thompson&Wujek)、肿毛头孢藻(Cephaleuros tumidae-setae Thompson&Wujek)、散生头孢藻(Cephaleuros diffusus Thompson&Wujek)、宽阔头孢藻(Cephaleuros expansa Thompson&Wujek)、亨宁头孢藻(Cephaleuros henningsii Schmidle),对6个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照片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对程海螺旋藻玻璃温室-半封闭跑道式循环培养池中的细菌、真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细菌总数通常为10^4-10^7个/mL,并且随培养时间呈一定规律性波动;养殖藻的报废与细胞总数有一定关系,与藻种抗逆性关系更大;在鉴定,优势菌为奈瑟氏球菌属(Neisser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拟青霉属(Paecil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束丝菌属(Ozonium)等;少数菌株能明显抑制或促进螺旋藻生长,主要是通过其代谢物对藻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地衣体内分离培养的3种共生藻体(A、B、C)为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徒手切片技术,测定地衣体内藻细胞存活率;并采用BCO和双硫腙、二甲酚橙和碘化钾-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液和藻体内不同重金属含量,分析3种共生藻体对重金属Cu^2+、Zn^2+、Pb^2+、Cd^2+的吸附特性及其耐受性差异,以明确地衣与重金属胁迫的关系,为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在不同重金属胁迫下,3种藻体对4种重金属的耐性大小均表现为Zn^2+>Pb^2+>Cu^2+>Cd^2+,重金属对3种藻体的毒性大小依次是Cu^2+(藻体B>藻体A>藻体C)、Zn^2+(藻体B>藻体A>藻体C)、Pb^2+(藻体B>藻体A>藻体C)、Cd2+(藻体B>藻体C>藻体A)。(2)3种藻体对Zn^2+、Pb^2+的吸附性均高于Cu2+和Cd2+,而且藻体B对不同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均高于藻体A和C。(3)3种藻体所吸附的重金属含量与其胁迫浓度及培养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种藻体对重金属的耐受性与吸附性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来自地衣体的3种藻体对Cu^2+、Zn^2+、Pb^2+和Cd^2+的耐受性和吸附性远远高于一些自由生长藻类,证明来自地衣体的藻类是修复重金属污染生物吸附剂的良好材料,该研究结果为地衣体内藻在水体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HEPES电击缓冲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甘油,讨论了甘油对电转前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通过在盐藻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甘油,讨论了甘油对盐藻细胞生长的影响;使用含有不同浓度甘油的HEPES缓冲液介导质粒载体转入盐藻细胞,比较了甘油对于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击缓冲液中添加0.5mol/L甘油能有效提高细胞存活率,促进转化细胞恢复生长,从而获得最佳转化效果。因此,0.5mol/L甘油可作为杜氏盐藻电击转化过程中一种良好的稳渗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