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野生玉竹驯化栽培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说明野生玉竹驯化栽培技术,即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方法的研究以及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2.
建立并发展人工种子技术,是为了快速地繁殖优良品种或杂种,可适用于采用三系法或二系法生产的杂种一代种子。对一些难以用种子繁殖的品种或遗传性状不稳定、育性欠佳的植物种,也可用人工种子技术进行大量繁殖。尤其是一些通过遗传工程创造出的新型植物种如体细胞杂种或转基因植物,都可用人工种子技术进行繁殖或保持。另外,人工种子技术还可用于脱毒苗的保持和快速繁殖。与普通试管苗相比,人工种子成  相似文献   

3.
杜鹃花属植物种子育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杜鹃花引种栽培、嫁接时繁殖砧木及新品种培育时仍需以种子育苗为主。从杜鹃花种子的采收、贮藏、播种时期、播种基质、所需温度、光照及播种期和幼苗期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对杜鹃花种子育苗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期促进中国野生杜鹃花资源的引种驯化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藕莲有性繁殖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莲(Nelumbo nucifera)生物学特性,既可用藕作种进行无性繁殖,也可用种子播种进行有性繁殖。藕莲在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但素以无性系栽培。尚未见到有性繁殖栽培的报道。作者自1980年起进行了有性繁殖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5.
野生花卉大百合属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百合属(Cardiocrinum)植物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野生花卉,对其繁殖技术体系的研究旨为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从引种栽培、种子生理、组织培养等方面综述了大百合属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认为利用种子和组培进行大量繁殖已成为可能,对其杂交育种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今后也应对其进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和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3种百合科(Liliaceae)植物为药材黄精的基原植物,药用部位为干燥根茎,繁殖方式主要有根茎繁殖、种子繁殖。但长期的根茎繁殖容易引起黄精品质退化、抗性降低、病虫害日益严重等问题。因此,黄精的种子繁殖势在必行。本文从黄精基原植物种子生殖特性、采收与贮藏、形态结构、化学成分、萌发特性、休眠特性、萌发及出苗影响因子和播种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对黄精种子育苗有一定的的指导意义,为黄精种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花蒿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成琼  韦霄  李锋  傅秀红   《广西植物》1998,18(3):271-274
本文报道黄花蒿繁殖试验研究结果。种子繁殖于3月上旬以火土+肥泥为播种基质可获得7100%~9338%的发芽率;扦插繁殖于7~8月份采用顶部枝条作插穗,以火土为基质进行扦插可获得8600%~9600%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夏枯草果穗不同采收时间对其熊果酸含量、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采收期。方法:以果穗成熟度(发黄程度)为采收指标,分6个采收期,分别测定其果穗熊果酸含量、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并进行对比。结果:采收期对夏枯草果穗与种子质量存在明显的影响,熊果酸含量、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均随果穗成熟度的增加而提高,至果穗全黄时达最大值。果穗全黄7 d后采收,熊果酸含量下降明显;千粒重与发芽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夏枯草果穗应在果穗全黄后及时采收。  相似文献   

9.
铁线莲属植物的引种栽培研究初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部分铁线莲属(Clematis L.)植物进行了引种和栽培,根据花枝的着生情况把铁线莲分为3组。通过对野生种Cl.ranunculoides去年采收的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结果表明进行春化处理后播种的种子萌发率最高,达71%。对最适合在昆明生长的野生种Cl.ranunculoides和栽培品种Cl.montana‘Vera’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Cl.montann ‘Vera’的生根率较高;扦插基质山沙优于珍珠岩;经NAA或IBA处理过的插条一根数多于对照。对栽培土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铁线莲也可在偏酸性土壤中生长。  相似文献   

10.
香榧(Torreya grandis Fort.)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是良好的木本油料植物,其种仁营养丰富(含油51%。蛋白质10%),且具有杀虫作用,为广大群众所欢迎。其木材纹理直,不反挠,耐水湿,也是良好的用材树种。但在繁殖过程中,由于种子有较长的休眠期而不易萌发。当秋季采收后,用一般方法贮藏越冬,春季播种后只有50%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蒲圻市国营十里坪果园场,是农业部定点为全国猕猴桃良种繁殖基地。6年来,该场向全国提供优良种苗85万株。通过实践,也摸索出一套快速育苗技术。砧木苗的繁殖用当地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实生苗作砧木,秋季备好种子,入冬前沙藏。2月中旬,选肥沃、疏松的沙壤土地,耙细作畦,用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带沙的种子撒播床面,  相似文献   

12.
楤木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楤木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楤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都用富含阔叶树腐叶的山基土作基质.播种在3月上旬进行可获70%左右的发芽率.扦插在2月上旬采用1年生枝条和2年生壮根作插穗成活率分别可达68%、76%左右。  相似文献   

13.
繁殖方式对矮慈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矮葱姑的种子繁殖和球茎营养繁殖对植株生物量和高度都有明显的影响。种子繁殖苗生物量的增长曲线方程不同球茎繁殖苗的生物量增长曲线方程从生物量比较可见,在生长初期。球茎繁殖苗的生物量远大于种子繁殖苗。生长过程中,种子繁殖苗的生长速率大于球茎繁殖苗。在生长后期,二者生物量接近。种子繁殖苗的高度动态方程与球茎繁殖苗的高度动态方程也不一样。种子繁殖苗和球茎繁殖苗高度的增长速率在生长的前期均高于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14.
根据莲(Nelumbo nucifera)生物学特性,既可用藕作种进行无性繁殖,也可用种子播种进行有性繁殖。藕莲在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但素以无性系栽培。尚未见到有性繁殖栽培的报道。作者自1980年起进行了有性繁殖栽培试验。1982-1984年先后在武汉市、河南省封丘县、进行大田小区栽培试验,并列入湖北省科委农林牧副渔综合基点县推广研究项目,在广济县试验推广,已获成功。  相似文献   

15.
玫瑰茄是一种经济植物,其花萼是一种优质饮料和食品加工的天然染料与调味(酸味)剂,还可入药,具降血压、解暑生津之能。1979年我组从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引进种子试种,生长正常,开花结实,采收了数次花萼,并可自留种子。  相似文献   

16.
欧夏至草(Marrubium vulgare)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其扩散单元主要由集合繁殖体和种子组成,该研究以单萼筒集合繁殖体为研究材料,比较其和种子在形态特征、扩散行为及萌发特性上的差异,探讨附属物的生态功能及对可变环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欧夏至草集合繁殖体是具萼筒的种子,其质量远大于种子;附属物能保护种子免受机械损伤或逃避捕食者。(2)在自然生境中,欧夏至草集合繁殖体易借风力扩散到较大范围,室内扩散实验表明,静止空气中集合繁殖体比种子降落所需的时间更长、扩散能力更强;集合繁殖体是种子延迟扩散的一种适应策略,其附属物的存在与否直接导致了种子扩散能力与扩散距离的差异,支持"Alternate假说"。(3)欧夏至草集合繁殖体和种子在活力、萌发率及萌发速率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吸水率远大于种子,附属物的存在是影响种子承载更多水分并更长期保留水分的重要原因;集合繁殖体内种子的萌发属随机萌发,不具有位置效应,在当季只萌发部分种子,符合间歇性萌发特性,能有效避免种群覆灭。研究表明,多年生植物其扩散单元的形态特征和萌发行为对于种群的生存重要性相对低,母株可以长期占据原有生境,保持种群个体数量,附属物的作用主要用于种群扩散。  相似文献   

17.
以非洲菊嫩叶切段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以花托作外植体相比,明显缩短愈伤组织诱导期.该方法尤其适合于种子繁殖(盆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非洲菊组织培养(简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非洲菊嫩叶切段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以花托作外植体相比,明显缩短愈伤组织诱导期,该方法尤其适合于种子繁殖(盆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繁殖是植物种群更新与维持的重要环节。包括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内的受威胁物种, 其濒危原因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自身繁育力的衰退、生活力的下降等内在因素和人类的过度采挖和生境的破坏等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进行高效的人工繁殖, 能扩大种群数量并应用于迁地保护、自然回归和满足商品市场的需求, 有利于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了保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采用种子繁殖育苗是有效的方法, 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技术等无性繁殖方法则可用于对难以用种子繁殖的种类进行快速繁殖。本文对14种中国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繁殖特性和已有的人工繁殖方法进行了综述, 并简要介绍在其种苗繁殖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其中利用播种繁殖成功的物种有12种, 共繁殖230,000株种苗; 利用扦插繁殖成功的物种有5种, 共繁殖33,100株种苗; 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河北梨(Pyrus hopeiensis)和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采用嫁接繁殖出了2,415株种苗; 9个物种的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成功, 共繁殖了24,850株种苗。这些种苗有些已应用于迁地保护和自然回归。上述研究结果为这14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也能为其他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几种水生植物种子萌发的聚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种常见水生植物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聚集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鳖科植物种子萌发对聚集的响应多为正效应: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出水水菜花(O.emersa)、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水鳖(Hydrocharis dubia)和无尾水筛(Blyxa aubertii)种子聚集后其最终萌发率显著提高;苦草(V.na-tans)和刺苦草(V.spinulosa)种子聚集后最终萌发率虽然没有显著提高,但是其萌发速率得到显著提高。种子聚集对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的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和水麦冬(Triglochin palustre)的种子萌发无显著作用。水生植物的种子聚集萌发特性可能与其繁殖策略有关。水鳖科植物多进行有性繁殖或者有性繁殖比例较大,其种子也由于粘性物质的包裹为聚集分布,在野外聚集萌发的大量植株形成一个单一物种的斑块,这有利于迅速占领新生境。而穗花狐尾藻、穿叶眼子菜和水麦冬种群维持和扩张基本依靠克隆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