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的鱼类区系及其动物地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8年和1999年对广西西南部十万大山地区的鱼类区系统了调查,十万大山是我国大陆最南端的山脉,该地区共有野生鱼类102种,由于南北坡河流分属不同水系,两地的鱼类组成有很大差异,北坡各支流均汇入明江(珠江水系的一个支脉),其鱼类组成具有明显的珠江水系特点,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华南区珠江亚区,南坡各水系多独流入海,鱼类组成与珠江和海南岛诸水系均有较大共性,反映出地史上这些水系之间曾有广泛的交流和联系,但与海南岛亚区的鱼类区系成分更为接近,动物地理区划应归属海南岛亚区。  相似文献   

2.
珠江的鱼类区系及其动物地理区划的讨论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27  
本文根据珠江水系实地调查的结果,对珠江淡水鱼类区系的组成、形成原因及其在动物地理区划中的位置进行了讨论,否定了前人将南岭山脉作为东洋区和古北区在东亚的分界线的观点,认为这两个大区的界线应向北推移到秦岭山脉,并且指出珠江水系的鱼类区系元大部分隶属于东洋区的南东亚亚区,而其西江上源的一小部分应划归南亚亚区。  相似文献   

3.
赣东北地区鱼类区系特征及我国东部地区动物地理区划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依据赣东北鱼类区系的特征,结合古地史资料,从历史时空的角度分析其区系的形成和演化;进而对我国东部地区淡水鱼类动物地理区划进行了讨论并指出:赣东北以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隶属于东洋区;南岭──武夷山──天台山──仙霞岭可构成东洋区南东亚亚区内次一级地理区划的分界线,即华东小区和华南小区的分界线;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应享有相同的区划级别,同处于东洋区南东亚亚区华东小区内。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部地区动物地理区划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北部地区的动物地理区划,至今没人专门做过。在郑作新、张荣祖(1959)提出的我国最早的全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正确地把准噶尔盆地动物区系划归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的西部荒漠亚区,并指出它同东部草原区系有明显区别,也与天山区系很不相同,把后者单独划为天山山地亚区。同时,根据阿尔泰区系与东北大兴安岭动物区系相似,而把它附在东北亚界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张荣祖、赵肯堂(1978)对全国区划做了修改,但有关新疆北部的区划部分全无更动。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特征及其形成的地史原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武云飞  谭齐佳 《动物学报》1991,37(2):135-152
本文以作者大量实地考察资料为基础,对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提出青藏高原鱼类6科26属114种的名录及各水系间鱼类共有属种的比较图。首先阐述了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组成的单纯性与复杂水系的概况,进而找出青藏高原与新疆等干旱地区间的鱼类区系和高原内部各水系间的鱼类区系的相互联系。第二部分,通过分布特征的分析确定青藏高原鱼类分布的三大特点,即在外泄河流上有明显的地理分界;在东南外围水域中呈点状分布,在垂直高度上有明显的地带性。最后,基于区系特征的分析,联系有关古地理、古气候和鱼类化石资料,探讨了形成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地史原因。认为适应于温暖水域生活的原始鲃类和鳅类,在早第三纪时已广布于东亚和中亚地区。青藏高原现代鱼类区系不是由一个起源中心辐射或跨阻传布所形成的,而是通过喜马拉雅运动的三次重大地质历史事件产生隔离,导致青藏高原鱼类与其它地区鱼类的分离而形成的,其分别是:1.喜马拉雅地槽闭合引起“西康群山”再次隆起构成中亚与东亚鱼类区系的分离;2.喜马拉雅山隆起引起中亚与南亚鱼类区系间分离;3.阿尔金山等山脉再度隆起构成中亚地区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分离,最后完成青藏高原这一独特的鱼类区系的雏形。 此外也论述了青藏高原鱼类区系东部分界线实际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动物地理区的地位和东部界线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历史时空的角度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发生的鱼类区系的变化过程,和高原鱼类区系演化的相对独立性,认为这一鱼类区系的分化直接反映了高原隆升事件,并应当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得到客观反映,即将青藏高原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划单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和造成古北区、东洋区分化的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全球性气候变冷在时间上相近、波及的范围都巨大,共同促成了欧亚大陆古北区、东洋区和青藏高原区特有类群的分化,作为对这些地史事件反映的青藏高原区、古北区和东洋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应该具有相同的地位.另外,依据高原鱼类的分布范围和青藏高原对非高原鱼类的阻碍作用,讨论了青藏高原的界限及其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7.
北洛河流域食蚜蝇科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世界动物地理区划及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对北洛河流域的食蚜蝇科昆虫进行区系分析。北洛河流域在动物地理区划上隶属于古北界的华北亚区,该区分布有食蚜蝇科昆虫52种,隶属于2亚科11族29属,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纪录种和7个陕西新纪录种。其区系组成特点是:古北界有17种,占总数的32.70%,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有35种,占总数的67.31%。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国南方唇(Hermibarbus labeo)和间(Hermibarbus medius)的种群分化、亲缘地理格局及物种有效性,作者对唇8个水系及间9个水系共148尾样本的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在所有序列中,共有128个变异位点,共检测出了41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54,核苷酸多样性为0.02153。基于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中国南方的唇与间合聚为两大支,其中韩江和九龙江的全部唇样本组成了Ⅰ支,而其他水系的唇和间样本则组成了Ⅱ支。两支系间的遗传距离为5.1%,而唇和间之间的遗传距离为3.2%。现有证据不支持间与唇达到种一级的分化。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韩江、九龙江种群和其他水系的种群分化较大;海南岛三大水系种群和漠阳江种群的单倍型分支与代表珠江水系单倍型的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他地理区间种群的亲缘关系则相对较远;西江可能为珠江水系、漠阳江水系和海南岛三大水系间种群的扩散中心,其中一支往东向北江和东江扩散;另一支往南向海南岛扩散,海南岛三大水系种群尔后在冰期海退时向北扩散至漠阳江水系及珠江水系。AMOVA分析表明,唇和间地理区之间变异约占54.50%,地理区内种群间变异约占18.64%,种群内的变异占26.86%,这说明,唇和间种群Cyt b的遗传分化主要是来自地理区之间。错配分析及中性检验显示,全部种群、唇种群、间种群在历史上均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两个mt DNA支系亦未发生过扩张,而海南岛的昌化江种群曾发生过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知拟步甲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概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中国已知的9亚科45族248属1264种拟步甲,对其种类组成特点和分布概貌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拟步甲分布在荒漠、半荒漠地区的有6亚科25族69属300余种,非荒漠地区的有9亚科31族179属800余种.其区系的丰富度几乎集中在华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证明我国是世界拟步甲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文还对隶属我国各动物地理区划的本科甲虫及其特有种进行了统计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及邻近地区斑腿蝗科区系及其起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黄春梅  成新跃 《昆虫学报》1999,42(2):184-198
根据斑腿蝗科(Catantopidae)在我国各动物地理区的种类组成和区系特点,发现华中区和华北区的区系特点不明显,前者为南北成份的混交区,后者特有种可跨区分布,这与蝗虫有明显的区域和地带分布的特点不相符。为此,作者同意马世骏先生把江汉平原、秦阳山山地、辽黄淮平原划为古北区,成为东方区系。根据我国北方种类与前苏联西伯利亚区系关系密切,而极少数种类与前苏联欧洲部分甚至欧洲部分所共有这种事实,认为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应把西伯利亚单独作为一个亚区较合适。  相似文献   

11.
蓝昭军  范明君  黄小林  赵俊 《生态学报》2016,36(19):6091-6102
为了解中国南方唇鱼骨(Hermibarbus labeo)和间鱼骨(Hermibarbus medius)的种群分化、亲缘地理格局及物种有效性,作者对唇鱼骨8个水系及间鱼骨9个水系共148尾样本的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在所有序列中,共有128个变异位点,共检测出了41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54,核苷酸多样性为0.02153。基于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中国南方的唇鱼骨与间鱼骨合聚为两大支,其中韩江和九龙江的全部唇鱼骨样本组成了Ⅰ支,而其他水系的唇鱼骨和间鱼骨样本则组成了Ⅱ支。两支系间的遗传距离为5.1%,而唇鱼骨和间鱼骨之间的遗传距离为3.2%。现有证据不支持间鱼骨与唇鱼骨达到种一级的分化。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韩江、九龙江种群和其他水系的种群分化较大;海南岛三大水系种群和漠阳江种群的单倍型分支与代表珠江水系单倍型的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他地理区间种群的亲缘关系则相对较远;西江可能为珠江水系、漠阳江水系和海南岛三大水系间鱼骨种群的扩散中心,其中一支往东向北江和东江扩散;另一支往南向海南岛扩散,海南岛三大水系种群尔后在冰期海退时向北扩散至漠阳江水系及珠江水系。AMOVA分析表明,唇鱼骨和间鱼骨地理区之间变异约占54.50%,地理区内种群间变异约占18.64%,种群内的变异占26.86%,这说明,唇鱼骨和间鱼骨种群Cyt b的遗传分化主要是来自地理区之间。错配分析及中性检验显示,全部种群、唇鱼骨种群、间鱼骨种群在历史上均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两个mtDNA支系亦未发生过扩张,而海南岛的昌化江种群曾发生过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脉–仙霞岭是长江鄱阳湖水系与我国东部独流入海的钱塘江、瓯江、闽江和韩江等水系的分水岭,是中国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本文对武夷山–仙霞岭地区5个水系的111个上游江段鱼类进行了采集,获得标本13,000余号,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该地区的鱼类区系作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共分布有鱼类282种,其中纯淡水土著鱼类239种,隶属于6目23科101属。鲤形目、鲈形目、鲇形目各有181种、29种和22种,分别占纯淡水鱼类的75.73%、12.13%和9.21%,是本地区鱼类组成的主体。东亚特有的江河平原鱼类和南亚暖水性鱼类各有109种和51种,分别占纯淡水鱼类的45.61%和21.34%。5个水系之间鱼类的共有种较多,平均相似度均在50%以上。但东部4条独流入海河流,自北往南江河平原鱼类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南亚暖水性鱼类则逐渐增加。鱼类区系的聚类分析显示,鄱阳湖、钱塘江、瓯江和闽江聚为一类,韩江单独构成另一类。分析表明,武夷山脉–仙霞岭并没有对淡水鱼类形成很强的阻隔作用,整个区域都是东洋区的组成部分。但鉴于已经出现的一些南北差异,本文认为可以将东南部的韩江水系划归南东亚亚区的华南小区,鄱阳湖水系与钱塘江、瓯江和闽江水系划归华东小区。  相似文献   

13.
长臀鮠属鱼类多变量形态分析及物种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形态度量学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珠江水系、元江水系及海南岛诸水系的长臀属3种鱼类,共66尾个体的 43个测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臀属鱼类不能在形态上进行区别。作者认为长臀属鱼类 只存在一个有效种。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爬行动物地理区划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文首次对河南省爬行动物区系特征及其地理区划进行了研究。河南省现生爬行动物计 3目 8科 4 0种 ,可划分为桐柏、大别山地丘陵、伏牛山地丘陵盆地、豫西豫西北山地丘陵台地和黄淮海平原共 4个动物地理省。各动物地理省的自然环境、爬行动物组成、种群数量及区系特征均予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爬行动物新记录种 4种 ,即双全白环蛇、赤峰锦蛇、黄链蛇、山烙铁头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对河南省爬行动物区系特征及其地理区划进行了研究。河南省现生爬行动物计3目8科40种。可划分为桐柏、大别山地丘陵、伏牛山地丘陵盆地、豫西豫西北山地丘陵台地和黄淮海平原共4个动物地理省。各动物地理省的自然环境、爬行动物组成、种群数量及区系特征均予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爬行动物新记录种4种,即双全白环蛇、索峰锦蛇、黄链蛇、山烙铁头蛇。  相似文献   

16.
根据以往多年及近期对西双版纳甲壳动物包括介形类,枝角类,挠足类,陆生等足类,虾类,蟹类等的研究结果,将其种类组成,地理分布及区系特点予以分析探讨,指明该地区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应归入南亚-东南亚亚区中的印支-巽他分区,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占应为一个独立的小区。  相似文献   

17.
梵净山及邻近地区鱼类资源的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梵净山及邻近地区鱼类资源的现状及变化趋势,2001–2003年对这一地区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鱼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本调查设立了19个调查点,共采集鱼类标本3614号,经鉴定为85种(亚种),分属5目14科61属。除胡子鲇(Clariasfuscus)为外来种外,其他均为土著鱼类。海南拟餐(PseudohemiculterHainanensis)、峨眉后平鳅(Metahomalopteraomeiensisomeiensis)和福建纹胸鱼兆(Glyptothoraxfukiensisfukiensis)为本地区土著鱼类新记录种。鱼类组成以鲤形目鲤科为主体,并以适应急流生活的鱼类占多数,小型野杂鱼类所占比例较高。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鱼类物种组成存在差异,分别属于长江上游鱼类区系成分和长江中下游区系成分。结果还表明这一地区土著鱼类物种数呈下降趋势,其中鲤形目鱼类物种数减少较多。导致该地区土著鱼类物种数下降的原因是酷渔滥捕和水域生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雅砻江下游地区的鱼类119种和亚种及其分布特点,比较了该区鱼类组成与四川其他地区鱼类组成的差异,提出了该区鱼类分布和在我国淡水渔类地区地理区划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水江的鱼类区系及生态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系统研究清水江的鱼类区系和生态类型,在2002-2004年对清水江进行了鱼类标本的采集和生态学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2 500余号,经鉴定为71种(亚种).其中中华花鳅、拟尖头鲌、长身鳜和长吻鮠等52种(亚种)鱼类为清水江鱼类新记录,而红尾副鳅、长薄鳅、海南拟、福建纹胸鮡和长须黄颡鱼则首次被发现分布于沅江水系.结合文献记录与调查表明:清水江共有鱼类4目13科57属86种(亚种),其中仅胡子鲇为外来种;清水江鱼类区系具有土著鱼类占优势、特有种类和易(濒)危种类较多、区系组成较复杂和与珠江水系之间存在着鱼类跨水系分布的现象等特点.清水江鱼类在洄游、食性、繁殖和栖息习性等方面分别属于不同的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早期的动物地理区划主要依靠专家知识和经验,缺乏系统的定量分析,而且部分基本区划单元内的动物生态成分差异仍然较大,使其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为满足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需要,尤其为满足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需要,我们在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国野生动物调查单元区划。将全国陆地区域划分为5 km×5 km的网格,基于1,784种陆栖脊椎动物(262种两栖动物、358种爬行动物、814种鸟类、350种兽类)的分布数据,对各网格内的动物分布型比例及自然环境因子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并结合指示物种的分布情况以及省级行政区划界线,将全国划分为2界7区19亚区54个动物地理省239个生态地理单元310个调查单元。与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方案相比,界、区、亚区、动物地理省的数量一致,边界走向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界线不同,而且增加了"生态地理单元"和"调查单元"2级区划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