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建社  高艺 《蛛形学报》1994,3(1):68-70
经鉴定,山西棉区寄生在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体上有两种缄螨。除已报道的无视异绒螨(Allothrombium ignolum Willmann)外,尚有另一种足绒螨(Podothrombium sp.)本文对Podothrombium sp.的幼螨形态进行了描述;对该螨的背、腹毛数和须肢跗节毛数与足绒螨属已知的幼螨种类比较结果,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二点叶螨天敌异绒螨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异绒螨Allothrombium sp.是二点叶螨(棉红蜘蛛)的重要天敌之一。其若、成螨对二点叶螨捕食能力强,食量大。现将近几年来观察研究的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一、形态特征 成螨(图1)体长2.5—3.5毫米,体宽1.2—2.1毫米,深红色,周身密布针叶松枝形体毛(图2:1),有明显肩部,脊分为头脊、中央脊和  相似文献   

3.
无视异绒螨—棉蚜的生态位及其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视异绒螨(Allothrombium ignotum Willman)是棉蚜的一种寄生性天敌。研究结果表明:该种天敌发生时间早,数量大,与棉蚜的种群波动呈明显的同步关系;加之它与棉蚜的时间一空间生态位重叠度高,二者的空间格局一致,所以对抑制早期棉蚜基数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下旬,常发现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被1种异绒螨Allothrombium天敌所寄生。近年来,随着农田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棉花苗期隐蔽施药(杀蚜剂拌种、杀蚜剂涂茎等)治蚜技术的普及应用,该种天敌的地理分布范围逐步扩大,种群密度显著增高,它的控蚜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卵形异绒螨(Allothrombium ovatum)是蚜虫的重要天敌,其对果树蚜虫的控制效果,之前尚无报道.经笔者多年在徐州市果树站试验基地的研究发现,在长期利用绒螨及其它无公害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的生防园,早期蚜虫不需要进行化学防治,利用生防措施就能控制其危害,而常规对照园期间需喷两次药.2003年的试验表明,在生防园用5%溴氰菊酯1500倍防治梨二叉蚜(Schizaphis piricola Matsumura),虽然药后1天防效达95.1%,但20天后只有71.7%,这时生防园地控制效果达96.7%.经几年的试验表明,化防容易引起蚜虫产生抗性,费时费工,增加了成本,果面残留农药多,对环境污染严重,且树上种群数量的消长变化猛增猛减,极不稳定.而生防园的害虫种群数处于低水平之下,不会对果树造成伤害.同时,利用自然天敌控制害虫,成本低,不污染环境,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蚜虫体上寄生的两种螨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们自1965年在上海就已发现有螨类寄生在蚜虫体上,且数量较多。近来又陆续收到各地寄来的寄生螨类标本,要求进行种的鉴定。经研究整理,其中有内亚波利斯异绒螨Allothr-ombium neapolitum Oudemans和无视异绒螨A.ignotum Willmann,这两种异绒螨均为国内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卵形异绒螨是棉蚜的一种外寄生性天敌,研究结果表明,呋喃丹和甲拌磷处理的种子中卵形异绒螨种群波动趋势,与非杀虫剂各种子处理田一致,药剂处理田的天敌数量与非药剂处理田无显著差异(P〉0.05),单作露地棉田的螨量高于棉,麦套种和地膜覆盖田;卵形异绒螨随着翅蚜向露地棉田在迁移量为90.7头/m^2.24h向覆盖田的迁移量为36.0头/m^2.24h随着棉田连作时间的延长,卵形异绒螨的种群密度呈逐渐增加的  相似文献   

8.
寄生在蚜虫上的足绒螨属一新种:真螨目:绒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绒螨属 Podothrombium 隶属绒螨科(Trombidiidae)。在已知的34种7亚种,只有4种有幼螨的描述。本文描述了寄生在蚜虫上的一种足绒螨属的幼虫新种,寡毛足绒螨 Podothrombium paucisetarum sp.nov.。与已知的4种足绒螨幼螨相比,该新种在背腹毛总数(NDV)、须跗节毛数、足指数(Ip)、盾板长(SD)、跗节Ⅰ、Ⅱ和Ⅲ的普通毛数、跗节Ⅰ、Ⅱ和Ⅲ的荆毛数等各主要特征上都与其它种不同。  相似文献   

9.
卵形异绒螨的形态和生活史研究(真螨目:绒螨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慧杰  李建社 《昆虫学报》1997,40(3):288-296
卵形异绒螨Allothrombium ovatum Zhang et Xin,1992是我国北方地区棉蚜Aphis gossypii Giover,1877的一种外寄生性天敌。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结果表明:该螨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内越冬。在年平均温度13.7℃条件下,其卵、前幼螨、幼螨、若蛹、若螨、成蛹和成螨的发育历期平均为220.8d、19.5d、22.0 d、12.0 d、13.0 d、13.0 d和59.O d。另外,本文还对卵形异绒螨主要虫态的形态和习性进行了描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赫绒螨属(Hirstithrombium)系1940年Oudemans由倍绒螨属(Diplothrombium)中分立出,当时仅有澳赫绒螨(H.australiense)一种。Thor等(1947)给予以下鉴别特征:两对感器基均在头脊后部,纵向平行地排成两列,每列前后各有感器一个,生于各自的感器基中,别处还有硬刺一根位于其间。每侧有眼两只,离感器基很近。罗马尼亚Feider(1955)记述了此属的第二个种:诺赫绒螨(H.noemiae)。该种与澳赫绒螨不同的主要特征是:(1)感器基在头脊前部;(2)眼着生在前足体两侧边缘,离感区远。Andre(1958)并不同意澳赫绒螨与倍绒螨属分立,并又描述了马倍绒螨  相似文献   

11.
有益真绥螨与巴氏新小绥螨的集团内捕食和同类相残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有益真绥螨Euseius utilis是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多食性植绥螨,而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中。本研究旨在对巴氏新小绥螨在本地的应用进行风险评估及为与有益真绥螨的联合释放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室内通过一系列实验,比较了实验室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和采自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的有益真绥螨的雌成螨对同种或异种未成熟螨的捕食量、存活时间及产卵量的差异,检测了有益真绥螨与巴氏新小绥螨两种植绥螨相互之间的攻击强度以及种内和种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两种植绥螨都难以刺吸同种或异种植绥螨的卵,而对同种或异种植绥螨幼螨的捕食量最大,其次是对若螨。在无共同食物的情况下,有益真绥螨雌成螨对同种植绥螨幼螨的攻击性比对异种植绥螨幼螨的攻击性强(BreslowDay检验:χ~2=13.84,df=1,P0.001),且有益真绥螨对同种植绥螨幼螨的捕食量(9.10±1.65头)高于对异种植绥螨幼螨的捕食量(5.31±1.43头)(T检验:t=5.487,P0.001),巴氏新小绥螨对异种植绥螨幼螨的捕食量(7.48±0.75头)高于对同种植绥螨幼螨的捕食量(4.75±0.58头)(T检验:t=9.110,P0.05)。【结论】有益真绥螨更倾向于捕食同种幼螨而发生同类相残;巴氏新小绥螨更倾向于捕食异种幼螨而发生集团内捕食。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无视异绒螨种群密度与棉田连作年限之间呈正相关,与棉田海拔高度和水位之间呈负相关.露地棉田螨量明显高于地膜覆盖棉田.若螨在静水中的浮水时间可持续5.2h.成螨产卵的最适土壤含水量为12.5%.不同杀虫剂对幼螨杀伤力为溴氰菊酯喷雾>氧化乐果喷雾>三氯杀螨醇喷雾>氧化乐果缓释剂涂茎.因此,发展灌溉棉田、棉花适当连作、棉花生长期采取药剂涂茎治蚜对壮大无视异绒螨种群密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拉绒螨属(Lassenia)隶于真螨目(Acariformcs)的约绒螨科(Johnstonianidae),1957年由Newell建立。该属在我国尚属初次报导。拉绒螨属的幼螨栖于潮湿环境,寄生于双翅目昆虫体上。根据以下特征可将它与其他约绒螨幼螨区分开来:躯体背面前部的盾板上有较短的前感毛、较长的后感毛、前侧毛和后侧毛各一对;喙有发达的原喙毛、第二喙毛和第三喙毛;基节Ⅱ前方有发育完好的拉氏器(Lassenia-organ);须肢跗节长圆柱形,后方有感棒一根,末端和亚末端各有荆毛一根;跗节Ⅰ和Ⅱ背荆毛基部有伴毛(Companion seta)一根(Newell,1957)。  相似文献   

14.
在四川省西南部山区选取调查点,用鼠笼(夹)加食饵诱捕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采集并鉴定其体表的所有寄生虫。从7个调查地点共捕获大绒鼠127只,采集到恙螨、革螨、蚤和吸虱4大类体表寄生虫共3128只,分类鉴定为131种。大绒鼠体表寄生虫的总感染率为96.06%,总平均多度(平均个体数,虫指数)为24.63只寄生虫/每鼠。恙螨优势种为绒鼠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eothenomydis(24.26%,450/1855);革螨优势种为金氏厉螨Laelaps chini(70.28%,506/720);蚤类优势种为方叶栉眼蚤Ctenophthalmus quadratus(47.30%,149/315)和绒鼠怪蚤Paradoxopsyllus custodis(13.65%,43/315);吸虱优势种为缺齿甲胁虱Hoplopleura edentula(95.38%,227/238)。U检验结果显示,雌、雄大绒鼠宿主间的全部体表寄生虫、恙螨和蚤的物种数和平均个体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表寄生虫与宿主身体参数(体质量)间无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较低(r<0.3,P<0.05)。四川西南山区大绒鼠的体表寄生虫种类十分丰富,物种多样性很高,主要寄生虫类群是恙螨和革螨,并有多种传染病媒介种类。  相似文献   

15.
卵形异绒螨对桃蚜的控蚜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应才  冯纪年 《蛛形学报》1997,6(2):146-149
通过室内按比例接种桃蚜无翅成蚜和卵形异绒螨初孵幼螨实验,采用多元单因素统计分析及多重比较表明,桃蚜被卵形异绒螨幼螨寄生后,其存活天数、繁殖天数和繁殖蚜量都出现大幅度降低,其降幅分别高达52%、70%和68%,而且各处理间的参数表现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叶螨属初步报道(蜱螨目:叶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螨属Tetranychus Dufour是极为重要的农业害虫,其中包括我国的著名大害虫棉叶螨(棉红蜘蛛)T.urticae和山楂叶螨(山楂红蜘蛛)T.viennensis,它们严重地为害棉花、果树、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至为密切。本文介绍了叶螨属的形态特征,报道了作者初步采集到的7种叶螨:1.棉叶螨(棉红蜘蛛)T.urticae;2.红叶螨T.telarius;3.山楂叶螨(山楂红蜘蛛)T.viennensis;4.牡荆叶螨T.viticis,新种;5.上海叶螨T.shanghaiensis,新种;6.野生叶螨T.desertorum,中国新记录;7.曼陀罗叶螨T.ludeni,中国新记录。最后,对棉叶螨和红叶螨的学名和中文名称的确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六板绒螨属Hexathrombium仅报道了匙毛六板绒螨H.spatuliferumCoorman和威利氏六板绒螨H.willisiSouthcott两种,据记载两种均外寄生于步甲科昆虫。本文描述了该属另一种,索氏六板绒螨Hexathrombiumsouthcottiisp.nov,新种采自湖南石门壶瓶山,外寄生于两种姬蜂Giraudiasp.和Mesoleptussp.新种和该属已知种的区别可由文中分种检索表查得。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无视异绒螨种群密度与棉田连作年限之间呈正相关,与棉田海拔高度和水位之间呈负相关.露地棉田螨量明显高于地膜覆盖棉田.若螨在静水中的浮水时间可持续5.2h.成螨产卵的最适土壤含水量为12.5%.不同杀虫剂对幼螨杀伤力为溴氰菊酯喷雾>氧化乐果喷雾>三氯杀螨醇喷雾>氧化乐果缓释剂涂茎.因此,发展灌溉棉田、棉花适当连作、棉花生长期采取药剂涂茎治蚜对壮大无视异绒螨种群密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郅军锐  田甜  温娟  刘勇 《昆虫学报》2016,(7):707-715
【目的】害虫取食后会导致植物的防御反应;取食同种植物的不同种害虫其生理适应性可能不同。本研究旨在阐明一种害虫取食后的植物对后取食的另一种害虫虫体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化分析法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2龄若虫或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雌成螨为害后的菜豆对后取食不同时间下的二斑叶螨第2若螨和雌成螨及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雌成虫体内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解毒酶[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影响。【结果】二斑叶螨雌成螨取食西花蓟马为害菜豆5 h时,POD,CAT和SOD这3种保护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取食健康植株(P0.01),取食蓟马为害的菜豆18 h时只有POD活性低于取食健康植株(P0.01);二斑叶螨第2若螨取食蓟马为害菜豆后只有CAT活性在5 h时明显高于取食健康植株(P0.01)。二斑叶螨雌成螨取食蓟马为害菜豆5 h时,解毒酶MFO和Car E的活性受到抑制(P0.01),但GSTs和Ach E活性均比取食健康菜豆高(P0.01);取食18 h时,只有MFO的活性变化与5 h不同。第2若螨取食蓟马为害菜豆只有MFO的活性不论在5 h还是18 h时明显高于取食健康菜豆(P0.01)。西花蓟马取食二斑叶螨雌成螨为害菜豆时,雌成虫体内的3种保护酶的活性不论取食5 h还是18 h均明显升高(P0.01),但2龄若虫只有CAT活性在这两个时间段下明显升高(P0.01)。西花蓟马雌成虫取食螨害菜豆5 h时,解毒酶活性的变化同二斑叶螨雌成螨,取食18 h时只有GSTs活性变化状态与取食5 h不同;西花蓟马2龄若虫取食螨害菜豆时除GSTs外解毒酶的活性变化在这两个时间下正好相反。【结论】西花蓟马或二斑叶螨为害的菜豆能诱导后取食的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产生一系列应激生化反应,且两种害虫成虫体内所有的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在5 h时变化状态相同,但在其余时间和虫态下酶活性的变化状态不同。说明这两种昆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既有共性,又与害虫种类、虫(螨)态、取食时间相关,两种害虫对虫害植物的生理适应性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0.
害虫及害螨对阿维菌素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阿维菌素(avermectins)是一类新型高效广谱的生物源农药,对多种害虫及害螨具有极好的防效。随着阿维菌素在害虫及害螨防治中的广泛应用,害虫和害螨对其的抗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文章综述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Pluttella xylostella(L.)、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te Koch等已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害虫和螨并不总是表现适合度劣势,且抗性一旦产生敏感性较难以恢复;抗性遗传多数由多基因、不完全隐性控制;抗性机理涉及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发现害虫和螨对阿维菌素存在较大的、潜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