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鹏  徐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0):1931-1933
目的:观察和比较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28例,初始同时使用恩替卡韦及胸腺肽α124周,之后停胸腺肽α1继续用恩替卡韦至48周。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0.5mg/d,48周。定期检测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肝纤维化组合,Fibroscan评分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4周时两组ALT复常率无差异显著性(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在24周、48周时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与单用组HBeAg血清转换率在第24周、48周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纤维化组合各指标(HA,LN,PⅢP,Ⅳ型胶原),Fibroscan评分两组治疗48周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异联合组更显著。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联合组在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上显著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  相似文献   

2.
徐浩  李成忠  尹伟  张迁 《生物磁学》2011,(11):2125-2127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4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予恩替卡韦0.5mg/d,对照组予拉米夫定100mg/d,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7.1%、22.9%(P〈0.01),ALT复常率分别为51.4%、31.4%(P〈0.05),在治疗4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8.6%、48.6%(P〈0.01),ALT复常率分别为90.0%、72.9%(P〈0.01)。HbeAg血清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乙肝患者,较拉米夫定起效快、作用强,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8例患者单盲分组,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69例,恩替卡韦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的第4、8、12、24、52周时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12、24和52周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率,及24、52周完全应答率.结果 与基线相比,两组患者治疗4、8、12、24和52周时的不同时间阶段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52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均优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在治疗第24、52周时进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及耐受性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与恩替卡韦组均具有强效的HBV-DNA抑制作用,在4、8、12、24和52周的不同时间阶段抗病毒疗效均相似.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具有更显著的HBeAg转阴率及血清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在治疗第24、52周尤为明显,两组ALT复常率相似,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相关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7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以及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HBV-D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1%,与对照组的29.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乙肝较单用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更高,可降低传染性,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恩替卡韦治疗HBeAg 阳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4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予恩替卡韦0.5 mg/d,对照组予拉米夫定100 mg/d,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7.1%、22.9%(P<0.01),ALT复常率分别为51.4%、31.4%(P<0.05),在治疗4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8.6%、48.6%(P<0.01),ALT复常率分别为90.0%、72.9%(P<0.01)。HbeAg血清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乙肝患者,较拉米夫定起效快、作用强,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分散片(ETV)联合冬虫夏草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洞头县人民医院门诊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单药治疗,治疗组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冬虫夏草制剂金水宝胶囊治疗,48周为观察终点。结果两组A肌复常率及HBV—DNA阴转率在治疗过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及24周后,两组e抗原转阴率、血清转换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48周后,治疗组e抗原转阴率、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47US0.41,0.25w0.22,P均〈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ETV)抗病毒治疗联合冬虫夏草制剂金水宝可以提高e抗原转阴率、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联合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 Tablets,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随即将120例CHB患者分为3组:单用ADV组(A组)40例;单用IFNa-1b组(B组)40例;IFNα-1b和ADV联合治疗组(c组)40例,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查ALT复常率,HIhAg血清转换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DNA阴转率。其中各组中10人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行肝穿刺活检术,观察病理改变,根据炎症活动度(G)和纤维化程度(S)进行计分,同时采用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sss)评分。结果:A组和B组ALT复常率,24周:X^2=4.80、7.92,48周:X^2=3.97、6.51,P均〈0.05;HBeAg转换率,24周:X^2=12.25、4.17,48周:X^2=-14.57、4.94。P均〈0.01;HBVDNA转阴率。24周:X2=-3.74、9.77,48周:X^2=6.98、11.95,P均〈0.05。c组24周和48周后ALT复常率分别为65.0%和87.5%,HBeAg转换率为35.0%和45.0%,HBVDNA阴转率为75.5%和92.5%,显著高于A组和B组。组织学肝纤维化各项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均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Y,.(SSS:t=-23.26、48.98;G:t=-53.88、94.30;S:t=-60.00、82.05,P均〈0.01)。结论:IFN联合ADV治疗CHB患者可协同抑制HBV复制,显著提高抗HBV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HBeAg阳性乙肝患者9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苦参碱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后12、24、48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血清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24、48周的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恩替卡韦对于HBV具有较好的协同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可能与苦参碱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初治、单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周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基线预测因素。方法97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别以基线HBsAg、ALT和HBVDNA水平高低分组,对比两组治疗48周时生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情况。结果基线HBsAg-101500IU/mL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为42.3%,基线HBsAg〉1500IU/mL组分别为20%和1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ALT〉5ULN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为45.1%,基线ALT05ULN组分别17.4%和1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线HBVDNA〈8.0log-10copies/mL组和基线HBVDNA≥8.0log-10copies/mL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水平HBsAg≤1500IU/mL且ALT〉5ULN的CHB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48周时观察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为45%,对照组分别为22.8%和2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线HBsAg水平≤1500IU/mL和ALT水平〉5ULN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替比夫定治疗48周时,有较高的e抗原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基线HBsAg和ALT水平是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型的测定,其中120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给予拉米夫定(LAM)治疗;B组给予恩替卡韦(ETV)治疗;C组给予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比较治疗情况。结果 20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型119例(59.2%),C型68例(33.8%),B/C混合型10例(5.0%),未知型4例(2.0%),各分型之间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感染者HBeAg阳性率为86.8%,显著高于B型的51.3%(P0.05)。HBeAg(+)的3组患者治疗12、24和48周时,B组和C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及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患者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C组患者(包括B型19例、C型21例)中B型的HBV DNA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C型(P0.05)。结论地处西南方的内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以B型为主,C型次之,B型和C型共占93.0%,其他型别仅占较少部分。ETV方案或LAM联合ADV方案治疗HBeAg(+)慢性乙肝疗效优于LAM治疗。初始LAM联合ADV治疗基因B型HBeAg(+)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C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腺肽α1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二科住院和门诊复查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应用胸腺肽α1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共25例,单一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的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以及HBe Ag定量。结果:治疗半年后,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载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HBe Ag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恩替卡韦可以有效的降低HBe Ag量,促进e抗原转阴,减少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所选120例患者分为两组:PegIFNa-2a联合拉米夫定组(A组)和单用PegIFNa-2a组(B组)。分别在治疗12周、24周、治疗52周停药及停药后随访26周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B组治疗结束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6.7%(52/60)、53.3%(32/60);ALT复常率88.3%(53/60)、60%(36/60);HBeAg阴转率70%(42/60)、38.3%(23/60);HBsAg阴转率26.7%(16/60)、11.7%(7/60);抗-HBs阳转率分别为23.3%(14/60)、8.3%(5/60);抗-HBeAb阳转率分别为65.0%(39/60)、35.0%(21/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PegIFNa-2a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用Peg IFNa-2a  相似文献   

13.
田群  左维泽  曹玉文  朱庆峰  季榕  詹爱琴 《生物磁学》2011,(19):3694-3696,3699
目的:观察比较拉米夫定联合IFNα-1b的序贯疗法与拉米夫定,IFNα-1b的单药疗法在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8例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拉米夫定治疗组和IFNα-1b治疗组。序贯治疗组33例,年龄37.85±7.70岁,男/女:18/15,首先使用拉米夫定(100mg—El一次口服疗程24周),序贯使用IFNα-1b(60ug隔日一次皮下注射疗程28用1,在第20周至24同同时使用拉米夫定和IFNα-1b,总疗程48周;拉米夫定治疗组34例,年龄39.42+6.88岁.男/女:20/14,仅口服拉米夫定,100mg一日一次口服,疗程48周;IFNα-1b治疗组31例,年龄35.71±6.14岁,男/女:14/17,仅皮下注射IFNα-1b,60ug隔日一次,疗程48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检测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等指标变化。结果:在治疗12周、24周时三组间肝功复常率、HBeAg阴转率无差异,序贯治疗组、拉米夫定组HBV·DNA阴转率优于IFNα-1b治疗组;实验疗程结束时序贯治疗组HBeAg阴转率、抗-HBe转换率及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但在HBV-DNA阴转率方面序贯治疗组与拉米夫定治疗组差异不显著。结论:拉米夫定和IFNα-1b序贯疗法在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抗HBe转换率三方面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IFNα-1b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胸腺肽α1(T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和HBeAg均阳性),按1:1随机分配进入联合治疗组(LAM+Tα1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LAM组)。结果:治疗1年时LAM+Tα1组HBeAg血清转换率(44.4%,16/36例)明显高于LAM组(5.6%,2/36例),P<0.01。停药1年后,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6.1%(13/36例)和8.3%(3/36例),P<0.01。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两组HBV-DNA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两组的HBV-DNA转阴率相仿。治疗后1年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与拉米夫定组相似,分别为75%(27/36例)和66.7%(24/36例)、随访1年时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分别为58.3%(21/36例)和16.7%(6/36例)。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LAM联合Tα1治疗慢性乙肝,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单一LAM用药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应用替诺福韦治疗,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定期检测肝功能、HBVM、HBV DNA等指标。结果:替诺福韦治疗组的临床好转率、ALT及TBil复常率、HBV DNA及HBeAg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胸腺肽α1(T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和HBeAg均阳性),按1:1随机分配进入联合治疗组(LAM+Tα1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LAM组).结果:治疗1年时LAM+Tα1组HBeAg血清转换率(44.4%,16/36例)明显高于LAM组(5.6%,2/36例),P〈0.01.停药1年后,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6.1%(13/36例)和8.3%(3/36例),P〈0.01.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两组HBV-DNA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两组的HBV-DNA转阴率相仿.治疗后1年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与拉米夫定组相似,分别为75%(27/36例)和66.7%(24/36例)、随访1年时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分别为58.3%(21/36例)和16.7%(6/36例).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LAM联合Tα1治疗慢性乙肝,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单一LAM用药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自拟血府逐瘀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n=43例)和对照组(n=4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血府逐瘀汤+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相关指标以及肝脏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改善程度显著要优(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改善程度显著要优(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门静脉的内径、脾脏厚度显著要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HBe Ag转阴率显著要高(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采取恩替卡韦联合自拟血府逐瘀汤治疗较单一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显著,优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到2009年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CHB患者46例,应用IFN-α治疗48周,根据IFN-α治疗的疗效将其分为应答组与无应答组,评价患者的宿主、病毒载量及生化指标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间的性别比例、年龄和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应答组治疗前HBV-DNA载量低于无应答组,ALT水平高于无应答组,HBeAg阳性患者的应答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在治疗12周时HBV-DNA载量下降〉2log的比例高于无应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HBVDNA载量低、ALT水平高和HBeAg阳性以及治疗12周时的HBVDNA应答可以作为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时应答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梁鹏  莫燕燕  黄艳芬  陆惠洁 《蛇志》2015,(2):157-158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HBeAg转阴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减少其血清中的HBV-DNA,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肝组织病理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机制。方法: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04例,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例数各为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接受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指标和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24周后,两组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24周后,两组TGF-β1mRNA、Smad2mRNA、Smad3mRNA水平下降, Smad7mRNA水平升高,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24周后,两组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可改善肝功能,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