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山东黄瓜地方品种资源果实外观品质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山东黄瓜地方品种资源的瓜奈形状、皮色、刺、瘤、刺色、棱沟、瓜长、把长、横径、单瓜重、把瓜比、果型指数等12个果实外观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山东黄瓜地方品种资源果实外观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8。华北型种质果实外观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高于华南型种质。根据生产上对果实外观性状的要求,对两种生态类型中优良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从外观形态上筛选出各自的代表性种质,在两种生态类型中筛选了长瓜短把型种质和短重型种质,为资源的利用和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2.
对山东黄瓜地方品种资源的瓜条形状、皮色、刺、瘤、刺色、棱沟、瓜长、把长、横径、单瓜重、把瓜比、果型指数等12个果实外观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山东黄瓜地方品种资源果实外观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8。华北型种质果实外观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高于华南型种质。根据生产上对果实外观性状的要求,对两种生态类型中优良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从外观形态上中筛选出了各自的代表性种质,在两种生态类型中筛选了长瓜短把型种质和短重型种质,为资源的利用和品种的选育推广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3.
以“滓绿3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了授粉对黄瓜果实发育、营养成分变化及采后果形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可减少化瓜、刺激果实发育、提高果实商品性,并提高产节,其坐瓜率、商品瓜率、单瓜重及产节分别较单性结实提高63.0%、68.7%、22.6%和127.6%。授粉瓜和单性结实瓜均表现为随着果实发育.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呈减少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游离氨荩酸含量呈波动变化,但授粉瓜的4种营养成分均高于单性结实瓜。在采后1~5d,授粉瓜头部易膨大形成大头瓜.而单性结实瓜果形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黄瓜褐斑病菌毒素对抗、感黄瓜品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瓜褐斑病菌毒素的作用下,黄瓜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受到了抑制,根的电导值及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抗病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受毒素的影响较感病品种小,即感病品种对毒素敏感,且抗、感品种的电导值差异达显著水平。抗病品种的PAL活性增加幅度较感病品种大。  相似文献   

5.
以黄瓜野生变种‘PI183967’(Cucumis sativus L.hardwickii)和新泰密刺选系‘931’为亲本,通过单粒传法获得包含160个株系的F9代重组自交系群体(RIL)。结合分子遗传图谱和不同年份(2012年春、秋季和2013年春、秋季)的表型调查数据,利用MapQTL4.0软件进行黄瓜瓜长和把长的QTL定位。结果显示:(1)共检测到8个与瓜长和把长相关的QTLs,分布在染色体3、4、5、6、7上,LOD值在2.78~10.24之间,可解释7.4%~32.7%的表型变异率,贡献率≥10.0%的QTL位点4个,占QTLs总数的1/2,在春秋两季重复检测出的QTL位点有4个。(2)检测到4个与瓜长相关的QTLs位点Fl3.1、Fl4.1、Fl5.1、Fl6.1,4个与把长相关的QTLs位点Fsl3.1、Fsl3.2、Fsl5.1、Fsl6.1。(3)Fl6.1和Fsl6.1在2012、2013年春秋季中均可检测到,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109.2cM处,标记SSR17591~C80之间;Fl6.1在4次中的贡献率在13.8%~32.7%之间,Fsl6.1在4次中贡献率为12.1%~24.1%;(4)Fl3.1和Fsl3.2位于第6号染色体标记SSR16152~SSR07706之间,其中Fl3.1在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秋两季中均可检测到,贡献率总共为25.1%,Fsl3.2仅在2012年秋季中检测到,解释8.8%的表型变异率。研究表明,第6号染色体上标记SSR17591~C80和第3号染色体上的SSR16152~SSR07706等2个区域聚集了控制瓜长和把长的主效QTL位点,这2个区域应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授粉对黄瓜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 津绿 3号 黄瓜为试材 ,研究了授粉对黄瓜果实发育、营养成分变化及采后果形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授粉可减少化瓜、刺激果实发育、提高果实商品性 ,并提高产量 ,其坐瓜率、商品瓜率、单瓜重及产量分别较单性结实提高 6 3.0 %、6 8.7%、2 2 .6 %和 12 7.6 % .授粉瓜和单性结实瓜均表现为随着果实发育 ,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 C含量呈减少的趋势 ,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 ,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波动变化 ,但授粉瓜的 4种营养成分均高于单性结实瓜 .在采后 1~ 5 d,授粉瓜头部易膨大形成大头瓜 ,而单性结实瓜果形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田玉安  梁沛  高希武 《昆虫知识》2012,49(2):390-395
采用酶标仪动力学法,比较研究了3个黄瓜品种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羧酸酯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黄瓜对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取食四季秋瓜和22-94RZ的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活性均较高,其比活力最低值分别为对照的1.07倍和1.27倍;取食Deltastar RZ的为最低,其羧酸酯酶比活力最低值仅为对照的0.56倍。取食不同品种黄瓜不同时间,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比活力动态变化趋势不同:取食四季秋瓜、22-94RZ的B型烟粉虱,其羧酸酯酶比活力始终保持被激活状态;取食Deltastar RZ后则处于被抑制状态,但72h后恢复至起始水平,说明B型烟粉虱在Deltastar RZ上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适应性较好。研究表明羧酸酯酶在B型烟粉虱选择适应寄主过程中应该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福研1号’丝瓜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SG9’为母本、‘SG17’为父本育成的杂交一代品种。中早熟,座果率高;瓜呈短棒状,瓜皮绿色,有明显黑色条纹,不易裂果;肉质质地硬,甘甜,果肉不易褐变;瓜长20~25 cm,横径5~7 cm,单瓜重510 g左右,产量达45 000~60 000 kg·hm-2,适合福建省及周边省份种植。  相似文献   

9.
南美斑潜蝇对不同黄瓜品种的寄主选择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由选择法测定了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对黄瓜不同品种的寄主选择性。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成虫产卵和取食选择性最强的黄瓜品种为冬棚王,其对冬棚王的选择性与对光和地黄瓜、新四号黄瓜、津优2号、双杂一号、津杂2号、冬雪王、早春王、神农春四号、津春4号等品种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而与山东密刺、津优1号、春四号黄瓜、津杂4号、鲁优二号、津优4号、唐山秋瓜、神农春五号、津绿4号等品种差异不显著。测定结果表明,黄瓜不同品种间的叶毛数、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南美斑潜蝇对不同黄瓜品种的寄主选择性与其叶毛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0.475 5(P=0.039 5<0.05),而与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材质果袋春夏季节套袋对黄瓜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冬冠3号”黄瓜品种为试材,于春夏生长季节(4—7月份)在日光温室中研究了白膜袋、鲜膜袋、白纸袋和黄纸袋4种套袋处理对黄瓜果实微环境、果实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及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晴天还是阴天,所有套袋处理的袋内光照强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大,温度提高;白纸袋增温效果最好,鲜膜袋内相对湿度最高,黄纸袋内光照最弱。单株单瓜套袋和单株果实连续套袋试验均表明,套袋后果实鲜重增长加快,瓜长度增加,瓜皮色显著变浅。连续套袋后,单瓜重普遍提高,大头瓜率降低,但化瓜率、弯瓜率和尖头瓜率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变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普遍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白纸袋和鲜膜袋的提高,黄纸袋和白膜袋的降低,但与CK间的差异均未达到5%显著水平。套袋可有效降低果实中氧化乐果的残留量,其中黄纸袋效果最好,其次为鲜膜袋、白膜袋和白纸袋。综合考虑各指标,认为春夏季节黄瓜果实套袋栽培应优先选用白纸袋,鲜膜袋和白膜袋不适宜在该季节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性别表型黄瓜基因组中雌性系特异的ACC合酶基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一对引物(引物1和引物2)分别从雌性系黄瓜(Cucumis sativus L.)品种“CORONA”、“DALEVE”和强雌性黄瓜品种“中农五号”、“欧洲八号”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到一长约1025bp的ACC合酶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段与Trebitsh等1997年发表的ACC合酶基因片段的同源性大于99%,认为这两个基因片段应该是同一个基因,不同品种来源的该基因的相同性说明了其高  相似文献   

12.
1988、1989两年秋季,我们用增甘膦处理黄瓜、菜豆,贮藏保鲜,选刚采摘下的无病、虫害的黄瓜,菜豆,用0.1%增甘膦水溶液浸泡10分钟后沥干,放入30×60厘米的0.1毫米厚的聚乙烯袋中,袋口用橡皮筋扎好,贮于自然温度状态的地下窖,温度9—17℃。用清水浸泡做对照、贮藏30天后测定,用增甘膦处理过的黄瓜、菜豆失水率为1.12%和0.014%;对照失水率分别为2.45%和3%。无腐烂、无大肚瓜和黄衰瓜。而对照大肚瓜、黄衰瓜率分别为3.4%和6.9%。商品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谈谈水稻的分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药发生的—般情况1.分药发生的部位水稻和其他的禾本科作物一样,在泥土中或靠近地面的基部数个节上的腋芽,遇适当的条件,即能成为侧茎并产生不定根,称为分药。稻的主茎上有很多节,节数的多少,因品种、生长期的长短而有所不同。生长期长的品种可多至17个节以上;生长期短的品种,常常仅10个节左右。一般有13—16  相似文献   

14.
在5℃低温胁迫条件下,对以野生黄瓜——棘瓜(Sicyos angulatus L.)和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黄瓜嫁接苗以及自根苗的抗冷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棘瓜为砧木的黄瓜嫁接苗叶片的SOD、POD、CAT活性以及Pro、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后两者,MDA含量低于后两者。说明利用棘瓜嫁接的黄瓜苗可以忍受更长时间或更大强度的低温。  相似文献   

15.
黄瓜又名胡瓜、王瓜,是葫芦科甜瓜属中具刺的主要栽培种,但有的吃起来很苦,必然影响其食用价值。黄瓜发苦是由苦素引起的,苦素是由糖类和非糖类的化合物缩合而成,一般是白色结晶,也叫配糖物、配糖体或糖苷,存在于所有的黄瓜中;而不同黄瓜内苦素的含量不相同。如果黄瓜中含苦素较多,就表现出味苦,这主要取决于2个方面的因素:1 遗传因素有些品种苦素含量较高,则味苦,而有些品种含苦素较少,就辨别不出苦味。2 环境因素2.1 传粉 黄瓜是单性花,蜜蜂首先采集苦瓜的花粉,接着采集黄瓜的花粉,黄瓜受精之后,结出果实,这…  相似文献   

16.
庭园种砍瓜     
韭菜可以割着吃,你听说过生长期的瓜也可以割着吃吗?砍瓜就可以割着吃,它是菜食瓜中又一新品种。砍瓜在生长期可随便砍着食用,用多少砍多少,随吃随砍,砍后仍能正常生长,日生长速度变化不大。砍瓜生长特别快,环境适合每天可以长长8厘米以上。从授粉到可以砍着吃仅一周多时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丝瓜种质资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行丝瓜品种选育,以32个不同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调查结瓜习性、叶缘、瓜棱、雌花节率等共22个性状,对得到的性状数据采用DP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个性状可综合为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1.308%,根据前5个主成分与性状的相关性,选出14个影响力较大的性状。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32个丝瓜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的水平上首先将其划分成2大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类。  相似文献   

18.
在控制条件下对不同稻种日长和温度反应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对153个不同栽培稻种在人工气候室的不同温度(20℃,25℃,30℃每日光长均为10小时),不同光照长度(每日10,12,13,14,18小时,温度均为25℃)控制条件下,观察了各品种抽穗结实等情况表明:品种间感光性有明显差异;早稻感光性大都较弱或中等,其中早籼大部分在长光下抽穗反早,属长日性;早粳一般在长光照下延迟抽穗;中稻感光性有弱、中、强三类,品种间差异大,个别品种在12~14小时抽穗快,属中间性;晚稻感光性大都较强,少数中等,最适光长为10~12小时。感温性同样有明显差异,早稻有中、强;中稻有弱、中、强三类,差异大;晚稻仅有中、强二类。早、中、晚稻的大部分品种最适温度均为25℃,少数南方品种及早、中稻为30℃。基本营养生长性在早稻品种内大部为弱及中,个别较强;中稻、晚稻也均有弱、中、强三类。全部供试品种的光,温反应类型共有20种。试验中还考查了81个品种在20℃、25℃下的结实情况,37个品种在30℃下的结实情况,有的品种较耐低温,有的较耐高温。作者还讨论了品种的光、温反应类型问题并指出新的类型将会继续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生产的需要不断发现或创造出来。对籼,粳稻发育特性的区别及其形成与各该品种原产地的生态条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问题,指出原产南方的短日性水稻经过长期驯化、选育除了短日性  相似文献   

19.
倒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选育抗倒伏性强的品种是育种研究的重点目标。本研究以528份我国主推的小麦品种和育成品系为材料,对影响小麦倒伏的主要性状进行测定,利用无偏线性估计值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倒伏性。研究表明,6个抗倒伏性状在品种间都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基部节间长度、株高与抗推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基部节间直径与抗推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节间长度与节间直径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所有性状的信息可以用3个主成分代表,其累计贡献率达83.837%。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第1节间直径、第1节间长度、第2节间直径、第2节间长度和株高等5个性状均对抗推力有显著影响。依据抗推力将528份材料聚类为4类,其中第Ⅰ类群有66份小麦品种(系),其抗倒伏能力最强。研究结果为小麦抗倒伏品种利用、抗倒伏育种亲本的筛选以及育种后代品系的选育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高产小麦品种冠层形态结构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多穗型、中穗型、大穗型3种类型9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高产小麦品种的冠层形态结构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品种与丰产品种相比,冠层结构具有:上三叶较宽、短,叶片较厚、挺,具有相对较小的基角、开张角和披垂度,株型较紧凑,植株较矮(80cm左右),穗下节间和旗叶鞘较长。冠层形态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旗叶宽度、比叶重、倾斜角度及穗下节长和叶鞘长是决定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制约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