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应用“杀黑白灵”防治谷子黑穗病和白发病石峰,徐延宏(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朝阳122000)谷子是我省西部以至我国北方旱地粮谷的重要作物,每年种植面积达数千万亩,是很多旱作地区的“细粮”。谷子黑穗病(UStilagoc,a。eriKb。n)、白发病[Sc...  相似文献   

2.
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的RAPD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粱抗丝黑穗病的基因进行分析。方法:以高粱2381恢复系(抗病)、矮四恢复系(感病)、7050B保持系(抗病)、TX622B保持系(感病)为材料,采用CTAB提取DNA的方法提取高粱基因组DNA,然后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DNA进行多态性扩增。结果:初步建立了高粱丝黑穗病的RAPD反应体系;从RAPD反应中所用的4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8个适宜引物,其余20个引物没有扩增出谱带,被淘汰;共扩增出114条谱带,其中引物OPM-05300和OPM-13450扩增出了差异谱带,分别命名为OPM-05300和OPM-13450。结论:在该反应体系下找到了高粱抗丝黑穗病抗感品种间基因组差异的两条差异谱带。  相似文献   

3.
谷子种质资源抗黑穗病鉴定与过氧化物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国2050份谷子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黑穗病鉴定,对不同抗、感黑穗病的谷子种质资源进行了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谷子不同种质资源对黑穗病的抗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谷子种质资源对黑穗病的抗性比较稳定。谷子感染黑穗病后,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作为一种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
抗、感黑穗病谷子品种几种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7个不同抗、感黑穗病的谷子品种在不同时期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谷子感染黑穗病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强。抗病品种的酶活性明显地高于感病品种。这些酶活性的变化能够削弱或消除病菌对谷子的毒害作用,在谷子抗黑穗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土壤接种技术,对目前我国高粱育种上广泛应用的150份高粱种质资源(包括高粱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进行抗高粱丝黑穗病鉴定评价。经两年重复鉴定,在150份高粱种质中,筛选出对高粱丝黑穗病菌优势小种表现免疫(IM)的47份,占总数的31.3%;高抗(HR)和中抗(MR)的各6份,分别占鉴定材料总数4.0%;抗病(R)的4份,占2.7%;感病(S)的13份,占8.7%;高感(HS)的74份,占49.3%。上述结果表明,目前高粱育种中广泛应用的育种种质中抗丝黑穗病材料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1985年在人工接种的条件下,对1239份高粱品种资源,进行了抗丝黑穗病性鉴定。与此同时,用17个抗性不同的品种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行了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方式因品种而异。有的品种系具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有的则具有质量性状遗传特点。抗病性属数量性状遗传的品种系,其抗性主要是受加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
高粱丝黑穗病菌种内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随机引物对来自不同地理来源、不同寄主和经寄主致病力测定的高粱丝黑穗病菌2、3号生理小种的10个菌株的DNA进行分析,所产生的RAPD结果表明,丝黑穗病菌S.reilianum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经聚类分析可将供试菌株大致分成两组,辽宁清原H2和黑龙江绥化H9菌株为一组。辽宁沈阳(H3)、阜新(H1)、营口(H10),山西榆次(H4),吉林四平(H5),黑龙江哈尔滨(H6),河北张家口(H8)等高粱丝黑穗病菌株以及辽宁沈阳的玉米丝黑穗病菌株(H7)为另一组,并且同一组内的DNA多态性亦有差异。高粱丝黑穗病菌2号生理小种和3号小种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应用随机引物对来自不同地理来源、不同寄主和经寄主致病力测定的高粱丝黑穗病菌2、3号生理小种的10个菌株的DNA进行分析,所产生的RAPD结果表明,丝黑穗病菌S.reilianum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经聚类分析可将供试菌株大致分成两组,辽宁清原H2和黑龙江绥化H9菌株为一组。辽宁沈阳(H3)、阜新(H1)、营口(H10),山西榆次(H4),吉林四平(H5),黑龙江哈尔滨(H6),河北张家口(H8)等高粱丝黑穗病菌株以及辽宁沈阳的玉米丝黑穗病菌株(H7)为另一组,并且同一组内的DNA多态性亦有差异。高粱丝黑穗病菌2号生理小种和3号小种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8月21日,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会议在北京湖北大厦召开,农业部科教司巡视员刘艳、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春明以及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谷子、高粱、糜子专家约150人出席会议。会议由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研究员主持。刘春明所长代表作科所致辞,对新体系的启动表示祝贺并系统介绍了作科所的学科布局,科研组织形式及在我国作物科技发展中起到的主导引领作用。同时着重介绍了作科所在谷子、高  相似文献   

10.
高粱丝黑穗病菌种内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随机引物对来自不同地理来源、不同寄主和经寄主致病力测定的高粱丝黑穗病菌2、3号生理小种的10个菌株的DNA进行分析,所产生的RAPD结果表明,丝黑穗病菌S.reilianum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经聚类分析可将供试菌株大致分成两组,辽宁清原H2和黑龙江绥化H9菌株为一组。辽宁沈阳(H3)、阜新(H1)、营口(H10),山西榆次(H4),吉林四平(H5),黑龙江哈尔滨(H6),河北张家口(H8)等高粱丝黑穗病菌株以及辽宁沈阳的玉米丝黑穗病菌株(H7)为另一组,并且同一组内的DNA多态性亦有差异。高粱丝黑穗病菌2号生理小种和3号小种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交流内疗素大面积应用的经验,中国农林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于1975年8月15日至22日,在辽宁省北票县召开了“北方地区内疗素防治谷子黑穗病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东北、西北、华北等17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部门领导干部、贫下中农以及生产、教学、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共103人。会议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传达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农业学大寨,发展农业生产的讲话,参观了北票县姜家窝铺公社、桃花吐公社、台吉营公社、大三家公社、朝阳县凌北公社等单位用内疗素防治谷子黑穗病的现场和北票县微生物研究所的内疗素中试生产车间。通过大会和小组座谈,广泛交流了内疗素防治谷子黑穗病的经验,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0 a生苜蓿翻耕后,与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和荞麦进行草田轮作,对各轮作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10月,土壤微生物总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真菌则呈增加的变化规律;同一时期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P<0.05),作物轮作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作物连作方式。土壤脲酶活性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现增加的趋势,玉米、高粱参与轮作方式的土壤酶活性高于作物连作方式及谷子、马铃薯参与轮作的方式。脲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r=0.386);草田轮作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对黑龙江省种植的114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丝黑穗病、靶斑病、高粱蚜及亚洲玉米螟病虫害鉴定,筛选出抗丝黑穗病材料6份、抗靶宽病材料7份、抗高粱蚜材料3份及1份高抗亚洲玉米螟材料.这些抗病虫材料可为今后进行种质创新及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牛楠  陆丹  李玥莹 《生物技术》2010,20(1):42-44
目的:找到一种可用于高粱抗丝黑穗病SSR-PCR扩增最适宜的反应体系。方法:利用单因素体系优化的方法,对SSR-PCR反应体系中Taq酶、dNTPs、MgCl2、模板DNA以及引物用量进行了优化,并且用不同引物、不同模板DNA对该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实验表明,Taq酶、dNTPs、MgCl2、模板DNA以及引物的不同用量均对PCR反应结果有显著的影响。最适宜高粱抗丝黑穗病20μl SSR-PCR的反应体系为1U/μl Taq酶2.5μl,10mmol/L dNTPs 1.0μl,25mmol/L MgCl21.5μl,模版DNA2.0μl(50ng),10μmol/L引物1.5μl,10×Buffer 2.0μl。验证结果表明,该体系扩增出的条带清晰且稳定。结论:该结果为今后利用SSR-PCR标记技术研究分析高粱抗丝黑穗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 粟叶甲Oulema tristis(Herbst)又名谷子负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在陕北主要为害谷子和糜子,偶而为害小麦、高粱、玉米。 该虫在延安地区一年发生一代,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活动,6月中、下旬产卵于谷子、糜子叶背面,卵期  相似文献   

16.
对黑龙江省种植的114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丝黑穗病、靶斑病、高粱蚜及亚洲玉米螟病虫害鉴定,筛选出抗丝黑穗病材料6份、抗靶斑病材料7份、抗高粱蚜材料3份及1份高抗亚洲玉米螟材料。这些抗病虫材料可为今后进行种质创新及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权明  白君礼 《西北植物学报》2000,20(6):954-959,T002
将同工酶技术与细胞遗传学相结合,对谷子与轮生狗尾草(2X、4X)野生种之间的遗传与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与轮生狗尾草四倍体类型(4X)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而与轮生狗尾草二倍体类型(2X)的同源性较少。轮生狗尾草四倍体类型与轮生狗尾草二倍体类型具有与谷子相近的同淅性。青狗尾草(谷子)和轮生狗尾草二倍体类型(2X)是轮生狗尾草四倍体类型(4X)最可能的两个祖先种。轮生狗尾草二倍体类型与四  相似文献   

18.
王晓煜  杨晓光  孙爽  解文娟   《生态学杂志》2015,26(10):3091-3102
以东北地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的潜在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内65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结合作物生育期资料,应用作物产量潜力逐级订正法,分析不同作物各级产量潜力时空分布特征,明确作物各级产量潜力受气候资源限制程度,比较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差异.结果表明: 1961—2010年,东北三省6种作物(玉米、水稻、春小麦、高粱、谷子和大豆)的光温产量潜力呈明显的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作物气候产量潜力除春小麦外其他作物均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6种作物受温度限制的产量潜力损失率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大豆受温度限制引起的产量潜力损失率最高,平均为51%,其他作物为33%~41%;因降水制约引起的潜力损失率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松嫩平原和长白山区各有一个高值区,春小麦因降水亏缺引起的产量潜力损失率最高,平均为50%,其他4种雨养作物集中在8%~10%.东北三省各作物生长季内光能利用效率在0.9%~2.7%,其中玉米>高粱>水稻>谷子>春小麦>大豆;雨养条件下,玉米、高粱、春小麦、谷子和大豆各作物的降水利用效率在8~35 kg·hm-2·mm-1,其中玉米>高粱>春小麦>谷子>大豆.在光能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均较低的长白山区和小兴安岭南部地区,可采取合理密植、选择适宜品种、适时施肥、蓄水保墒耕作以及优化作物布局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气候暖干化对甘肃省谷子产量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甘肃省甘州(河西温和干旱绿洲灌溉区)、安定(陇中温和半干旱旱作区)、西峰(陇东温和半湿润旱作区)气温、降水和谷子产量资料,计算出各区域谷子生育期内≥0 ℃、≥5 ℃、≥10 ℃、≥15 ℃、≥20 ℃活动积温以及生育关键期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用正交多项式拟合分离出谷子气候产量,并采用线性倾向、累积距平、Mann-Kendall法分析研究区气候和谷子气候产量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暖干化是甘肃各区域现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各地气温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显著减少;该区谷子产量与温度、降水量呈显著相关关系,旱作区谷子产量随生育关键期内气温增高、降水量增多而提高,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谷子产量随气温增高而提高;气候暖干化严重影响谷子产量,西峰、安定、甘州谷子产量的气象波动指数分别占实际产量变异系数的73%、72%和54%,变暖后(1993-2008年)较变暖前(1985-1992年)所占百分率明显增大;气候变暖有利于谷子产量增加,与气候变暖前相比,气候变暖后西峰、安定、甘州谷子年均气候产量的增加量分别为30.6、43.1和121.1 kg·hm-2.针对甘肃省未来气候继续暖干化的趋势,应进一步扩大谷子种植面积、调整谷子种植结构,同时,要根据不同气候类型区域、不同气候年型选种不同特性的品种,采取不同的种植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在玉米和高粱上的产卵选择性和寄主适合度,为草地贪夜蛾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25℃条件下,采用叶片饲养观察的方法,比较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和高粱上的产卵量、取食量以及食物利用效率,并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草地贪夜蛾偏好在玉米叶片背面产卵,其平均卵块数最多,达到(3.40±0.55)块,且平均产卵量达到(346.00±72.55)粒。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存活率显著高于取食高粱的(P<0.05),两者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8.89%和86.78%;在取食后5、6和7 d时,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幼虫食物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取食高粱的(P<0.05);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总历期显著短于取食高粱的(P<0.05);在生命表参数比较中,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净增殖率(R0)显著高于取食高粱的(P<0.05),两者的平均净增殖率分别为(415.93±69.69)和(372.45±34.70)。【结论】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和高粱上均能完成生活史,玉米表现出更高的寄主适合度。但由于草地贪夜蛾在高粱上亦有较高的寄主适合度,且玉米和高粱生育期几近相同,因此在我国西南高粱种植面积较大地区,尤需提前防范草地贪夜蛾从玉米转移至高粱为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