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IgE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5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和非冠心病组(non-CHD),冠心病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动脉堵塞程度用Gensini评分量化,采用SIMENS BNII全自动免疫散射比浊仪测定总IgE水平。比较CHD和non-CHD组患者及SAP、UAP和AMI组患者血清IgE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血清IgE等级与冠心病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non-CHD患者血清IgE水平(32.3(13.5,61)KU/L)明显低于CHD患者(69(26.4,169)KU/L)(P=0.001),UAP和AMI患者血清IgE水平(78.6(37.0,191.0)KU/L、118.5(75.3,148.1)KU/L)均显著高于SAP组(36.7(20.7,96.7)KU/L)(P=0.034和P=0.001),且多支血病变组患者血清IgE水平(67.2(30.9,249.0)KU/L)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34.6(18.1,59.0)KU/L)(P=0.039)。IgE水平根据四分位间距分为四个等级,随着IgE分级水平增加冠心病Gensini积分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gE水平升高,且与冠心病类型和血管堵塞程度都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辅助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2.
环境温度对爪鲵体温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封闭式小动物能量代谢仪测定了爪鲵在6℃、10℃、15℃、20℃和25℃环境条件下的体温和能量代谢以及在极端环境中的耐受性,探讨环境温度对爪鲵体温及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爪鲵体温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其直线回归方程为:Tb=0.6966 0.9518Ta,相关非常显著.爪鲵对极端环境温度的耐受力较弱,在32℃-35℃高温和-2℃到-6℃低温 环境中的致死体温(TbL50)分别为27.7℃±0.9165℃和2.85℃±0.1539℃.在环 境温度为6℃-25℃的范围内,爪鲵的能量代谢与环境温度呈指数回归相关,指数方程为MR=0 .7495e0.0408x,相关显著.其代谢水平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同于内热源动物的代谢特征,爪鲵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显示出外热源动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O11是一种可在人畜间交叉传染的强致病菌,具有潜在流行性爆发的危险。现完成了O11 O-抗原基因簇的破译,筛选和鉴定了多种特异分子标识,并实现了对大肠杆菌O11的快速、灵敏和准确的分子分型检测。利用鸟枪法测定大肠杆菌O11 O-抗原基因簇的序列全长为14180bp,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序列结构,共发现12个基因:GDP-L型岩藻糖合成途径基因(gmd,fcl,gmm,manC,manB)、UDP-N乙酰葡萄糖C4异构酶基因(gne)、O-抗原转运酶基因(wzx)、O-抗原聚合酶基因(wzy)和4个糖基转移酶基因;用PCR方法筛选出2个针对大肠杆菌O11的特异基因和4对特异引物,并进行环境样品检测实验鉴定了该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设计并筛选出8条针对大肠杆菌O11的特异探针。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冬眠季节的光照条件对贮脂类冬眠动物入眠的影响,在达乌尔黄鼠腹腔埋植体温记录元件iButton,在体重高峰后的下降阶段置于5℃和12L:12D的光照条件下,观察测定其冬眠模式和能量消耗。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出现深冬眠型、少冬眠型和不冬眠型,蛰眠阵包括深冬眠阵、短冬眠阵和日眠阵。不同冬眠阵中最低体温、冬眠阵的持续时间、阵间产热的持续时间、冷却速率和复温速率差异显著;阵间产热的最高体温基本相同。平均每日能量消耗在日眠阵中最高、短冬眠阵中居中、深冬眠阵中最低。入眠时间多集中于黑暗时相,觉醒时间多集中于光照时相。本实验结果提示,在冬眠季节施加光照黑暗循环条件可减少达乌尔黄鼠冬眠的时间,升高阵间最低体温,缩短冬眠阵与阵间产热的持续时间,降低复温速率;增加冬眠期间能量消耗。入眠与觉醒受光照条件影响,具有明显的光暗节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食虫目小型哺乳动物的代谢产热和体温调节特征,本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测定了北小麝鼩在环境温度5 ~ 30℃下的静止代谢率(RMR),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Ta)为17 5 ~25℃ 的范围内,北小麝鼩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体温为36.55 ± 0.38℃ ;热中性区(TNZ) 为20 ~ 25℃ ;基础代谢率BMR 为5.46 ±0.23 (mLO2 /g· h),其中环境温度在25℃ 时静止代谢率最低,为4.84 ± 0.39 (mLO2 /g· h)。在5 ~ 25℃环境温度范围内,热传导值保持稳定;在此温度范围内,北小麝鼩的热传导率(C) 最低,平均为0.42 ± 0.01mLO2 / (g·h·℃ )。总之,北小麝鼩的产热和体温调节特征为较高的BMR,中等的热传导率,较低的体温和较宽的热中性区。这些特征可能与该物种体型小、夜行性、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等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人树突状细胞体外大量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CD34+干细胞;采用含有TPO、SCF、Flt3L和IL-3的扩增培养基培养1周,以及含有SCF、Flt3L、GM-CSF和IL-4的分化培养基培养2-3周,获得CD34+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牛鲍氏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和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以含有TPO、SCF、Flt3L和IL-3的培养基扩展培养一周,及含有SCF、Flt3L、GM-CSF和IL-4的培养基诱导分化3周,可获得大量悬浮细胞;细胞数目扩增倍数约达50倍;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悬浮细胞有明显的树突状凸起;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悬浮细胞中CD141和CD11c双阳性细胞(等同于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比例达30%,此群细胞高表达HLA-DR和CD209,低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细胞寿命较短,40天时培养体系中悬浮细胞和CD34+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数目急剧减少。结论:采用多细胞因子联合刺激可获得大量的树突状细胞,为树突状细胞的特性及功能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鼠肝质膜蛋白质组研究的方法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质膜是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 在肝功能的发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使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细胞质膜,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免疫印迹法检验膜的纯度. 结果显示, 与组织匀浆成分相比, 质膜富集了20倍, 线粒体的污染减少了约50%. 提取的蛋白质用二/一维凝胶电泳(2DE/1DE)分离、胰酶酶解、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鉴定, 或者提取的蛋白质直接进行溶液内酶解、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LC-LTQ)(鸟枪法)鉴定. 一共鉴定了547个非冗余蛋白质, 其中34%为质膜或质膜相关蛋白质. 优化和评估了质膜蛋白质组研究的方法, 且对鼠肝质膜蛋白质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不同分化程度的鼻咽癌细胞系质膜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CNE1和CNE2为材料,采用亚细胞蛋白质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分化程度鼻咽癌细胞系的差异蛋白质.首先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高纯度质膜,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PDQuest软件分析后找出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变化的蛋白质点,再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进行鉴定,共鉴定到9个具有2倍或2倍以上差异的蛋白质.这些表达差异的蛋白质参与了细胞分化、代谢及细胞信号传导过程.我们对其中5个蛋白质进行了实时定量PCR分析,对其中4个蛋白质的表达进行了免疫印迹验证.本试验为研究不同分化程度的鼻咽癌提供了一种蛋白质组研究方法,并且找到了galectin-1、annexin Ⅱ等一些可能与分化相关的蛋白质.这些数据对于研究鼻咽癌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一种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鉴定体外分离培养的肥大细胞形态,为肥大细胞研究提供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体外诱导分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肥大细胞,4周后收集细胞、固定、染色。比较不同固定温度及时间对甲苯胺蓝染色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条件。结果:SCF和IL-3体外培养诱导出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肥大细胞用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后细胞着色效果较好,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且胞膜较完整,胞浆中充满大量的紫红色颗粒。结论:本研究成功运用一种适用于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源肥大细胞的甲苯胺蓝染色法,并发现肥大细胞在37℃充分固定后进行染色,可以降低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此操作方法稳定性好、简便,适用于体外培养的肥大细胞形态学观察。  相似文献   
10.
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的RAPD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粱抗丝黑穗病的基因进行分析。方法:以高粱2381恢复系(抗病)、矮四恢复系(感病)、7050B保持系(抗病)、TX622B保持系(感病)为材料,采用CTAB提取DNA的方法提取高粱基因组DNA,然后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DNA进行多态性扩增。结果:初步建立了高粱丝黑穗病的RAPD反应体系;从RAPD反应中所用的4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8个适宜引物,其余20个引物没有扩增出谱带,被淘汰;共扩增出114条谱带,其中引物OPM-05300和OPM-13450扩增出了差异谱带,分别命名为OPM-05300和OPM-13450。结论:在该反应体系下找到了高粱抗丝黑穗病抗感品种间基因组差异的两条差异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