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诱变获得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优良嗜酸乳杆菌新菌株。利用亚硝基胍(作用浓度为1 g/L)对嗜酸乳杆菌进行诱变。突变菌株测定其耐渗透压和抗胆盐能力后,在含有0.3 g/L胆固醇的培养基中培养48 h,测定降胆固醇率。挑选优良突变菌株制成酸奶并喂养高脂大鼠模型,28 d后测定血清及粪便胆固醇指标。嗜酸乳杆菌突变后获得的60个突变菌株中有8株具有良好的耐渗透压和抗胆盐能力,其中突变株Y48的清除胆固醇能力最高,清除率达到(61.44±1.8)%。Y48发酵酸奶喂养高脂大鼠模型28 d后与对照大鼠模型相比,血清中TC、TG明显减少(P<0.05),粪便TC明显增加。通过诱变获得了优良的嗜酸乳杆菌突变菌株,为今后获得优质降胆固醇乳酸制品提供良好的候选菌种。  相似文献   

2.
黄丽华  胡超  左斌  谢达平 《生物磁学》2010,(6):1106-1109
目的:探讨亚硝基胍诱变选育高产Y-氨基丁酸酵母菌株的方法。方法:使用亚硝基胍对酵母菌株进行诱变;采用含溴甲酚绿的YEPD培养基筛选突变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比色法鉴定变异菌株发酵液中的Y-氨基丁酸及其含量;对突变菌株连续继代培养4代,测定各代发酵液中Y-氨基丁酸的含量,鉴定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亚硝基胍诱变酵母的最佳浓度为1.0g.L^-1,最佳诱变时间为15min;获得了5株突变菌株,菌落呈绿色;薄层层析法鉴定突变菌株都能产Y-氨基丁酸;诱变菌发酵液中的Y-氨基丁酸含量各异,但高于对照,且增长幅度很大;对突变菌株后代遗传稳定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突变菌株4遗传性较稳定。结论:采用1.0g.L^-1的亚硝基胍溶液处理酵母菌15min,经筛选鉴定,获得了一株遗传稳定的高产Y-氨基丁酸的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3.
以自主分离和鉴定的产荚膜多糖植物乳杆菌C88为出发菌株,采用亚硝基胍诱变、墨汁负染和显微镜观察筛选获得一株荚膜缺陷型突变株,命名为植物乳杆菌C88M3,经多次传代突变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生长曲线和RAPD分析比较了野生型菌株和荚膜缺陷型菌株在遗传特性和产荚膜情况方面的差异。通过化学诱变方法获得了乳杆菌荚膜缺陷型菌株,对进一步研究荚膜多糖在乳杆菌益生性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硝基胍诱变选育高产γ-氨基丁酸酵母菌株的方法。方法:使用亚硝基胍对酵母菌株进行诱变;采用含溴甲酚绿的YEPD培养基筛选突变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比色法鉴定变异菌株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及其含量;对突变菌株连续继代培养4代,测定各代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鉴定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亚硝基胍诱变酵母的最佳浓度为1.0g.L-1,最佳诱变时间为15min;获得了5株突变菌株,菌落呈绿色;薄层层析法鉴定突变菌株都能产γ-氨基丁酸;诱变菌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各异,但高于对照,且增长幅度很大;对突变菌株后代遗传稳定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突变菌株4遗传性较稳定。结论:采用1.0g.L-1的亚硝基胍溶液处理酵母菌15min,经筛选鉴定,获得了一株遗传稳定的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5.
高活力碱性淀粉酶菌种的选育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产碱性淀粉酶芽胞杆菌B-9545进行紫外线、原生质体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等反复处理,获得一株具有较高碱性淀粉酶活力的变异株PN-6。产酶活力从540u/ml提高到780u/ml,确定的最佳培养条件是:pH8-10,30℃培养48h。从变异株和出发菌株的生长及产酶曲线看到,变异株的生长速度低于出发菌株,其产酶高峰与出发菌株相比略拖后一段时间,但是酶活力要远大于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6.
亚硝基胍诱变选育低温β-半乳糖苷酶高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低温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水生拉恩菌(Rahnella aquatilis)14-1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NTG)诱变及低温驯化,采用选择性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筛选出一株产酶活力比原始菌株提高54%的突变株,该突变株经传5代培养,产酶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7.
葡萄糖异构酶产生菌链霉菌B6经紫外线、亚硝基胍等诱变处理,经反复筛选获得T208变异株。测定了该菌产酶的适宜生长条件。该菌株比出发菌株酶活力提高2.75倍,可达550u/mol.该菌菌丝粗壮,易培养,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L-精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谷氨酸高产菌种LH谷氨酸棒杆菌为出发菌株,用化学试剂亚硝基胍(NTG)诱变,经结构类似物磺胺胍和摇瓶产酸筛选,获得一株产L-精氨酸的菌株LH425,在摇瓶发酵中,培养96h,产酸率38g·L-1。  相似文献   

9.
基因组改组提高干酪乳杆菌耐酸性生产L-乳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采用紫外线与亚硝基胍两种传统微生物诱变方法对干酪乳杆菌进行诱变,经低pH平板、碳酸钙平板和摇瓶试验获得了5株耐酸性提高的突变菌株.以获得的突变菌株为出发菌株,应用灭活双亲原生质体融合后致死损伤得到互补获得活性融合子的方法,对其进行基因组改组,经过低pH平板、碳酸钙平板和摇瓶筛选,获得4株可以在pH3.8平板上旺盛生长且产酸量较高的改组菌株.将改组菌株与原始菌株分别于pH 3.8和3.4的YE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改组菌株能够在原始菌株无法生存的pH条件(pH 3.4)下生长.在pH 3.8的条件下,对改组菌株与原始菌株的发酵特征进行比较,37℃发酵48小时后,改组菌株产酸量为原始菌株的2.4倍,表明基因组改组技术能有效提高多基因调控表型的进化.  相似文献   

10.
基因组改组(genome-shuffling)提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采用紫外线与亚硝基胍两种传统微生物诱变方法对干酪乳杆菌进行诱变,经低pH平板、碳酸钙平板和摇瓶试验获得了5株耐酸性提高的突变菌株。以获得的突变菌株为出发菌株,应用灭活双亲原生质体融合后致死损伤得到互补获得活性融合子的方法,对其进行基因组改组,经过低pH平板、碳酸钙平板和摇瓶筛选,获得4株可以在pH3.8平板上旺盛生长且产酸量较高的改组菌株。将改组菌株与原始菌株分别于pH 3.8和3.4的YE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改组菌株能够在原始菌株无法生存的pH条件(pH 3.4)下生长。在pH 3.8的条件下,对改组菌株与原始菌株的发酵特征进行比较,37℃发酵48小时后,改组菌株产酸量为原始菌株的2.4倍,表明基因组改组技术能有效提高多基因调控表型的进化。  相似文献   

11.
γ-聚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到1株γ聚谷氨酸的生产菌株yt102,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以此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进行复合诱变,获得1株γ聚谷氨酸高产突变株,突变株连续传代10次,发酵性能稳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的最佳组成,在最优条件下,γ聚谷氨酸的平均产量可达28.5 g/L。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植物乳杆菌YXCC-1和嗜酸乳杆菌YXCC-2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对这两株菌进行体外模拟胃肠环境抗性研究,并进行动物实验。采用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DSS模型组、YXCC-1组和YXCC-2组,每组15只,观察小鼠治疗前后一般情况,计算小鼠组织学损伤评分以及观察组织学病理改变。结果菌株YXCC-1、YXCC-2有一定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在人工肠液环境下能较好存活;灌胃菌株发酵液可显著降低UC小鼠DAI水平,明显改善结肠组织损伤。结论植物乳杆菌YXCC-1、嗜酸乳杆菌YXCC-2发酵液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且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体外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人嗜酸乳杆菌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人嗜酸乳杆菌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毒力株的体外拮抗作用,筛选出对HP毒力株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嗜酸乳杆菌菌株。方法 从健康人胃肠道中分离出52株嗜酸乳杆菌可疑株,通过其培养特性,生理特性,生化反应及代谢产物测定等进行鉴定,获得26株嗜酸乳杆菌。同时,从临床患者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出23株HP菌株,用PCR方法筛选出cagA阳性HP毒力株,然后,采用打孔法进行嗜酸乳杆菌培养上清拮抗HP毒力株的实验,以1%的乳酸作对照。结果 筛选出4株对HP毒力株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嗜酸乳杆菌,这种拮抗作用不依赖嗜酸乳杆菌分泌的乳酸。结论 人嗜酸乳杆菌在体外对HP毒力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该研究为应用微生态疗法治疗HP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纳豆芽孢杆菌BN-2-6为出发菌株,利用亚硝基胍(NTG)和N+注入复合诱变选育产维生素K2的突变株。经过NTG诱变后得到突变株BN-N30—1,其维生素K2的产量提高了53%,继而采用低能N+注入技术进行处理得到突变株BN-P15—11-1,维生素K2的产量比BN—N30—1提高了96%,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66%。结果表明,对纳豆芽孢杆菌BN-2-6进行NTG和低能N+注入复合诱变的效果明显,突变菌株维生素K2的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用亚硝基胍(NTG)诱变乳糖发酵短杆菌(Breevibacterium lactofermentum)ATCC-13869得到34株氨基酸营养缺陷突变株。经添加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的不同底物鉴定,突变株33为色氨酸酶基因(tnA)缺陷,突变株34为色氨酸合成酶基因(trpB trpA)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诱变、筛选赤霉素高产菌株,并明确该菌遗传稳定性及部分发酵特性。【方法】利用亚硝基胍、60Co-γ射线以及复合诱变的方法,结合抑真菌剂-特比萘芬抗性筛选,定向选育赤霉素高产突变株;通过琼脂斜面传代实验确定遗传稳定性;发酵罐培养了解其部分发酵性状。【结果】藤仓赤霉菌单细胞悬液先后经过终浓度为300 mg/L亚硝基胍30 min和60Co-γ射线300戈瑞下复合诱变,得到抗120μg/L特比萘芬的赤霉菌突变株。摇瓶复筛,确定赤霉素突变菌株的赤霉素合成能力,其中ZNL13-3菌产赤霉素效价为2 215±35 mg/L,较之诱变前发酵效价平均提高了11.87%。ZNL13-3菌株经连续15次试管斜面传代考察,菌株赤霉素合成的稳定性较好,能维持原发菌株93.2%,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生产应用前景。5 L发酵罐培养,比较菌丝浓度和产物浓度随发酵时间变化趋势,ZNL13-3菌比生产速率优于原发菌株。【结论】赤霉菌抗特比萘芬的变异特性与赤霉素高产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为进一步定向优化筛选优良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复合诱导的方法,选育出能在低温条件下性状稳定、生长良好且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低温乳酸菌菌株。【方法】使用紫外照射和亚硝基胍处理的方法对分离的Q1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将选育得到的低温菌株Q1-4-6与出发菌株Q1在15°C、20°C、37°C下,比较其生长速率、产酸量和糖降解量。【结果】从玛曲牧民自制酸奶中分离得到一株乳酸菌Q1,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同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肠球菌属棉籽糖肠球菌(Enterococcus raffinosus)。经过多轮诱变选育出一株能在低温下良好生长、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Q1-4-6,将出发菌株与诱变菌株在15°C、20°C比较其生长、产酸和糖降解量发现,诱变菌株均好于出发菌株。在37°C的自然条件下,诱变菌株和出发菌株的生长速率差异不大,但均略高于出发菌株。在15°C培养发现,诱变菌株生长速率、产酸量均高于购买菌株干酪乳杆菌(CL04)和嗜热链球菌(CL05)。【结论】通过UV+NTG复合诱变,最终选育出一株在低温下生长良好、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Q1-4-6。  相似文献   

18.
产纤溶酶少根根霉菌株的诱变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自南方小酒药中筛选得到的1株产纤溶酶的少根根霉Or株的诱变筛选,提高原有菌株的产酶能力。方法:以Or为出发菌株,进行亚硝基胍、紫外线、Co60诱变,以血纤维蛋白平板法为检测方法,筛选高产酶突变株。结果:经诱变传代后得到高产突变株8B,其产酶活性稳定为291.05U/mL,为原菌株产酶活力的6.34倍。该菌在血琼脂平板上不产生溶圈,诱变后孢子成熟提前8h。结论: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交替应用,能显著提高少根根霉Or株单位体积发酵液的产酶量,并能缩短孢子的成熟周期。该菌不具有溶血性,与已有报道的产纤溶酶的菌株不同。  相似文献   

19.
粘杆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亚硝基胍对多粘类芽胞杆菌 (Paenibacilluspolymyxa)AS1.541进行诱变 ,采用其自身次生代谢产物粘杆菌素进行筛选时正突变率为 32.3% ,获得一株粘杆菌素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 106%的菌株。对发酵单位最高的一株菌再次诱变 ,用甲硫氨酸结构类似物乙硫氨酸筛选时正突变率为 46.9%并得到一株产量提高 57%的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合诱变方法选育高产β-半乳糖苷酶菌株.方法:以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及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复合诱变,从大量突变株中进行筛选.结果:成功地选育出一株高产、稳定的菌株15D,其产酶活力由出发菌的124.5U/mg提高到172.4U/mg,酶活力提高了约1.4倍.结论:该方法选育β-半乳糖苷酶菌株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