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鲢,鳙,银鲫和因头鲂肠道G细胞定位与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黔生  方之平 《动物学报》1995,41(2):167-17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用胃泌素抗血清对鲢、鳙,银鲫和团头鲂4种无胃养殖鱼肠道G细胞进行检查,结果4种鱼的肠粘膜中均有G细胞存在,G细胞集中分布在前肠前段,主要位于肠褶的顶部和中部,在肠上此和杯状细胞之间穿插,它们的形态多样。本文对4种鱼肠道G细胞的分布特点与哺乳动物、鸟类及其他无胃硬骨鱼类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这4种鱼肠道G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用抑胃多肽、5-羟色胺和内啡肽3种哺乳动物抗血清对鲢、鳙、银鲫和团头鲂的肠粘膜中内分泌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4种鱼的肠粘膜中均有抑胃多肽免疫反应内分泌细胞存在,但未发现5-羟色胺和内啡肽的免疫反应。抑胃多肽免疫反应内分泌细胞主要分布在前肠前段,并单个地散布在肠褶顶部上皮细胞与杯状细胞之间,多呈长梭形。本文比较了不同食性鱼类和其他动物肠道抑胃多肽免疫反应内分泌细胞的分布规律,讨论了用5-羟色胺和内啡肽免疫染色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6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对胡子鲶(Clarias fuscas)和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比较.方法 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streptavidin 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method,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除胡子鲶后肠外,五羟色胺细胞在两种鱼的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其中贲门部或幽门部密度最高,前中肠次之,食道最少;胡子鲶消化道中生长抑素细胞主要分布于胃贲门部和胃部,食管、胃幽门及肠道内未见分布,而瓦氏黄颡主要分布于食管和胃部,肠道内未见分布;胃泌素细胞在胡子鲶消化道内只在肠内检测到,瓦氏黄颡只在幽门胃和前肠两个部位检测到;胰多肽细胞只在瓦氏黄颡的幽门胃和前肠两个部位有分布;胰高血糖素和P-物质两种细胞在两种鱼的消化道各段均未见其分布.结论 两种有胃鱼消化道中六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既有一定的共性,体现了两者消化生理的共同点;同时又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与各自食性及生活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鲤、青鱼肠粘膜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别和定位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使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用10种哺乳动物激素培育出的抗血清对鲤、青鱼肠道粘膜中内分泌细胞的鉴別表明,它们的肠道粘膜上皮中存在有胃泌素、P物质、牛胰多肽、亮氨酸脑啡肽、胰高血糖素样免疫反应物、抑胃多肽等6种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而五羟色胺、胆囊收缩素和神经降压素没有免疫活性反应。在鲤的肠粘膜中存在生长抑素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青鱼中则未见到这种细胞。两种鱼的各种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多数在前肠的分布密度较大;但青鱼肠粘膜中P物质和亮氨酸脑啡肽两种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却在直肠中分布最多;胰高血糖素样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中肠分布最多。P物质和胃泌素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大多数分布于肠褶顶部;其他各种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则主要分布于肠褶的中、底部。本文比较了鲤、青鱼的肠内分泌细胞在各肠段中的分布密度,并对其形态学及分布特点进行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鲇肠道黏液细胞的类型、分布、发育及分泌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试剂(AB-PAS,AB染液pH2.6),对鲇(Silurus asotus)肠道黏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研究了黏液细胞的发育与分泌方式。结果显示:鲇肠道黏液细胞染色后呈深蓝色、淡蓝色和浅蓝色,主要含有酸性黏多糖:形态上进一步可将其分为囊状、梨状和杯状三种形态。肠道中黏液细胞的分布密度以中肠最高。其次是后肠,前肠最低;肠道黏液细胞由肠黏膜基底层细胞衍生后,不断向肠腔表层推移而发育成熟;发育过程中黏液细胞内富含大小不等的黏原颗粒,其分泌方式为顶浆分泌。  相似文献   

6.
花鲈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鉴别和定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 ,用 5 羟色胺 (5 HT)、生长抑素 (SST)、胃泌素 (Gas)、胰高血糖素 (Glu)、胰多肽 (PP)等 5种抗哺乳动物血清对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 :5 HT和SST细胞分布于食管、胃贲门部、胃体部和胃幽门部 ,而肠道各段均未检出。Gas细胞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 ;食管、胃贲门部、胃体部和后肠未检出。Glu细胞分布于前肠和中肠 ,其余各段均未检出。PP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检出。本文将对花鲈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密度、分布型及形态进行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云南盘鳇消化系统解剖学、组织学及消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学、组织学及酶学方法对云南盘逗(Discogobio yunnanensis)成体消化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盘逗消化系统有以下特征: 口下位, 口腔上皮分布有较多味蕾及杯状细胞, 食道粗大, 含有大量黏液细胞, 无胃, 肠道较长, 盘旋于体腔中, 成鱼盘旋10回, 肠道系数为5.06±0.61, 肠分为前中后三段, 肠腔中密布肠绒毛。消化腺为肝胰脏, 肝脏分为左右两叶, 胰脏弥散分布在肝脏中。消化系统不同部位消化酶活性大小不同, 脂肪酶活性: 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 胰蛋白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活性: 前肠>中肠>肝胰脏>后肠。云南盘逗口下位, 食道粗短, 肠道细长, 肠绒毛丰富, 肠道含较高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 消化系统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与其以固着藻类为食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Ghrel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成年中国黄羽鹌鹑(Coturnix japonica)消化道的分布规律及形态学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成年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各段Ghrelin阳性细胞进行定位和形态学研究;利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Dunnett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Ghrelin阳性细胞在成年中国黄羽鹌鹑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均有分布,其中在腺胃分布密度最高,为30.70±6.50,盲肠最低,为1.70±1.56,分布密度从腺胃至盲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Ghrel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腺胃腺叶细胞、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肠腺上皮细胞和肠固有层之间,细胞形态多为球形、长柱状和三角形。上述结果说明,Ghrelin阳性细胞在成年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分布广泛,根据其细胞形态推测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Ghrelin阳性细胞可能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
三种鲤科鱼类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初探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潘黔生  方之平 《水生生物学报》1989,13(4):348-352,T001,T002
使用Grimelius嗜银染色法对草鱼,鲤,翘嘴红鳇3种不同食性的鲤科鱼的肠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研究,在3种鱼的整个肠道上均发现有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在前肠前段中,内分泌细胞分布最多,愈向后分布愈少,在肠褶各处均有内分泌细胞分布,以基部分布最密,内分泌细胞几乎都为开放型,位于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之间,将胞突伸向肠腔,有极少数内分泌细胞兼有开放型和封闭型细胞的特点,在它们顶端胞突伸向腔的同时,基部也伸出突起将分泌物送入邻近细胞或细胞间隙中,肠上皮中还发现一种与内分泌细胞具有同样嗜银特性的圆形颗粒。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养殖稀有鮈鲫消化道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体解剖和显微技术对人工养殖的稀有鮈鲫消化道组织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并描述了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稀有鮈鲫为杂食性无胃鱼,肠道系数0.64±0.06。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口咽腔和食道粘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内含较多杯状细胞、粘液细胞和少量味蕾;食道粗短,肌肉层发达。肠由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组成。肠道由前到后,粘液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粘膜皱褶数量逐渐减少,粘膜皱褶高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在YEPD培养基中添加NaCl,可以诱导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细胞内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形成,当NaCl浓度达5%时,酶比活从0.05U/mg提高0.5U/mg;若再限制培养墓中葡萄糖浓度在100mg/L以下,酶比活可达到0.89U/mg。酶比活与培养基中的NaCl浓度的函数关系式为:Sa=0.129C~3-0.038C~2+0.034C+0.063(0≤C≤5%)。粗酶液经Sephadex G-25凝胶过滤,Blue Sepharose亲和层析以及Mono Q离子交换等步骤,提纯123.6倍,得纯酶液。经SDS-凝胶电泳测得分子量为45000±2000。酶的最适温度为51℃,最适pH值为6.8。保温30分钟的半失活温度(t_(1/2))为41℃。NADH和DHAP的Km(mmol/L)值分别为:0.017和0.134。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的烟青虫(Helicover Pa asslta Cucn(?)e)的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经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及GC MS分析,鉴定了6种组分.这6种组分为:十六醛(16:Ald)、顺 9—十六烯醛(Z9—16:Ald)、顺11—十六烯醛(Zll 16:Ald)、顺9—十六烯醇(Z9-16:OH)、顺11—十六烯醇(Zll-16:OH)、顺9—十六烯基乙酸酯(Z9 16:OAc),比例为10.9:58.7:3.9:14.7:1.1:10.7.田间试验表明,只有16:Ald、Z9 16:Ald和Zll 16:Ald(比例为15.3:79.2:5.5)组成的三组分诱芯和Z9—16:Ald和Zll—16:Ald(比例为93.4:6.6)组成的两组分诱芯对于雄蛾有强烈的引诱活性.在3种醛为组分的诱芯中加入Z9 16:OH明显地降低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13.
14.
建立HPLC法测定岩青兰中柚皮素-7-O-葡萄糖苷及北美圣草素-7-O-葡萄糖苷的含量的方法,考察岩青兰地上全草与不同部位中两种二氢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采用Phenomenex C18柱,甲醇-乙腈-水(32:8:60)为流动相,流速1ml/min,紫外检测器284nm波长进行检测。测得岩青兰叶中两种二氢黄酮含量最高,茎中含量极低,根中未测到。建立的方法分析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15.
16.
17.
浙江省松阳县黄山松种群的密度与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松阳县关山源地区黄山松种群的密度与生物量动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黄山松是该地区森林演替中的先锋种群之一。在演替过程中,黄山松种群的动态可分成三个阶段。大约在黄山松种群入侵次生裸地的最初10年期间,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迅速增长(阶段Ⅰ)。此后,种群密度达到饱和,由于自疏作用出现以及其他阔叶树种的入侵,种群密度开始急剧下降,个体平均重量和种群生物量迅速增长(阶段Ⅱ),–3/2自疏定律适用于种群动态的此阶段。随着阔叶树种进入林冠层,虽然个体平均重量仍缓慢增长,黄山松种群的密度和种群生物量逐渐下降直至退出群落(阶段Ⅲ)。但在一些特殊生境中(如裸岩陡坡或山脊),黄山松种群可形成稳定的地形顶极群落,其种群密度、个体平均重量和种群生物量可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sex pheromone gland extracts of the Oriental tobacco budworm, Helicover assulta Guenée, collected from North China in Beijing area, were analyzed by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GC) and 6 components from the extracts were identified by capillary GC—MS as hexadecanal (16:Ald), (Z)9-hexadecenal (Z9–16:Ald), (Z)-11-hexadecenal (Z11–16:Ald), (Z)-9-hexadecen-1-ol (Z9–16:OH), Z11-hexadecen-1-ol (Z11–16:OH), Z-9-hexadecenylacetate (Z9–16:OAc) at a ratio of 10. 9: 58. 7: 3. 9: 14. 7: 1.1: 10. 7. Field studies indicated that an optimum blend of Z9–16:Ald and Z11–16:Ald was 100: 7. Addition of 16: Ald or Z9–16:Ac to the two aldehyde blend showe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attractiveness. However presence of Z9–16:OH in the blends significantly reduced male capture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